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楊萬里的這首《傷春》,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但很顯然是被低估了

南宋時期的”中興四大家“,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組合,他們每個人都是當時的文壇大家,並且寫下了過無數優美的詩作,尤其是其中的陸游和楊萬里,可以說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一些經典的作品不僅收錄在了重要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的小學的課本里也是收錄,所以只要提起這兩個人的詩,相信即使是三歲的小孩,那也是能夠咿咿呀呀地背誦出一兩首他們的成名作。

楊萬里的這首《傷春》,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但很顯然是被低估了

那這兩位詩人中,顯然楊萬里的作品更加輕快,少了陸游那一份沉鬱,還是比較適合於小孩讀,而他又是由於出生於農村,為此他的作品大部分也都是描寫鄉村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風景和人,這也就使他的作品比較接地氣。譬如他被人們廣為熟知的《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等,那都是千古名篇,並且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而這些作品寫得也是極為唯美,也很是生動有趣。

楊萬里的這首《傷春》,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但很顯然是被低估了

其實除了上面所介紹的那幾首之外,楊萬里還有無數的經典,其中有一些很顯然是被低估了,再譬如他的這首《傷春》,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但是很顯然這首詩,應當說是被人們低估了,雖然這首詩所描寫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但是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那一份深厚的情感描繪的淋漓盡致,另外那一份憂愁之感,也是同樣的令人感動。

楊萬里的這首《傷春》,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但很顯然是被低估了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古人往往喜歡悲春傷秋,對於他們來說,只要一到了春天,看到大地復甦,到處繁花似錦,所有的樹木都開出了豔麗的花朵,可是對於古人來說,會認為這一切都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會消失,為此內心自然而然地會悲春;等到了秋天之後,同樣又是會傷秋,這一時期大地又是一片肅殺,所有的花草樹木又都開始在枯萎,又是會生出許多的悲傷來。也正是這一份悲傷,古人不知道留下了多少令人感動的優美詩篇,而這些作品也最是能夠體現出詩人一種獨特的情懷。

楊萬里的這首《傷春》,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但很顯然是被低估了

楊萬里的這首《傷春》,也正是以一種極為悲痛的口吻來描寫,為此通篇也是極為悲情,也很是傷感,讀來更是令人感慨萬千;作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詩人,楊萬里在南宋文壇有著極高的地位,並且他的作品往往看上去寫得很普通,可是那一份細膩的情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卻又是最能夠打動我們,這也正是詩人最偉大的一個地方。

楊萬里的這首《傷春》,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但很顯然是被低估了

第一二句便是寫到了內心的遺憾,自己無法去欣賞美麗的春色,”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想來今年的春天一定是非常的漂亮,那許多慶祝活動也是辦得熱熱鬧鬧,可是我卻又是無法出門去觀賞,這外面東風吹得人陶醉,可我卻又是辜負了這春風。短短的兩句,卻是寫出了最悲痛的感傷之懷。

第三四句則是交代了自己為什麼不能出門,那是因為自己生了病,所以無法去外面欣賞春色,”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我現在是每一年到了春天便生病,為此無法去到外面欣賞春色,這也成為了人生中的遺憾,正是由於我現在生病了,使得自己變得更加的憂愁,真是辜負了這美好的春色。最後這兩句寫得極為悽美,也無比的傷感,讀來當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楊萬里的這首《傷春》,也是難得的千古名篇,但很顯然是被低估了

楊萬里的很多作品其實是節奏歡快,沒有這種憂愁之感,可是這首《傷春》,卻又是別具一格,通篇描寫得極為悽美,也很是悲痛,所以說這也是他眾多作品中,比較獨特的一首,通篇描寫得也是很感人,詩人儘管是淡淡著筆,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骨子裡的悲痛之情,卻又是最能夠打動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