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我才不要和你玩”,當孩子被拒絕時,蔡少芬的做法值得人們學習

別人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

作為家長,我們肯定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歡迎,但是很多事情並不如我們所願。

週末的時候,鄰居家的小朋友在小區裡玩耍,但是沒人卻願意跟她玩。

她把自己的小玩具分享給大家,同樣還是沒人理她。


“我才不要和你玩”,當孩子被拒絕時,蔡少芬的做法值得人們學習

這時候她的情緒很低落,感覺都要哭出來了。我帶著我家孩子走了上去,俯身對她說:“貝貝(我家女兒)想要跟你交換她的玩具,你們一起玩好麼?”

那個女孩子瞬間抬起頭,看見是我,隨後笑著對我說:“好啊,謝謝阿姨!”,但是看著貝貝,她猶豫了一下,不知道該不該上前。

貝貝馬上牽起她的手,對她說:“我們一起玩吧,我跟你說我這個玩具。。。”說著兩個人就跑到旁邊的座椅上去玩了。

“我才不要和你玩”,當孩子被拒絕時,蔡少芬的做法值得人們學習

過了一會,她的媽媽找來了,看見兩個女孩玩的很開心,感激的對我說:“謝謝你啊,小張,我們剛搬過來,她有比較內向,不知道怎麼跟小朋友相處。真是謝謝你們跟她一起玩!”

那個女孩聽到媽媽的聲音,立馬帶著貝貝跑過來了。立馬衝到她媽媽的懷裡,直喊“媽媽,我跟你說我剛才和貝貝。。。”

那個女孩的一雙眼睛又大又亮,笑起來像一道月亮一樣,根本看不出,剛才在偷偷地難過。我知道她現在雖然很開心,但是剛才被拒絕的事情一定在她的心裡難受著。

別人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

很多孩子都存在著不合群的狀態,說是不合群,其實就是內向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加上小群體的孩子們都很熟悉,肯定都排外。所以當她們每次鼓起勇氣開始想提出加入小群體的時候,真的是用盡了所有的膽量。同樣被拒絕之後,很尷尬、很難受,不想在跟別人有任何交流,只想自己縮在一個角落,真的很孤單。

那麼我們該怎麼幫助孩子疏導情緒呢?

  • 擁抱孩子,讓他們感受溫暖

在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懷抱,那個懷抱很溫暖,感覺可以幫助自己撐起一切。


“我才不要和你玩”,當孩子被拒絕時,蔡少芬的做法值得人們學習

孩子們可以在這個懷抱裡,盡情的發洩自己委屈的情緒,感受家長帶給自己關愛。

不管發生什麼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擁抱。然後再慢慢聽孩子講述事情的經過,幫助孩子找出問題,並解決它們。

  • 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並幫助孩子找出問題所在
  • 其實不僅是隻有普通的孩子會這樣,明星的孩子也遇到過這種問題。但是作為媽媽,蔡少芬能很好的開導孩子們的情緒。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節目中,蔡少芬6歲的小女兒因為多次跟別人玩被拒絕,難過地跟她訴苦,蔡少芬的做法得到了網友的高度評價。

    她抱著女兒說:我覺得你的感受是真實的,我也接納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樣東西,就是你笑容多一點,你主動一點,你做回自己,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的。如果你還計較,你永遠不是一個快樂的人。


    “我才不要和你玩”,當孩子被拒絕時,蔡少芬的做法值得人們學習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思考問題的所在。在安撫過孩子,家長應該通過有效的對話,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面去想,明確知道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不應該對著孩子說“你就不跟她玩了唄”,或是當著孩子的面,說那些小朋友的壞話,這樣雖然解氣,但是並沒有什麼作用,下次該拒絕還是會拒絕,並且這會引導孩子的性格變得扭曲。

    所以我們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方向,為了能很好地瞭解孩子們的內心,我搜尋過很多的書,這本《兒童情緒行為心理學》我覺得很不錯。


    “我才不要和你玩”,當孩子被拒絕時,蔡少芬的做法值得人們學習

    每個人從出生時起,便會有各種行為,而這些行為正式心理需求的重要表現,這些需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變化,進而再反映到心理上。我們要先讀懂孩子的內心,才能讀懂孩子的行為。


    “我才不要和你玩”,當孩子被拒絕時,蔡少芬的做法值得人們學習

    無論是內向或是活潑好動等行為在裡面都有講解,家長學習了這本書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認知、分享、調節、溝通四個部分,讓他們脫離繁雜情緒的外殼。這本書價錢也不貴,就只需要一件上衣的價錢,就可以瞭解孩子的情緒行為,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