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孩子東西被搶時,為什麼一定要幫TA拿回來

孩子東西被搶時,為什麼一定要幫TA拿回來

前幾天,蜜絲懂收到一位媽媽的諮詢:

娃在外面玩具被搶,要不要幫他把玩具搶回來?有時候娃娃大哭大叫不願意,有時候卻自己都沒啥反應,我去幫他要回來會不會太小題大作?可是好擔心他這樣“逆來順受”的性格啊!老被欺負怎麼辦!

孩子之間搶東西的戲碼還真的是分分鐘就能上演,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好呢?是教孩子「大度和諧」,還是逼著孩子搶回來,甚至是自己出手幫孩子?

1 1 1

昨天,在蜜絲懂家也上演了同樣的戲碼:

吃完早飯,二寶就鬧著出門。

未成想,五分鐘不到,奶奶就領著淚眼婆娑的她回來了。

原來,二寶拿著新買的大黃鴨正在把玩,突然被四歲的媛媛一把奪去。

說時遲,那時快,二寶一邊大聲叫嚷著,一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了回來。

孩子东西被抢时,为什么一定要帮TA拿回来

從未見過這陣勢的媛媛嚇得哇哇大哭,她姥姥很是心疼,對著二寶半真半假「討要說法」道:「你這個小朋友,怎麼這麼厲害!」

同住一小區,為避免尷尬,奶奶趕緊上前安慰媛媛,並要求二寶將玩具與之分享。

二寶哇的一聲,也跟著哭了起來。

「有好東西,要學著和別人分享,知道了嗎?咱這樣硬搶回自己的東西,多不淑女啊!」奶奶回家後給二寶「上課」。

在她看來,玩具被搶,立即搶回來是睚眥必報的壞脾氣表現,大度與之分享才是乖孩子。

孩子东西被抢时,为什么一定要帮TA拿回来

對此,蜜絲懂表示並不贊同。因為奶奶完全混淆了分享與搶回的概念:

分享,是指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行使,前提是自願行為;

搶回,是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物品,乃捍衛主權的被動行為。

將兩者混為一談,看似無傷大雅,實則是對孩子物權的不夠尊重。

1 2 1

研究發現,兩歲左右的寶寶,獨佔性就已顯現出來。

當大人輕描淡寫地說出沒事沒事,要懂得分享,對孩子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其實是在跟孩子說:你這根本不算事,你不該這麼難受,你難受只說明你太小氣了。

說到底,這是在教孩子:被侵犯時,你得忍著。

這是人為製造的權利的不平等。總是這樣被對待的孩子,他們很容易在人際衝突中失去反擊的勇氣。

孩子东西被抢时,为什么一定要帮TA拿回来

心理學家表示,在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他們幾乎所有的激情和精力都用在自我意識的構建上。

在這一特殊時期,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充分尊重孩子表達自我的意願和方式,幫他們順利完成自我意識的構建。

所以,從小一味的教孩子善良、博愛是不對的,善良應該有原則、有底線,在今天這樣的社會,我更希望孩子自私一點,懂得什麼是自己的東西,懂得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能拒絕不喜歡的,能爭取自己渴望的,從小就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界限,這樣在以後的生活裡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1 3 1

但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把玩具搶回來?

還是得看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的東西被搶時,家長要詢問孩子的意願,如果孩子還想要自己的東西並表示出強烈的不想分享意願,要鼓勵孩子勇敢說“不”。

這時家長需要幫助孩子“物歸原主”,若是孩子願意和其他小夥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常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尊重孩子的意願,父母也要學會傾聽,多與孩子交流。

孩子东西被抢时,为什么一定要帮TA拿回来

蜜絲懂有一個朋友的女兒,別人搶她的玩具,她每次都默默忍受,看看別人,又轉頭去玩別的玩具。朋友很擔心地說,她本來是想讓孩子們自己來處理這件事,但看她一直都這樣隱忍,會不會很吃虧?將來總是把機會拱手讓人?

我和她討論了很久,覺得這個還是得分情況來處理,用不著次次都幫她搶回來

有好幾次她女兒的玩具被搶了,但並沒有出現哭鬧的情緒,也沒有覺得不開心,別的孩子的行為沒有影響到她的心情,她覺得玩其他玩具也挺好,這種情況如果幹預了,還教她搶回來,就有些“大動干戈”了,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她可能真的不在意。父母的強迫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壓力,為什麼我要花那麼多心力去要回我並不在意的玩具?

但有一種情況,父母就真得出手了。有一次她女兒很喜歡的一個娃娃被搶走了,雖然她沒有哭,但眼睛一直看著那個娃娃,臉上露出委屈的表情,這時候父母不作為,就會讓娃覺得難過加困擾了:那個搶玩具的孩子做的是對的嗎?我該怎麼辦?我不知道該怎麼做啊!我想要那個玩具啊!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必須用行動明確告訴寶寶兩點:

1.別人搶玩具的行為是不對的;

2.我們有權利把玩具要回來。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教導他說:“這是我的東西,你不可以拿走,請你還給我”。

同時,我們要教導孩子的不止是通過這樣的行為達到要回東西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我們支持你保護自己的物權,你有權利表達自己的主權。”

孩子东西被抢时,为什么一定要帮TA拿回来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之一是: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和“自我邊界感”。

讓孩子明白不能去搶別人的東西,同時當自己東西被搶,自己也應當第一時間說“不”,去守護自己的東西。

只有這樣,孩子長大後才會懂得如何尊重別人、維護自己。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將來面對欺凌和掠奪,只會逆來順受的人,那麼:

當你孩子的物品被小朋友看中,請一定不要急著“寬容大度”,去教孩子謙讓!

如果,你想讓孩子在未來無論遇到何種困難或挫折,都能坦然面對,不自棄自傷,那麼:

當孩子因守不住東西哭著求助,請一定要幫他拿回來,讓孩子明白,不要怕,爸爸/媽媽在!

1 4 1

無論是任由孩子東西被搶而不作為的父母,還是默許孩子搶東西的父母,其實都犯了一個相同的錯,那就是

“界限模糊”

父母界限模糊,孩子沒法真正過得自在。

有界限的家庭,才能真正養出懂得保護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知道分寸的孩子。

孩子东西被抢时,为什么一定要帮TA拿回来

何為有界限的家庭?它一般會有以下特徵:

有愛的,民主的,容許不同意見的存在。

再往細一點說,這個家庭應該是這樣的:

· 不強迫孩子分享

· 不隨意處置孩子的所有物

· 鼓勵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需要

· 允許他理直氣壯地說「不」

· 接納孩子的壞脾氣

· 不害怕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感受

尊重孩子的界限,不以愛的名義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

保有父母自己的底線,不因為愛的緣故,一味服從孩子。

上述最後一點最重要,也最難做到。因為難,才更要我們去努力。

父母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必要的界限。父母是有界限的父母,孩子也才能夠有空間去發展屬於他們的力量。

孩子东西被抢时,为什么一定要帮TA拿回来

對於很多人來說,我們都曾是那個為了面子,委曲求全的小孩,看著那些敢於維護自己利益,維護自己邊界的人,我們羨慕人家的肆意灑脫,那麼就從養孩子開始,跟孩子一起改變起來吧~~

Ps,

#平時,孩子的玩具被搶,你是如何處理的呢?#留言區一起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