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高標準治理 大竹縣鐵路沿線變靚了

高標準治理 大竹縣鐵路沿線變靚了

高標準治理 大竹縣鐵路沿線變靚了

達成鐵路大竹地段風景宜人。

初冬竹鄉,寒意漸濃。在達成鐵路大竹地段,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村莊變美了,綠樹增多了,垃圾沒有了,殘垣斷壁消失了……美麗的鐵路沿線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大竹縣聚焦“美麗大竹·宜居鄉村”的建設目標,以鄉村振興為抓手,以環境整治為突破口,以鐵路、公路、鄉村道路沿線為重點,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科學規劃,高標準建設,實現了道路沿線環境大幅改善提升。

上下聯動構建治理“一盤棋”

大竹縣鐵路過境主要集中在柏林鎮。而今,在該鎮龐家嘴新村聚居點,新建了垃圾房,安裝了垃圾分類箱,引導群眾將垃圾分類處理。同時,大力推廣分散式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進行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配套改建,將家庭生活汙水全部接入化糞池,實現了生活汙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

出現這樣可喜的治理局面,離不開大竹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按照達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該縣成立了縣長為組長、常務副縣長為副組長、有關職能部門參與的大竹縣鐵路沿線環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專題審定整治方案,確定了高標準打造的主基調。

隨即,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率隊調研鐵路沿線環境治理工作,由此拉開全縣“攻堅戰”大幕。根據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職能部門、鄉鎮堅持因地制宜,高標準、高質量對鐵路沿線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全力打好鐵路沿線環境整治戰。

“迄今,我鎮鐵路沿線整治美化房屋84戶,安裝太陽能路燈90盞,硬化村道1.8公里,綠化空閒地2.1萬平方米,新建文化廣場2個和標準化公廁1座。同時,對鐵路沿線加大了環境執法力度,強力整治無證無照泥煤堆場7處,拆除違章搭建及危舊房32戶3000餘平方米。”柏林鎮黨委書記李遠波說。

12月4日,筆者走進柏林鎮新橋村,這裡有新安裝的健身器材、修復一新的路面、規整的綠化帶,紅瓦白牆,綠樹紅花……亮麗的風景線與鐵路沿線景色交相輝映。

根據“4321”整治內容,大竹縣深入實施“四化”工程,結合原有色調和風格,對可視範圍內房屋進行風貌打造;在視線較好的牆面繪製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宣傳圖繪;在部分路段設置宣傳廣告欄進行美化;對鐵路沿線的公路兩側、河岸實施綠化,在適當位置設置隔離花臺,新建兩個文化廣場,打造濱河休閒娛樂走廊。

同時,重點推進“三大革命”:修建垃圾房,設立垃圾分類箱,給沿線住戶發放了便民垃圾桶;推廣小型化、低成本、易維護的分散式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將農家生活汙水全部接入化糞池;新建一座標準化公廁,帶動周邊農戶實施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配套改建,加強廁所糞汙治理,全面消除露天糞坑,推行糞肥無害化處理後還田,有效解決廁所糞汙與生活汙水治理難題。

此外,強化“兩項治理”:及時清理鐵路沿線兩側及周邊的垃圾和雜物;全面清理河面、河岸的漂浮物;規範農戶院壩堆碼物,做到房前屋後整潔有序;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從根本上防止在鐵路沿線焚燒垃圾、農作物秸稈及其他燒荒行為,徹底杜絕視域範圍內冒黑煙的現象。

“勞動閒暇之餘,以前大家沒地方耍,就聚集‘鬥地主’‘炸金花’、打麻將,現在,到廣場跳跳壩壩舞,沿著濱河走廊散散步,看看沿河兩岸的變化,已經成了我們老百姓的新時尚。”談到村裡的變化,柏林鎮新橋村16組村民龐啟友深有體會。

為鞏固鐵路沿線環境的整治成果,大竹縣制定了《鐵路沿線環境治理雙段長制度》《垃圾分類制度》《文化廣場管理制度》《農村公廁管理制度》《農村公廁保潔制度》等,以制度的形式鞏固鐵路沿線整治成效,確保長效運行。

火車在鐵軌上飛馳,車窗外的風景盡收眼底,漫不經心的一瞥,也許就是旅客對一個地方乃至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大竹縣通過有效開展環境整治,鐵路沿線顏值正在全面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