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李玫瑾的本質工作是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在一次參加訪談的時候,主持人問了一個很多家長都想問的問題: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性格偏執、易激動,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應該怎麼辦呢?”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李玫瑾說:聰明的家長,在矛盾激發時,會給孩子臺階下;而智慧的家長,懂得在孩子進入叛逆期前,給他們心裡埋下規矩的種子。成長過程需“脫敏”。

脫敏,意味著孩子擁有更堅強的內心,有能力去承受負面評價和扛起精神壓力。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今年四月,網絡上傳出一個非常讓人惋惜的視頻,是發生在上海的“跳橋”悲劇。

“上海17歲少年湯某因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批評後,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引橋時跳橋身亡。”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這是典型的叛逆期意外事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體內荷爾蒙分泌旺盛,性格偏執、易激動,很容易和家長髮生衝突,進而產生輕生念頭,甚至釀成慘劇。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而這一切,很可能就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他立下應該有的規矩,養成堅強的性格。

關於兒童教育,中國有很多古語,例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無規矩不成方圓”等,這些老一輩的經驗都在告訴我們每個階段都要為孩子立下相應的規矩。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立規矩不是對孩子的苛刻,而是讓孩子在未來能夠有強大的內心去接受遇到的事情。

2 歲以前,孩子還沒有規則意識,且缺乏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通常是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這個時候家長不用急著給孩子立規矩。

2 歲以後,孩子開始進入規則敏感期。同時,他們也開始逐漸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進入第一個獨立期。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心理學家表示,3歲的兒童已經是一個大人了。對兩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可怕的兩歲”正是孩子發出“我長大了“的信號,而這個年齡,家長就該給孩子立規矩了。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犯了錯誤施加懲罰,反而是對孩子的保護。

就像種樹一樣,小時候可塑性強,矯正起來就不太費勁。但是等樹枝長粗變硬了,再想矯正,不僅費時費力,甚至可能折斷樹枝。

6歲之前給孩子立規矩,效果最好,遇到的阻力最小,這個時候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這時候只要家長管教得當,孩子就會從「挑戰規則」到「被提醒後願意配合規則」,再到「不需要提醒也能遵守規則」的過程,逐漸成長為一個自律的人。

對此,李玫瑾舉了2個例子:

3~4 歲的男孩跟家長鬧,無非是在地上撒潑打滾;但等到孩子 14 歲,他可以離家出走,可以跳樓自殺。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家長給孩子立規矩要遵守2大原則——溫柔且堅定

溫柔,是指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生氣,語氣平和地給孩子說理。在管教孩子的同時讓他感受到愛意。

堅定,是指一旦制定好規矩,家長就不能隨意妥協。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立規矩的3種方法:

1、多給孩子選擇的空間

想讓孩子擁有規則意識,父母可以提前給孩子買一些“好習慣養成”的繪本,讓孩子在認知上提前準備好。

2、家長學會“冷處理”

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更要平靜下來,待孩子心情平復之後,跟孩子解釋,並明確的告訴孩子,以後不能再這樣了。

3、飯桌上的“規則”

給孩子立下詳細的“吃飯的規矩”, 明確的告訴孩子,必須坐下來吃飯,否則就要餓肚子,並且不能吃零食。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家長在制定這些“規則”時需要注意方法,不能採取吼叫或者命令的方式,應該平靜地告訴孩子這些都是應當遵守的,也可以適當的給一些小獎勵。還有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立規矩才能有效果,推薦大家看一看崔玉濤力薦的《給孩子立規矩》這本書。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這本書的作者佈教授(佈雷澤爾頓)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兒科醫生與發展心理學家,他的育兒指導陪伴了幾代美國父母,讓他們告別焦慮,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奧巴馬還曾授予了佈教授“美國總統公民勳章”。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書中將孩子每個階段應該如何管教的方法一一列舉,通過一些具體的事情講述了讓孩子聽話的方法,並且根據真實的養育場景給出量身定製的應對策略,如,孩子頂嘴、罵髒話、撒謊、挑釁等該如何立規矩。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中國父母缺的不是足夠多的的知識,而是足夠好的支持。這套58元2本的書籍,將會成為中國父母教育上最強有力的後盾。

李玫瑾:成長過程需“脫敏”,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