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成大事者,不僅僅需要忍,還要懂得懟

“你這麼漂亮,絕對整容了吧。” “她工作晉升那麼快,肯定有內幕。” “你不買那件衣服,主要是因為窮吧,哈哈。” “我說你怎麼穿最小號的衣服呢,原來是因為平胸啊。” “你也太矮了吧,還沒我弟弟高呢。” “說什麼沒遇到合適的,沒有對象就是因為你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處和短處,拿這些來開玩笑,以為別人脾氣好就可以有恃無恐,口無遮攔,不分場合不分輕重的說出傷人的話,等別人翻臉了,又說別人玻璃心,這是最沒修養的行為。

1

好脾氣就活該吃虧?

成大事者,不僅僅需要忍,還要懂得懟

前陣子,在南京地鐵上,一名中年男子給老人讓座後,“特看不慣”身邊一個小夥子,怪他不給老人讓座。後來,他又以“蹺二郎腿”、“腳尖對著我”為理由,踹了小夥子一腳。當時就有位看不過眼的小哥站出來說:“讓座是本分,不讓是情分,別欺負人好脾氣” 頓時有好多人為這個小哥點贊。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人”,都會用自己的“看不慣”去要求去欺負那些脾氣好的人, “明星掙錢容易,就該多做慈善!” “身為年輕人,買到火車下鋪,讓給老人家有什麼關係!” “你工資那麼高,借我點錢怎麼了!”這些“看不慣”背後,都藏著一句“你應該”。在他們眼裡,就只有“我覺得”,一旦遇到那些脾氣很好的人,在他們的強詞奪理下,若是你沒有表態。他們就會“看不慣”。用所謂的道德標準來批判你,來達到自己的所認同的想法。

在家的時候,媽媽總會告訴你:“出門在外,脾氣一定要好一點,外人可不會像家人這樣處處擔待你,所以呀,一定要待人和善,偶爾吃點虧沒有關係的。”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告訴你:“我們生活在一個人與人之間需要密切合作的社會,所以將來畢業以後一定要學會忍耐,不要動不動就發臭脾氣,會給人留下壞印象,將來誰也不願意和你合作了。”

理性發脾氣

成大事者,不僅僅需要忍,還要懂得懟

何炅老師在業內一向以好脾氣、好人緣著稱,但並不是說他從來沒有發過脾氣。有一次錄節目,何炅就因為“發飆”而上了微博熱搜。

在《超次元偶像》現場,一群年輕的選手不滿比賽結果,在舞臺吵鬧,,選手之間就開始互相詆譭,其中一位小鮮肉甚至當眾撒潑,把別人的衣物一腳踢飛。期間何炅4次叫停,但無人理會,場面一度失控。最後,何炅語氣嚴厲說“你們太讓我失望了”。隨後,轉身離去,事後何炅耐心解釋說:“我覺得他們在那裡吵吵鬧鬧的樣子很不體面,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以解決問題為前提,而不是以發洩作為自己的唯一的選擇。那句“失望”就是何炅發脾氣的表現,他努力解決糾紛,但發現糾紛無法通過勸說解決的時候,就選擇用這種方式來讓那些選手知道輕重。

站在師者,前輩的角度說出的理智感受,往往比痛批孩子效果更好。既保護了少年人的自尊,不會使他們情緒再次激怒。及時抽身而去,留給情緒緩衝的空白時間。蔡康永也曾經說過:“情商高並非是指不發脾氣,而是要合理地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都開心。

發脾氣≠亂髮脾氣,發脾氣≠無理取鬧,脾氣差≠會發脾氣

過度思考者

成大事者,不僅僅需要忍,還要懂得懟

其實很多人經常因為犯錯而自責,也總是莫名其妙地為明天而焦慮,其實,你已經是典型的過度思考者。現實中的你性情溫和、從來不發脾氣,你最害怕的就是和別人發生衝突。一旦發生衝突,不管誰對誰錯,你首先做的就是不停地反省,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儘管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你都是受害者。這樣的思維模式一旦形成,你會很容易陷入“過度反省”。

林奕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氣才是美德。”


成熟,是把脾氣調成靜音狀態

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強大。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說話,卻要花數十年時間學會閉嘴。可見:說,是一種能力; 不說,是一種智慧。

真正的衰老不是外表和年齡,心態老,萎靡不振、缺乏激情、不求上進,才是最可怕的症狀,成熟的人往往是把脾氣調成靜音狀態,若你是對的,你沒必要亂髮脾氣;如果你是錯的,你沒資格發脾氣。對應該發的脾氣,要做錚錚鐵漢;確需一吐為快時,要講究藝術,採用適當方法,把胸中悶氣釋放出來。這要比憤懣積胸、以致成疾,或者環境不利、更趨惡化好得多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要從學會發脾氣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