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Project Catalyst 是今年 WWDC 上推出的一項新技術,前身是去年 WWDC 一筆帶過的 Marzipan 技術。具體的應用就是讓開發者更便捷地將 iPad 應用帶到 Mac 上,打通蘋果系統的三個主要平臺。

一年過去了,已經有一批 iPad 應用使用這項技術來到 Mac 上。那麼,運用這項技術誕生的 Mac 應用體驗如何?

首批應用體驗:值得期待

截止到目前,從 iPad 移植過來的應用一共有 37 款,其中 15 款付費,22 款免費或有內購。這些應用中有個人應用,也有企業應用(大部分由 Zoho 公司開發)。看完描述之後,我一共體驗了 10 款應用,5 款體驗不錯,5 款體驗一般。

首先說明,這批 app 在 iPad 端的輸入形式就是手指操控,而到了 Mac 端,則變成了鍵盤輸入和觸摸板操控。不過,如果你有 Apple Pencil 的話,也可以用 Apple Pencil 進行手寫操作,但體驗並沒有直接用鍵盤好,因為有延遲。

體驗不錯的應用

  • Post-it

《Post-it》是 3M 公司(就是那個生產便利貼的公司)開發的一款能夠將你的便利貼實物轉變為虛擬便利貼的軟件。當然,也可以直接在軟件裡新建無數個便利貼。

之前在手機上的時候就時不時有在用,最大的遺憾之處就是沒有桌面端。移植過來之後,操作邏輯幾乎和手機端一樣,而且只要回車就可以新建一張便利貼。這在學習時需要快速記下知識點,工作時記錄突發事件,或者任何一個場景下記錄靈感都非常有幫助。可以說是首批應用中最推薦的免費應用了!

另外,結合移動端的《Post-it》,你還可以用手機快速記錄想法,或拍攝任何手寫筆記,實現移動端快速記錄,桌面端整理執行。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 GoodNotes 5

毫無疑問,這是這批移植應用中體驗最好的。非常流暢,保留了全部功能。可以多開窗口,也可以多標籤頁。《Notability》的優勢可能只剩下錄音功能了吧。配合 Sidecar 功能,完全可以只買 Mac 端,最推薦的付費應用,買!

而移動端的《GoodNotes 5》是著名的兩大手寫筆記軟件之一,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具體測評可參照 《GoodNotes 大更新!iOS 最好用的筆記 App,都有哪些新變化?》。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 ZohoSign

這是一款由 Zoho 公司開發的簽名應用,主要功能是幫助你完成電子版文檔的「簽名」工作,當然也可以留下電子郵箱、簽署日期或者任意文字等等。點擊使用對應功能則會出現在文檔正中央,也可以直接拖拽功能到任意位置。這是唯一一款 Zoho 公司開發的可能對大多數的個體有用的企業應用。

當你有了 Apple Pencil 之後,移動端的體驗和利用 Sidecar 投屏到 iPad 時一致。而我們使用電子文檔的大多數場景都是電腦,因此又省了一個 iPad 軟件。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 Rosetta Stone

這是一款 iOS 上知名的語言學習軟件,整個的使用體驗還不錯,會給你的發音打分。唯一有點小問題的是,經常出現卡頓。如果能優化好,並且提供足夠的快捷鍵,這是一款值得推薦的學習軟件!

對比 iPadOS 和 iOS 13,如果桌面端卡頓一直沒修復的話,建議還是使用移動端,畢竟學習不能被卡頓降低效率。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 PDF Viewer

《PDF Viewer》是 iOS 平臺上一款久負盛名的 PDF 管理工具。但移植過來之後,缺失了最主要的功能——文檔管理。並且,也不像《PDF Expert》一樣,可以直接首頁直接看到最近瀏覽過的文件。不過,批註類功能倒繼續保留了,勉強夠用。

《PDF Viewer》可以說是除《PDF Expert》(或《Documents》)以外,iOS 和 iPadOS 最著名的 PDF 管理工具了,移動端的體驗自然不在話下。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體驗一般的應用

體驗一般的應用太多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就像一個放大版的 iPad,圖標小到你想自戳雙眼,或者習慣的通用快捷鍵(比如 command + ,)無法使用。

  • Morpholio Board

《Morpholio Board》是一款室內設計應用,你可以選擇各類型傢俱去佈置你的家。建議在真正佈置家前,不妨可以用這款軟件看看你想象中的家的真實效果會是怎樣的,這樣就能避免佈置完之後不滿意,又要重新佈置的尷尬境地了。

這款軟件讓我一開始就懵了。點擊註冊時,沒有任何光標出現,還以為是哪出問題了,但實際上就只是不會出現而已,可正常輸入。另外,圖層一旦確定了位置之後,無法找到二次編輯的功能。

它不僅有 iOS 端,而且也有 iPadOS 端,但對於這類室內設計應用,最重要的一定是屏幕要大,不然光是操作就很麻煩。移動端的體驗非常流暢,如果有 iPad,建議還是先用 iPad,暫時不用 Mac 吧。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 HabitMinder

《HabitMinder》是一款習慣養成應用,整個的瀏覽界面和操作體驗就更像 iOS 端了。有趣的是,當你完成以後,軟件會給你撒個花。

這款軟件的移動端體驗可以說是完爆桌面端,不僅有優秀的過渡動畫,還有精美的界面。對於堅持「美是生產力」的人來說,體驗十分良好。而且這類型的軟件,我始終認為不應該佔據你太多的時間,移動端快速記錄,快速瀏覽情況就足夠了。重要的是養成習慣,而不是沉浸在「假裝養成習慣」中。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 Planny

《Planny》是一款不錯的 GTD 軟件,但移植過來之後,卻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圖標太小、底部狀態欄沒有居中、翻譯不全、完成任務功能入口深等。完成了也有花哦!

不過當你仔細使用移動端的時候,你會發現無論是 iPhone,還是 iPad,它的底部狀態欄也都是沒有居中的。也許開發商比較粗放吧,但對於強迫症來說,還真是有點難受。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 MoneyCoach

這是一款記賬軟件。一般來說,用手機記賬會更加便捷,但當你要查看自己的財務狀況時,電腦會是更好的選擇,所以《MoneyCoach》來到了 Mac 上。目前的使用感受比較差,儘管免費功能基本滿足記賬需要,但記賬步驟過多,因為目前的記賬窗口還是跟 iOS 端一致,每一個步驟需要彈出新窗口,完全喪失了電腦大屏幕的優勢——直接在一個窗口完成就可以了。另外,當輸入中文時,會出現文本粘連。

對於有強烈記賬需求,但也想用電腦查看收支情況的人,如果你暫時還沒有找到一款合適的記賬軟件的話,建議你可以下載移動端的《MoneyCoach》去使用下。移動端的幾張體驗非常良好,可以等開發商修復了桌面端的 bug 後,再實現你用電腦查看收支情況的需求。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 SmartGym

這是一款運動習慣養成軟件,可以自定義任何運動或者挑選官方提供的運動習慣,功能挺強大的,但是我不是很理解在電腦上使用這類型軟件的意義。

對於有健身需求的人,個人認為不妨可以下載 iOS 客戶端。你會發現非常適合個人健身,它會根據你選擇的計劃,提醒和教你你做動作,並且也沒有任何社交功能去幹擾你的健身。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 Ultimate Guitar

如其名,這是一看吉他學習軟件,上面有各式各樣的用戶上傳的教學視頻。除了上面提到的問題,它估計還需要用到一款神奇的工具才能觀看。

總結一下,首批移植應用如果忽略通用性問題,比如時不時會出現卡頓或圖標錯位等,勉強夠用,畢竟免費即正義。沒有體驗的付費應用,是因為我個人覺得看完介紹之後,我並沒有類似需求。如果你有,不妨在下方留下你的使用體驗。

移動端的體驗是正常。主要還是看你的需求類型,如果你在學習彈吉他的過程中,對屏幕無所謂大小的話,移動端已經足夠讓你很好地學習吉他了。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曾經大號版的「iPhone」,如今大號版的「iPad」

眾所周知,越來越多的 iOS 應用正在逐步轉向訂閱制,但首批移植應用鮮有采用訂閱制的方式。然而,部分應用是需要再次付費購買的,比如《GoodNotes》。而採用訂閱制收費的軟件,則可直接恢復購買。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 圖片來自:愛範兒

最後讓我們把話題回到這項技術上。

如果你有蘋果全家桶,在選擇功能相似的 iOS 應用時,一般都會考慮有沒有其他平臺。儘管首批應用給我的體驗非常一般,但顯而易見的是,通過 Project Catalyst,越來越多優質的 iPad 應用能儘快地來到 Mac 平臺,比如很多人喜愛的 GTD 應用《Sorted 3》。

然而,之所以 iPad 一直難成為蘋果口中宣稱的「生產力工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開發者缺乏足夠的動力去開發,導致很多軟件仍是「大號版的 iPhone 應用」,今天的移植應用看起來依舊在重蹈覆轍。

在 Mac 上用 iPad 的 App 體驗如何?我們挑出了值得下載的 5 款

不過,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今良好的 iOS、iPadOS 軟件生態給足了我們未來蘋果多平臺強聯動的信心,相信現有問題一定是可以被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