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文丨飯飯媽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也就是說,在同一個環境之下,大家所表現出來的狀態是一致的。

或許很多人從來不相信這種所謂環境,會對於一個人有影響,但實際上如果細細的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自己身邊的大部分人都和自己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相向性,其實這也是因為人本身所存在的這種相似性,才導致一群人生活在一起有一定的交織。

而大部分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有些時候會對孩子說:“這就是個壞女孩,你以後少跟她來往。”“這孩子這麼小都抽菸,別把你帶壞了,以後再和他玩我打死你。”

這種類似的話語就是對孩子的群體進行一定的規範,目的也是為了讓他們接觸更好的人,以及更好的環境,能讓他們成長的更好。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明明本身是一個三好學生,在四年級之前,他做任何事情完全不需要父母操心。每天回到家裡還會自己安排時間完成作業,並且閱讀其他的課外書籍。

看到這樣的情況,明明媽媽也是非常的開心,可是就在明明上了五年級之後,他的性情,以及行為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甚至有些時候回到家裡面不學習還會偷偷看小說。

有一天,明明媽媽發現了自家孩子身上出現了怪異的行為,於是就立馬想辦法去查找原因,最後才知道,原來她家孩子調班調座位之後,和一個大家都認為不乖的,並且身上有些壞毛病的孩子一起坐,從而導致自己的孩子身上也沾染了一些壞毛病。

出現這樣的問題,明明媽媽也是立即想要解決的,她立即找到了老師,和老師進行了溝通並且讓老師給孩子換座位。

我們暫且不用去評論明明媽媽的這個行為,但是從這種行為的本質,我們就可以發現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大。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01“孟母三遷”—環境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也有所聞了,因為孟子平時的學習能力比較強,每到一個地方,他們就會向當地的人一樣學習了他們的一些行為。

而孟母對於孩子本身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內心非常的生氣,直接選擇搬家。

最後孟子就成為了大家都比較尊敬的人,這其實就是在環境影響,初期孟母將這種壞的環境進行了一定的隔離。但是想說環境的作用真的這麼大嗎?環境影響到的又是人的哪些方面呢?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 行為

在孩子初期成長的時候,他們僅僅只是通過模仿的行為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爸爸媽媽用筷子吃飯,孩子也會偷偷的學習。

爸爸媽媽平時喜歡聊天,孩子便是一個熱情積極活潑的人,而這種所謂行為的出現,就是因為爸爸媽媽平時對於孩子的一種影響。

  • 言語

“你個老不死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甚至有些時候會從一些小孩子的口中發出。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明白,或許就是媽媽在從中作祟。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長期接觸媽媽就會影響到他們對於老人的態度,這其實就是一種環境的影響。

  • ​思想

很多人都覺得所謂的思想是一種虛無縹緲的事情,但是在處理同一件事情的時候,這種思想上面的差異就會展現出來。

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出發點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他們在小的時候,所接觸的環境都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在性格思維上,也會形成一定的影響。

瞭解到環境對於人的影響,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一定要明白,自己孩子所接觸的環境,對於他們個人的成長影響,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大。

而其實關於環境對於人的影響,一些心理學家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他們表示這種所謂的環境影響有可能就是“泡菜效應”。如果想要教育孩子,父母可以遵守這樣的方式。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02想要教育孩子,父母謹記“泡菜效應”

“泡菜效應”是什麼?

製作商想要泡菜,那麼會在不同的罐子裡面裝有不同的滷味。在這個過程之中,泡菜裝到哪個罐子裡面,那麼它的味道就會和罐子裡面所呈現的一模一樣,這其實就是所謂的“泡菜效應”。

我們生活在某一個環境之中,就會成為這個環境中的人,表現出來在這個環境之中應該出現的一些狀態。

當然,在所謂的“泡菜效應”之中,它表現出來以下特點並且給父母了一定的啟示。

1)環境塑造人

環境對於人的塑造作用,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明顯,接觸了一個好的環境,那麼孩子就會成為更為優秀的人。

一旦接觸糟糕的環境,那麼孩子也可能會被這樣糟糕的環境所影響,成為生活中底層的幾率就會比較大。

我們一定不能忽視,環境對於人的塑造作用,就像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一樣。

孩子生下來本是一個張白紙,父母讓他處於怎樣的環境,孩子就會成為怎樣的狀態。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2)父母得選擇好的環境

提到上面所說的特點,我們就應該清楚,如果父母想讓孩子不斷的成功,想讓孩子變得更為優秀,那麼首先就必須讓孩子在最初階段就處於一個比較好的環境。

“醜小鴨變天鵝”本身都是一種神話,在一開始醜小鴨本身就是天鵝,這也是我們應該清楚的。

如果父母僅僅只是思考孩子自我抗拒能力,那麼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公平。因為在這個過程之中,環境對於人的影響是孩子無法控制的。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03作為父母,應該如何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在考慮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清楚孩子到底應該接觸怎樣的環境?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會讓他變得更為優秀?

當父母瞭解到孩子本身的特點,並且為他們選取了一定的環境之後,其實就應該考慮將這種環境所帶來的影響,給他們進行一定的固化。

此外,父母也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定的環境,特別是以下幾點,父母做到是很有必要的。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①給予孩子陪伴—心理上有被愛的感覺

有一部分孩子從小缺愛,所以,他們長大之後,極度想要得到別人的關愛,有些時候甚至會以哄騙別人的方式,去尋求這種畸形的愛,還有可能因為內心缺乏愛,曾出現別人微小的付出就將他們套牢的情景,這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利的。

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就說明在孩子早期成長過程中,父母對於孩子情感環境的影響,而我們想讓孩子優秀,一定要清楚給予他們陪伴,避免讓他們心理上有悲傷的感覺,而是一直處於被寵愛的狀態。

②引導孩子成長—避免孩子走上歪路

孩子在成長過程之中,對於環境的感知能力並不像大人這樣強。當然所謂大人的感知能力,其實也是在接觸事物之後的經驗才下沉澱下來的。

當孩子無法判斷自己面臨環境的優劣,父母就應該利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一定的引導。

我們也可以瞭解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並且和他們進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隨意的去訓斥孩子,安排孩子的一生。

當了解到孩子內心的想法之後,就可以慢慢的引導孩子,進入一個比較安全快樂的環境之中去,讓他們避免生活在恐懼之下,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③給孩子定目標—不至於渾渾噩噩度一生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也僅僅只是讓孩子不斷的努力進步,為他們的生活,以及學習而奮鬥,所以我們也應該考慮想,讓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之下就應該有一個環境。

在這個空間之中孩子可以感受到壓力,並且願意主動地去奮鬥。我們也可以發現父母簡單的給孩子定目標,其實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也可以避免孩子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確實表現出來的狀態也是不一樣的。

④避免心理創傷—幸福的狀態

幸福的孩子可能會用童年去治癒一生,而不幸的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從這之中,我們就可以瞭解到童年的環境對於孩子人生的影響。

很多時候,父母在孩子早期,從來不會考慮到他們的內心想法,這樣就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創傷。

所以,孩子會長期處於這種心理創傷的環境之下,並且變得越來越沮喪。一個消極悲觀的人,他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必然不會朝好的方向發展,那麼自然而然也就沒有冒險的勇氣,便不會成功。

我們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那麼就要避免孩子長期處於這種心理創傷的束縛狀態下,應該讓孩子對任何事物充滿希望。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泡菜效應”的道理,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明白。只是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總認為孩子想要優秀其實是通過一種類型的方式。只有細細思考,父母所創造出來的環境,對於他們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而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如果想讓自家孩子優秀,上面表現出來的幾點環境也是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創造的。

“孟母三遷”尋環境,教育孩子要得懂“泡菜效應”,謹防近朱者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