12.05 臺灣地區史上最難預測的一場“大選”勝負仍難料


臺灣地區史上最難預測的一場“大選”勝負仍難料

臺灣《中國時報》刊發臺灣資深媒體人李建榮撰寫的文章說,2020“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若干機構做出蔡、韓民調已有3成以上的落差,這已經違反一般選民的認知。韓國瑜乾脆不按牌理出牌,要支持者拒答或回答“唯一支持蔡英文”。這將使預估選舉結果的困難度升高,甚至回覆到沒有民調前的傳統選舉,讓彼此支持者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而政治投機者,也可能陷入押錯寶的可能。

對於競選連任的陣營,不主打4年政績,反持續以負面手法攻擊對手,這種戰法令人詫異。如果蔡英文選情這麼看好,她其實不用挑選賴清德為副手,她只要繼續與陳建仁搭檔,是最平順,也無須與賴清德進行貌合神離的勉強組合。

如果蔡英文領先幅度這麼大,她也無須甘冒大不韙,揹負破壞財政紀律的指責,狂撒“政府預算”進行政策買票。這次民進黨當局各“部會”卯足勁,不計政務官的擔當責任,迴避監督力量,濫用人民納稅錢,進行政策賄選,這個後遺症在交通部門尤是非同小可。

如果蔡英文可以輕鬆贏得選戰,她更無須冒未來4年兩岸關係更加惡化風險,主打“抗中仇中”的選戰議題。既然可篤定當選,她無須為連任改善兩岸關係製造更高的障礙,給自己或給對岸下不了臺。

民進黨內現在應該有兩種心態,第一種根據各種民調結果,認定勝券在握,因此不要升高選戰溫度,避免與韓國瑜辯論,直球對決。繼續以黑韓戰法,讓韓陣營陷入泥淖。另一種心態則是清楚現有的民調結果,並不足以確保當選。因此必須繼續運用各種民調,拉大差距,影響韓國瑜支持者的信心,讓對手支持者民氣渙散。同時加大“抗中仇中護臺保臺”議題,讓國民黨在兩岸議題窮於應付。

其實,蔡英文與賴清德的初選競爭,蔡英文就贏在最後加入手機民調,尤其民調樣本賴清德完全在狀況外,蔡英文果真反敗為勝。有此操作民調經驗,蔡陣營對民調的運用,可說是得心應手,食髓知味,韓國瑜嚐到苦頭,但為時未晚。

他決定以民氣來對抗民調,儼如當年的越戰,美軍在空戰、轟炸機佔絕對優勢,越共只好走入地下,進行叢林戰。而今綠營佔執政者優勢,長年以“政府公關預算”餵食各媒體,再結合新媒體投資,韓陣營的確在媒體與民調機構上,屈居下風。

而今雙方在造勢場合的人氣比較,韓國瑜呈現的是早期民進黨場子的熱況,支持者自動自發,熱情洋溢,無須遊覽車動員。反觀蔡英文的場子則是走到老國民黨的動員招數,靠派系、靠公營事業、靠搭遊覽車、靠發便當撐場。

就因為選戰詭譎撲朔,蔡英文雖呈現民調領先,但是造勢場合人氣大幅落後韓國瑜,因此韓國瑜很多的支持者用人氣評估,最後將可艱苦勝出,這也是蔡英文陣營不敢掉以輕心的地方。

因此,選戰不到最後,鹿死誰手難料,這真是史上最難預測的一場“大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