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有一年的冬天,西漢梁王劉武到長安朝見自己的哥哥漢景帝。兩兄弟好久沒見面,見面當然要喝兩杯。喝著喝著,漢景帝突然冒出一句話:“千秋萬歲之後,我的位子就是你的。”

很多人分析,這是漢景帝喝多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史書明確的寫著:帝從容言曰。

人家清醒著呢,一點也不像說酒話,而且這會,漢景帝還真的沒有立太子。

於是,這就像是玩笑,也像那種可能會實現的玩笑。劉武當場離席辭謝。當然,嘴上說不要,心裡早就誠實得樂開了花。

更更要命的是,旁邊還坐著太后。太后老人家聽了兒子的話,大為開心,畢竟劉武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先是大兒子當皇帝,後是小兒子當皇帝,我看行!

太后頻頻點頭,大有充當公證人的意思。

可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突然站了起來。這位半路殺出來的人是太后的侄子竇嬰。

一看漢景帝這頓酒喝得有點大,嘴一張就把太子給定了,他連忙端著酒站出來,表示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傳,是漢朝的老規矩,皇帝你這麼幹,有點不按規矩出牌啊。

這就有點掃興了,劉武有些沮喪。過了兩天,他又燃起了希望,因為他收到一個消息。竇嬰下崗了,而且被竇太后開除了門籍,以後不準到宮裡來,看著心煩。

梁王興奮了,自己的老母親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老哥又許下諾言了,搞不好,我還真有可能當皇帝啊。

那這天下我得盯緊點了。

很快,漢景帝啟到了他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工程:削藩工程。

漢景帝不太著急,因為前面有人擋槍呢。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七國群起而叛,身處中原核心的梁國很快成為叛國進攻的目標。

劉武同志有點吃不消了。

老鐵啊,最近我壓力有點大,看在黨國份上,拉兄弟一把啊。

偏偏漢景帝派來的周亞夫是個慢性子,在外圍屯兵不動,就是不來解梁國之圍。

那隻好找委員長漢景帝出面了。劉武請求漢景帝趕緊給周亞夫下令,讓他馬上立刻現在就來救援。

漢景帝表示自己也沒有辦法啊,這個救援梁國的命令我早就下了,後面又屢次打了招呼,但人家不聽啊。

當年漢文帝進細柳營就已經領教過了周亞夫的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何況漢景帝呢?

而事實上,周亞夫不救援梁國,並不是自作主張,他是早就打了招呼的。

在出長安時,周亞夫就跟漢景帝彙報,認為吳楚兩國的軍隊很彪悍,如果直接去救援,只怕沒有勝算。不如我們乾脆放棄梁國。

漢景帝的批覆很簡單。

行!

那為什麼等周亞夫到了前線,漢景帝又讓周亞夫去救梁王呢?

不救不行啊,梁王劉武是漢景帝的親弟弟,同一個爹,同一個媽,同一個世界。

那是漢景帝看在兄弟份上,改變了主意,讓周亞夫前去救援呢?

也許就是這麼簡單,但如果你瞭解漢景帝的腹黑本質,聽過他誘殺晁錯的事情,就知道他不是一個容易被感情左右的人。

所謂的下令周亞夫去救援,不過是做給天下人看,尤其是做給自己的母親竇太后看。要是不救,豈不讓天下人嘲笑,讓母親拿著棍子追著打?

所以,漢景帝早就跟周亞夫商量好了這齣劇本,或者說,他心中料定周亞夫是不會聽從調令的,所以乾脆大方一點,做個好人,要求周亞夫前往救援。

那麼,漢景帝就不擔心自己的老弟劉武頂不住壓力,納城投降,也成為反王嗎?
擔心才怪呢?你以前漢景帝前面那頓酒是白喝的。

雖然被叛國夾擊,周亞夫裝聾作啞,但劉武同學咬緊牙關,死守城池。畢竟這天下將來就是他的天下,自己不但是股東,還是未來的董事長接班人,不努力能行嗎?

那麼,漢景帝真的會把位子傳給老弟嗎?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平定七國之亂的第二年,漢景帝就做了一件事情,立劉榮為太子。漢景帝遲遲不立太子,這是因為太子之位是一個誘餌。就好像公司裡空置一個副總的職務,總能夠調動一些人的積極性。

而七國之亂一平定,再去忽悠傻魚就沒有必要了。

聽到老哥把太子都定了,劉武心裡是哇涼哇涼的,但讓他徹底接受現實也很困難,畢竟期望越大越難放棄。何況,老哥雖然立了接班人,但同時又給了他另一個暗示。

漢景帝賜給他天子旌旗,出去一次,後面跟了一屁股的車輛隨從,道路還要先行戒嚴,規格跟皇帝幾乎一模一樣。

更何況,劉武還有一個強大的內援:竇太后。

更何況現在太子被廢了,劉武恨不得跳出來:看我,哥,看我啊!

竇太后的心思也活了,喜歡小兒子是母親的天性,而且母親都有補償心理,大兒子如果得到的多,她總想補償一下小兒子。漢景帝當了皇帝,拿了最大的一份,她當然想補償小兒子一點。最好,也讓小兒子過把當皇帝的癮。

她不好意思直接讓大兒子選自己的小兒子當接班人,而是提了一個要求:“你以後出去乘坐大駕和安車的時候,讓梁王跟在你旁邊。”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請求,因為所謂大駕是皇帝最高的出行規格,而安車是皇帝最常見的出行方式。

最高的以及最常見的出行,旁邊都要跟著劉武。劉武當然不會是拖油瓶,這樣做只是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劉武是皇帝的備胎,以後老胎不能滾了,就是劉武頂上。

那會漢景帝正喝著酒,聽了母親的要求,漢景帝老老實實挺直了腰。

“好的。”

老母親放心了,兒子都答應了,妥了妥了。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顯然,竇太后還不是不太瞭解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啊。這個世界上能夠搞清楚兒子心思的那個人,可能只有去世的漢文帝了。

漢景帝下來後,找到了大臣們,無意中提到這個事情。

“太后說讓我以後都帶著梁王。”

在場的大臣都是人精,當然明白這背後的意思,紛紛表示千萬不能答應。其中一位仁兄還有舉了一個例子。這個莫名其妙被舉出來的栗子是春秋時期的宋宣公。

宋宣公在去世時,沒有把國君之位讓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此後的宋國接連發生了動亂,包括但不僅於:弒君、戰爭、內鬥。

按司馬遷的說法是:春秋譏宋之亂自宣公廢太子而立弟,國以不寧者十世。

漢朝這位仁兄說得比較收斂,認為是五世禍亂不絕。

但五世不絕也夠嚇人的,至少能把太后嚇住。原本只想讓自己的小兒子也過把皇帝癮,沒想到後果這麼嚴重。算了,算了,不要搞了。

這位仁兄就是袁盎。

問題是,袁盎的提議是怎麼傳到竇太后耳邊呢?當然要由漢景帝來傳達了。

很快,漢景帝立了第十子劉徹為太子,按理說,這下劉武該死心了吧。可劉武還不肯放棄最後的努力,提了一個要求,要求建一個探親快車道,從自己的宅子修一條路直通太后的長樂宮。為了不給中央財政添困難。劉武還特別表示,修建這個通道的錢我可以自己出。

劉武還表示,修建的工人,也可以用我梁國的士兵。

這就是開玩笑了,你這些建築工人進了宮,到底是修路還是搞革命,誰知道?

史書記載,梁王劉武身邊也招攬了一些奇才,比如叫羊勝、公孫詭的,經常出一些腦洞大開的主意,從這些來看,這些人也就是在地方上還能忽悠一些群眾。到了中央這些高官面前,就跟兒戲一樣。

這個建議一提,毫不例外就被打了回去。站出來反對的依然是袁盎。

眼見著希望一點點渺茫,劉武又把他的狗頭軍師羊勝以及公孫詭請了過來,大家一合計,得出一個結論,成不了太弟,完全是袁盎這些人搞的鬼。只要把這些人砍死,何嘗不成功?

於是,這些人腦子一熱,竟然派人去刺殺袁盎等人。從這件事情來看,漢景帝沒有把位子傳給弟弟是對的。以這種混黑社會的手段來治理天下,這跟漢武帝差的不是一條街。

結果連黑社會手段都差強人意。袁盎竟然殺不死。

劉武接連派出了十多批人殺袁盎,可袁盎是長安網紅,名氣極大,這些刺客到了長安,不但不殺袁盎,還溫馨提示袁盎小心提防。

最終,劉武終於找了一位不那麼講江湖規矩的刺客,在城門外刺死了袁盎。

這一下,事情鬧大了。

奇怪的是,袁盎已經接連收到了十餘次的警告,漢景帝大概也是知道的。他為什麼就不派兵馬保護一下袁盎呢?畢竟這也是高官,應該享有一些高級別的安保措施啊。

這裡的東西細思極恐。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說起來在長安殺死高官也不是沒有先例。當年審食其就被淮南王劉長錘死在自家門口。漢文帝特地赦免了劉長。

可漢景帝顯然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人。

漢景帝向梁國派出了辦案的專員,去抓捕梁王的兩位大秘:公孫詭和羊勝。

結果找了許久都找不到,漢景帝發揮重案大案一定要結案的精神,接連派了十餘次使者,這些人也不直接找梁王劉武,而是直接問責梁國的責任官吏:梁相及內吏。

梁相及內吏只好全國大搜捕,搜了個把月,連根羊毛孫子都沒找到。最終被逼得沒辦法,內吏說道:不要找了,我知道人在哪裡。

知道你怎麼不早說?

我也不知道應不應該早說啊。

現在你知道了?

現在我知道了。

內吏,正是在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韓安國。

其實這兩人藏在哪裡,大家一清二楚,他們除了梁王劉武的王宮還能去哪?大家裝模作樣,只是想試一下皇帝的態度。如果皇帝只是想做個樣子,那大家也就配合一下,全國象徵性搜捕一下,一個報告上去,人找不到。漢景帝就此結個案就行了。

但現在一波又一波的人過來,那顯然是要大義滅親了。

韓安國走進皇宮,見到了決定死抗的劉武,只舉了一個例子,就讓劉武把自己的軍師交了出來。

“大王,你說,你跟皇上的關係,比起皇上和臨江王來,哪一個更親?”

梁王的臉色一下白了,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顫抖著說:“何至如此,何至如此。”

臨江王,正是前太子劉榮。

在這一年的早些時候,劉榮在獄中自殺了。

劉榮被貶為臨江王后,沒過兩天就被人告了一狀,侵佔太宗廟前空地的圍牆,被抓後,在獄中自殺。

於是,當韓安國將劉榮的名字說出來時,梁王劉武才知道自己玩脫了。

他面對的不是普通的人,不是自己的兄長,不是自己一同長大的玩伴。是一位冷血的君王,一位為了帝位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拋棄任何親情的人。想想被砸死的吳國世子吧,想想晃錯,想想劉榮。

劉武,將是第四個人。

聽了廢太子劉榮的故事。劉武嚇得魂都沒有,自己的軍師也不要了,趕緊表示願意交出羊勝跟公孫詭。

漢景帝看到這兩人,卻勃然大怒。因為送過來的是兩具屍體。

老子要的是活人,是口供,是幕後的主謀,你給我殺人滅口!
漢景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劉武應該很慶幸自己沒有坐在老哥的棋盤前。但他知道,這一次想脫身是不容易了。

劉武老老實實跑到長安,為了安全起見,躲到了長公主的家裡,又給宮裡的老太太通了氣。

老太太一頓大鬧。

皇帝殺了我的兒子,皇帝殺了我的兒子。

老太太一發飆,作用還是有的。漢景帝還是表了態,袁盎的死是劉武的手下乾的,跟劉武沒有什麼關係。

劉老弟這才轉危為不安,不過以後的待遇那就差太多了,什麼同乘車輦就不要想了。

漢景帝讓他趕緊滾回自己的封國,沒事不要跑到長安來,沒過多久,劉武就鬱悶死了,他可能怎麼也沒有想到,明明是自己的東西,怎麼兌現起來,就不是自己的呢?

這就是歷史中的局。

看歷史遠比看小說更為有趣,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還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中國的歷史書裡,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一部《資治通鑑》,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

很多人都喜歡看《資治通鑑》,最多的看了十七遍。

”一共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囉。”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中國有兩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又不得意的境遇中編的。看來,人受點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別論。"

當然,《資治通鑑》是文言文,如果大家沒有古文功底,可以選擇白話文,但白話文就存在一個翻譯的問題,如果版本不好,翻譯出來的東西就不準確。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我一般給大家建議入手《白話資治通鑑》十套裝,這本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地區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大家知道,臺灣地區出了很多有名的詞人,比如寫出《東風破》、《菊花臺》、《青花瓷》的方文山。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國文功底很紮實。

原因就是他們成長的年代,正是臺灣地區提倡復興中華文化運動的時候。

當時臺灣地區有一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專門負責推行國學。

工作之一,就是出版大量的古籍,《周易》、《老子》、《詩經》等等。

而為了讓普通學生和讀者也能看懂史記、資治通鑑,他們就組織專家編寫了《白話史記》、《白話資治通鑑》。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裡面有重要人物畫像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有簡明皇帝譜系表、官制簡表。出來後得到了國學大師錢穆跟臺靜農的推薦。

漢景帝:西漢第一大忽悠,忽悠完大臣,忽悠弟弟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愛好歷史,家裡一定要備這樣一套書,沒事的事情翻一翻,就會發現看問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
不需要像看十七遍,能夠全部看一遍,重點的部分看上三四遍,就非常不錯了。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我們按訂單時間發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