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家怎麼評價《大明風華》裡的孫若微?

瑜伽人娟老詩


大家好,我是一個影視愛好者,最喜歡的就是恐怖片跟動作片還有劇情片,影視能帶給人們放鬆的情緒,很多人閒暇的時候都會去看電影打發時間,是能使人放鬆的一個出口,每種影視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下面是我的回答,望各位捧場,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大明風華》裡的孫若微的原型是明宣宗孝恭章皇后孫氏,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孫皇后擁有非常豐富的政治經驗,並且力挽狂瀾駕馭兩“變”,維護了明朝統治。電視劇中由湯唯扮演,前期口碑確實被網友詬病太浮誇,甚至有點傻白甜,其實我覺得這就是經過藝術加工,想要小人物從底層慢慢往上爬的傳奇故事,總體來說,湯唯的演技我個人還是很滿意的,因為古裝劇不等於歷史正劇,加點當下的觀眾喜歡的元素也無可厚非。

歷史中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年紀約在60歲上下的孫太后駕崩,就此結束自己極不平凡的一生。縱觀孫氏的一生,雖然她在晚年有建議廢除殉葬制度的善舉,但由於她使用陰謀詭計排擠胡皇后,並且坐視大宦官王振禍亂朝政而無所作為,因此在後世飽受批評,甚至被稱為“一代妖后”,這恐怕也是她始料未及的。


奮鬥的小豬豬0505


孫家是書香門第,少年時的孫若微卻非常人。\r

她長得如天仙一般,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但卻不像一般女子一樣文靜,而是好動,並且不喜女工,還膽子奇大,是一個自來熟。\r

當她入宮,第一次見到她的未來老公朱瞻基的時候,一聲“詹哥哥”,就註定了她將在這大明的後宮中經歷生死沉浮,榮辱興衰。\r

作為有大作為的女子,她受到的爭議有許多。有人認為她是正,是賢;有人覺得她是邪,是奸。\r

認為她正,是因為她影響了英宗皇帝廢除殉葬制度,至此大明再無宮妃殉葬;也是因為她的英武果斷,以己之力,多次挽救大明江山於水火之中;\r

而認為她邪,是因為她策劃並執行了兩次宮廷政變,有著蠱惑君王干政的惡名。\r

但是不管怎麼說,她經歷了大明最輝煌的那段時期:從永樂到成化。\r

她看到了“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仁宣之治的盛世,也經歷了震驚中外的“土木堡之變”。\r

千秋功過,任憑說。回到現在,這部劇的主人公就葬在現今北京的昌平,也就是明十三陵的景陵中。而這座陵墓是朱瞻基與孫若微的合葬墓。





差不多CNS


我一邊覺得編劇挺厲害,一邊想給編劇寄刀片。

瞻基從開局的神采飛揚到最後孤家寡人落寞走向生命盡頭,這個轉變實在令人難過。如果是朱瞻基的大男主戲就好了,男主下線正好結束。

大女主劇寫若微的成長,她的成長線在瞻基去世後剛剛開始,當需要她一個人抵禦風雨時才發現這份擔子有多沉重,也會慢慢走上不被人理解的道路,在懷念中理解朱瞻基。

編劇詮釋了另一種妥協的人生和感情。她很聰明而有才能,心中有大愛,愛情是一件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她被動的捨棄了愛情,擔負起肩上的責任,而且一直做得很好。

長期以來,影視作品中都會用大量的筆墨刻畫主人翁的感情,特別各種大女主劇,基本就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互相打輔助,最後事業愛情雙豐收。男女主都是愛情至上、不離不棄的完美感情,感情上迸發出來力量甚至可以對抗全世界。

其實不是的。

朱瞻基內心再愛孫若微也會忌憚其他勢力,權衡利弊,讓她做嬪。婚後對待美貌溫順八面玲瓏的胡善祥也和顏悅色,攜手同行。人生本來就沒那麼多非黑即白,沒有那麼多寧折不彎。

孫若微對朱瞻基,更像是哥們義氣,對朱瞻基從未失控過,從未說過一句軟話、情話或者傻話。對待徐濱倒是流露出各種不捨、憤怒和痛苦,更符合女性柔軟的一面。

孫若微對朱瞻基,更像是互相欣賞、互相瞭解的好同伴,而不是愛情。這種感情有人能混淆,有人不能。若微是不混淆的那一種。

很遺憾。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會覺得他可憐弱小又無助,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覺得他身披鐵甲刀槍不入。徐濱出海,若微百般不忍,朱瞻基親征,若微表示絕對支持,只恨不能與他並肩作戰……親征的危險性並不比出海小,可能死於社稷比死於魚腹更有意義?還讓他留一句話給胎兒,我不太懂是什麼腦回路,不會覺得不吉利嗎?朱瞻基真慘。

朱瞻基最後表示不用她殉葬,我覺得她是很高興的……當然,換了誰都挺高興……只是她太正常了。



黑化後的我在觀影


《大明風華》熱播,並且漸入高潮。女一號湯唯出盡風頭,也演繹出了很多歷史上並不存在的經典故事,孫若薇在歷史上沒有全名記載,甚至出生年月也不詳,孝恭孫皇后便是她的最高榮譽。她並非《大明風華》中的靖難之役遺孤,山東鄒平人,只是永城縣主簿(主薄就是知縣的助手,正九品)孫忠之女。她和皇后胡善祥也非親姐妹關係,不過她們是山東老鄉。胡善祥山東濟寧人,錦衣衛百戶胡榮的女兒。鄒平距離濟寧有近三百公里的路程。



冰棍棍


1、孫家是書香門第,少年時的孫若微卻非常人。

2、她長得如天仙一般,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但卻不像一般女子一樣文靜,而是好動,並且不喜女工,還膽子奇大,是一個自來熟。

3、當她入宮,第一次見到她的未來老公朱瞻基的時候,一聲“詹哥哥”,就註定了她將在這大明的後宮中經歷生死沉浮,榮辱興衰。

作為有大作為的女子,她受到的爭議有許多。

4、有人認為她是正,是賢;有人覺得她是邪,是奸。

認為她正,是因為她影響了英宗皇帝廢除殉葬制度,至此大明再無宮妃殉葬;也是因為她的英武果斷,以己之力,多次挽救大明江山於水火之中;

而認為她邪,是因為她策劃並執行了兩次宮廷政變,有著蠱惑君王干政的惡名。

5、但是不管怎麼說,她經歷了大明最輝煌的那段時期:從永樂到成化。

她看到了“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仁宣之治的盛世,也經歷了震驚中外的“土木堡之變”。

千秋功過,任憑說。

6、回到現在,這部劇的主人公就葬在現今北京的昌平,也就是明十三陵的景陵中。

而這座陵墓是朱瞻基與孫若微的合葬墓。





網戀小教父


你好!

《大明風華》原著小說應該算是標準的大女主了,經歷六朝五帝,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興衰。

它是由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改編的,原劇名為《大明皇妃孫若微傳》,後改為的《大明風華》。

這部劇中的女主角孫若微不是明宣宗孝恭孫皇后的真名,但是她的身世卻是真的。

孫若微是山東鄒平人,為永城縣主簿孫忠的女兒。

八歲時,就因為美貌智慧而聞名,被明仁宗誠孝張皇后的母親彭城伯夫人看中,選入宮中,成為當時太子與太子妃的兒子,也就是皇長孫朱瞻基的備份老婆。

此後,她與朱瞻基在皇宮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根深種,一起長大。

但是好夢總有醒的時候,人世間,就算你是未來的欽定儲君也沒有辦法完全決定自己的命運。

七年後,皇帝一道聖旨,破碎了孫若微與朱瞻基的鴛鴦夢。

孫若微被迫離開皇宮,而朱瞻基則違心娶了另一個女子。

於是這一對,命中註定的天作之合暫時遇到了挫折。

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在位一年,就去世了。

於是朱瞻基遵循遺詔,登基稱帝了,改年號為宣德,也就是明宣宗。

朱瞻基即位後,就冊封了胡氏為皇后,孫若微為貴妃。

三年後,朱瞻基就廢了胡皇后,冊立孫若微為皇后。

至此朱瞻基與孫若微這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明宣宗朱瞻基只在位了十年,就逝世了。

由皇太子朱祁鎮即位,為明英宗,而孫若微也就自然升級為了皇太后。

十四年後,明英宗朱祁鎮在戰場上被俘虜,大明陷入空前的危機。

孫若微力壓群臣難逃的主張,認同于謙的意見,並立庶子朱祁鈺為景泰帝,這才化解了大明的危機。

八年後,明英宗朱祁鎮復位成功,改年號為:天順。

孫若微被封為“聖烈慈壽皇太后”。

又過了六年,孫若微逝世,葬於景陵。

縱觀孫若微的一生,她歷經六朝,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后,一位古代少有的奇女子。

而她的家族也在她的庇護下,位極人臣。

孫家是書香門第,少年時的孫若微卻非常人。

她長得如天仙一般,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但卻不像一般女子一樣文靜,而是好動,並且不喜女工,還膽子奇大,是一個自來熟。

當她入宮,第一次見到她的未來老公朱瞻基的時候,一聲“詹哥哥”,就註定了她將在這大明的後宮中經歷生死沉浮,榮辱興衰。

作為有大作為的女子,她受到的爭議有許多。

有人認為她是正,是賢;有人覺得她是邪,是奸。

認為她正,是因為她影響了英宗皇帝廢除殉葬制度,至此大明再無宮妃殉葬;也是因為她的英武果斷,以己之力,多次挽救大明江山於水火之中;

而認為她邪,是因為她策劃並執行了兩次宮廷政變,有著蠱惑君王干政的惡名。

但是不管怎麼說,她經歷了大明最輝煌的那段時期:從永樂到成化。

她看到了“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仁宣之治的盛世,也經歷了震驚中外的“土木堡之變”。

千秋功過,任憑說。

回到現在,這部劇的主人公就葬在現今北京的昌平,也就是明十三陵的景陵中。

而這座陵墓是朱瞻基與孫若微的合葬墓。


地球總管家


我一邊覺得編劇挺厲害,一邊想給編劇寄刀片。

瞻基從開局的神采飛揚到最後孤家寡人落寞走向生命盡頭,這個轉變實在令人難過。如果是朱瞻基的大男主戲就好了,男主下線正好結束。

大女主劇寫若微的成長,她的成長線在瞻基去世後剛剛開始,當需要她一個人抵禦風雨時才發現這份擔子有多沉重,也會慢慢走上不被人理解的道路,在懷念中理解朱瞻基。

編劇詮釋了另一種妥協的人生和感情。她很聰明而有才能,心中有大愛,愛情是一件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她被動的捨棄了愛情,擔負起肩上的責任,而且一直做得很好。

長期以來,影視作品中都會用大量的筆墨刻畫主人翁的感情,特別各種大女主劇,基本就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互相打輔助,最後事業愛情雙豐收。男女主都是愛情至上、不離不棄的完美感情,感情上迸發出來力量甚至可以對抗全世界。

其實不是的。 朱瞻基內心再愛孫若微也會忌憚其他勢力,權衡利弊,讓她做嬪。婚後對待美貌溫順八面玲瓏的胡善祥也和顏悅色,攜手同行。人生本來就沒那麼多非黑即白,沒有那麼多寧折不彎。

孫若微對朱瞻基,更像是哥們義氣,對朱瞻基從未失控過,從未說過一句軟話、情話或者傻話。對待徐濱倒是流露出各種不捨、憤怒和痛苦,更符合女性柔軟的一面。

孫若微對朱瞻基,更像是互相欣賞、互相瞭解的好同伴,而不是愛情。這種感情有人能混淆,有人不能。若微是不混淆的那一種。

很遺憾。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會覺得他可憐弱小又無助,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覺得他身披鐵甲刀槍不入。徐濱出海,若微百般不忍,朱瞻基親征,若微表示絕對支持,只恨不能與他並肩作戰……親征的危險性並不比出海小,可能死於社稷比死於魚腹更有意義?還讓他留一句話給胎兒,我不太懂是什麼腦回路,不會覺得不吉利嗎?朱瞻基真慘。

朱瞻基最後表示不用她殉葬,我覺得她是很高興的……當然,換了誰都挺高興……只是她太正常了。





神奇男俠2020


大家好,我是3A影視,影視領域創作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和角色設定是相關聯的。

首先,孫若微的身份是靖難遺孤——家裡有當官,效忠朝廷的歷史背景在前。

然後反被靖難殃及池魚,隨後與同命運的人群發配至關外。

怨憤之情,促使她加入到刺客行列,與朱瞻基的相遇,是命運戲劇性的開始。

在刺殺朱棣的過程中,為朱棣擋箭,證明了她對於靖難,與自身命運和背後的感情群眾有著自己的思考,不盲從,珍惜生命。這才能hold住朱棣和朱高熾兩個人的高度覺察能力。

“一顆真心在雞鳴寺被朱瞻基和徐濱逼死了”

這是很深的絕望,也是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儘管背後,皇太孫在策劃朱棣和建文見面,是希望力保孫若微的命,自己也處於命懸一線之間。

後期,朱棣與建文平安各自出塔後,朱棣還是要把控孫若微和徐濱的——控制言論——給背後三萬人做榜樣——另一種意義上的人質。

這種背景下,皇太孫是可以輕易得到孫若微的。那麼問題來了——孫若微必須身份洗白——而且不留後遺症——孫愚必死。

徐濱此時怎麼辦——他自己也很絕望啊

——逃走——刺客身份立刻曝光,女朋友性命不保。

——不逃走——女朋友被人搶了

——孫愚託付徐濱——你護她周全——和託付皇太孫不一樣(一半是“情感綁架”皇太孫,一半是讓皇太孫負起家庭責任)——給孫若微的身份和上位保駕護航。

——孫愚最後贏得的恰恰是孫若微終身得以託付的兩個男人的保證(正反兩面)

——這個時候,再讓徐濱背上兇手的罪名就不划算了——自裁——戶口本上寫的也很清楚——心悸而死——無人與尤。

所以,看上去是最後大贏家的皇太孫,以折損對方父親(自己岳父)和男朋友(情敵)的方式,得到了孫若微。卻得不到孫若微對他的感情承認

(孫若微內心對皇太孫是有好感的,但是這小子太會花這點情感儲備了,現在處於欠費停機狀態,怎麼充值——除非兌現當初的承諾——召回她孃家人——三萬人)

所以,皇太孫結婚了會覺得自己苦巨無霸——爺孫三代打麻將,他是旁觀者,還得往裡交份子錢(情感和謀略),還得不到哪怕其中一個人的認可(老爸肯定支持他成家是沒錯了)。

好容易哄回來一個媳婦吧,除了贈送的另一個老婆。這個自己最喜歡的,還不理自己,另外這媳婦自己還有喜歡的人。

家裡事完了,還要出去關外打獵,掙話費,充值。


男人的心胸豁達,都是委屈撐大的。這句話果然是實錘了。

而孫若微的這種豁達胸襟,才能hold住朱瞻基對她使的小心眼子——雖然出發點是獨佔欲和愛護,和不被其中權力鬥爭動搖內心。


3A影視


大明風華小說內容介紹:

明永樂元年,御史大夫景清遭成祖朱棣(王學圻 飾)滿門抄斬,長女蔓姝為孫忠所救,化名孫若微(湯唯 飾)收養家中。姻緣巧合她嫁入東宮,成為與自己不打不相識的皇太孫朱瞻基(朱亞文 飾)的嬪妃。入宮後,孫若微鬥智鬥勇,輔佐登上皇位的丈夫為民眾和天下謀求最大的幸福和安寧。怎奈,朱瞻基英年溘逝,孫若微又先後經歷了朱祁鎮(張藝興 飾)、朱祁鈺兩帝執政的時代,用自己的氣度和智慧數度救大明王朝於危難中。不出意料,應該是一部瑪麗蘇大女主爽劇。

《大明風華》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流落在江湖的官家子女孫若微隨靖難遺孤赴京刺殺朱棣。刺殺失敗後,偶然間若微結識了朱瞻基,兩人墜入愛河。朝局變化時代更替,孫若微作為一個女人在中間轉圜,歷經六朝五帝,書寫了屬於自己的恢弘人生篇章。故事原型一看就是大女主戲,跟《羋月傳》、《武則天》等基本屬於一類。近些年的古裝戲清朝的居多,別的朝代的也基本上都有一點,但是唯獨明朝的非常少。尤其是清宮戲,有不少網友認為,古裝戲之所以這麼難上星,都是因為清宮古裝太多了。《大明風華》的播出基本上可以彌補一些這方面的空白,至少明代也有一位大女主了!

大明風華孫若微角色介紹

《大明風華》原著小說應該算是標準的大女主了,經歷六朝五帝,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興衰,劇情和《羋月傳》等有點像,就這一點來說可能是比較受爭議的,畢竟這些年大家大女主看的也有點多了,可能是為了分散下女主的戲份,劇版將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提到了女二的位置,這樣就有點雙女主的感覺了,不過這樣改了之後,就有網友表示懷疑了,這樣算不算擅改歷史?

它是由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改編的,原劇名為《大明皇妃孫若微傳》,後改為的《大明風華》。

這部劇中的女主角孫若微不是明宣宗孝恭孫皇后的真名,但是她的身世卻是真的。

孫若微是山東鄒平人,為永城縣主簿孫忠的女兒。

八歲時,就因為美貌智慧而聞名,被明仁宗誠孝張皇后的母親彭城伯夫人看中,選入宮中,成為當時太子與太子妃的兒子,也就是皇長孫朱瞻基的備份老婆。

此後,她與朱瞻基在皇宮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根深種,一起長大。

但是好夢總有醒的時候,人世間,就算你是未來的欽定儲君也沒有辦法完全決定自己的命運。

七年後,皇帝一道聖旨,破碎了孫若微與朱瞻基的鴛鴦夢。

孫若微被迫離開皇宮,而朱瞻基則違心娶了另一個女子。

於是這一對,命中註定的天作之合暫時遇到了挫折。

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在位一年,就去世了。

於是朱瞻基遵循遺詔,登基稱帝了,改年號為宣德,也就是明宣宗。

朱瞻基即位後,就冊封了胡氏為皇后,孫若微為貴妃。

三年後,朱瞻基就廢了胡皇后,冊立孫若微為皇后。

至此朱瞻基與孫若微這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明宣宗朱瞻基只在位了十年,就逝世了。

由皇太子朱祁鎮即位,為明英宗,而孫若微也就自然升級為了皇太后。

十四年後,明英宗朱祁鎮在戰場上被俘虜,大明陷入空前的危機。

孫若微力壓群臣難逃的主張,認同于謙的意見,並立庶子朱祁鈺為景泰帝,這才化解了大明的危機。

八年後,明英宗朱祁鎮復位成功,改年號為:天順。

孫若微被封為“聖烈慈壽皇太后”。

又過了六年,孫若微逝世,葬於景陵。

縱觀孫若微的一生,她歷經六朝,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后,一位古代少有的奇女子。

而她的家族也在她的庇護下,位極人臣。

怎麼評價孫若微?

孫家是書香門第,少年時的孫若微卻非常人。

她長得如天仙一般,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但卻不像一般女子一樣文靜,而是好動,並且不喜女工,還膽子奇大,是一個自來熟。

當她入宮,第一次見到她的未來老公朱瞻基的時候,一聲“詹哥哥”,就註定了她將在這大明的後宮中經歷生死沉浮,榮辱興衰。

作為有大作為的女子,她受到的爭議有許多。

有人認為她是正,是賢;有人覺得她是邪,是奸。

認為她正,是因為她影響了英宗皇帝廢除殉葬制度,至此大明再無宮妃殉葬;也是因為她的英武果斷,以己之力,多次挽救大明江山於水火之中;

而認為她邪,是因為她策劃並執行了兩次宮廷政變,有著蠱惑君王干政的惡名。

但是不管怎麼說,她經歷了大明最輝煌的那段時期:從永樂到成化。

她看到了“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仁宣之治的盛世,也經歷了震驚中外的“土木堡之變”。

千秋功過,任憑說。

回到現在,這部劇的主人公就葬在現今北京的昌平,也就是明十三陵的景陵中。

而這座陵墓是朱瞻基與孫若微的合葬墓。



梓依影視


這部劇編劇改變太嚴重,或者是這部小說作者想要實現他的寫作意圖。無限誇大女主角的歷史地位,連北京保衛戰也被定位她的功勞,而貶低明代宗和于謙的作用。

而且這部劇拍完之後,還搞一個研討會,很多作家和名人參加,給予高度評價,這真是什麼玩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