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王安石不忍看兒媳受兒子折磨,主動幫兒媳找好人家,讓兒媳改嫁

在北宋政壇,王安石是跺跺腳就能引發官場地震的大人物,他的兒子王雱也天資聰慧,自24歲憑真本事高中進士後便一路順風順水,從太子中允做到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受詔編了幾本詩書,因才華橫溢而深受宋神宗賞識。

王安石不忍看兒媳受兒子折磨,主動幫兒媳找好人家,讓兒媳改嫁

​王雱是個不折不扣的神童,他小時候,有客到訪,指著堂下籠裡的獐和鹿,問:“何者為獐?何者為鹿?”王雱眨著眼說:“獐旁是鹿,鹿旁是獐。”客人大為驚奇,覺得他不同凡響。

年少成名的王雱似乎很有資格睥睨眾生,朝堂之上一時人人側目。然而就在他縱橫仕途時,不料禍從天降,因病離世,只活了33歲。

王雱究竟得了什麼病,以致英年早逝?一說心絞痛,一說失心瘋。《東軒筆錄》中載,王雱突發心疾,也就是精神出了問題,病情一日重似一日。他的妻子龐氏誕下一子,本是喜事,他卻高興不起來,左看右看,覺得這個孩子長得一點都不像自己,整天疑神疑鬼,並千方百計地想要弄死這個孩子。於是,這個不幸的孩子在他無休止的折騰中早夭了。然而王雱還不罷手,三天兩頭與龐氏鬧矛盾,甚至動輒家暴。龐氏痛不欲生,幾近崩潰。

王安石不忍看兒媳受兒子折磨,主動幫兒媳找好人家,讓兒媳改嫁

​王安石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雖疼惜兒子久病不愈,但又不忍讓兒媳終日遭罪,萬一再把兒媳也逼成瘋子,或是鬧出人命,就更不好收場了。於是,他主張兒媳與兒子離婚。古代休妻需要滿足幾個條件,多是女方背鍋,王安石不忍讓兒媳落下惡名,便用心地為她找了一戶好人家嫁過去。在他的關照下,龐氏過得還算不錯。

關於王安石送兒媳再嫁的事,《澠水燕談錄》《古今詞話》中都有披露。此外,王雱臨終前留下一首《眼兒媚》,其中有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追悔、相思之情溢於言表,彷彿是對龐氏的傾訴。

王雱的悲劇實在讓人惋惜,那他的病究竟因何而來?史載,王雱雖聰慧但自小體弱、性格敏感,再加上才高志遠、不甘屈居人下,所以遭受挫折時難以解脫,會給自己造成雙重打擊。一次,王安石正與大儒程顥商議變法,王雱得知父親變法受阻,立刻披頭散髮地赤腳而出,當場大叫:“為何不砍下韓琦、富弼的頭,這樣變法就能成了。”嚇得程顥變色道:“小孩子懂什麼!”王安石也喝道:“胡言亂語,還不退下!”王雱衝動、偏激的性格可見一斑。

王安石不忍看兒媳受兒子折磨,主動幫兒媳找好人家,讓兒媳改嫁

​王安石的剛直與強勢也是“壓死駱駝的稻草”之一—王雱自視才高,可父親素以公正、清白著稱,從不主動為他求官,甚至有意打壓,所以王雱只能做些撰書、祭祀的閒事;父親在變法過程中受到保守派的頑強抵制,王雱也被迫捲入爾虞我詐,進退維谷,難以適從;王雱想幫父親一把,暗中蒐集對手呂惠卿的罪證,不料中了計謀,憂憤難平;王雱病重時,恰逢父親變法遇挫、慘遭貶謫,他也借病辭官,從此一蹶不振。

即使在政敵眼中,王安石的私德也是無可挑剔的,送兒媳再嫁的行為更是充滿人文關懷,可惜他還是沒能將心愛的兒子拉出泥沼。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蔡 軍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