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蜂二師兄
我認為司馬仲達當之無愧,他充分詮釋了一句話,活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晉宣帝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民間稱其為“冢虎”,有鷹視狼顧之像,文武全才,為人特別能隱忍。
而隱忍這個詞特別適用於那些負重前行,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他們需要保護自己的家人,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所以他們只能隱忍,打掉了牙齒往肚子裡咽,只為等待苦盡甘來。
一、避無可避,不如勇敢面對
在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初期,司馬懿一直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出身司馬家的他,娶妻張春華,生下了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懿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漢朝時有“月旦評”,即對有潛力,有能力的年輕人進行風評,當時司馬懿得到的評價很高,雖然他無意出名,但避無可避。
曹丕看中了司馬懿的才華,徵辟他為幕僚,司馬懿雖然設計假裝風痺,也未能倖免,最終加入了曹丕的爭儲陣營,這是他第一次避無可避。 曹操讓司馬懿與太子往來遊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二、面對刁難時,勤於職守,做好本職工作很重要
隨著相處日久,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還夢到了“三馬同槽”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三、挑選適當時機展露才華
司馬懿入仕時,以文官身份入仕,隨即展露了其極強的政治能力,曹操在世時,他多次向曹操獻計,包括“得隴望蜀”等多個計策再後來被證實是行之有效的。曹丕即位後,司馬懿輔助陳群又進言“九品中正制”,還建議曹丕限制宗室權力,最後都被採納,這些都證明了司馬懿極高的政治能力。
此外,在後期曹魏陣營缺乏統帥大將的時候,司馬懿又披掛上陣,戰吳鬥蜀,特別是與六出祁山的諸葛亮多番爭鬥,不僅成功擊敗了蜀國的來犯,還將軍權從大將軍曹真手中奪了過來,牢牢掌握在手裡,通過不斷地樹立威信,安插親信,長安方面的曹軍已經悄悄改名為“司馬軍”。
四、裝病裝傻,等待時機
因為司馬懿在魏國權力日盛,曹丕、曹睿都對他警惕不已,多次打壓他,撤官免職是家常便飯,特別是到曹爽把持朝政的時候,更是全面圍堵司馬懿,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司馬懿在遇到這種局面的時候,並沒有針鋒相對,也沒有抱怨指責。司馬懿通過裝病、裝傻的方式,讓對手放鬆警惕,再通過籠絡鄧艾、鍾會等人才,陰養死士等方式,積蓄力量,伺機而發。
五、抓住時機、一擊必中
終於,司馬懿期待已久的時機到了,趁著曹爽帶皇帝出巡的計劃,司馬懿帶領死士佔領武庫,封鎖城門,拿到太后懿旨,佔據先機。當然,此時的司馬懿手裡只有一個城,而曹爽手中還有小皇帝,如果向四方發文討賊,勝負還未可知,可是司馬懿直接洞察了曹爽的內心,他了解這個草包一樣的對手,誘騙曹爽放棄兵權,放棄抵抗。最終司馬懿成功奪取了曹魏政權,直接摘了桃子。
總結 司馬懿笑到了最後,三國鼎立的也最終三家分晉,天下回歸一統。生活中到處都是負重前行的人們,他們在堅持不懈,不斷奮鬥著,希望他們也能像司馬懿一樣苦盡甘來,實現理想抱負!
月老頭
最適合激勵負重前行的這個人非劉備莫屬!理由如下:
一、草根出身,和絕大多數人同病相憐
先來比一比四個人的出身,劉備是草根出身,而曹操、孫權、司馬懿都是含“金湯匙”出身的:
——曹操。出生於宦官世家,祖父曹騰是東漢後期著名的宦官,歷侍四代皇帝,且不像一般宦官那樣弄權,聲望很好,被封費亭侯。父親曹嵩其實是曹騰的養子,曹騰死後不僅承襲了曹騰的費亭侯爵位,而且還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所以曹操是名符其實地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並且與同是三公後代的袁紹是少年發小。曹操也是因為三公之後,所以不到20歲就被舉為孝廉,不久就擔任洛陽北部尉,用五色棒打死了中常侍蹇碩的叔叔蹇圖,後又歷任頓丘令、濟南相。曹操陳留起兵創業的時候,雖然募的是義兵,但因為家財豐厚,又利用三公之後的名望募得民間資金資助,所以曹操雖然兵力不多,但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還是靈魂人物。討董失敗後,佔據兗州作為創業的資本,歷經艱難創業成功。
——孫權。出生不如曹操顯赫,但也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據說是兵聖孫武的後人,世代在吳地為官,父親孫堅因為戰功被封烏程侯。孫堅討伐劉表戰死後,兄長小霸王孫策負重創業,打下江東,被封吳侯,曹操都避其鋒芒。孫策被許貢門人殺死後,孫權繼承的是父兄基業,坐擁江東六郡。在整個三國亂世中,爆發了三大戰役,孫權的東吳獲得了兩次勝利。孫權不是創業英雄,而是守成之君。
——司馬懿。是項羽時殷王司馬卬的後代,高祖司馬鈞為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鐫為穎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京兆尹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司馬懿也是地地道道的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兄弟八人共稱“司馬八達”。司馬懿看不上曹操是“閹豎之後”,一直裝病不願出仕,後來被曹操強徵入仕,沒想到後來篡了曹魏的天下。
——劉備。中山靖王之後,因為漢武帝推恩令,封地越來越小,最後無地可封,淪為平民。祖父劉雄被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父親劉弘早亡。劉備與母親織蓆販履為生,淪為地道的“草根”。但劉備人窮志不窮,少年就有大志,後來利用天下大亂之機創業,最終在60多歲創業成功,三分天下有其一。
與另外三位相比,劉備出身最寒酸、最草根。而另外三位不是公侯之後,就是首都市長之後,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劉備和人家起點就差得太遠。
但劉備的情況卻具有普遍性,我們絕大多數芸芸眾生,不都是草根嘛?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是都是和劉備一樣,既沒有握有大權的“爹”可拼,也沒有有本事開大公司的“兄長”可接班,更不是什麼富二代、高富帥、白富美。我們絕大多數人其實都和劉備同病相憐,都是普通人。
劉備能從一個編草鞋賣席子的貧民成長為一方諸侯,打下三分之一江山,對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才具有典型意義和激勵價值,也符合“艱苦奮鬥”的主流價值觀。
而曹操、孫權、司馬懿,如果推崇他們,其實就是鼓勵我們去拼“爹”、拼“兄長”,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法學、也沒得“拼”。而司馬懿靠篡奪人家資產發家,更是一個“投機”分子,鼓勵我們學習司馬懿,難道要鼓勵我們學習司馬懿的“投機”和“不正當競爭”?
二、零基礎創業,符合絕大多數人夢想
劉備不僅沒有身世顯赫的爹可拼,爹還死的早,撇下孤兒寡母艱難度日。劉備小時候就幫助母親編草鞋、織草蓆子買,顯得非常懂事,符合“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一傳統文化。
但劉備人窮志不窮,年紀輕輕時就有大志向。
劉備家裡東南角上有棵五丈高的大桑樹,遠望就像天子諸侯豪車上的華蓋,劉備小時候就說過將來要乘此“羽葆蓋車”: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創業需要三個條件:金脈、人脈、智脈。
劉備想創業,但這三個條件都不具備,劉備就從零起步,零基礎創業:
首先,拜師盧植,提升“智脈”。劉備15歲時,他母親就送劉備拜師九江太守盧植,學習儒家經典及各種學問。但劉備對書本這些主課學習興趣不大,卻對騎馬、遛狗、打獵、音樂這些“副科”情有獨鍾,沒想到歪打正著,這些副科在亂世成為劉備創業利器。當然了,作為十五六歲的少年,正處於青春期,劉備很喜歡打扮自己,再加上長得也算帥,特別是耳朵大、手臂長,顯得與眾不同,也不知道劉備是不是想借此引起“白富美”的注意。不管劉備有沒有在學習期間邂逅“白富美”,但拜師盧植確實讓劉備學到了不少本事,為劉備將來征戰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人以群分,廣結“人脈”。劉備在盧植那兒學習時,同窗好友還有劉德然、公孫瓚,公孫瓚比劉備年長,劉備喊公孫瓚大哥。劉德然和劉備是同宗,二人關係也不錯,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就經常資助劉備,劉元起的老婆不願意老公花冤枉錢,劉元起說劉備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要是擱現在,劉元起妥妥的一位風險投資者。劉備還喜歡結交那些“豪俠”,也就是孔武有力的武夫。關羽、張飛都是平民,但因為武功高強,劉備就與他們倆結交,成為他創業的左膀右臂。
其三,展示自我,喜得“金脈”。劉備因為長得比較特殊,耳朵大,自己轉頭都能看見;手臂長,雙臂自然下垂,手都能過膝蓋。劉備因為長得“特殊”,所以他乾脆就少說話,喜怒不形於色。而多進行形象展示,那個時代相面的人多,許多人都覺得劉備相貌不俗,將來定是貴人。中山有兩個販馬的大商人蘇雙和張世平,經常到涿郡做生意,偶然見到劉備後,非常驚奇,就對劉備進行了風險投資,經常資助劉備金銀財貨。於是劉備有了“第一桶金”,招募了一些人馬,利用天下大亂,正式起事。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劉備一開始“金脈、人脈、智脈”俱無,但因為存了創業的心,通過努力學習、結交朋友,最終擁有了智脈、人脈和一定的金脈,具備創業的初步條件,並走上創業之路。
我們絕大多數人,雖然不能說三脈俱無,但絕大多數人金脈沒有、人脈不足,智脈也有限度,和“零基礎”差不多。但只要我們樹立堅定的創業之心,勇敢地邁出去,總會有“天道酬勤”的那一天。
零基礎,去創業,我們大多數人不都有這樣的夢想嗎?劉備成功實現了夢想,我們為什麼不能?這就是劉備身上具有的現實激勵意義。
三、肩負“家族、國家”兩大復興重任,堪稱絕大多數人楷模
要說“負重”,劉備的身上肩負的擔子最重。
劉備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推恩令後,劉備的祖上也是侯爵,這個侯早期是縣侯,比東漢末年的亭侯、鄉侯要強多了。
但隨著層層“推恩”,封地越分封越少,最後都淪為平民,這就相當於中山靖王的後人大多數基本都是平民狀態。
劉備是應該為祖上驕傲的!現在家道衰落,讓家族復興,恢復家族當初的“王者榮耀”,是劉備的願望,也是劉備這個窮孩子早年立下的志向。
而東漢末年,漢室衰弱,董卓擅行廢立後,大漢名存實亡。
特別是曹操迎漢獻帝於許昌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徹底架空了漢獻帝,東漢進入群雄割據的末世和亂世。
劉備作為漢室宗親,目睹亂世之下,江山困危、社稷陵替的危局,心內如焚。但是漢室那些大宗的皇親在國家危亡的時候,沒有什麼人站出來。一些當了州牧的劉姓宗室如劉表、劉焉、劉繇等,都擁兵自重,只想割據,全無匡漢心裡,更無扶漢行為。
劉備沒辦法,他這個織蓆販履起身的小宗平民宗室,不得不承擔起整個大漢復興的重任。用現代的話來說,這也許就是歷史賦予的重任吧?
劉備一介平民,最終卻肩負起“家族復興”和“國家復興”的兩大重任,這兩副重擔很沉重,但劉備挑了起來了。
劉備挑起這副重擔以後,機遇也同時出現。那就是如果創業成功,那麼劉備這支宗室就有可能從小宗翻身為大宗。
只有大宗才能設宗廟,祭祀高祖劉邦。劉備後來稱帝后,就在成都設宗廟祭祀高祖劉邦,實現了“王者榮耀”。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劉備用他的負重奮進詮釋了什麼叫“能力強、責任重”,也給所有有能力的人提供了一個楷模和典範!而這一點最符合題主所提的問題了!
四、初心不改,是絕大多數人學習榜樣
創業如同逆水行舟,不僅是“不進則退”這麼簡單,更多的時候會被狂風巨浪掀翻。遇到困難和挫折以後如何處理,是考驗創業者最大的難題。
“不忘初心,有始有終”是偉大創業者的共同特點,劉備作為成功創業的英雄,同樣符合這八個字。
劉備自從得到蘇雙、張世平資助的第一桶金創業開始,幾乎是屢戰屢敗:
——打黃巾好不容易得個安喜縣尉,因鞭打督郵而丟掉第一個官職;
——在下邳幫助毌丘毅剿賊,任下密丞,不久就丟官了;
——任高唐令時,被黃巾賊攻破高唐,只得投奔公孫瓚;
——任平原相時,被同宗劉平派刺客刺殺,好在人品好,刺殺未遂;
——陶謙死後代理徐州牧,被呂布偷襲,老婆家眷都被呂布搶走;
——在小沛時,又被呂布攻擊,敗投曹操;
——再奪徐州後,又被曹操擊敗,老婆家眷和關羽被俘;
——在汝南時,又被曹操擊敗,投奔劉表。劉表既用劉備,又防劉備,在新野時,擊敗了夏侯惇;
——劉表死後,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劉備又在當陽被曹操擊敗,最後九死一生逃到江夏與劉琦會合。
劉備創業一生,失敗無數,但是依然初心不改,矢志創業。
在劉表處一呆就是七八年,只有一個新野小縣立足,因為戰爭少,經常感嘆“髀裡肉生”。
但劉備依然不恢心,積極尋訪賢才,以圖東山再起。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在荊州得到了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命運從此改變。
諸葛亮不僅為劉備獻上創業規劃書《隆中對》,而且在危急時刻,渡過長江,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劉備結成聯盟,在赤壁大破曹操,從此扭轉劉備屢戰屢敗的局面,先取荊州三郡,又西進入蜀,取得了益州、漢中,實現了三分天下的初步創業目標。
劉備從20多歲開始零基礎創業,到了61歲於成都稱帝,用了40年時間再創業成功。雖然說沒有完全實現家族、大漢雙重複興的任務,但延續了漢祚42年,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了。
劉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持之以恆創業精神,也給我們絕大多數人樹立了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綜上,劉備出身草根,用40年時間,從零基礎創業到創業初步成功,中間經歷無數艱難困苦,依然初心不改,最符合“艱苦奮鬥、負重前行”的激勵典範要求!比起那些靠拼爹、拼兄長、投機取巧的人來說,劉備更具有典型意義和學習推廣價值。
一葉碧雲
關於“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哪個更適合激勵負重前行的人們?”的思考,是這樣。
這四位《三國演義》的巨人,都非常適合激勵人們負重前行。如果不得不四選一,當然是劉備啦。
首先,劉備沒有像曹操那樣家藏金穴可以招兵買馬,甚至做出盜墓掘金的事。所以很難異軍突起,連馬超的實力都沒有。
也沒有接盤俠孫權那麼得天獨厚,年紀輕輕就坐領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虎聚一方。
再者,更無法像司馬懿那樣做到洗耳不聞亡國音,還那麼能熬歲月,熬的天下英雄紛紛隕落,不念前情反噬恩主。江湖上,有些人情可以一還一報,但有些人情永遠也還不完,像父母之恩,女媧大禹等聖神之恩,那樣的大恩永世難酬。不論曹魏怎樣,司馬氏都不當僣越篡權,天地怎可易位。
所以,劉備雖然說是一無所有,但還是責無旁貸的挺身上路,才感動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情同手足,真是一個好漢三個幫啊,後來陸陸續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熱血燃燒的俊傑紛紛加入劉備陣營,可如果沒遇到臥龍崗上的臥龍先生,恐怕劉備這一生流寇的形象也就這麼地啦,但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枉駕三顧草廬,對諸葛亮說,我劉備志尤未已,諸葛先生不幫我如天下蒼生何?於是諸葛孔明就答應劉備,為劉備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人們只聽聞劉備開國做皇帝,很享受。卻不知,所有輝煌之前的奮鬥努力,因為劉備從沒忘自己要幹啥,也從不會被時尚流行的理念迷惑,還不會被妻妾兒女溫柔牽絆,更不會被強權軍威嚇倒尿褲子。不管未來如何,劉備都深知自己責任大而一往直前的堅持決絕的走下去,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這就是無私的人間大愛,其刻骨銘心的奮鬥征程遠遠貴重其當皇帝的成就,如果不擺正心態打心底敬虔自己的事業,就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也就談不上什麼後來的成功。不要看人家成功啦,經過琢磨看到一點門道,就興奮的也要分一杯羹,複製傳奇,現實很快就會給熱情似火的突發奇想澆盆涼水,頓時由滿懷期待變形一臉茫然,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面香啊。
只有,不論世界如何風雲變化,我們都不改初心,按計劃行事,不辱使命。不論多少山重水阻,都如指南針那樣,方向永恆不偏左右,櫛風沐雨,逾越荊榛,迎難而上。捨棄沿途風景觀賞的情懷,藏好莫負親友的囑託和期待,才能善始善終。
每個嬰幼兒沉睡露喃喃自語的微笑,離不開父母的懷抱揹負和守護。每一個快樂幸福的人,都離不開邊疆子弟兵不求回報的付出。這就是可貴的情感,人生的大愛。
所以,我們要像劉備那樣,為啦理想自律自強負重前行,才會贏得絢麗的彩虹。
唐燏00
大多數負重前行的中年人,會很理解劉備的。
小時候看三國,覺得趙雲最帥最牛。二十多歲雖然有了小小的壓力,但依然對未來充滿樂觀,當時覺得曹操最牛,霸氣。等到了三四十歲,上有老下有小,吃喝拉撒幹啥都要花錢,自己的工作又累又不賺錢,負重前行。這時候再讀三國,就覺得劉備最值得佩服。
至於司馬懿,估計年齡再大一些,生活更穩定一些之後,也會對他更感興趣吧。
什麼是“負重前行”?這個還真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的。不到養家餬口的年齡,不經歷大起大落,是很難明白“負重前行”的。
劉備在荊州跟著劉表混的時候,有一次參加酒宴,中間上了個廁所,回來之後忍不住淚流滿面。劉表很好奇,就問咋回事。劉備回答說:“我以前都沒離開過馬鞍,大腿上一點贅肉都沒有。現在不怎麼騎馬,腿上長出了肥肉。時間過得太快了,我馬上就老了,但還是什麼都沒幹成,實在是感到悲哀啊!”
此時的劉備應該是40多歲了,人到中年,正是“負重前行”的年齡。
現在40歲左右的人,大體上應該能分三類:一是家庭條件不錯,工作穩定多金,享受生活;二是工作雖然穩定,但是掙不到錢,不敢辭職,只能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三是被逼無奈,大膽創業,要麼前途渺茫,身心憔悴,要麼負債累累……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第二類第三類,累,沒地方說。
劉備也是喝了點酒,悲從中來,沒忍住才掉了眼淚。年輕人喝了酒,往往有些輕狂。中年人喝了酒,忍不住吐槽生活,劉備才更像普通人。
40多歲的人了,就算擱現在,都會覺得身體素質沒以前好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壽命還沒這麼長,劉備已經算是年齡很大的。但是,他還是啥都沒有呢,怎麼能不悲傷?但是,悲傷也要接著拼啊,不然還能怎麼樣?
劉備是不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當然不是,他是在努力活下去,並且儘量活得更好。
20歲的時候很容易說理想、目標,你再問問40歲的人,有多少還能天天扯理想?孩子的補課費湊齊了嗎?過年孝敬父母的錢準備好了嗎?答應給老婆買一套好化妝品做到了嗎?
你不能天天矯情,不能隨便找人吐槽,只能低頭幹活,努力賺錢。
劉備就是這樣,打不死的小強,努力活著,就有希望。
更關鍵的是,不管多難,劉備都從未放棄。稱帝的時候,劉備60歲了——回到十多年前,他在劉表的宴席上痛哭流涕的時候,誰能想到他能混這麼好?
所以,少喝毒雞湯,少講大道理,少扯偉大的理想。負重前行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下去,總會有出路的。
當然,上面這些話僅僅針對壓力巨大的中年人,年輕人該談理想還是要談,有錢人該享受生活還是要享受……
七追風
我認為是劉備。原因有二,第一,起家底子最薄;第二,發家過程更曲折艱辛。
家底
曹操
曹操的家庭條件不說是大富大貴,但起碼是中產階級了。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東漢末年頗有威望的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漢順帝時期曹騰已是皇帝近臣中常侍,後來曹騰因為擁立漢桓帝有功,被封為費亭侯,升“大長秋”(皇后所用的官屬的負責人),在宮中侍奉30多年,頗有根基。
曹騰死後,曹嵩繼承了侯爵之位,並且在漢靈帝時依靠買官升任太尉,位列三公之首。說到這兒,大家都明白了一點,曹操絕對是“家裡有礦”型的,儘管後來曹嵩因黃巾之亂被罷免。而曹操起兵時,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曹仁曹洪為首的兩族名將都追隨左右。
曹操起步,不止有錢,還有人。
孫權
羅貫中:誰道江南少將才?明星夜夜照文臺。欲誅董卓安天下,為首長沙太守來。這是羅貫中對孫權的父親孫堅的高度評價。孫堅在世時,南征北戰,戰功卓著,帶出了一批忠於自己的將領,軍隊,為當時不可小覷的地方軍閥。後來孫策繼承孫堅的權位,東渡長江,打下一片天地。
也就是說孫權接班的時候,是個“好攤子”,他爹和他哥已經為孫吳奠定了強大的基礎,孫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圖為《三國》孫堅帶著孫策及幼時孫權殺入被董卓焚燬的洛陽)
司馬懿
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因支持曹操稱帝,獲得一些曹操的信任,在魏廷本就有了一席之地。而後輔佐曹丕爭得大位,從而深受器重,而後由於卓著的軍事才能,魏廷不得不委他以軍隊統帥,抵禦蜀漢的進攻。在這些過程中,司馬懿的追隨者逐步增多,勢力漸大,直到曹魏宗室無能人能抵抗之時,竊取了大權。
而且,司馬家族本身就是根基深厚的大族,他利用家族勢力以及在曹魏任職期間培養的勢力,最後成功,他更像是一個衣食本無憂,但卻不安現狀實現大志的人。有難的地方,卻不是最難。
劉備
終於到劉皇叔了,說是皇叔,這還不是看別人怎麼稱呼。一開始拉了兩個合夥人老張和老關,但也就這兩個人。
相對於其他三個,劉備既不在名門望族之內,也沒有良好的家庭條件,別說小資,溫飽怕都是問題。幸虧老張開始還有點富裕,不僅出人,還出錢出糧,總算還能拉那麼一些個人。
發家過程
其實前面的底子薄,就註定了發家更艱難。因此,這裡就只聊聊劉備。我把劉備從起兵到佔領益州稱帝之間的過程以諸葛亮的輔佐為分界線。
01 諸葛亮出山之前
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幾乎是輸的“體無完膚”,褲子都要當了,快自閉了都。屢戰屢敗敗敗。
公元188年,因鎮壓叛亂有功,封了個安喜縣尉(今河北定州市區冬),打了督郵,跑了,投奔公孫瓚,跟公孫瓚曾是同學,交情也不錯,所以公孫瓚對他也還夠意思,給了他一個縣讓他去幹,但終究也就是個縣。
後來救陶謙,得了徐州,張飛守城,因魯莽,讓呂布將徐州偷了去,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十年買了一套房,最後房產證兒上寫上了別人的名字。不僅房子沒了,老婆們也丟了。
隨後投奔袁紹,不受重視;依附劉表,被擠兌,縮在新野這麼個小地方。劉備從公元184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到公元201年“蝸居”新野,17年了,仍舊是浪子,飄過來蕩過去,還不受待見。跟其他諸侯幹架又幹不贏,老張和老關,開拓市場還可以,搞策劃包括他自己,那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好不容易有徐庶了,結果是一朵曇花!
好在,上天還沒拋棄他,送來了諸葛亮。
02 諸葛亮出山之後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諸葛亮肯定沒有小說裡寫的那麼神,還會妖法,但是智慧謀略即便在那個智謀高手雲集的時代,也是出類拔萃之輩。
有了諸葛亮之後,老劉的日子的確比之前要好過了許多,起碼通透了許多。佔荊州,奪益州,聯孫抗曹。這線路就算是被定下了。
博望坡小勝,曹操親征,老劉逃跑,聯合孫吳赤壁大勝。赤壁贏的確實很體面,但是劉備依舊是最弱的那一方,依舊沒有立足之地。
諸葛一番騷操作,總之死皮賴臉的荊州算是“忽悠”到手了。隨後收得鳳雛,還沒用多久,卻在取益州時犧牲了,不然也許蜀漢能多“活”好些年。
結語
劉備白手起家,經歷的險境和苦難比起其他三位肯定要多要重,尤其是前期不停的輸,十數年的不得志,那對於當初的意氣風發絕對是沉重的打擊,但是他最終還是成功了,也正因為他是白手起家,也就更趨近於普通人,所以激勵人心的程度自然也就最大!
史海浮沉假行僧
我覺得劉備更適合。
什麼叫負重前行?說白了,就是挑起責任的擔子進發,“尋找更光明的未來”。
劉備非常符合這一特點,論起雄心,孫權這個敗家子完全不能和曹操,劉備相比,孫權苟活了一世,一輩子窩在江東。完全沒有他父兄那種氣魄。
大部分負重前行的人們都有幾個相似的特點:1.沒有地位2.沒有資源3.不受重視4.努力奮鬥。劉備正是如此,開始就是一賣草鞋的平民,雖然有著“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但在三國時期,沒兵沒將空有身份是沒什麼用的,劉備也正是如此。
其次,劉備的奮鬥生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從最開始打黃巾,到後來三英戰呂布,後不容易有了點名氣,當上了一個小縣令,卻又為貪官不容而辭官,後來寄身於公孫瓚帳下,有了一小塊地方,後來終於靠著陶謙之託得到了徐州,卻又被呂布搶走,後來在長坂坡又被曹操所敗,幾經周折才終於創立了蜀國。這樣的小人物成長更適合激勵普通人不是嗎?
再來看看另外三人都是如何成家的。
曹操,他是一個善於抓住機遇並且心思敏銳的人,他的身份最初的就不簡單,他是一箇中常侍的幹孫子,曹家一家子都不簡單,最開始跟隨曹操創業的夏侯惇夏侯淵都是三國排名靠前的猛將,堂弟曹洪,曹仁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將,放在現代,最貼切的應該是那種靠機會上位的上層。
孫權,其實我本人最厭惡的就是孫權,一沒有雄心壯志,二身為主公,卻沒有主公該有的善斷,三是喜歡下黑手,耍不要臉,必要的時候連自己親妹妹都能出賣,四是眼光短淺,孫權靠著父兄打下的江山成為了吳主,後期昏庸,放在現代,最貼切的應該是那種不學無術的富二代。
司馬懿,司馬懿是有頭腦的鬼才,放在三國也是數一數二的頂級軍師,他深諳處世之道,好“忍”,但要注意一點,他不是平常人,他是那種故意不發亮的金子,而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司馬懿無法用來激勵常人,他更適合詮釋那句毒雞湯“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天鵝,不是因為它努力,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是天鵝”。
兩世之約i
負重前行,說明身上有東西,至於是什麼東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從這一點看來,我認為曹操符合題主的答案。
劉備的目標不是很明朗,也許就是活下去。至於所謂的光復漢室,劉備表示我沒說過。若是找個偶像激勵自己,劉備是個不錯的人選,話說失敗半生,卻能站起來的又有幾人?
孫權大概就是保住手裡大權,在江東世家間不斷掙扎,想看權斗的可以看看孫權。
司馬懿有能力,有野心,但是名聲不好。若不在乎名聲,學學司馬懿也不是不行。但別光學司馬懿的忍,對局勢、人心的把握,司馬懿可玩得爐火純青。
曹操看似一生順利,卻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對外,東漢末年的軍閥幾乎打個遍,對內,從頭到尾同世家鬥個不停。這樣的人不是更適合激勵負重前行的嗎?有了鬥志,才能更好前行,不是嗎?
曹操贏了,曹家卻輸了。一生提倡簡樸,就是同世家的奢華做對抗。求賢令,就是同世家對人才壟斷的對抗。
一個人終究贏不得大勢。這一點曹操和諸葛亮很像,倆人都是逆勢而行,哪怕頭破血流,仍砥礪前行。
曹操被張繡殺得大敗,兒子死了,侄子死了,愛將死了,可為了大業,照樣接納張繡。
曹操兵敗赤壁,走在華容道上,仍嘲笑劉備放火早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曹操贏了呢。這心態也是沒誰了。
曹操突襲烏巢,真的是拿命在賭,贏了回家吃雞,輸了袁紹吃雞。
曹操的敗仗不比劉備少,卻能同劉備一樣再次站起來,這一點是成大事者共有的優點。所以,若想負重前行,看看曹操吧,有旺盛的鬥志,有良好的心態,還有一定的比格(玩笑)。
臥牛說歷史
看完三國的人不難明白,整體下來各國運氣都不太好,算明白下來就是劉備一直死大將,曹操這邊一直死皇帝,孫權這邊一直死都督,關鍵核心人物一死再死,留著長命司馬懿撿現成。劉備做人再好也是一堆敵人,曹操再奸也有摯友親朋,孫權兩面人隨風擺卻也是兩邊不討好。司馬懿能隱忍固能能成大事,但情商和格局都不高的人註定不能走得更長遠。如果非要選一個我覺得選還是選情商比較高的曹操,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要做好人一定要比壞人更壞這樣的人更適合在陰暗環境中負重前行逆生長。
山逢絕頂
導語
自從明朝作家羅貫中將《三國演義》這一小說寫成之後,後來的無數文人騷客,紛紛對這其中的一系列人物,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和闡述。在這部小說當中,所以說大家關注的幾個重點人物是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為何說這四個人最受關注呢?
答案當然是三國當中,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領袖級別的人物,司馬懿雖然沒有稱帝,但是他卻擁有了同皇帝一般的權利,所以說這四個人都是影響大局的關鍵人物。那麼這四人哪個更適合激勵負重前行的人們?
曹操
曹操此人雖說在大家的心目當中評論褒貶不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曹操這個人疑心比較重,雖然注重人才的培養和運用,但是他說出了“寧可我負天下人,絕不可天下人負我的”精壯豪言,從這就可以看出,曹操這個人自私心十分重,他可以讓任何人為他所用,但是絕不允許任何人凌駕於他的權利之上,所以說這樣的人是沒有包容心的。就好比如說他殺華佗這件事,就可窺見一斑。
劉備
劉備是一個大度的人,他善於運用人心。
跟曹操相比的話,劉備雖然出身比較低,家境也比較窮困,但是劉備卻能親自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在後來蜀國的眾多大將當中,劉備又能知人善用,每一個都傾心相待。所以說,劉備是一個能成就大事的人,但是錯就錯在,劉備此人有點優柔寡斷的性格。如果從一開始就能夠聽諸葛亮的話,在赤壁之戰當中將曹操一舉殲滅,後來也不至於蜀漢在三國當中最先被滅掉。
孫權
對於孫權此人,可能在很多分析家眼裡,出現的次數並不是很多,跟曹操和劉備相比,在三國小說當中出場次數也不是很多。但要說起他的性格,我們也可以來仔細分析一下,從聯合劉備共同抵禦曹操來看,孫權確實有足夠的戰略眼光,但錯就錯在,他這個人有一點過河拆橋,明明將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兩方也締結了戰略聯盟,但孫權最後私自撕毀了盟約。從這就可以看出,孫權此人儘管具有很大的眼光,但卻缺少長遠發展的規劃策略。
司馬懿
司馬懿在三國出場的次數比較靠後,他最開始是一個教書先生,後來做到了類似於朝廷文書的位置之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組成的國務院某個領導的秘書。在三國的所有場次當中,司馬懿一開始給人的感覺並沒有多麼大的存在感,但是妙就妙在,司馬懿能夠時刻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並且努力的韜光養晦,在熬死了曹操和曹丕之後,司馬懿的野心終於漏了出來,而且他也終於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
結語
從上面的種種分析來看,我們應該能夠分析出來,最後的司馬懿雖然沒有在三國亂世最開始,展現出自己過人的智慧,並且及其快速的展現出自己的功勳。但是他卻在後來居上,為自己的後世子孫,統一天下,建立西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在此我們可以得出,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這四人當中,唯有司馬懿的所作所為和性格,能夠更適合激勵負重前行的人們。
憶史仟金
李安曾導演一個獲獎電影《少年派》,一位印度少年和一支老虎在一條船上,彼此互相傷害不了對方,還要在船的兩頭保持平衡,就這樣艱難的保持弱平衡中活下來!
曹操、劉備、孫權都不容易,但是最起碼他們手裡都有東西,而司馬懿卻是無兵權,也無法造反,因為他是曹丕的託孤之臣,而曹睿對他卻幾次都要下毒手,還好他夠機靈躲過幾次劫難。
第一回做統帥就遇到強手諸葛亮,只好忍氣吞聲堅守不出,就是削去官職又重新啟用時,也是臨危受命,讓他去啃最難啃的骨頭,好在他夠膽魄迅速剿滅孟達,又佔領要害街亭,逼的諸葛亮只好撤兵。
司馬懿赤手空拳就勢、順勢、借勢,受曹睿排擠,像極了負債累累凡事本來已經很難又要起死回生的狀態,他的隱忍和智謀也是確實高人一籌,這樣才保證他在曹睿眼皮底下活著,而且活出個樣,最後讓司馬昭能夠坐上皇帝寶座。
負債累累者很多情況下抱定:縮頭也是一刀,伸頭也是一刀的心態,內有原則方向外有靈活應變,不但要保證暫時能緩解要賬的壓力又要找到翻身的動力,在與虎狼共舞
的同時還要能駕馭住虎狼獲得收穫。
人生即是取經又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