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外戚關係入朝堂,憑藉實力握大權,亂世中的聰明人魏冉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混戰不斷,但發動一次戰爭需要鉅額軍費,除了所得利益較犧牲代價高的戰役之外,諸侯國之間一般採用合作談判的方式,譬如雙方之間建立聯姻關係。秦國王后有可能是趙國人,楚國王后也有可能是韓國人,聯姻關係是諸侯國相安無事的保障,在發動戰爭之前,兩國要相互掂量對方的籌碼,值不值得翻一次臉。楚國人魏冉就是通過聯姻政策進入秦國朝堂的,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楚國王族的一員,憑藉著姐姐是秦惠文王之妾的關係,一舉成為秦國國戚,這為他後來的聲勢顯赫鋪下了至關重要的道路。

外戚關係入朝堂,憑藉實力握大權,亂世中的聰明人魏冉

魏冉劇照

如果你是庸碌之輩,爛泥扶不上牆,再好的資源到你手裡,也不過是坐吃山空、混吃等死,很明顯魏冉不是這樣的無能之人。論文,魏冉粗通文墨,論武,也是勇猛過人,粗暴莽撞的武王覺得和魏冉很合得來,對上了國君的脾氣,就意味著你擁有了一次飛黃騰達的機會。等到武王舉鼎不力、重傷身亡的時候,由於武王常年痴迷軍事,沒來得及發展繁衍大業,王位繼承人就落到武王的兄弟身上。經過層層篩選考量,時任內廷校尉的魏冉和姐姐再三商議之下,選中遠在邯鄲做人質的贏稷,武王的弟弟,即後來的秦昭王。

外戚關係入朝堂,憑藉實力握大權,亂世中的聰明人魏冉

宣太后劇照

放著秦國內部的貴族子弟不選,偏偏選一個無足輕重的人質,魏冉姐弟的想法不言而喻,遠處趙國的贏稷沒有勢力,短時間難以培養自己的勢力,相比其他羽翼豐滿的公子,更容易穩定住秦國的統治。既然要迎接贏稷繼承王位,趙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可以狠狠宰秦國一次的機會,趙王提出派遣樓緩任秦國國相的條件,心急如焚的魏冉姐弟迫切需要新王來鞏固局勢,於是不假思索地應允下來。但當樓緩前往秦國擔任國相的時候,魏冉就特意派人放出謠言,稱樓緩是趙國安插在秦國的臥底,這樣一來秦國百姓不幹了,極力反對樓緩出任國相,甚至跑到城門口,準備攔截謀害樓緩。

外戚關係入朝堂,憑藉實力握大權,亂世中的聰明人魏冉

魏冉劇照

心驚膽戰的樓緩哪裡還顧得上相位,堅決不肯就任國相,宣太后趁機向昭王推薦弟弟魏冉,昭王也就順水推舟地答應了。秦國的軍政大權牢牢地握在楚國人的手上,換哪位國君心裡也是忐忑不安,因為姐姐為秦昭襄王的生母,所以魏冉也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國舅。既是秦國數一數二的貴族,又是權傾朝野的國相,這個時候的魏冉稍有異心,就能挾制住昭王,釀成三家分晉的局面。可魏冉似乎並沒有篡位的野心,即使他出身於楚國宗室貴族,但潛意識裡卻將自己看作成秦國人,魏冉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如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就是魏冉在低級軍官裡精心篩選出來的。

外戚關係入朝堂,憑藉實力握大權,亂世中的聰明人魏冉

魏冉劇照

事實證明,白起沒讓魏冉看走眼,經他手訓練的秦軍驍勇善戰,一聲號令就能奮勇上前,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魏冉就是白起的伯樂。為此魏冉親自邀請昭王檢閱部隊,讓他看看白起培養出的軍隊,訓練有素、敢打敢殺,這是魏冉將白起推向名將舞臺的第一步。最初秦昭王對白起不太重視,白起很可能會像流星一般一閃而過,但魏冉並不打算就此埋沒這顆將星,他不顧成規慣例,執意推薦白起接任向壽成為新一任秦軍統帥,此時秦軍正在和韓魏聯軍陷入膠著狀態,白起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下級軍官。原本陣前換將是兵家大忌,鑑於魏冉在秦國的地位,秦昭王勉為其難地答應了,白起沒有辜負魏冉的期望,頗具新意地大批集結秦軍,著重攻擊魏軍和韓軍的交集區域。

外戚關係入朝堂,憑藉實力握大權,亂世中的聰明人魏冉

白起劇照

集合力量從側翼入手,是白起的戰術發明,秦軍由此順利打開突破口,對於這一重大戰役的勝利,秦昭王又是喜悅又是憂愁,喜的是秦國進一步擴張勢力,愁的是魏冉的權勢再一次增長。就在秦昭王喜憂參半的時候,位居相位十餘年的魏冉竟然主動辭職,希望能夠退隱朝野,還舉薦從無交際的向壽為繼承者,只因為向壽是秦昭王的人,這個舉措讓秦昭王徹底消除了對魏冉的戒心。本著投桃報李的心理,秦昭王專門封魏冉穰侯,賜了一塊萬戶沃土,這是秦國最豐厚的爵位待遇,秦昭王感動了魏冉,魏冉也感動了秦昭王。不過退位的魏冉也沒閒著,當秦國面臨戰事無將可調的時候,魏冉主動請纓作戰,親自率軍打敗死守不出的魏軍,加上魏冉威脅恫嚇的話術,成功給秦國奪取了六十多座城池。

外戚關係入朝堂,憑藉實力握大權,亂世中的聰明人魏冉

秦昭襄王劇照

這一戰再次奠定了魏冉的地位,消息傳到秦國百姓的耳朵裡,百姓對魏冉復任相國的呼聲愈來愈高,秦昭王順應民心將原相國向壽明升暗降,繼而冊立魏冉為新相國,半推半就的魏冉再次回到相國的位置。幾次封侯拜相的經歷,使得魏冉的家產遍佈咸陽城,連秦王宮也不遑多讓,魏冉的門生故吏數不勝數,以至於秦國上下皆稱是魏冉的門生。這種無比尊貴的榮耀給魏冉帶來名譽的同時,也帶來潛在的危險,為此魏冉在攻打魏國的時候,同意了魏國做秦國小弟的要求,因為滅掉魏國的話,自己很可能迎來兔死狐悲的下場。哪知這是魏國的權宜之計,轉眼間魏國就跑去和齊國、趙國商議合縱之術,背棄了和秦國的盟約,秦昭王感覺受到了欺騙,傾全國之力要攻打魏國。

外戚關係入朝堂,憑藉實力握大權,亂世中的聰明人魏冉

魏冉劇照

大概是魏冉悔不當初,他執意要求一同前往,並甘心做昔日下屬白起的副手,兩人合力攻打魏國,齊趙兩國遵守合縱盟約,派軍前來營救魏國。浩浩蕩蕩的三國聯軍和氣勢洶洶的秦軍展開交鋒,魏冉再次使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引誘聯軍進入魏國腹地,再派秦軍團團圍住,以傷亡三萬秦軍的代價,讓聯軍損失十多萬。這次戰爭結束後,魏冉再一次向秦昭王請願,希望退隱回到封地,這一次魏冉再也沒有回來過,臨走的時候他將三分之一的家產饋送給秦昭王,還編寫了一本分析秦國內外局勢的書冊。魏冉回到封地僅一年的時間就猝然病逝,遺囑是歸還全部封地,感動之餘的秦昭王又封了魏冉子孫一塊封地,作為魏冉後人生生不息的物質保障。

外戚關係入朝堂,憑藉實力握大權,亂世中的聰明人魏冉

魏冉劇照

魏冉大半生都傾盡所能地為秦國謀取利益,對於秦國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恩人,不過這也正是魏冉的智慧所在,既然在一國任職,就要盡忠於一國,如此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史記》

《戰國策·秦策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