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為什麼這麼“拼”?滴滴強推“拼車”服務背後的焦慮

(記者 葉菁)年關將至,滴滴似乎對拼車業務格外關注。滴滴近日在 26 座城市上線全民拼車日活動,拼成一折吸引了無數用戶的目光。而據滴滴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滴滴拼車上線四年來的戰績,累計服務了29億人次,過去一年當中累計行駛45億公里,平均每天為乘客節省276分鐘等待時間。

實際上,在出行選擇上,滴滴出行目前已集齊了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甚至公交車、單車等出行方式,那滴滴為何還要推“特惠拼車”呢?該如何在業務堆裡“搏出位”?滴滴拼車業務能否擊中新消費人群的出行痛點?其實,這些都不是單向度的問題,而是一個多方博弈的結果。

為什麼這麼“拼”?滴滴強推“拼車”服務背後的焦慮

01

同順風車有何不同?

在各大出行平臺還在搶佔順風車市場的時候,滴滴另闢蹊徑推出了全新的拼車產品,滴滴近日在26個城市推出拼成打1折,最高減100元的活動,打造首個“全民拼車日”。

眾所周知,由於過度強調“社交屬性”,對乘客安全性重視不夠等問題,去年滴滴順風車業務在運行中連續發生了兩起惡性事件。後在有關部門的介入下被責令下線整改。雖然說滴滴出行發佈官方消息稱,去年下線整改至今的滴滴順風車業務於11月20日起重新上線進行試運營,但對於滴滴順風車而言,其未來仍面臨“運力不足”與“合規”考驗,前路漫漫。

在順風車面臨“窘境”情況下,滴滴“全民拼車日”上線了,很容易讓人聯想兩者是不是有所替代。網友對此產生一系列疑問:全新的拼車產品和順風車有何不同;又是否能緩解打車難的困境呢……

對於拼車是否屬於“順風車”類產品的問題?滴滴回應稱,兩個產品完全不一樣,拼車也由快車司機來接單,兩者司機不同、目的不同、收費不同、性質也不一樣。

“拼車本質上是網約車,司機是快車司機,他們是服務者,司機提供服務是為了賺取收入;順風車的司機是私家車主,他們出行有目的地,順風車模式下的司乘關係是共乘互助,收取一點費用來覆蓋油費,兩者從屬性、定位、司乘關係以及收費邏輯都不同。”滴滴出行網約車執行總裁陳熙表示。

不過,滴滴選在臨近春運的時間點推出“拼車”服務,一定程度而言,有滴滴 “復位”的戰略節奏在其中。可以說,無論是時間點的選擇還是此番造節的節奏,它都帶著當初“順風車”一樣的使命而來的。

02

上線“拼車”顯焦慮

滴滴“全民拼車日”的出現並不讓人意外。畢竟在順風車重新全面上線時間未知,推出“替換”業務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

7年前,滴滴為了解決出租車系統不對稱的問題,從技術的角度破局,成為了一家優化出租車效率的第三方公司,其出租車業務於2012年8月份上線,據相關報道顯示,到2013年的10月份,滴滴出行佔據了6成的出租車市場份額,當仁不讓坐上了網約車市場老大的寶座。

然而市場份額大並不代表就能盈利。2018年,來自滴滴出行內部流傳出來的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滴滴持續鉅額虧損,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專車、快車、出租車不盈利,而作為利潤奶牛的順風車業務正在忐忑中上線。此番,滴滴拼車再度出擊,看到的依然是補貼走在前面。公開數據顯示,滴滴平臺對司機補貼佔到了平臺抽成的36.8%。

與此同時,順風車業務被下線的滴滴,平臺活性在逐漸下降,競爭對手在快速崛起。據瞭解,哈囉順風車在2019年1月25日上線後,以其杜絕“社交屬性”、極其重視乘客安全 性、以及迴歸順風車合乘本質的定位,得到了乘客、車主的認可。

所以,無奈又無力的滴滴,很焦慮,滴滴希望通過“拼車”增加營收的意圖也就不難理解了。

03

不忘初心,迴歸用戶價值拼車才能安全上路

有業內人士指出,“出行帶著很大的公共服務性質,因而它的規模效應往往存在悖論,做大了容易不安全,觸犯政策的紅線,而不做大又不符合互聯網規模效應的本質。”

靠補貼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網約車是高頻、剛需的應用,然而,在供需效率上,車比人少依然是一個既定的事實。

對於推出新服務的原因,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陳曦解釋,“拼車這件事不太便宜了,不但不便宜,有時候不太容易。”特殊天氣和高峰時間段不但需要排隊,收費也高於平時。陳曦認為,新的“拼成出發”功能通過分擔車費來每個人都享受到更低更便宜的價格。

其實,用戶真正在乎的並不是拼車能有多大的便宜讓利,用戶真正的需求是希望得到出行便利。正如滴滴網約車執行總裁陳熙所談的,“如大家所希望的,拼車幫大家省一點,把省下來的錢買買咖啡,希望打車能快點打到,希望路上別那麼堵,早一點到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或者早一點回家。”

迴歸用戶的價值這一初心,滴滴拼車也就上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