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年人的職場競爭,應該注意規避哪些坑?

北方的原野


中年應該是到“不惑之年“了,應該明白”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了,同是中年人,以我十來年的職場經驗,我建議以下這七件事(“坑”)不要去碰了:

一、不要輕易換行業了。中年人職場主要靠的是這三樣——"經驗,資源和人脈\

尋常百姓人家


但凡和中年人聊起“人到中年,該如何在職場自處”的問題,大家都會變得很感慨,過三奔四年紀,危機就在眼前,面對衰退心中惶恐卻又無可奈何。

如今的社會變化飛速,再也沒有像過去那種在一家公司能待到退休的情況。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恰當的跳槽,應該是一次關乎成長的理智選擇,無關年齡。

對於職場中年人來說,選擇正確機會跳槽尤其必要。畢竟人到中年,已經不能再等。當下更新換代實在太快,或許年輕人可以等幾年成功,但中年之後,如果只靠等,那原來積累的競爭優勢可能很快就會完全消失。

那人過中年後,面對中年危機盛行的職場,怎樣才能降低跳槽的風險,提高成功的概率呢?

01.找準跳槽時機是成功與否的基石

絕大多數的職場中年人,如果不是被逼無奈,都是不願意跳槽的,畢竟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盲目跳槽帶來的風險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只是,職場短短几十年時間,如果不抓住職場發展的上升期或者持平期,等到進入下降期時,人生就會變得更艱難。所以,選擇合適的跳槽時機尤為關鍵,只有順勢而為,才能借力起跳,跳的更高更遠。

只是,應該如何判斷跳槽的時機正確與否?以下兩個方法供你參考:

方法一,學會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老闆,會給現在的自己加薪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考慮儘快跳槽,別再浪費生命了。

方法二,捫心自問,在目前崗位再幹一兩年,然後出去找工作,我們能否拿到跟現在一樣的薪水?

如果你的答案是未必,那就意味著目前的工作正讓我們走在貶值的道路上,建議你儘快換工作。

02.沒有“防護網”的跳槽太危險!

人到中年,如果想在工作上有所變動,所面臨的風險相較於年輕人必然會更多。

所以,在變動工作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很關鍵。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瞭解目標公司,利用資源不斷推進,才有可能確保跳槽成功。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建立相應的“防護網”很有必要。

a.“家庭防護網”,指的是無論怎樣家人都會支持我們。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能坦誠地對家人說出心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b.“行業防護網”,指的是在行業之中有影響力和朋友,無論是找新機會,還是跳槽失敗,他們都願意出手相助。

此處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平時對別人好一些。“不行春風,莫望秋雨”的道理往往只有在倒黴的時候才能深刻體會。

c.興趣防護網,此處專指可以“變現”的興趣。

人到中年,除了工作之外,培養幾個小愛好,除了減輕精神壓力之外,在危機時刻說不定還能養活自己和家人。

人生有如夜裡在山中趕路,誰還沒個踩空的時候,跳槽也是如此。如果你能建好以上三重防護網,即便跳槽失敗也有機會再次站起來。 在順利的時候賺錢,在困難的時候長本事。人在逆境中更容易看到問題,也有更多機會反思,繼而找到突破口。

其實,“跳槽”這事無關年齡,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作為中年人,更需要考慮清楚自己能做什麼、哪裡有合適的機會等因素,之後再做出慎重選擇。與其恐慌焦慮,倒不如多學些“招數”,可以更好地在博弈中取勝。

永遠保持最強的競爭力是不可能的,但要想讓自己不落後與這個時代,不讓人輕視你,方法只有三點:一是保持強有力的學習力,使自己與社會保持同步,超越同齡人;二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和行事;三是不論是做事還是思考,都要儘可能地周密,多思考風險,制定好風險預警事宜。

要想保持強有力的學習力,就必須利用好時間,深度且專注地學習,不要給自己找藉口。廣泛地涉獵,多多思考社會問題、工作問題,讓自己的頭腦保持在緊張狀態中,這樣才不會生鏽!在學習中切記:絕不碎片式學習、絕不淺嘗輒止。

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和行事,就是指我們決不能妄自尊大,不要用自己的閱歷和經驗去武斷,而要尊重後來者。隨著數據化的發展,年輕人的優勢越益凸顯,成功的幾率增大的同時,日益年輕化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特點。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和行事,不是拋棄過去的經驗,而是要考慮時代的變化。例如過去在營銷廣告中除了考慮創意,還要考慮發佈媒體,不得不去和相關媒體打交道,現在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鉅變,所以中年人要學會隨“時”而動。

做事或者思考,都要儘可能地周密,多思考風險,制定好風險預警事宜。我的意思是說,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無法確定的事情太多,所以我們不能過於自信。而要增強自己的應變能力,多思考困難,多準備幾套應變方案。在處理企業事務時,預警機制必須要建立的同時,要隨“勢”而動,不可逆勢而上。一定要記住:在不確定的時代,唯一能確定的是自己的能力!

真的存在職場中年危機嗎?

中年危機是被心理學界普遍認定的,這個年齡層的人群會呈現特別的思維和行為,簡單來說,是對未來的擔憂,也希望人生從頭來過。

男性發生中年危機的幾率高於女性,而這個年齡段的男性是職場主力,所以普通的中年危機反映在職場上,也帶來相應的問題。但我認為職場不是中年危機的根源,所以職場中年危機不是因為職場帶來的,而僅僅是危機中的中年人在職場顯示出的,特殊的狀態。

換句話說,如果想在職場上尋找解決職場中年危機的辦法,註定是治標不治本。

根源還是在家庭

我已過了職場中年期,回想自己的那段時期,其實沒有感覺有什麼危機,不過注意到夫妻之間的問題。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丈夫薪資沒有達到妻子的期待,她會抱怨丈夫沒用,甚至會說,“你經常回家有什麼用,不如多掙錢回來。”而如果丈夫收入很好但加班太多,妻子的抱怨會變成“掙這麼多錢有什麼用,不能顧家”,這是中年夫妻衝突的典型例子。這樣的衝突帶給丈夫(或是職場的妻子)焦慮情緒,因為無所適從。

這是中年人群特有的現象,抱怨狀態第一會催促中年人不斷獲取更高的收入(成就),這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而且不一定成功。第二,付出更多精力後,即使獲得成功,也滿足不了陪伴家人的要求。這是一個悖論式的狀態,所以極易導致心理危機,反過來傷害家庭。40歲的成功男士離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忍受壓力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體貼的女性。但即便如此,也只是暫時的緩解,如果想從職場解決中年危機,註定只是暫時的止痛劑。君不見離婚再娶的成功人士,不也陷入擔心配偶出軌的憂慮之中?

關鍵在於重塑價值感

之所以有人認為職場能給中年人帶來危機,一個原因是認為職場發展不順利,會導致中年人懷疑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感覺自己缺乏價值,的確是中年危機的症狀之一,但如果我們執著於在職場尋找自己的價值,需要分清,這個價值是別人眼中的價值,還是你自己眼中的價值。

我們從小就活在別人的價值體系中,家長,老師,朋友的評價體系直接影響了我們自身的價值。這樣的認知,讓我們在職場上也把別人眼中的評價,當成自己的價值。我不是說應該傲慢地不顧他人,我的重點是我們應該有自己健康的“期待指標”,既不攀比,也不好高騖遠,同時注重工作與家庭的良好平衡。

職場的評價之所以不能代表我們的個人價值,還有一個原因,是職場評價是以商業結果為基礎的。這顯然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我們用一部分的結果來評價整個人生的價值,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你的職場價值在哪裡?簡單而言,當拿到offer的時候,就說明我有價值。持守我的職場價值,就是完成本職工作。CEO的收入遠遠高於裝配工人,這僅僅說明CEO的價格高,對公司的商業貢獻大,但不足以說明CEO的人生價值高於裝配工人。

享受你的職業生涯

職場中年,其實是可以有下午茶了。你熟悉了公司的流程,做事基本得心應手,完全由能力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如果不是執著於晉職,成天想到的只是職場天花板,你就能將一絲休閒帶入職場了。

職場休閒或許是下午半小時的戶外咖啡茶點,也可以是出差途中的異域風光。我有一次焦頭爛額之際,是刻意去逛了一個大型商品博覽會,然後得到舒緩,因為我在博覽會上感覺到,原來生活還是多姿多彩的。

職場中年,晉升的機會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只要盡力做好本職工作,把機會留給“看不見的手”吧。如果你非要“與命運抗爭”,也許會成功,但也許就真中年職場危機了。

Good Luck! 各位朋友好運!

關注 共同成長![捂臉][捂臉]








枔語


人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當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尤其是中年,他的鬥志就自然的消沉了。中年職場的男人更是如此。4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來在職場中最應該注意的是:不要老想著自己老了,其實你還很年輕! 不是有過一句俗語:男人四十一枝花!男人步入到這個年齡層,正是年富力強的時期。可是許多中年職場男人卻消沉了,讓人感覺就是打了蔫的穀子,工作起來無精打采。毋庸置疑,在一個工作環境裡,需要的是動力與朝氣。許多的中年男人往往因為“上有老、下有小”的雙重壓力影響自己的工作情緒,加上年紀一年一年的上長,公司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的進入,讓他們聯想到李敖那首打油詩“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其實中年職場男人對於公司輸入的新血液既是高興,又是一種莫名的可悲。在職場這麼多年,他們也是由青春年少入職,到中年帶徒授業,想著自己的徒弟一天一天的熟悉工作,想著自己“即將”被徒弟替代,內心的波動也是難免的。看到公司領導對年輕人的期待和自己的“冷漠”,他們完全有了一種工作失意的危機感。正因為這種錯感的存在,中年男人的當初的信心與希望也沒了,看著自己年齡的最大,就覺得自己老了,工作的積極性也就淡化了。

對於中年男人職場的誤區,做為過來人的我想說,其實你真的還年輕。不要認為自己老了,在那些小青年面前,你只是大青年。擺正自己的態度,合理地安排其他外來的壓力,全心的投入的工作中。讓公司領導看到一個依舊活力四射的你。要知道,年輕人只是公司的希望,而公司老人才是老闆的頂樑柱。實際上,老闆是明白人,一切老闆都看在眼裡,當你消沉,時候到了,老闆真的就讓你“休息”了。試看廉頗不服老,姜子牙八十來歲封相。只要努力,老闆會讓人更有作用的。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小蘭愛攝影


人到中年,面對社會的35歲現象,很多人會焦慮和職業迷茫,這個階段應該持續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力爭在職場上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同時1、提前進行職業規劃,構建能力壁壘。或提前規劃未來的方向,從專業上、能力上、心態上、資源上以及存款上進行準備和規劃,為轉型做好準備。

2、提前在不同領域進行創新和發展,嘗試斜槓或兼職,發展自己第二職業。

3、梳理自己的優勢,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精耕習作”。

4、總結十多年的工作經驗、行業資源及所思所學,形成一套方法論的輸出,體現專業,打造個人IP.

5、面對自己的短板,進行刻意練習,保持學習的習慣

6、保持自信和心態的平和,年齡從來不是負擔,相反以往走過的路和積澱下的經驗,會讓自己更加成熟和豐滿。

相信自己,依然可以“橫行職場”。


晶晶姐和你


最需要避免的,就是被職場淘汰這個坑,畢竟有了經濟實力才有一切美好生活。

為了不被淘汰,中年人需要充實自己兩個方面:

一是充實知識。和年輕人相比,雖然自己活力減少,但是中年人要學會發揚自己的長處,比如經驗多,見識廣,以此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在工作中不可替代,這樣自己才不會加入中年失業大軍。

二是充實資金。很多時候都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是因為現如今人們都喜歡透支生活,比如貸款買車,貸款買房,貸款消費等。可是一旦被辭退,沒有收入來源的自己將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所以現在最好的方式就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把錢存起來,給自己留點後路。

中年人還要懂得積累新人脈。

之所以人到中年以後工作不好找,是因為與中年人相比,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職場沒有永遠的仇人,只有永遠的榜樣。中年人不要看不起年輕人,覺得年輕人是和自己搶飯碗的“愣頭青”。

這個社會變化得太快,與生俱來的種種特性讓年輕人永遠走在時代的最前沿。人到中年如果還是墨守成規,不懂得與年輕人接觸交流,那麼只能等著被淘汰。雖然年輕人也有老的一天,但是年青一代不會消亡,只會更新換代。

雖然現在中年人的境況是: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老,想退休嫌小。但越是在逆境中,才越應該挺起胸膛。因為中年危機只是一個階段,當自己定好目標,找好方向,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


馬又見馬


目前大多數企業還是喜歡務實肯幹的人員,所以職場中務實為第一要素,如果你遇到一個喜歡奉承拍馬屁的上司,那就要見機行事了,但是原則還是不能碰,因為有些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了。

其次就是職場站隊情況,我的原則是不站隊,但是要做到的確很難,這種情況在目前企業當中幾乎普片存在,例如一個朋友的公司這種情況特別嚴重,屬於一個家族企業,兄弟之間內鬥嚴重,不站隊的人員很難生存,站隊後很多工作有很難開展,所以左右為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