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紅樓夢》中,賈府在哪裡,大觀園建在哪裡?在整部書中,“大觀園”有何意義?

天之行


賈府有兩個一個是賈家家族原來在金陵住的宅邸,坐落在石頭城。金陵,石頭城,以及賈雨村後來任官職判葫蘆案的地方,都是同一個地方。

第二個賈府,就是坐落在京城的寧榮街,是賈家現在的宅邸。(所以說,反認他鄉是故鄉)

寧榮街光賈府就佔了整條街,賈府坐北朝南,街道東西走向。東面的是寧國府,西面的是榮國府。

黛玉剛從江蘇老家(金陵地界)來到賈家時,就用她的視角給大家把寧榮二府的方位介紹了一遍。

大觀園呢,就從寧國府後面的花園子開始建造的。也就是大觀園坐落在寧國府的北面,緊挨著寧國府。

從寧國府往大觀園裡面走,打頭兒的兩個院子,就是瀟湘館和怡紅院。這也就是為什麼探春她生母趙姨娘,她一去找探春,就會順便看看黛玉,順路的緣故。

大觀園是元春給賜的園名,意思是說太奢華、太過了。園子裡天南海北的景緻都集中到了一起,耗費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最終只為了能讓元春進來臨幸幾個時辰而已。

因為元春省親,所以賈家才集全家財力蓋得這個園子,差點沒把家底都倒騰出來。而大觀園正是賈家家底倒空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秦可卿下葬,第三步就是大觀園日後的維護費用和人口耗費。

自從元春下旨開放大觀園,園子裡就添出許多人來,人浮於事的現象異常嚴重。人多,事情就多;事多,矛盾和謠言也就多;矛盾和謠言多,賈府就越來越亂,越來越不穩定。

開始時候,是鳳姐任命大觀園的管理工作,可之後因為王夫人的關係,就把大觀園的管理交給了活菩薩一樣的李紈。

李紈管得松,自然大家就散漫起來。

之後探春和寶釵等人新興的大觀園外包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開支,卻也讓大觀園裡原有的矛盾激化。

之後大觀園的管理人員老是跳躍不定,一會是探春,一會是鳳姐,這就更讓下人有縫可入了。而太妃和賈敬去世,也讓賈母等高層對大觀園有所忽視,雖然嚴懲過一些人,也只收到一點效果而已。

大觀園的管理松,人口出入就隨意,就給許多原本禁止的事情帶去了方便。這就是抄檢大觀園的前奏。

抄件大觀園時,賈家已經到了捉襟見肘,內部矛盾已經達到最大化。矛盾的爆發,就是一場核爆炸,在這場爆炸中誰都是輸家。

在大觀園的眾多謠言中,有一條謠言尤為具有殺傷力,就是說:賈寶玉是個慣會風月之人。

當時這個謠言在賈府下人中傳遍了,而那時候正好是賈家所有親戚家女孩兒都在大觀園裡住著的時候(寶玉也在園子裡住著)。那些有婚約的,沒婚約的,都多少會受到這個謠言的波及。

抄檢大觀園更使大觀園裡百花凋零,為賈家百年大族的傾頹打響了前奏。


細數紅樓,共話人間——關注 不做惆悵客


不做惆悵客


賈府的老宅子坐落在金陵,也就是南京。三十三回“寶玉捱打”,賈母氣急對賈政說:“我和你太太寶玉立刻回南京去!”說的就是回老家祖宅了。但《紅樓夢》整部書的故事主要發生在京城的賈府,這才是賈家後人居住的地方。這裡的空間佈局,概括地講就四個字:兩府一園。

兩府:京城的賈府坐落在“寧榮街”,一條長街東西貫穿,在街北的東西兩頭各有一座氣派非凡的公爵府邸。書中在“黛玉拋父進京都”一回,以林黛玉的視角介紹的非常清楚:兩座府邸的門楣一模一樣,左右兩邊各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件獸頭大門,正門之上有一匾,東府的匾上寫著“敕造寧國府”,西府的匾上寫著“敕造榮國府”。便是著名的“寧榮二府”。


一園:“賈元春才選鳳藻宮”後,賈家開始建造“省親別院”,賈蓉來回賈璉說:“老爺們已經議定了,從東邊一帶,藉著東府裡花園起,轉至北邊,一共丈量準了,三里半大……”。再結合文中其他細節,可知大觀園是從榮國府的東北部劃出了一部分,又從寧國府的西北部劃出一部分,兼跨榮寧二府,在兩府的包裹當中。


這樣的佈局安排有什麼用意呢?下面結合作者的正文內容來分析一下:

01、兩府在空間上的高度對稱,凸顯出明暗對比的生活氣象

榮國府和寧國府的建築設計、佈局幾乎一模一樣,但居住在其中的人們卻大不相同,生活氛圍也有著天壤之別。


榮國府:典型的封建貴族世家,四世同堂,熱鬧繁華。榮國府從賈母算起,直到賈蘭,一共四代。其間有太婆婆、婆婆,兄弟、妯娌,孫子、孫女、重孫子……一大家子,主人二三十口,奴僕三四百人,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賈母一起熱熱鬧鬧地過日子。不能說人丁多麼興旺,起碼也算子孫滿堂。而且,賈母仁慈,當家的賈政嚴肅守禮,在他倆的影響下,榮國府在前幾十回呈現出典型正統封建貴族世家的光明風貌。

寧國府:封建貴族的反面代表,陰暗冷清,汙濁腐朽。文中一上來就交代,寧國府當代的家主賈敬熱衷修道,住在道觀裡不理家事。賈敬的兒子賈珍便成了實際上的一家之主。從賈珍算起,寧國府的主人只有兩對夫婦:父親賈珍和妻子尤氏,兒子賈蓉和兒媳秦可卿。秦可卿還早早就死了,寧國府只剩三個主人,帶著一群奴僕過日子,人丁稀少,冷冷清清。完全不是世族大家的氣象。同時,賈珍為人淫邪,吃喝嫖賭無所不為,甚至還亂倫,賈蓉也跟著有樣兒學樣兒。弄得寧國府汙濁不堪,儼然封建貴族陰暗面的代表。



相同的榮、寧二府,住著兩類不同的人群,呈現出一明一暗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氣象。而空間上的絕對對稱,更凸顯了不同氣象之間的強烈對比。

02、位居中央的“大觀園”是青春女兒的“理想國”

書中說大觀園周長三里半大,有人推算過,佔地面積大概280多畝,差不多是故宮的四分之一。裡面有山有水,還有亭臺樓閣,是賈家為了迎接被封為皇妃的女兒賈元春回家省親所建,算是一座皇家別墅。本來是不允許有人住在這裡的,但是作者通過賈元春之口下了一道旨意:特許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寶釵一眾姐妹進園居住;又怕寶玉落了單,讓他也一起住進去。這樣安排有特別的用意嗎?


當然有!還記得學生時代住宿舍的情景嗎?一群無憂無慮的孩子,遠離開家長的管制,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高談闊論,一起冒險搞怪,彼此交換成長的煩惱和青春的秘密。大觀園就

是那個時代的“學生宿舍”,雖然它比宿舍寬廣奢華太多。住在大觀園裡面,寶玉和眾姐妹得以暫時脫離開長輩們的視線,也脫離開那個時代大部分的禮教尊卑,縱情恣意地揮灑著青春。


他們在大觀園裡建詩社,開螃蟹宴,寫海棠詩、菊花詩,下雪的時候賞雪、詠梅花,還有個劉姥姥來湊趣。書中最美的場景: 黛玉葬花,寶黛共讀西廂都發生在大觀園裡。榮、寧兩府的小姐們都生活在這兒,最標誌、最有靈性的丫鬟們也都生活在這兒。香菱可以在這兒學詩,芳官能在這兒扮個假小子。 就像蔣勳先生說的,大觀園是水做的女兒們的“世外桃源”、“理想國”,寶玉就是這座國度的“守護者”。

03、“大觀園”被“兩府”裹挾,象徵理想國的脆弱和對社會現實的依附

大觀園在空間上處於榮、寧二府中間,受到了兩府的保護,也受到了兩府的制約,呈現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態勢。這樣的形態也映照了當時賈府的現實。


大觀園雖然是理想國,但住在裡面並非就能高枕無憂。這裡一眾主子奴才的吃穿用度皆離不開榮國府的供給,大觀園的興建更是幾乎掏空了賈家的家底(也有說是林家的家財),加速了賈家的衰落敗亡。同時,雖然在空間上相對獨立,但榮國府的主人仍然對大觀園裡的女兒們有著絕對的處置權,面對王夫人疾風暴雨的抄檢,賈寶玉這個名義上的“守護者”毫無抵抗之力。


最後,晴雯傷逝,寶釵搬出大觀園,芳官等小戲子被攆,無一不宣告了青春的散場。也讓我們認清了大觀園這個“理想國”雖然聚集了繁華絢爛,但始終是水中月,鏡中花。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不堪一擊。

儘管如此,大觀園的存在依然意義重大,在現存的八十回原稿中,這裡佔了超過70%的筆墨,是作者構建的一個呵護女兒、呵護美好的理想主義空間,是寄託了作者心目中全部光明祝願的烏托邦。


紅樓故事會


《紅樓夢》這本小說,不讀不知道,一讀戒不掉。原因就在於扣人心絃的情節裡暗含著太多的未解之謎,撲朔迷離的結局讓人充滿無限的遐想,字如珠璣的典故遍佈全書,等待你去考證和挖掘……但凡有一絲絲的好奇心,也會被點燃成燎原之火。

今天要從宋朝一位詩人,俞紫芝的那首《詠草》詩說起:

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

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愁。

大凡文學作品的創作,都是有一定原型的,可以看到現實中某些人、某些地方的影子的,因此讀過《紅樓夢》,再讀這首詩,你會發現這裡有幾個關鍵詞:題目中的“草”,詩中“金谷園”、“石頭城”、“王孫”、“金釵十二”,是值得我們注意的,甚至是可以建立聯繫的。

先說個人的一個推斷,“金谷園”就是《紅樓夢》裡大觀園的原型。歷史上,文人騷客為金谷園留下墨寶的不乏少數,唐代杜牧有首詩專寫《金谷園》:“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牛殳在《琵琶行》中說“金谷園中草初綠,石崇一弄思歸曲。”劉禹錫有《楊柳枝詞》:“金谷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吹。城東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

《晉書·石苞傳》載:"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送者傾都,帳飲於此焉。"

金谷園是西晉大官僚地主石崇的別墅,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北七里處的金谷洞內。據《世說新語》等書記載,西晉時期石崇為縱情放逸,因與貴族大地主王愷爭富,在洛陽依邙山、臨谷水建了規模宏大的花園。石崇因山形水勢建館,築園鑿池,挖湖開塘,周圍幾十裡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水聲潺潺,鳥鳴幽村,魚躍荷塘。

石崇又派人去南海群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樓臺亭閣,池沼碧波,交輝掩映,加上此園茂樹鬱郁,修竹亭亭,百花競豔,整座花園猶如天宮瓊宇。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嫋嫋,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蹁躚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 洛陽八大景之一。

在金谷園,石崇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經常在園中設宴豪飲,生活奢侈,而且還非常好色,這裡美女如雲,但石崇最為鍾情寵愛的是一名歌女綠珠。為她專修了一座華麗的妝樓,並取名“綠珠樓”,整日和綠珠姑娘在別墅中過著淫蕩的生活,綠珠姑娘因石崇的寵愛也願心甘情願地跟隨石崇,寸步不離。誰知好景不長,隨著石崇的政治靠山賈皇后被廢,石崇也被免除了職務,朝廷中石崇的政敵趙王倫掌握了實權。趙王倫手下一員大將 孫秀早就垂涎綠珠姑娘的美色,只是害怕石崇的權勢不敢輕易造次,在得知石崇政治上倒臺後便多次派人到石崇的別墅索要綠珠。石崇將別墅中的美女打扮一新全部推出,任孫秀手下任意挑選,就是不願將綠珠姑娘交出。孫秀就去找趙王倫商議,倆人密謀後打著皇上的招牌包圍金谷園,強行索要綠珠。綠珠姑娘墜樓而死,成就後世好名。

正所謂:

在富莫驕奢,驕奢多自亡。為女莫騁容,騁容多自傷。

如何金谷園,鬱郁椒蘭房。昨夜綺羅列,今日池館荒。

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美人抱義死,千載名猶彰。

嬌歌無遺音,明月留清光。浮雲易改色,衰草難重芳。

不學韓侯婦,銜冤報宋王。(邵謁《金谷園懷古》)

好了,金谷園的來龍去脈講完了,再來看《紅樓夢》,大觀園是為賈妃省親而建,氣派宏偉自不必說,這是賈府的風光所在;賞花戲水,飛花行令,題詩作畫,故事基本上都是在這裡發生的,大觀園是賈府榮辱的縮影。住在大觀園裡的林黛玉曾作《五美吟》,與金谷園裡的美珠惺惺相惜,更可嘆她的結局也與綠珠何其相似,《詠草》是否就是這顆絳珠草,春榮秋枯自有定數。而大觀園裡發生的這一切,無不能看到幾百年前金谷園裡的記憶和影子。


國易傳奇gyxq276


大觀園是作者臆造出來的,只是為了滿足作者和許多優秀美麗的女人住在一起……順便意淫一番!

《紅樓夢》一書:建築描寫混亂、人物年齡描寫混亂,矛盾重重!應該是許多本不相干的人敘述的生活記錄,經過藝術加工而成!

明末清初,許多前官宦世家子弟大多沒落了、前朝科舉士子也不認了!然後人到老中年,一堆潦倒的經常花生米+劣酒聚在一起……回憶曾經的輝煌,吹牛自己交往的女人。

曹雪芹就利用這些素材,再創作!意淫自己去交往中意的所有女人……建築是拼湊的、女人年齡是改成自己一樣的!

就和金庸一樣,把自己曾追求過、夢想過的女生,全部在自己小說中意淫一遍又一遍!


新晴辛靜


大觀園工程—修復李自成焚燬的明故宮並拆毀長城防務

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焚燒明故宮。多爾袞領導明代老臣利用不足五個月(從五月初三到九月十九日)時間,緊急修繕北京故宮與西苑,拆毀長城兩側防務,迎接孝端孝莊兩宮皇太后與順治從瀋陽駕臨北京——就是《石頭記》裡修建大觀園,迎接元妃省親的故事。

李自成因“追贓助餉”,與明朝舊臣結下仇恨。從山海關敗回,又縱火焚燒皇宮與北京九門,京城百姓,十分不滿,一聞清兵入城,驅逐散兵遊勇,已是轉悲為喜。又因清廷為故帝發喪,真是感激涕零。多爾袞召集民夫,修復被李自成焚燬的宮殿與林苑(狹義大觀園工程)。武英殿先告竣工,多爾袞升殿入座,處理朝政。令部下到瀋陽迎接兩宮與順治帝。多爾袞派降臣金之俊大學士為監工大臣,從京城至山海關,跨遼河,填築接駕大道並清除長城內外的戰爭遺蹟(廣義大觀園工程)。

“元妃省親”的真實情況,是多爾袞(賈赦賈政賈璉)於順治元年九月底,在中南海遼闊的水面上,舉行的一次接駕盛典。

修復被李自成燒燬的明故宮,拆毀長城兩側明清時代互相對壘的軍事防務——見第十六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只聽賈蓉先回說:“我父親打發我來回叔叔,老爺們已經議定了,從東邊一帶,接著東府裡的花園起至西北,丈量一共三里半大,可以蓋造省親別院了。”……“先令匠役拆寧府會芳園的牆垣樓閣,直接入榮府東大院中。榮府東邊所有下人一帶群房已盡拆去。當日寧、榮二宅,雖有一條小巷界斷不通,然亦系私地,並非官道,故可以聯絡。會芳園本是從北牆角下引了來的一股活水,今亦無煩再引。其山樹木石雖不敷用,賈赦住的乃是榮府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柵欄杆等物,皆可挪就前來。如此兩處又甚近便,湊成一處,省許多財力,大概算計起來,所添有限。全虧一個胡老明公號山子野,一一籌畫起造。”

《註解》

“接著東府裡的花園起至西北,丈量一共三里半大,可以蓋造省親別院了”——指中南海到北海的周徑。此乃狹義概念的大觀園。與紫禁城的面積相同,都是“三里半大”(紫禁城周長為3400米,計七華里。護城河周長3800米。大觀園面積等於紫禁城面積。)

“拆寧府會芳園的牆垣樓閣,直接入榮府東大院中。榮府東邊所有下人一帶群房已盡拆去”——拆除滿清與明朝在長城兩側的敵對營房。此乃廣義概念的大觀園。廣義大觀園等於祖國的美麗山河。

多爾袞入關之前,寧府指關外的崇德王朝,榮府指關內的崇禎王朝。當時的中國政局為“雙懸日月照乾坤”。

“當日寧、榮二宅,雖有一條小巷界斷不通,然亦系私地,並非官道,故可以聯絡。”——“一條小巷界斷不通”指萬里長城一線。“然亦系私地”指長城內外都是祖國的領土,是中華民族的“私地”。萬里長城充其量就是楚漢相爭的“楚河漢界”而已。

 “賈赦住的乃是榮府舊園”——皇太極的所謂首都瀋陽,本來是明朝“舊園”(建州)。他的父親努爾哈赤是萬曆皇帝冊封的建州衛都督,相當於遼寧省副省長一級的地方行政長官。

“全虧一個胡老明公號山子野,一一籌畫起造”——“胡老明公”指歸降滿清(胡)的老“明臣”。“山子野”為“三子也”,指范文程、洪承疇與金之俊三位降清的漢族大學士。修復明故宮、修建接駕大御道、清除明清雙方的防務工事,都是他們負責。多爾袞僅僅是工程監督。

多爾袞合同滿蒙老臣(“老管事的人等”),與漢族歸附的大學士(“並幾位世交門下清客相公”),審察了長城兩側的山川形勢(“兩府地方”),做了設計規劃(“繕畫省親殿宇”),然後雷厲風行(“一面察度辦理人丁”),拆除了遼河(“從北拐角牆下引來一股活水”)與長城(“有一小巷界斷不通”)兩側遺留的明清軍事防務,也拆除了滿漢民族相互猜疑戒備的“楚河漢界”,為祖國的統一,奠定了歷史地理心理學的堅實基礎。

第十六回雲:“賈璉笑說:“多謝大爺費心,體諒我,就從命不過去了。正經是這個主意才省事,蓋造也容易,若採置別的地方去,那更費事,且不成體統。你回去說,這樣很好,若老爺們再要改時,全仗大爺深阻,萬不可另尋地方。”

《註解》

多爾袞(賈璉)認為只修被李自成燒燬的部分,“省事”又“容易”。不要象明朝那樣另起爐灶,建造新的皇宮。不僅勞民傷財,也“不成體統”——因為清承明制,兄業弟繼,何必推倒重來。

滿洲古稱肅慎國,帝舜二十五年肅慎國進貢弓箭,三千年前滿族祖先就是中國人,遼金元明以來,遼東歸屬中國東北地方政府。是中國的神聖領土。

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反中央政府,有個人野心,是一個原因。中央明廷太腐敗,是另一個原因。如果努爾哈赤與皇太極要建立滿洲後金與大清國,將中國的東北地區從祖國分裂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他爺兒倆就是真正的賣國賊,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問題是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沒有分裂祖國,而是要帶著東北遼闊的土地人口,打進山海關來,與中原腹地的土地人口融合在一起,承認孔子為“萬世師表”,尊重傳統儒學,他爺兒倆不想當東北的地方長官了,要當全中國的皇帝。當時在西北的李自成張獻忠,不是也這麼幹嗎?皇太極獲得元朝傳國玉璽,宣佈為“受命於天”的祥瑞”改天聰大汗為崇德皇帝,與北京的崇禎皇帝要平起平坐了。

皇太極主動放棄後金國號而稱清朝,順治入主北京宣佈“清承明制”,明朝因腐敗而亡國,李自成“追贓助餉”要錢不要命,南明因窩裡鬥與爭權奪利而復國無望,最後都失敗了,輸光了。多爾袞主政七八年,主要領導統一戰爭,您可以說他罪惡滔天,但他認為長城內外都是祖國的“大觀園”——這就足以名垂千古。在崇禎帝、李自成、多爾袞、弘光帝四人的競爭中,只有多爾袞具有統一中國的能力、才華與正確的政策、策略。

崇禎十七年五月二日,多爾袞入主北京,明朝太監與文武百官以皇帝的儀仗與鹵簿迎接他進入皇宮,多爾袞堅決拒絕接受之。他向皇宮宮門行三跪九叩大禮,當場宣佈自己要效法周公旦輔佐侄子周成王那樣,忠心輔助順治皇帝。然後以攝政王禮儀進駐英武殿接受大禮。“賈政,字存周”(代理主政,字存清),就明確記錄了這段歷史事實。

賈赦賈政賈璉——連起來隱射攝政王。《石頭記》作者否定賈赦,肯定賈政,而工作上肯定賈璉,作風上批評賈璉,等於基本上肯定了多爾袞的歷史功績。

第十七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隱寫崇禎十七年多爾袞迎接孝莊皇太后。第十八回雲:“賈赦等在西街門外,賈母等在榮府大門外。街頭巷口,用圍幕擋嚴。”……“忽見兩個太監騎馬緩緩而來,至西街門下了馬,將馬趕出圍幕之外,便面西站立……將那鑾輿抬入大門往東一所院落門前,有太監跪請下輿更衣。”

《註解》

榮國府突然大門向西,隱射省親晚會在中南海舉行。孝莊皇太后等從中南海西門,即府佑街西大門進入中南海。“賈妃下輿登舟,只見清流一帶,勢若游龍,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光雪浪”是指中南海水上秋景。如此以來北京大觀園的地望就清楚了——東北至景山,西北至北海,南至中南海,東南至金水河。邊長“三里半大”。景區在紫禁城以西——“芳園築向帝城西”也,內有兩山三湖,北海東北角有“”(“沁芳閘”)。直通什剎海、銀錠橋、李廣橋、積水潭與玉泉河的大“外河”,一直與玉泉山、西山與燕山山脈相接。——“芳園築向帝城西,華日祥雲籠罩奇。”“山水橫拖千里外,樓臺高起五雲中。”“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也。“名園一自邀遊賞,未許凡人到此來。”——此景此情非皇宮莫屬也。在等級森嚴、逾制殺頭的封建社會,只有皇家才能修建如此巍峨壯麗的園林。

總之,《石頭記》裡的狹義大觀園指北京皇宮西苑所有皇家景區,主要指位於皇宮西側的北中南海皇家林苑。廣義的大觀園指長城內外與遼河東西祖國的美麗山河。這是兩個明確的概念,讀者也不要混為一談。





齊燕客


根據紅樓夢中介紹的一系列應該可以確定當時賈府應該是在清朝都城順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至於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一處虛構出來的園林,也就是賈府大花園。賈府位於帝都的西城,由寧國公賈演、榮國公賈源兄弟分置寧、榮二府。後來兩府籌劃建了省親用的別墅,以寧府的會芳園為基礎,接入榮府東大院,在兩府之間建成了這所大觀園。大觀園的建築風格成為了中國現代很多園林景點的藍本。

既然大觀園是虛擬的場景,那麼現實中有沒有藍本了,關於大觀園的原型,現在有以下幾種說法:

1江寧織造署官署,也就是康熙帝南巡時駐地。後來在乾隆時改建為江寧行宮。

2.江寧織造隋赫德的私家園林,後為隨園,隨園已不存,隨園人具體位置現在也沒有一致的說法。

3.北京恭王府。

4.蘇州攝政園。

5.北京自怡園。

6.北京恭親王的花園。

7.天津西莊。

8.北京圓明園。

關於近年來最為流行的大觀園的原型是圓明園這種說法,主要是認為大觀園與圓明園都是採用園中有園的佈局,這種佈局很少見,只見於皇家。

另外大觀園內的大觀樓與圓明園中的正大光明很相似。

大觀園的規模也大大超出了私家園林和王府花園,這種規模也只有圓明園與其相當。

大觀園的圍牆樣子和顏色與圓明園相同,都是雪白粉牆。

也有許多人認為,大觀園就是虛構出來的,沒有參照藍本,也可能是作者將許多園林融合在一起而。首先,大觀園是故事的背景,很多情節都是在這裡展開的。

其次,大觀園象徵了年青男女們渴望自由,超脫封建禮教束縛的渴望。因為封建惡勢力的代表王夫人等人很少會去那裡。少男少女們在那裡過著相對自有的生活。後來王夫人檢抄大觀園就是封建禮教對自由的鎮壓,隨後,秦雯死了,該被攆走的也攆走了。大觀園也就此沒落,這就說明在那個時代,吃人的封建禮教下,是沒有自由可言的。所有追求自由(愛情)的年輕人,都將被那個時代殺死(如黛玉)


影視體壇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也非常感謝頭條平臺提供這麼好的互問互答的平臺。

賈府在哪裡?這個問題你想在作品裡面問呢,還是想回到現實中曹雪芹的生平問呢?

很多專家學者紅學愛好者都認為“金陵”就是南京。其實就我個人覺得,看紅樓夢分兩個路線思維去理解,一個就是小說故事本身,另一個就是結合作者的生平實際和現實社會。

紅樓夢本身呢就沒有特別明確朝代背景,像第六回裡,劉姥姥說,如今咱們雖離城住著,終是天子腳下。這長安城中,遍地皆是錢。而又在第二回裡,賈雨村又說,去歲我去金陵時,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那你說到底賈府在哪裡呢?

本來曹雪芹為了避免世人遵循朝代地名對號入座,故意為之亂人耳目,我們欣賞它的藝術性,大可不必追究它的準確性。

關於大觀園,它也只是書中的大觀園,雖然現實生活有一樣的名字,但是都不是紅樓夢裡的那個,賈府的大觀園就是王權貴族們的後花園。它的意義就是象徵著貴族的奢侈,暗諷衰敗的必然!




陳氏太極拳研修院


根據小說第二回中,賈雨村與冷子興談論賈府時,賈雨村說,“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從他老宅門前經過。。。。大門前雖冷落無人。。。。賈雨村口中的金陵賈府是老宅,且“門前冷落”,說明此處只是空房而已。後文提到賈母的貼身丫鬟鴛鴦的哥哥就是長年在南京看守房子,當指看守的南京老宅了。但有炕及炕沿等又有北京的特徵,應是南京北京綜合的賈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