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中國航運:2020四大“風標”


中國航運:2020四大“風標”


2019,國家層面“官宣”不斷,一系列重大戰略性佈局接連出臺,政策導向非常明顯,目標一路指向2025、2035、2050直至本世紀末,階段明確,路徑清晰,無疑為2020豎立了指南“風標”。

2020,航運欣逢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真正處於“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雲帆濟滄海”之際,有識之士已在歡呼“新大航海時代”時代的到來。誰善於駕馭,誰勇於搏擊,誰就屹立衝浪潮頭,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每一個“風標”,都意味著機遇和挑戰,咱們準備好了麼?

【交通強國】

時間:2019年9月19日

名稱:《交通強國建設綱要》

主體:中共中央,國務院

中國航運:2020四大“風標”


目標:

以“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為總體目標,分兩個階段建設交通強國。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交通強國。

看點:

在交通運輸業,九大共性重點任務:一是基礎設施佈局完善、立體互聯;二是交通裝備先進適用、完備可控;三是運輸服務便捷舒適、經濟高效;四是科技創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領;五是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應快速;六是綠色發展節約集約、低碳環保;七是開放合作面向全球、互利共贏;八是人才隊伍精良專業、創新奉獻;九是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

在港口航運業,七項個性規劃佈局:一、構築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二、加強新型載運工具研發,強化大中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極地航行船舶、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自主設計建造能力;三、推進裝備技術升級,廣泛應用智能航運、自動化碼頭、數字管網、智能倉儲和分揀系統等新型裝備設施,開發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四、打造綠色高效的現代物流系統,優化運輸結構,加快推進港口集疏運鐵路、物流園區及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等“公轉鐵”重點項目建設,推動鐵水、公鐵、公水、空陸等聯運發展,推廣跨方式快速換裝轉運標準化設施設備,形成統一的多式聯運標準和規則;五、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土地、海域、無居民海島、岸線、空域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升用地用海用島效率;六、強化節能減排和汙染防治,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汙染物控制標準及船舶排放區要求,推進船舶、港口汙染防治;七、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吸引外資進入交通領域,協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進展:

9月19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印發。9月2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介紹相關情況。他披露:《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由交通運輸部牽頭,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區市參與,中國工程院等10餘家研究機構,32位院士及數百名工作人員參加,歷時22個月編制完成。

李小鵬談到《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出臺的重大背景: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經歷了從“瓶頸制約”到“初步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的發展歷程,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黨的十九大作出建設交通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為交通運輸發展指明瞭方向。

李小鵬表示,下一步,將重在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提供交通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交通支撐。

11月12日至14日,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專程到山東煙臺、青島,就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開展調研和座談,強調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落地實施,謀劃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各領域篇章,統籌編制好《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50年)》。

目前,大力推進交通強國各專項領域高質量發展,發揮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領域各自優勢,正在積極研究制定鐵路篇、公路篇、水運篇、民航篇、郵政篇等篇章,對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鋼要(2021-2050年)》編制工作,將《綱要》明確的任務具體化、項目化,納入規劃體系。

10月9日,交通運輸部召開視頻會,啟動第一批試點工作,力爭用1—2年時間取得試點任務的階段性成果,用3—5年時間取得相對完善的系統性成果,打造一批先行先試樣板。

10月24日,交通運輸部舉行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吳春耕透露,已確定13個區域為交通強國建設第一批試點,它們是河北雄安新區、遼寧、江蘇、浙江、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貴州、新疆、深圳,包括沿海和長江、黃河等內河的主要區域。

12月9日,交通運輸部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首批13個試點地區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法制司司長魏東介紹,試點省市將圍繞設施、技術、管理、服務4大領域,分地區、分主題、分批次開展22項試點任務。魏東表示:“這些試點省市將在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綜合交通一體化樞紐、智能交通、科技興安、交通運輸現代市場體系建設、交通運輸制度體系創新、綠色交通、現代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試。”

【智能航運】

時間:2019年5月16日

名稱:《智能航運發展指導意見》

主體: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

中國航運:2020四大“風標”


目標:

2020年底,基本完成我國智能航運發展頂層設計。

到2025年,基本形成智能航運發展的基礎環境,構建以高度自動化和部分智能化為特徵的航運新業態。

到2035年,形成以充分智能化為特徵的航運新業態。

到2050年,形成高質量智能航運體系。

看點:

作為一種新業態,智能航運將傳統航運要素與現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深度融合,航運生產環節更經濟可靠、日常運行環節更安全環保、監管和服務領域更智能高效。

智能航運建設涉及多個領域和部門,需要強化部門協作,加大資金投入,合力攻關關鍵技術,積累並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智能航運發展經驗。

進展: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國際海事組織海事大使徐祖遠,對全球智能航運態勢頗有觀察,他披露:日本郵船今年9月完成了全球首次基於國際海事組織《自主駕駛船舶試驗暫行指南》的自主航行系統海上試驗;在國內,智能航運相關建設與研究也蒸蒸日上,“智騰號”於今年5月16日在青島成功實施了遠程駕駛演示。

由此,徐祖遠表示,“作為現代航運新業態,智能航運如何才能將航運要素與現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深度融合,是全球範圍內航運行業都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黃有方,根據新近研究成果,對智能航運領域態勢作出判斷——“在全球範圍內,歐美處於第一梯隊,日韓次之,我國目前處於跟隨狀態。”他的看法是: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領域舉足輕重,理應在智能航運領域分享“中國經驗”,提出“中國方案”。因此,眼下亟須抓住歷史機遇,實現“彎道超車”。

據悉,我國智能航運相關技術研究和試點示範工作正在加速推進,已完成《智能船舶規範》等系列技術文件。

10月25日,第二屆“新時代·大航海·強國夢——智能航運與創新發展”峰會在上海召開,發佈《長三角智能航運發展報告》,對長三角及我國智能航運當前的發展狀況和未來發展定位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航運服務和智能航運監管五大基本要素分佈情況。

《報告》認為,當前航運正處於自動化、信息化時代向智能化時代過渡的階段。

《報告》指出,我國船舶工業和航運業在智能船舶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相關科研攻關取得積極進展,智能技術工程化應用初顯成效,已形成一定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基礎,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保持同步。

  智能航運保障緊跟全球。航標、測繪、通信三大業務,在國際前沿理論技術跟蹤和技術轉化應用方面均有所突破。

港口智能化趨勢明顯。自動化碼頭建設水平處於世界前列,已具相當規模,其關鍵技術設施研發已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形成全自動化碼頭的標準體系,並逐步被國外港口所接受。同時,5G正助力港口智能化建設,相關企業已加緊探索和積極佈局。

智能航運服務湧現新業態。航運電商平臺、航運金融、航運交易、信息服務等領域,均有不少創新並走向智能化,其中長三角地區是智能航運服務發展的活躍集聚地,吸引了資本的廣泛關注和投入。

智能航運監管構建“智慧海事”。海事部門發揮科技信息化的引領作用,大力發展電子巡航系統,實現船舶立體化監管、數據信息共享,有力地服務水上交通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報告》更為關注智能航運的未來發展趨勢,認為智能航運將為千萬艘船舶提供基於大數據分析、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高端技術的航海支持,實現智能港口與船舶間信息的精準對接、開啟無人船自動航行的新紀元,打造“新大航海時代”。至此,智能自動、無人駕駛的自主航行船舶將是海運業的主要力量。

【建設世界一流港口】

時間:2019年11月6日

名稱:《關於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

主體: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應急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鐵路集團

中國航運:2020四大“風標”


目標:

到2025年,世界一流港口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主要港口綠色、智慧、安全發展實現重大突破,地區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專業化、規模化水平明顯提升。

到2035年,全國港口發展水平整體躍升,主要港口總體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若干個樞紐港口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引領全球港口綠色發展、智慧發展。

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形成若干個世界級港口群,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看點:

圍繞目標,提出六個方面共19項重點任務。

一是著力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以多式聯運為重點補齊短板等重點任務。到2025年,集裝箱、幹散貨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達到60%以上,礦石、煤炭等大宗貨物主要由鐵路或水路集疏運;到2035年,重要港區基本實現鐵路進港全覆蓋,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比例顯著提升。

二是加快綠色港口建設,著力強化汙染防治、構建清潔低碳的港口用能體系、加強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和生態保護等重點任務。2025年初步形成設施齊備、制度健全、運行有效的港口和船舶汙染防治體系,港口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水平明顯提升;到2035年,港口和船舶汙染防治水平居於世界前列,主要港口綠色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加快智慧港口建設,到2025年,部分沿海集裝箱樞紐港初步形成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港車協同的智能化系統;到2035年,集裝箱樞紐港基本建成智能化系統。

四是積極推動港航協同發展、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重點任務。

五是加快平安港口建設。

六是推進港口治理體系現代化。

進展:

根據2019年世界港口大會(5月8日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公佈的信息,中國港口2019年“十大港口”排名是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唐山港、廣州港、青島港、蘇州港、天津港、大連港、煙臺港、日照港。

同時,英國《勞氏日報》發佈了2019年全球排名前100的港口,中國大陸港口在前十中佔據七強,在前二十中佔據十位,共有21家上榜。

上海港和新加坡港依舊位列前兩位,而寧波舟山港超越深圳港排在第三,廣州港也上升到第五,天津港超過迪拜港。這100大港口,在2018年完成了6.16億TEU的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了4.8%。

目前,世界著名港口有德國漢堡港、荷蘭鹿特丹港、比利時安特衛普港、日本神戶港、美國紐約港等,各有優勢。中國港口在《意見》的鼓舞下,正在因港施策,根據自身特點和功能定位,對標國際同類先進港口,發起新一輪強勁衝刺。

實際上,當《意見》還在調研、制定之時,港口業的整合重組之勢,猶如借到東風,掀起新的高潮。敏感者深知,用足政策引導的“紅利”,以擴大外延式增長為主,探索港口高質量發展之道。因此,“碼頭集並”的手筆更大,步伐更快,從“一省一港”的格局向跨省“強強聯合”轉變。當下,河北、廣西、浙江、江蘇、遼寧、安徽六個省區已組建起省級港口集團,山東、福建沿海港口更有大動作;而津冀港口群、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由於位列國家區域協調一體化發展戰略藍圖,其整合態勢更令人矚目。

【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

時間:2019年7月10日

名稱:《關於推進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主體:交通運輸部

中國航運:2020四大“風標”


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立發展綠色化、設施網絡化、船舶標準化、服務品質化、治理現代化的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體系,長江航運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設施裝備明顯改善,安全監管和救助能力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到2035年,建成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體系,長江航運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內河先進行列,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優勢和作用充分發揮,為長江經濟帶提供堅實支撐。

圍繞總體目標,從五個方面提出20項具體任務,其五個方面是:一、強化系統治理,促進航運綠色發展;二、強化設施裝備升級,促進航運順暢發展;三、強化動能轉換,促進航運創新發展;四、強化體系建設,促進航運安全發展;五、強化現代治理、促進航運健康發展。

看點:

優化運輸結構和組織方式,依託長江黃金水道主骨架,加快長江經濟帶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推進中長距離大宗散貨“公轉鐵、公轉水”。

加快多式聯運發展,完善江海直達運輸組織方式,擴大江海直達運輸領域和規模,推進內貿適箱貨物集裝箱化運輸,建設小洋山北側水水中轉碼頭,促進干支直達、江海聯運和水水中轉。

推進航道網絡化,加快長江干線航道擴能提升工程,實現長江干線3000噸級船舶直達宜賓、5000噸級船舶直達重慶、萬噸級船舶直達武漢、5萬噸級船舶直達南京。
推進港口現代化,打造“四個一流”港口,加快智慧港口建設,完善功能佈局,推進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港區建設:完善集疏運體系,實施重點港區鐵路、高等級公路進港工程,打通“最後一公里”。

統籌江海陸聯動發展,加強沿江港口與沿海港口聯動,發揮上海港、寧波舟山港龍頭帶動作用和重慶港、武漢港、南京港的區域集聚作用,發揮港口“一帶一路”支點作用,推進長江航運與國際班列的有機銜接。

深化航運服務創新,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以及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和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為依託,大力提升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航運交易、航運信息諮詢、航運指數研發等服務能力,研究開展期貨交易。到2025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力爭進入世界前列,武漢、重慶、南京、舟山等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進展:  

7月26日,《意見》下發僅半個月,長江航務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唐冠軍接受網站訪談,就長航局如何貫徹落實提出:把握髮展大勢,搶抓發展機遇,贏得發展主動權,必須作好“五篇文章”:一是必須作好生態保護的文章,讓水更清天更藍環境更優美;二是必須作好能力提升的文章,打造更加順暢的運輸大通道;三是必須作好安全發展的文章,全力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四是必須作好創新驅動的文章,加快長江航運新舊動能轉換;五是必須作好行業治理的文章,積極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目前,圍繞高質量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長江航運發展的血脈。《長航局關於加快長江航運建設發展 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的實施方案》《長航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的實施方案》《長航局關於全面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工作方案下達,形成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詳細的“任務單”“時間表”和“路線圖”。

長江干線港航系統意氣風發,按照“開放引領、海運先行、內河提升、勇創一流”的總體思路,謀大局,搶機遇,佔高地,補短板,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風生水起。

為搶跑高質量發展“快航道”,武漢航運中心積極運作。

9月22日,武漢市政府攜《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發展規劃綱要》,專程赴京召開專家評審會並通過了評審。《規劃綱要》由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武漢理工大學等共同規劃編制,規劃期與《意見》同步,提出2025年建成流域性航運中心、2035年建成國際性航運中心的目標。

9月23日,武漢市委十三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打造國家“新一線城市”,著力建設“四個中心”——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為航運中心建設帶來新機遇。這一奮進過程中,武漢將逐步成為中部跨境電商重要樞紐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基本形成中部陸海大通道,作為聯貫長江經濟帶、聯接“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城市而強勁崛起,武漢航運中心建設無疑大有作為。

12月2日,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重點審議《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推動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再度為其提速啟動引擎。會議認為,武漢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恰逢諸多機遇期:“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將充分挖掘武漢依託長江流域和國家經濟地理中心居中優勢,推動武漢航運復興 、長江水道繁榮和全球性樞紐城市建設。


(來源:武漢航運交易所《新航運》雜誌第六期)


中國航運:2020四大“風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