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馬雲先生曾言中國快遞是個奇蹟,這指的是通達系快遞中的每一家公司,幾乎都在過去的十多年裡規模都增長了200-300倍。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從而幫助阿里從一家非主流的電商企業變成今天,睥睨全球的巨無霸,也就是從2016年每天發出6萬個包裹到今天每天超過1億個包裹,增長逾千倍。


快遞進入“天量”時代:網絡穩定性將放大


快遞行業正在進入天量快遞時代,2014年開始,我國快遞業務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共完成507.1億件,連續五年居世界第一。


從增量角度來說,行業18年業務量相比較17年增加了106億件單量,相當於比最大份額中通85 億件的體量還要大,幾乎等於申通+百世的業務總量。


運營數據化也更為重要,通過大數據賦能,實現對幹線運輸車輛、全國加盟網點的全位監控管理,讓所有運營進行數據化呈現和管理。


韻達在年報中披露:


幹線層面:降本提質,降成本為讓利於加盟商提供基礎,提品質為加盟商拓展業務賦能。


渠道層面(加盟商層面):讓利於加盟商,提升了加盟商的價格競爭力和穩定性;提升品質賦能於加盟商,提升加盟商的品質競爭力;調整加盟商利益機制,促進網絡平衡、穩定發展。


終端層面:性價比優勢構成了公司在終端市場的護城河,持續受益於電商快遞市場高速增長。


通過幹線、渠道(加盟商)、終端三個層面的良性互動,幹線降本提質>讓利賦能加盟商>加盟商的終端競爭力與穩定性提升>份額提升>規模擴大>成本優勢鞏固>份額持續擴大。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從數量到質量:幾個衡量指標


1、峰值突破率:衡量產能的擴張與需求的承接


快遞業務有典型的季節性特徵,雙11及雙12所在的四季度為行業最旺季,尤其雙11是電商狂歡節,促進快遞單量大增,也是每年快遞公司產能與業務量,服務與質量的大考。


通常雙11會締造當年最高峰值,而到次年雙11打破其記錄,如2016年11月行業業務量37.6 億件,直至17 年11月才由47億件打破該記錄,再由18年11 月的58.6 億件打破,19 年上半年最高為6月的54.6 億。


物流資本論(公號ID:wuliuzibenlun)分析師因此提出峰值突破率這樣一個參考指標:即如果次年淡季可突破前一年11月產生的業務單量,意味著公司產能擴張得到充分利用,閒置率低,同時意味著需求端的旺盛。


觀察各公司情況:


韻達:2016年11月的3.86億件在17年5月4億件打破,17年11月的5.53億件在18年3月即被5.79億件打破,18年11月8億件的業務量已經在19年5月8.68 億件打破。


披露月度數據的公司中唯一連續在次年淡季突破11月數據。


其他公司中,能在上半年淡季打破雙11期間記錄的僅為申通2018年11月6.15 億件的業務量在19 年6 月6.2 億件打破。


從增速上看,韻達17年11月增速43%,18年45%,申通則分別為20%及32%,兩家公司11 月的增速維持較快水平。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2、應收賬款及現金流質量


應收賬款餘額:


2018年中通、韻達、申通、圓通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5.97、5.37、10.3、13.97 億元19Q1 則分別為5.2、6.5、10.2 及10.96 億元。


經營現金流淨額:


2018年中通、韻達、申通、圓通分別為44、37.1、26、23.4


19Q1 分別為6.3、3.04、-1.7、2.3 億元。


中通與韻達為行業中領先的公司。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3、資產儲備決定未來能力


核心比較因素在土地使用權、房屋及建築物、機器設備以及運輸設備四項。


土地使用權與房屋及建築物資產決定了公司轉運中心、倉儲等與快遞核心生產相關的潛在空間。


從通達系公司16-18年的變化,圓通增加6.8與中通增加6.7億居前,韻達與申通分別增加了5.7 及3.4 億。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量變到質變的新空間:若阿里成為“破局者”


物流資本論(公號ID:wuliuzibenlun)分析師此前發佈深度研究,認為阿里或成為行業“破局者”,在加大對快遞企業投資過程中,不排除進一步整合,打造快遞航母級企業,降本增效,同時均衡價格關係,這將對快遞以及整個行業帶來利潤率向上拐點。


物流資本論(公號ID:wuliuzibenlun)分析師通過企查查APP查詢信息獲知,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通過合縱連橫將國內通達系等眾多物流企業收編於麾下,其中更是有多家物流企業已經被阿里通過入股或者控股的方式掌控。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僅從業務量-成本-質變的角度出發去探討,存在新空間。


1、區域分佈不均衡存在提效可能


中國特殊的經濟地理分佈,導致區域間收、發件量差異,而通達系作為一線快遞,必須進行全國性佈局,低密度區域與高密度區域的轉運件量先天不對稱,使得規模效應打折。


收入分佈的不均衡:通達系快遞(圓通、申通、韻達),華東收入佔比平均超過50%,其中韻達華東區佔比達65%,而華東+華南已經佔據了圓通78%、申通79%、韻達74%。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2、幹線中轉存整合空間


中轉效率主要包括網絡結構與轉運中心數量、自動化分揀設備應用程度、是否允許加盟網點直跑等。


提升的前提之一是轉運中心直營比例,申通2018年起進行轉運中心直營化,截止2018 年底自營比例達到88.2%,預計2019年達到92%之上的比例。


當前直營化比例中通>韻達>圓通>申通,即意味著行業的轉運中性直營比例已經處於較高的水平。


物流資本論(公號ID:wuliuzibenlun)分析師觀察2018年轉運中心部分,韻達自營55個,圓通自營67個,申通68箇中自營60個,單個轉運中心處理量,韻達1.27億件>圓通0.99億>申通0.75 億。


可見:1)轉運中心直營比例差異導致自動化分揀等程度不同,從而使得單個轉運中心效率存在差異


2)鼓勵直跑的韻達相當於單個轉運中心的處理能力更強。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自動化分揀線:參見上表對轉運效率提升效果十分顯著,同時對成本節省亦有很大幫助。前文我們曾描述一條自動化分揀線一年可節約人工成本約500 萬。


加盟商直跑:件量充足情況下,可以減少中轉次數、壓縮路線、顯著提升時效。



運輸效率取決於自有運力比例、大車使用比例、信息化與智能化路由應用程度。


各公司幹線運輸均使用自有運力與外包運力相結合,中通自有運力佔比最高,自有車輛數量超過3200(高於兩通一達自有車輛總和),大約處理60%的件量。


但目前各公司轉載率均不滿載,同時發往中西部地區車輛的回程通常裝載率較低,若整合存在提效空間。


4、加盟商存整合空間


加盟商的場地存在缺口,而加盟商資本開支意願、資本開支能力均低於總部,導致加盟商數量增速和單個產能擴張增速都在放緩。


加盟商的場地缺口:


量每年都是30%以上的增長,業務量上了一定臺階後需要擴大場地,而部分加盟商難以找到合適的新場地,原有場地也面臨搬遷的風險。


加盟商的資本開支意願弱於總部:


近5年行業終端價格複合跌幅為-6%,物流資本論(公號ID:wuliuzibenlun)分析師根據草根調研瞭解和媒體報道,近年加盟商利潤率比較薄,業務量增加再擴大投資的意願不是很強。


快遞區域經營權的轉讓價格側面上反映了從業者及相關方對於未來的盈利預測判斷和資本開支意願,該價格從14 年開始逐漸走低。


加盟商的資本開支能力弱於總部:


以三通一達加盟商平均處理件量計,假設單票毛利為0.5 元,則三通一達平均單個加盟商年毛利為90-110 萬元,假設單票攬件毛利為0.2 元,則三通一達平均單個加盟商年攬件毛利為37-46 萬元。


加盟商購置車輛、設備、支付場地租金等需要擴大產能的投入相對於該毛利規模,是一筆不低的開支。加盟商多數是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有限。


快遞行業如何應對峰值率進入“天量”的時代?


過往,通達系快遞與電商的結合中,實現了“巨大單量+高效運營”的經營奇蹟。


但從通達繫個體看,巨大單量和激烈競爭的驅動下,各公司均致力於提升經營效率,規模效應充分發揮,但從整體看,規模效應遠未到頂,快遞網絡存在產能冗餘與重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