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噓樹開花了


根據我國的職稱評定情況,論文發表數量是職稱評定考核很重要的指標之一,所以每一個職稱評定者肯定都經歷過論文投稿的摧殘。論文投稿並不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所瞭解的領域,所以在投稿的過程中,肯定或多或少產生了一些問題。以下常見問題,供論文投稿或有論文發表需求的人借鑑:???

論文發表機構魚龍混雜,發表論文前一定要多瞭解論文發表以及期刊知識,也可以百度搜索聯繫‘www.iqikan.wang’的編輯進行諮詢,他們可以幫助你在論文發表上有任何疑問進行回答。

一、投稿以後時間越長是否說明錄用的機會越大?? ??

文章是否錄用不是取決於時間的長短,而時間長可能是負責編輯的工作量偏大或者日程與審稿產生衝突,而來不及參與審稿。

二、收到審稿意見,是否意味著錄用的可能性較大?? ??

如果編輯回覆你審稿意見,那說明給了你機會,一般只要認真聽取審稿意見,認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一般錄用的機會比較大,但是仍有修改後有退稿現象。???

三、收到雜誌邀請審稿郵件,是否需要回復?? ??

一般審稿系統都是自動,如果收到此類郵件,只需要直接確認審稿或者拒絕審稿。拒絕審稿時,可能需要填寫原因或推薦別的審稿人,如果是系統自動則無需回覆。



望蔚然深秀


SCI本質為一個引文庫,全名為“科學引文索引”。


簡要地說,全世界有許多可以發表科學論文的期刊,但這些期刊良莠不齊,能夠被SCI引文庫收錄進去的期刊,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靠譜的期刊。因此,在SCI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相比於非SCI期刊上發文,也就更具公信力。

雖然近段時間,教育部發出要求,要堅決杜絕“五唯”評價標準。所謂五唯,指的是“唯分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對於這一政策的解讀,絕不是說論文就不重要了,教育部要杜絕的不是“論文”“帽子”“職稱”“學歷”“獎項”,而是“唯”字。也就是說,不能片面的以論文評高下,應該綜合考量。說得再直白一點,有論文不一定行,但沒論文就更沒戲了。

學術論文,是行走與學術圈的硬通貨,不僅我國,全世界亦然。也就說,SCI地位仍在,仍然非常重要。

再來談談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得看具體的學科和研究方向。首先,文科比理工科要難,而事實上有的文科專業也確實沒必要發表SCI論文,比如古典文學,中醫,道教學之類,實在沒必要發在國外的期刊上。經管方面的專業,倒是偶爾有人去衝擊一下國外的著名期刊,在這個領域,能發到國外SCI上去的,通常都是近神一般的人物。

理工科發表SCI相對容易一些,不同學科之間差距也很大。眾所周知,化學材料類專業發表SCI最容易,也正因此,這些專業通常都不以是否發表在SCI上論成敗,而是進一步追求影響因子,通常文章發在影響因子10以上的期刊,才算小有成就。而工程和計算機類專業,發表SCI相對較難,能發表就已經很不錯了。

不管怎麼說,對於母語不是英語的國人來說,要在英文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還是具有相當難度的。且不說實驗結果,單單是語言這一關,就極富挑戰性。通常是學生做實驗,寫一個初稿,然後導師再進行改正。可以這樣說,能夠獨立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也就意味著具有了獨立科研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學校要求博士畢業必須發表一篇SCI論文,這確實是檢驗一個人獨立科研能力的試金石。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根據你發表期刊而定,影響因子低的期刊並沒有多難,而頂尖期刊卻難得多。要想發佈在頂級期刊上,除了要面對別人的搶發,還要面對這三個問題。

核心期刊發表難。站在雜誌的角度講,好點的期刊為了自己品牌考量,本身就不容易,對一些質量較差的或者普通的論文,會過濾。好的期刊影響因子高,自然投的人也多,如果遇到相似研究課題的,發表論文競爭壓力會很大。

發表論文,除了你的論文質量,還有雜誌期刊本身的難度。比如審核慢,有的雜誌審稿人進度會很慢,半個月半年都有可能。如果你投的是核心期刊,為了雜誌形象,一般每4年重新評一次。

雜誌投稿人很多,競爭大。就算選擇了影響因子低的雜誌,也可能遇到競爭對手。有人經常天真的問:他們不是月刊嗎,應該當月就可以發表見刊的啊?期刊一個月的版面有限,這個月不行就只能下個月,頂尖雜誌排到一年以後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發表論文有難度,不代表不能發,畢竟成功在《自然》發表的也是很多。提前做好這些準備,可以加快發表,也能提高發表成功的概率。

要熟悉自己的專業、實驗方法,實事求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才能得心應手;對於第一次發表論文的人來說,要學會巧妙地將他人的實驗轉化為自己的理論依據;如果你要著手寫一篇論文,就要做好準備,這其中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文章寫成後,可以請導師、共同作者、同事幫忙把關,或者求助潤色公司,降低發表論文的難度,提高見刊率。

為了降低發表論文的難度,平時可以做哪些工作呢?


EditSprings


我覺得我可以答一波。雖然我是在工程研究所工作,但每年仍有兩到三篇第一作者sci論文發表,5篇左右合作sci論文發表,這在材料學領域不算高產高質量,但也算是佼佼者了。

首先闡明觀點 ,難易程度和個人能力,社會關係,目標期刊的業內威望以及專業方向都有關係。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sci,才能知道難不難。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ing,科學引文索引,是贏利的商業機構運營的,以雜誌期刊書籍等為主要目標的論文數據庫,進入該數據庫獲得引用號的,就是sci論文,未獲得檢索引用號的就不被稱為sci論文。包括自然科學,生物科學和社會科學,其中社會科學又叫做ssci。現在這個數據庫把原來的sci和scie都叫做sci。

首先來說目標期刊在行業內的威望值:雖然影響因子不能完全代表期刊的好壞,但總得來說期刊影響因子越高,越難發表。最簡單的影響因子可以用兩年的引用量除以發表多年的論文量來計算。被引用的越多,影響因子也越高。意味著對發表論文的質量要求也越高。期刊的編輯,審稿人也會水平越高,要求也更嚴格,導致更難發。

專業方向不同發論文的難易程度也不同,大家其實都有這樣的印象,數學,社科,計算機,建築不好發sci論文,因為這些方向理論性和機理性的創新往往不容易。這些專業方向對學生畢業以及教職工職稱評審發論文的要求都低很多,比如我們學校,化工材料專業3篇以上才能畢業,建築1篇就可以,計算機ei就行。相對的,化工,醫學,材料就相對容易,因為這些專業機理性特點明顯,專業方向的選擇面也寬。很多醫學,生物類方向作為熱點,更容易受關注,影響因子更高。

個人能力,當然是特指發論文的能力,如果你瞭解其中的套路,那發sci論文將會相對簡單。這個能力主要來自文獻查詢收集能力,創新能力,總結能力和寫作能力。我有一些同事就比較欠缺,比如文獻查詢收集能力,如果不能獲得最新的研究領域最新進展,多半打算做的事情都是別人做過的,不要天真的認為你很會想,一個熱點上你能想到的解決方法,保證有一批人想到過。當然也包括會議,以及別人實驗室的進展等情報收集能力。然而創新能力則是更重要和更具有天賦性質型的能力。這方面更加決定了你發論文的難易。寫作和英語並不是很重要,畢竟一篇論文潤色費3000元就很高了。我自己感覺主要卡在創新能力上,雖然有很多創新的套路,但架不住熱點方向研究的人多。研究能力,主要是動手實習能力,只要做出東西來了,才有可能發表。比如一個新物質合成了,一個算法導出來了,一個模擬算出來了。

社會關係,作為行業大佬,發論文容易多了,首先自己可能都成了期刊主編副主編了,發論文就跟玩似的,當然大佬們的腦洞和眼界也決定了他們想法更具有研究意義,論文做的更加系統完善,也就更加容易發。即使像我這種審稿人,也有好多就會利益交換,也增加了發文的容易程度。如果你在行業是新手,那就完全靠本事,相對就難。大佬還有個好處,就是期刊特刊,會議轉專刊之類的,那就是批量sci論文生產機器了。現在有不少人這樣賺錢,真應該查一查。

熟練了sci以後,相對就會簡單很多,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難易程度也取決於你的熟練程度,熟悉了sci也有套路。一開始不熟悉,會在很多地方卡殼。從格式,內容,結構,表述,語法,術語等。熟悉了拿模板套就可以了。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雜誌期刊的辦刊定位和態度也很重要,時任主編的個人喜好也是。這裡可以舉幾個例子,比如說springer的jtst業內威望為定位,審稿人選擇嚴格,論文選擇也嚴格,發就難。mdpi的coatings等,審稿人也嚴格,可是主編並不嚴格,畢竟開源期刊贏利更重要。而se,s@c對於新體系的認可度高,acmm對於工程應用認可度高,相應的,對準了主編的胃口,發論文就簡單很多。有些期刊則完全沒有下線,給錢就發,根本不管論文質量,每年都有這樣的期刊被drop掉。這樣的期刊很容易,可是風險也大。而且有影響因子很高的期刊。

好了,這個話題很複雜的細說一天也說不完,到底多難,取決於很多因素。有這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和我交流哦。


小勝


  發SCI論文不難,做出好的工作很困難。

  單純數文章數量,比引用次數,算影響因子,是非常非常膚淺的。希望小朋友們可以更多的關注工作本身。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給小朋友們普及一下學術界發論文的潛規則吧。希望你們也可以文章多多,成果豐碩。再不濟,你們也能明白論文和科研成果的關係,不至於單憑論文品英雄。

  補充說明1. 四大刊,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細胞cell,柳葉刀lancet,是真的屌炸天。如果誰的工作發到這了,那確實可以單憑名號就可以橫著走了。大牛請和我做朋友,我們喝喝茶增進一下感情就好,學術部分我會回頭自己去拜讀的。

  補充說明2. 關於什麼是SCI論文就懶得科普了,以下論文均指英文SCI論文。文獻均指英文文獻。雖然我也支持中華當自強,但自然科學領域的確好文章都在外刊上。另,請科研小白們不要犯搞混science和SCI這種天大的笑話。

  補充說明3. 不入流的SCI,收錢就給發的SCI,灌水造假重災區SCI不在本回答討論範圍內。畢竟我不是教你如何忽悠外行人和騙獎學金。搞學術還是踏實些好。

  補充說明4. 我不是什麼牛人,但是如果想看看我的成色,歡迎去web of science和pubmed檢閱。當然,都是英文的。我做科研這些年,橫跨多領域和方向,還是有一些實錘論文產出的。

  語言不過關被拒?美輯編譯-sci論文一站式服務!


美輯編譯


我來回答幾句

能進來看這個問答的人我能想到的大概這麼幾類人:不知道sci是什麼隨便點進來看看,也沒有聽過為什麼要發表論文;有需求需要發表sci論文或者將來有需求發表sci論文需求的人;之前只知道國內的南核北核之類的,第一次聽sci,抱著學習的態度進來看看。

鑑於以上幾個方向我們慢慢聊一聊。

首先什麼是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直譯過來就是科學引文索引。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簡單理解就是國際高端的論文期刊索引。代表的是權威,能夠被sci期刊收錄的文章,應該說是相關學科裡邊非常權威和前沿的學術成果,含金量非常高,能夠發表sci期刊收入文章,也代表相關領域的學者的學術水平有較高的評價。

其次對比國內的核心期刊來說,國際sci期刊對於發表文章的作者要求本身並不高,不會限定與學者的學歷資料等等,相比來說國內期刊可能對作者學歷資料等有過高門檻。相反sci期刊收錄的文章對於文章的質量有相當高的要求,並不是隨便投刊就可以被收錄的。嚴格學術質量要求就導致了sci論文的投刊困難度。

再次sci收錄的不同行業的各類期刊大致在8000多種,不同的期刊對於文章也有不同的要求,這就導致了我們不熟悉sci投刊的作者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應該投遞哪個期刊,往往都是盲投,或者聽別人說,論文和雜誌的匹配度不夠往往被據稿的比例非常高。國內學者也沒有途徑完全瞭解自己領域有多少雜誌社適合投遞。雜誌社數量也提高了投刊困難度。

另外sci期刊一般都是英文期刊,文章收錄必須是英文全文,國內好多學者學術水平沒有問題,但是可能存在英文翻譯的問題,自己翻譯或者找小機構翻譯,沒有辦法達到專業領域的英文要求。語言的問題再次提高了投刊困難度。

還有文章的潤色,不同的雜誌社有自己的審稿習慣,文章潤色也對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也給作者增加了投刊困哪度。

一篇高質量的學術期刊是需要大量的數據實驗去支持的,這就是時間問題,作者在從事本專業研究的同時,還要篩選不瞭解的雜誌社,投刊據稿本身就是需要很長的時間週期,文章錄用大修小修到出刊對於經驗不足的作者來說往往需要投入更大的時間成本。期刊的錄用對於作者碩博畢業評職等又是絕對的需求,往往多次的投刊據稿對作者本身也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綜上這些問題能夠發表一篇sci的文章確實困難重重。怎麼辦呢,這是個絕對的需求方市場,有市場就會有服務。對於經驗不足的學者來說需求專業的機構服務絕對是個好的選擇。

專業的服務結構可以提供稿件的翻譯、潤色、根據文章方向提供投刊指導等等。通過專業的服務機構可以大大提升稿件錄用的成功度節省時間。本人一直從事機構服務,有這方面問題的同學或者學者歡迎來討論。


slowind


論文的發表難度是很難用一個準確的詞來衡量的,SCI論文非常的注重科學性和事實性,因此,非常需要注重素材的積累,對於論文寫作這一塊,以下是一點技巧分享,希望對你有用。

一、確定素材類型。

1、方向定位

在搜索素材之前大致已確定了自己的選題,有了一箇中心,就要確定蒐集的範圍,並且擬定資料收集大綱 明確收集目的、內容、時間界限和文獻的類別。

2、真實可靠

收集的資料一定是真實可靠的,最好是第一手資料,也稱為原始資料。它指的是自己直接經過蒐集整理和直接經驗所得,有資料的人是最先接觸該資料的,而且具有高度保密性,證據直接,準確性、科學性強。一般是直接研究結果、作家著作等。

3、充分可用

蒐集資料雖然越多越好,但是不僅要有用,即和主題有關係,還要全面,並不只是某一方面蒐集。同時要抓住主要材料,而且是要點與特點。

二、素材蒐集途徑。

1、圖書館收集

主要包括電腦關鍵詞檢索、書目分類檢索、索引工具書檢索以及諮詢等。使用工具書查詢時可以採用逆查法,按照課題檢索的時間範圍,由近及遠地查詢,主要在索引書目、文摘以及其他參考工具書上查詢。

2、互聯網收集

包括通過搜索網站用關鍵詞檢索,比如國內比較知名的有知網。常用的關鍵詞有調查、報告、綜述、研究所、專題、歷史、論文、索引等。電腦上可以收藏論文網、研究機構網站、政府網站、海外網站、新聞媒體網站以及一些出版社和書店的網址。

畢業論文量很大,單詞字數也很多,篇幅很長。所以我們要有足夠的準備,如果準備不充分的話,到後面很容易沒有什麼可以寫的。後面的內容無法進行下去,也會出現內容湊字,內容拖沓空洞,這樣話也會讓我們的論文大大減分,也有很多同學非常認真細心,提前去去為自己的論文做準備。大家也可以試試以上分享的這些技巧。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資料來源:中國論文網http://www.jinduodian.cn/)


依然ybc


發表sci難不難取決於你發表的期刊的影響因子,當然,也不是絕對的說法。一般如果你的文章由老師掌控,那麼恭喜你,就是從影響因子高的開始投,你就會開始出現投稿_被拒_被老師否定_修改論文內容及格式_繼續投稿的道路,有時候運氣不好了能拖一年都投不出去,身心疲憊,期間還要被老師各種懟,腦子一團漿糊,英文寫的不好,浪費想法等等。當然,如果運氣好啦,被接收了,那麼研究生生活基本處於很輕鬆的狀態了,這個時候第二篇文章就在向你招手哈哈,老師永遠不可能讓你閒著的。第二種情況是論文由自己決定,那肯定是往低的,且內容符合的期刊投,最好期刊還要個版面費啥的,這個時候發表sci的道路就沒有那麼艱辛。以上是我個人體驗以及周圍的人的經歷。😅沒想到居然寫了那麼多字,看來感觸頗多。


七天166314428


二次創新的意思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運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進行選題和研究。比如,有一篇論文研究的是因素A對於組織信任有調節作用,那麼你可以在此基礎上研究因素B對組織信任有調節作用,或者因素A對組織公平氛圍有調節作用等,按照相同的模型或者加以改進,對不同的研究內容進行研究,得出自己的結論和成果,也可稱其為創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數據方面需要做到真實可靠。

在實證部分結束後,需要根據上文的數據進行結果討論,可以參考以下部分。第一步,在結論部分,應將所有的實驗結果整理為圖表的形式,更易於讀者理解,同時挖掘圖表中的信息,這是可以嘗試和導師或者同事來討論這張圖表,因為不同的人對於圖表都會有不同的解讀。第二步,分析完圖標後,得出實驗結果的核心論點,並且要保證論點具有創新性,至少是讀者未曾獨到過的觀點,然後從實驗中找出可以驗證圖表的關鍵論據。

部分資料來源於中國論文網www.jinduodian.cn


忽而是夏


對於做科研的人來說,發表論文是很重要一個環節,至於發表SCI 有多難,這個是一個不能急的過程!

首先,很多剛剛起步的碩博,可以先從一些影響因子低的雜誌投,這樣一來,可以先試試手,然後掌握一下發論文的整個過程!

其次,從好中的雜誌開始,這也是給自己一個鼓勵,能增加自信心!因為,往往開始水平並不是很高,如果直接去投很難的雜誌,一來二往,很容易打擊積極性,所以這是一個不能急於求成的過程。


還有,如果老師對你的研究指導很深入,而且鼓勵你投高水平論文,那麼按照老師的去做,這說明,你寫的東西是很有價值的,我們嘗試一下,也未嘗不可!

寫論文,記得,一定要動手去寫,不要總是停留在猜測上,比如每天都在研究論文好不好寫,好不好中,這樣很花心思!

只要動起來,哪怕一開始很困難,很慢,但是你一定要相信,只要你第一篇寫完,經歷了一個過程,這個文章中了,以後寫論文真的不難,是水到渠成的事!

寫論文的時候,一定要多看相關論文,先去模仿人家是怎麼寫的,但是我指的是學習,不是抄襲!

最後祝大家多多發高水平SC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