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現在固態硬盤幾乎成為了電腦的標配,NVMe的固態硬盤不論從體積還是從讀寫速度都穩拿頭把交椅。不過很多品牌機標配的容量都不是很大,很多燒友都會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購買更大容量的固態盤替換。那換下來的固態盤也不能浪費了,買個NVMe移動硬盤盒裝進去就變成了一個體積迷你、不怕震動的高速便攜的移動硬盤了。

在前兩年的時候,NVMe硬盤盒的PCIe轉USB橋接芯片方案基本是JMicron的JMS 583一統江山。但是在最近,臺灣第二大芯片廠商瑞昱也推出了一款型號為RTL9210的USB 3.1 Gen.2轉PCIe 3.0×2的橋接主控。正巧手中之前有ORICO的一款採用JMS583方案的NVMe硬盤盒PVM2-C3,另外還有新入手的採用RTL9210方案的ORICO PFM2-C3 NVMe硬盤盒,我們一起來做個對比。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這款採用螃蟹瑞昱RTL9210方案的固態硬盤盒型號為ORICO PFM2-C3,包裝採用ORICO一貫的風格。最下面的三個圖示分別為Type-C接口、鋁合金材質、支持UASP(USB Attached SCSI Protocol)協議。因為支持USB 3.1 Gen.2,所以理論上可以跑滿10Gbps。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背面為主要參數和製造商信息,需要注意的是這款硬盤盒支持的是M-KEY/B&M KEY接口的M.2 NVMe固態硬盤,如果是B-KEY的NGFF/mSATA就不適用了。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從抽屜狀的外盒裡拉出內包裝盒,就可以看到上層的鋁合金材質的硬盤盒了,內包裝盒和內襯均為黑色塑料材質,抗壓保護做的很好。硬盤盒採用斜對角同色的外觀設計,中間十字線為內銑凹槽,在左上角為蝕刻的ORICO Logo。整個鋁合金材質的外殼做了噴砂和陽極氧化工藝處理,顏值不錯。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拿出上層的內襯,在下層還有兩條數據線和一個內六角螺絲刀,還有固定硬盤的凹槽螺柱和螺絲以及一份使用說明和帶有聯繫信息的感謝卡。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因為這款硬盤盒的外殼螺絲和固態盤固定螺絲都是採用了內六角,所以使用附帶的這個小螺絲刀就都可以搞定了。兩條數據線長度均為0.3米,一條是USB A to TypeC的,可以用於電腦連接硬盤盒,還有一條是Type-C to Type-C,可以用於連接手機和一些新款帶有Type-C接口的筆記本和平板,線材質地都比較柔軟。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這款硬盤盒的長度為106毫米,寬度為32毫米,厚度為11.5mm,攜帶很方便。由於採用了較厚實的鋁合金材質,所以還是有點分量的,在裝入一塊22*80的標準長度M.2 NVMe固態硬盤後的稱重為46.6克。硬盤盒的左右兩端各有兩顆內六角螺絲,一端為Type-C接口,另外一端有一個小孔,為讀寫工作指示燈。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硬盤盒的背面為型號參數等信息,從信息可以看到這款盒子的工作電壓電流為5V/900mA,經過實測,電流遠遠小於這個值,連續寫入時候大概479mA,連續讀取的時候最高127mA至237mA左右波動,無讀寫後電流會降低到47.5mA左右,十分鐘後硬盤盒會進入休眠狀態,此時電流會繼續降低為23.8mA。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這款硬盤盒的開啟很簡單,拆下兩端的螺絲,拿掉鋁合金擋板,就可以順著兩側的凹槽推出PCB板。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這款硬盤盒採用了黑色沉金電路板,安裝固態盤的時候注意看好接口類型。另外這款硬盤盒共支持四個尺寸的固態盤,在電路板上共有四個圓孔,安裝不同尺寸的時候將凹槽螺柱用螺絲固定在相對於的位置。電路板大面積採用了帶孔雙面沉金敷銅,有助於SSD固態盤均勻散熱,在末端對應位置有一顆LED讀寫指示燈。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另外一面為瑞昱RTL9210橋接主控和外圍電路,末端與對面通孔大面積散熱敷銅。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這是一條三星的PM981全長SSD,就用它來做後面的測試。先傾斜45度插入M.2接口,然後將螺柱對好SSD的凹槽,固定好螺絲。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硬盤就是通過這個螺柱凹槽固定住的。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我們來對比看一下另外一款採用JMS583方案的PVM2-C3,尺寸上來說比PFM2-C3窄了一點,同樣也是鋁合金外殼工藝,也很漂亮。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從外圍元件來說,JMS583要複雜一些,外圍元件密集一些。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近看一下兩種主控芯片,上面的是JMS583,下面的是RTL9210。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在後續讀寫測速的時候,大約持續十分鐘的全速讀寫,採用RTL9210方案的PFM2-C3外殼最高溫度位置為37度;採用JMS583方案的PVM2-C3的外殼最高溫度位置為40.5度。從手握體感溫度來說,也是JMS583主控方案的盒子溫度高一些。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螃蟹終於對固態下手了,ORICO M.2 NVMe極速版硬盤盒上手體驗

讀寫測試分別在USB 3.0接口和USB 3.1接口對比進行,從讀寫速度成績來看,同一塊固態硬盤使用這兩種不同方案的盒子,速度相差無幾,都能達到標稱的讀寫速度。但是從發熱量上來說,RTL9210溫度要更低一些,而且還支持無讀寫休眠功能,從而大大降低了發熱量和功耗。體驗和對比測試到此就結束了,感謝各位耐心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