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華北鄉村一直是一個面目模糊的群體,但她們所承載的記憶和生活並非沒有價值,這些記憶的容器如何在鄉村更新中得以存續,是個問題。


▼鳥瞰,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項目外觀,Project appearance ©朱雨蒙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水泥、磚塊、鋁合金和瓷磚構成了華北鄉村的典型建材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雨後,溼漉漉的村間小道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01.追憶
Recall

後黑龍廟村位於北京延慶海坨山下,夏日青翠的高粱地,和冬季冰封的水漫樹林是其典型景觀。這裡充滿了北方鄉村特有的寧靜、舒朗和蕭索——蟬鳴,朝霧,紅磚房和深秋醉藍的天空。拋卻了古典繪畫的詩意想象,像極了當代寫實主義油畫充滿張力的日常即景。

▼從後黑龍廟村眺望盛夏的田野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歷史的結束便是記憶的開始”(阿爾多·羅西),這處80年代興建的房屋起初被用於婚房,即便已經破敗,仍發散著當年幸福憧憬的氣息,之後便接受庸長歲月的點滴磨蝕。北方鄉村上一段轟轟烈烈的生活史終結於伴隨新技術媒介而來的城市化進程,青年人進入縣城或市區就業,房屋開始空置。於是,鄉村更新重啟,作為民宿,等待著被解構。


▼看似穩定的後黑龍廟村在兩年間一直處於自我更新狀態,很多房屋的材料都已替換,但整個村落道路和房屋肌理仍然延續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閒置的場地,在冬日裡透著蕭索,但充滿了過往生活的點滴記憶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三開間的坡頂磚房和其前院構成了183平米的場地。而機平瓦的屋頂,清水紅磚牆面,淺綠色的窗框則是基地的一種饋贈,其潛在的豐富性需要特別的詮釋:“即便在花園消失很久之後,播下的植物還會結果。(塞巴斯蒂安·瑪若特)”。


▼“互舍”外觀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02.關係
Relationship

30年多年後的今天,這裡將會迎來新的“家庭”——朋友或是新人們;時光穿越,相逢恨晚;家庭的“溫度”卻始終不變。 兩重歲月,如何相見?讓新生活取代舊情感,拆倒重建?還是膜拜歷史,原樣保留?我們覺得應該讓二元對立的新舊關係融合為“形式的共產”(communisme formel)——給一件物品賦予新的含義,就已經是在生產了。(尼古拉·布里奧)


▼南北房屋圍合出小院,構成傳統村落肌理,村落合院的生活方式在新設計中被延續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北部的紅磚房被保留,坡屋頂新房建在院子南側,兩者共同圍合出屋頂露臺,遠眺田野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坡屋頂形式謙遜地融於村落肌理,在沿街立面上保持和鄰居融洽的尺度關係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南側新房與北側老屋產生對話,兩者形成“互”字般的咬合扣接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北樓天窗,skylight of the north building ©朱雨蒙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南側新房與北側老屋各自順著坡度延伸,形成階梯露臺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入口玄關,Entry hall ©朱雨蒙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互舍的“互”體現在三個層面:首先是新舊房屋的造型“交互”,村莊的傳統坡屋頂形式和讓人感到舒適親切的尺度成為了隱形的記憶,在設計中延續。南北兩房交錯的位置形成“互”字般的咬合空間,為了使原本逼仄的室內空間體驗感放大,南側的新屋被下挖,人們再通過上升的樓梯進入北房,這樣看似多餘的“設計動作”讓空間因高差變化而變得生動,洞穴般的居住體驗也由此而生。

▼南北房間在院子中部融合一,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階梯露臺下隱藏VRV空調室內外機,在保證冬夏舒適的前提下從而讓室內更顯簡潔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做飯的時候可以看到庭園,You can see the garden while cooking ©神奇建築研究室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室內的高差變化激活了身體體驗,洞穴般的居住體驗也由此而生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曾經昏暗的老房子重新沐浴在陽光之下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南北兩房的坡線在室內外轉為樓梯和斜牆,充滿運動感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關於材質的“交互”的表達,我們希望能夠延續紅磚綠窗的記憶。瓷磚這種華北鄉村常見的建材表達了村民清潔衛生的樸素需求,我們既不想為了“建構”慾望而刻意暴露真實建築材質,也並非要“民粹”般地歌頌流行鄉間的大白瓷磚,“天青色”的瓷磚被選作南房的表皮, 瓷磚綠和磚紅形成“大俗”撞色,卻充滿了火熱的生活質感。


▼代表記憶的磚紅和窗綠被延續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坡頂在庭院中變為牆體,彼此交錯,顏色嵌套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紅綠色在臥室的碰撞,Red and green collision in the bedroom ©朱雨蒙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第三層“交互”是室內隱藏的一條閉合流線,“圓形”路徑似乎也隱喻著“園”。起於入戶的玄關庭院,接著看到現代感的南房,繼而通過“山谷”步入充滿懷舊氣氛的北房,通過小洞口爬上露臺,從大階梯上再步入庭院和臥房,完成 “山居巡遊”。這種伴隨“現代性”而生的運動感並非新生事物,100年前阿道夫·路斯的 “螺旋空間”(‘Raumplan’)住宅即給出了答案。今天,在室內歡快奔跑的孩子和時時來訪的小貓似乎對其仍然興趣盎然。


▼村中野貓不時地從屋頂巡遊而至,透過窗戶,偷偷地瞥向屋內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從玄關瞥見庭院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暖陽照在木地板上,窗子內外記錄著兩小無猜的故事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老房子的樑架結構成為新的視覺焦點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午後的日常即景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03.自然的媒介
Natural Media

巨大的天窗和洞口結合坐臥走行的人居姿態,帶來園林分叉。小徑般的透視感,陽光在側牆上“流”下光影的痕跡。


▼村莊街道的“日常生活”成為餐桌的“景框”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餐桌,dining area ©朱雨蒙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在屋頂唱歌,在夜晚觀星;午後的盛陽讓瓷磚變為天青色,而在傍晚或是雨中透出冷冷的藍色調子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在北京,雨水讓人既愛又恨,暴雨的六月和乾冷的冬季週而復始。從天而降,涓涓細流,歸於土壤,這種雨水循環在“互舍”變得可觀。始於屋頂的匯聚,經過 “溝渠”從中部露臺蜿蜒匯至庭院,繼而沿著碎石路徑引至於道路明溝,這些過程從庭園和室內被居住者耳聞目視,在雨天則形成生動的景觀體驗。而在旱季,碎石鋪地則帶來“枯山水”的想象。


▼從天而降,涓涓細流,歸於土壤,這種雨水循環在“互舍”變得可觀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卡爾維諾說:“你跑了那麼遠的路,只是為了擺脫懷舊的重負!”,當民宿和旅行成為豐裕社會的生活形態,我們希望居住者不僅看到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還能輕鬆地看看明天,新舊互為因借。


▼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互舍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首層平面圖,ground floor plan ©神奇建築研究室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項目名稱:北京延慶“互舍”
設計公司:神奇建築研究室
官方網站:www.wonder-architects.com
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項目地點:北京
竣工時間:2019
建築面積:220 ㎡
業主:大隱於市
建築設計:王衝


施工圖與軟裝設計:王衝、金泰霖
結構設計:高雪梅
電氣設計:郭晨
給排水設計:王巍巍
暖通設計:甄勤
攝影:朱雨蒙
施工:胡永輝等


北京延慶“互舍”住宅改造設計;華北鄉村的記憶拼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