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只爭朝夕,2019華為Cloud & AI大事件盤點

2019年,對於華為來說是備受關注的一年。

這一年,因為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因為5G應用的爭奪,使得華為這個名字屢屢見諸報端,也成為了大眾熟知的IT品牌。在此之前,許多人可能知道華為的手機、知道華為的智能手環,但是在這一年,大眾更多瞭解到了華為在企業級領域的諸多舉措,無論是在計算還是在雲端,鯤鵬、昇騰、華為雲等名字變得耳熟能詳,街頭巷尾有關華為的討論也是隨處可見。

至此,華為已經不僅僅是一個IT品牌、一家企業的名字,更多的時候它承載了人們對於高科技企業的支持和期待,而秉承著這些期待,華為也不斷推出了多款面向計算、面向5G應用的產品。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過去的2019年,華為在Cloud & AI領域發生過哪些大事件。

從數據中心到計算中心,企業級的變革

與5G顛覆網絡時代一樣,在數據中心領域,雲和AI的演進也正在改變原有模式。在此之前,數據中心是我們企業級應用的核心,這其中計算能力佔據了高達60%以上的應用需求;但是據預測到2025年,伴隨著AI算力的幾何倍數提升,未來的數據中心AI算力將承載80%的需求,換句話說未來我們將出現從數據中心向著計算中心的轉變。

只争朝夕,2019华为Cloud & AI大事件盘点

這種變化並不是單獨存在的,更重要的是提供算力的設備或者芯片也呈現了多元化的趨勢。如果我們回顧算力的發展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在2000年之前,POWER佔據了絕對領導的地位,集中式架構在當時一騎絕塵;但是隨著x86架構的不斷改進,在2000年後特別是雲計算概念興起之後,x86架構所代表的摩爾定律就成為了整個IT產業的金科玉律,而x86也成為了首屈一指的算力提供平臺。

但是在最近幾年我們發現,伴隨著GPGPU的出現、伴隨這個FPGA在特定應用領域的異軍突起,伴隨著ARM從移動端向數據中心後端的轉移,我們發現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算力提供設備,而這其中x86雖然依然是主力,卻也出現了“一超多強”的局面。比如在AI計算中,我們就越來越多的藉助於非x86架構提供算力。

全新的算力,全新的數據,全新的5G、AI和雲計算技術,使得整個產業包括整個社會都呈現出了一種IT化,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字化轉型。而在我們談到這個概念的時候,首先我們需要專注的就是轉型平臺——準確來說是選擇怎樣的雲平臺來實現我們未來業務的依託,也實現轉型的成功。

只争朝夕,2019华为Cloud & AI大事件盘点

這也是為什麼華為在2019年提出了“一雲兩翼雙引擎”的產業佈局與策略。所謂“一雲” ,即華為雲。華為通過全棧創新,提供安全可靠的混合雲,成為生態夥伴發展的“黑土地”,為世界提供普惠的算力”

所謂“兩翼” ,指智能計算、以及智能數據與存儲,這其中智能計算包括了剛剛我們提到的x86通用計算與AI專用計算,即提供“鯤鵬+昇騰+x86+GPU”的多樣性算力;而在數據層面,華為也表示將專注於智能數據與存儲,通過融合存儲、大數據、數據庫、AI,圍繞數據的全生命週期,讓數據的每比特成本最優、讓數據的每比特價值最大。所謂“雙引擎” ,則是圍繞“鯤鵬”與“昇騰”打造兩個基礎芯片系列,構築異構的計算架構。

不僅如此,華為還表示將通過多年來打造的生態圈,構建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通過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廣大合作伙伴,形成一個開放的產業生態。總體來說,這一策略可以概括華為這一年來在Cloud &AI領域進行的努力,同樣也指明瞭華為在未來將要重點拓展的方向所在。

智能計算:基於“鯤鵬+昇騰”提供強勁算力

芯片之爭是2019年整個IT產業的大事件,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發現華為不僅僅有面向手機和平板應用的芯片,更有面向數據中心和AI應用的鯤鵬與昇騰。剛剛我們提到,華為在“兩翼”的戰略中希望通過“鯤鵬+昇騰+x86+GPU”提供多樣化的計算力,而針對前兩者來說,鯤鵬所扮演的是通用處理器的角色,而昇騰則是針對AI所設計的專用處理器。

只争朝夕,2019华为Cloud & AI大事件盘点

以2019年年初發布的、最高規格的鯤鵬920處理器為例,它兼容ARM架構,採用7nm工藝製造,可以支持32/48/64個內核,主頻可達2.6GHz,支持8通道DDR4、PCIe 4.0和100G RoCE網絡。換句話說,鯤鵬芯片實現了CPU、橋片、網絡和磁盤控制器的“4合1”。

面向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昇騰處理器則承載了華為的厚望,其標誌性的昇騰910甚至被稱為“算力最強AI處理器”。據悉,昇騰910半精度 (FP16)算力達到256 Tera-FLOPS,整數精度 (INT8) 算力達到512 Tera-OPS,重要的是,達到規格算力所需功耗僅310W,明顯低於設計規格的350W。

只争朝夕,2019华为Cloud & AI大事件盘点

在2019年9月18日的全聯接2019大會上,華為發佈了Atlas 900 AI訓練集群,其內部所採用的就是昇騰910芯片;而在隨後的11月29日,華為與鵬城實驗室共同發佈鵬城雲腦Ⅱ基本型,而鵬城雲腦Ⅱ的核心就是Atlas900集群所提供的100P(每秒十億億次計算) AI算力。如今,Atlas 900集群也被部署在了華為雲上,任何用戶都可以在第一時間體驗到這款計算芯片的魅力。

至此,智能計算作為“一翼”,實現了多種算力的覆蓋,也為用戶提供了差異化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在這個智能化的時代,算力作為AI實現的基礎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需要數據的積累和處理,這也是華為的“另一翼”。這裡,我們就需要提到華為在智能數據與存儲領域的諸多舉措。

華為存儲,連續“坐莊”的Gartner象限領導者

說到全球權威諮詢公司Gartner的魔力象限,許多從業者都不會覺得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華為存儲多年來一直在象限中處於領導者地位。特別是在日前宣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存儲市場營收排名中,華為以34%的年度增速保持第一,而且在主流的全閃存存儲中,華為佔比更是高達57%,超過了其他品牌的份額總和。

只争朝夕,2019华为Cloud & AI大事件盘点

這樣出色的成績,也得益於多年來華為在存儲領域的不斷突破。僅就2019年來說,華為就在2月發佈了分佈式存儲OceanStor及全閃存產品、5月發佈了面向人工智能原生(AI-Native)數據庫GaussDB、6月發佈了智能數據解決方案FusionData、7月發佈了新一代智能存儲OceanStor Dorado等等,這些豐富的產品也為用戶提供了多種差異化的方案,也成為了華為在市場中一騎絕塵的動力和資本。

不過這也只是華為的“小目標”而已。在談到2020年規劃的時候,華為智能數據與存儲領域副總裁張福鵬表示華為將聚焦OceanStor存儲、FusionInsight大數據應用和GaussDB數據庫等三大領域,在數字經濟時代引領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他同時表示,2020年華為將以“圍繞數據構建能力,讓數據全生命週期內好用,每比特成本最優,每比特成本價值最大”為價值導向,通過融合、智能、開放的三大理念,藉助於場景化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更多價值。

面對數字化轉型的挑戰,張福鵬尤其強調將通過AI+存儲+雲的方式,通過數據虛擬化引擎HetuEngine,讓用戶像使用數據庫一樣使用數據,數據系統從孤立走向融合,從複雜走向簡單,從封閉走向開放,這也恰恰符合華為一直倡導的“向數據要價值”的理念。

華為雲:成長最快的雲

剛剛在介紹華為“一雲兩翼雙引擎”戰略的時候,就特別談到了“一雲”的重要性,而作為華為產品的承載平臺,華為雲這一年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

記得2017年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時任輪值CEO的郭平提出了“5朵雲”的概念,並明確表示華為將成為5朵雲之一。在當時,中國雲市場的規模已經初見端倪,阿里雲、騰訊云為代表的一眾雲服務公司都有了相當的規模,讓大家對於華為雲的表現也有了一絲擔憂。

只争朝夕,2019华为Cloud & AI大事件盘点

但是到了2019年,這種擔憂已經毫無必要。來自IDC的官方數據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的公有云市場,華為與已經擊敗了AWS佔據中國第四的位置。如果要是算上與華為雲保持合作的中國電信的份額,毫無疑問華為雲已經成為了中國公有云市場的三巨頭之一,也被業界稱為“成長最快的雲”。

只争朝夕,2019华为Cloud & AI大事件盘点

這樣的評價並非是空穴來風。同樣來自IDC的統計數據表明,從2018年第二極端到2019年第二季度,華為雲IaaS+PaaS增長超350%,位列IaaS廠商Top4,增速第一。不僅如此,在互聯網、社交憑條、視頻監控等多個領域,華為雲都有超過50%以上的覆蓋率;而在數字化轉型最為敏感的製造業,全國十大車廠都在使用華為雲,SAP上雲數量多達150家以上,成為行業第一名。

只争朝夕,2019华为Cloud & AI大事件盘点

剛剛我們提到,Atlas900集群已經在華為雲上提供服務,其實就在今年9月舉行的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宣佈了多達112款基於“鯤鵬+昇騰”平臺的華為云云服務,涵蓋了IaaS、PaaS、EI、數據庫、安全、IoT等領域,幫助客戶加速業務創新,實現普惠AI。

放眼2020年,華為雲更是提出了“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的口號——這其中,“有技術”代表了華為雲可以提供全站全場景的AI服務能力和多元化架構下的極致性能;“有未來”表示華為有信心成為最佳混合雲,成為政府和大企業上雲首選,並且通過芯端管雲協同生態成為智能世界黑土地;而最後的“值得信賴”則更強調了華為雲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這種特性一方面是得益於華為雲的中立可信,另一方面也說明華為雲的覆蓋範圍廣,可以通過一點接入實現全球通達,支持全球化的本地服務。

“一雲兩翼雙引擎”,成為了華為立足企業級市場的根本,也推動華為在這個市場中不斷開拓與前進。除了在產品、技術、解決方案等層面的創新之外,華為還在積極推動開放的生態環境建設,並,通過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廣大合作伙伴,形成一個開放的產業生態。

只争朝夕,2019华为Cloud & AI大事件盘点

2019年7月,華為雲啟動鯤鵬凌雲夥伴計劃,計劃首批投入1億元生態資金為合作伙伴提供全面支持,幫助100傢伙伴完成基於鯤鵬雲服務的開發、應用移植,讓夥伴通過華為雲市場實現5億元以上銷售收入。同時,華為智能計算和智能數據與存儲領域也相應啟動了鯤鵬展翅和鯤鵬聚數計劃。時至今日,已經有700多名合作伙伴加入鯤鵬合作伙伴計劃, 通過的技術認證達到600多項。

其實,華為在企業級市場取得的成就遠不止這些,包括企業協作領域連續6年蟬聯中國區第一、包括助力浙江移動打造基於鯤鵬的ICT基礎設施,還包括加速中國高速公路升級,使能未來“自動駕駛”等等領域,在數據中心、在工廠、在商場、在學校、在政府機關等等應用場景中,你都可以看到華為的身影,華為的計算、存儲、AI等設備也在推動千行百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回首過去的2019年,華為承受了巨大的商業和輿論壓力,卻也在這種壓力下迸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和堅定的戰鬥意志。從上述介紹中我們看到,華為正在打造一條數字自己的產品化道路,從計算到存儲,從AI到場景化,正如華為自己所說的,真正實現了全站全場景的AI覆蓋,也如它所願打造了強大的生態環境,正在成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只争朝夕,2019华为Cloud & AI大事件盘点

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Cloud)將於2020年2月11日-12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這是華為面向ICT(信息與通信)領域全球開發者的年度頂級旗艦活動。大會旨在搭建一個全球性的交流和實踐平臺,開放華為30年積累的ICT技術和能力,以“鯤鵬+昇騰”硬核雙引擎,為開發者提供澎湃動力,改變世界,變不可能為可能。本次大會設有兩場主題演講、數十個Codelab、上百場技術論壇、三萬平米展區、熱門開源項目、創新大賽、初創公司與投資者對接會、黑客松、音樂節等活動,面向企業開發者、初創公司、學生等群體提供個性化內容體驗。我們期待與你在一起,夢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