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婚後和父母住好,還是自己住好?為什麼?

樹下一條魚


我主做情感分析這一領域的,我的建議是:分開各自住。

婚後就離開父母,和老婆自己單獨生活,剛開始內心會有點對不起父母的感覺,很多人常說的那種娶了媳婦忘了娘。但從長久的關係來說,這是絕對有利於家庭關係的做法。

1、 生活習慣不同

據大量社會實踐,很少有父母開明到能完全接受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只不過彼此都在忍,忍著忍著,到了某個爆發點就一發不可收拾。

例如父母認為應該早睡早起才對身體好,但年輕人,更喜歡的是熬夜,晚起。

他們認為早上應該吃粥,喝牛奶才有營養,但年輕人很多是早餐寧願睡多一點都不想吃,或者是趕時間啃個麵包就解決了。

2、 婆媳關係難處理

很多男人總不明白,女人怎麼這麼記仇,平時一個小事過眼就忘,為什麼婆婆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她一輩子都記得清清楚楚。

雖然媳婦是婆婆半個女兒,可關係能這麼親的,比例還是比較少的。能不產生大矛盾已經是不錯了。

像今天一個網友跟我傾訴婆媳關係,她對我說,婆婆是老公的媽媽,兒子的奶奶,而在她眼裡,只是一個過客,一個老人而已,我突然說不出話,感覺這是之間發現了什麼事才會讓兩個人如何陌生。

為什麼婆媳關係處不好呢?

如果是自己的媽媽做的事讓女兒不贊同,女兒會直接指出,媽媽哪怕是生氣,但不一會就會氣消;而如果女兒做得不對,同樣也會及時和媽媽道謙,兩母女很快就煙消雲散。

但婆媳不會,婆婆不能罵,兒媳不能吼,有什麼不滿都是積在心裡。像那些已經大戰的,都是平時積累太久爆發後無法收場。

這種時候,兒子幫媽不是,幫老婆也不是,誰也不幫更加不是。夾心餅乾最難做。

3、 育兒觀念不同

往往讓婆媳關係爆發的就是有了孩子以後,兩代人的方法不一樣,婆婆會按自己過往的方法,而現在的年輕父母更加崇尚科學育兒。

為了家庭更和諧,分開住是最理智的。但建議住的地方,離父母不要太遠,這樣父母家有什麼事能及時趕到。

分開住,才能讓彼此有自己的空間。要讓父母明白,兒女結婚後,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可以過自己喜歡的老年人生活,不必圍著一家大小轉。

週末或是放假,再組織一下家庭聚會或是旅遊,這何嘗不是我們最想要的生活模式呢。

父母過得開心,做為兒女的我們,才更放心。


菜頭皇后


我周圍有好多姐和公婆一起住的,大部分是80後,剛結婚是因為沒房,後來有房了搬家,公婆跟著一起搬。

給大姐分享一下我身邊的故事

我的一個好朋友姐姐,情商非常高,首先在事業和精神都能讓老公服服帖帖;其次,公婆任勞任怨,收拾家,做飯,帶孩子也都沒說的。

媳婦認為公公婆婆好,不管老人做的好不好,媳婦都樂意閉口不談。媳婦要上班掙錢,還要照顧家庭,公公婆婆認為媳婦也不容易,更不願意給自己的兒子造成壓力,就是偶爾媳婦有做什麼不合適的事情,公公婆婆也樂意閉口!

就這樣,一大家人住一起的,各自滿足即經濟又放心。

然而,像我和我老公這樣,我爸媽很多生活習慣我都不能接受,我老公也接受不了很多他爸媽的生活習慣。而我公婆,爹媽又看不慣也適應不了我們生活習慣的生活和方式,我們正常的消費也會被他們看成是浪費,拉出來給我們上一課![捂臉]

所以婚後的居住問題,因人而異吧!

最主要的是要問自己怎麼看。

別人嘛,只能給你參考意見。

畢竟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送心]



大洋卷卷卷


我感覺婚後自己住好些,因為我以前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時總會有些小矛盾,比如我們飲食喜歡吃口味重滴辣滴,可公公婆婆身體不太好,一般都是以清談和蔬菜為主,我平時買東西只要被他們看見都會說幾句說我亂花錢,有時孩子比較調皮我說孩子幾句,他們馬上就護住孩子不讓說了,哎其實這些都是小事,但我感覺很不自在,剛好孩子要到城裡讀書我和老公就商量到城裡買了房子,孩子上學我就找了個半天班在上,這樣方便接送孩子,老公上班每天下班後就回家,有時我在教孩子寫作業他就先燒飯,平時孩子放假我們就會帶孩子回老家看看公公婆婆一起吃飯聊天說說孩子的學習,說說上班的事情,

感覺比在家裡住時還親熱些,所以我認為分開住好些,不僅夫妻之間感情好了,跟公公婆婆的感情也好多了,最主要不在一起住了但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們,年紀大了人老了他們其實要滴不多就是陪伴。


我們的生活點滴


您好,有緣能回答您提出的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婚後如果有條件,還是儘量自己住比較好。因為婆媳之間的關係真的是門學問,基本上時間久了不可能不會出現矛盾的。



就拿我自己來說,15年我們剛剛有了寶貝,這不事兒就來了。我母親來我家幫忙帶小孩,順便照顧媳婦的一日多餐,因為坐月子期間啥都不能做。有一天我回家,媳婦跟我發脾氣,你媽粥沒熬好,羊肉湯有點鹹,反正是不太合胃口。又說了些亂七八糟的,地也沒拖乾淨,反正一大堆事。我給解釋了好半天,畢竟坐月子的時間最後是丈母孃伺候會好點,因為知道口味的輕重,而且更瞭解我媳婦的脾氣,有什麼不愉快的地方親媽更好交流。就那一次知道現在我媽和我媳婦見了面,我感覺總覺得哪裡還是隔著一層紗。



說了這麼多,我覺得婚後最好別和父母住一起,就算父母白天幫忙帶小孩。那麼下班後晚上還是回家住,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時間久了就會起摩擦。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奇妙爸比


婚後和父母住好,還是自己住好,我是身有體會,受疫情的影響本來打算過完年就去武漢的,沒辦法哪也去不了,只能呆在家裡。我也算是遠嫁,孃家湖北,婆家安徽,由於兩地生活習慣不同,做飯是一天中最頭疼的事情,剛回來的時候還行,包子饅頭,餃子,麵條換著吃,三天五天還行,時間長了受不了,這個還是次要的,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婆婆,老一輩的人節約慣了,紅薯發黴了用刀挖挖就煮粥喝,說了也不聽,說多了就不高興,還說什麼她們吃了幾十年也沒事,土豆發芽了也可以吃,南瓜壞了也可以,粉條發黴了同樣可以吃,最最讓我受不了的是用泔水洗碗 ,每次洗碗的人是我 ,洗碗不要緊,我願意洗,再說了自己洗也放心,最讓我生氣的是你們怎麼也想象不到是 吃過飯我把碗筷一收她就立馬把碗筷丟進泔水鍋裡 《因為家裡養了幾隻羊,每天都要給羊燒熱水喝,》說也不不能說,應了網上的那句話,我太難了,不知道別的家裡是不是也這樣的,不過現在好了,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我想再住一段時間也沒有問題。





我是小鷗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雖然各有各的好處吧,住在一起如果遇到好婆婆洗衣做飯家務活都不用自己做,我婆婆愛乾淨,家裡都打掃的乾乾淨淨,我不用洗衣服不用做飯不用洗碗,基本不用做什麼事情;

但也有不方便的時候,和公公婆婆住一起,是少做很多家務活輕鬆很多,但有時候很不方便,這個大家應該可以自己想想, 雖然住在一起,每個人都需要個人的空間,年輕人喜歡自由自在, 和老人家生活方式不一樣, 很容易出問題, 有摩擦,為了各自相處舒服,還是保持距離


湘西胡小妹


過來人告訴你 還是自己住比較好 婆媳關係再好也可能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我婆婆就對我特別的好 出來逛街別人都感覺我們跟母女似的 雖然她有兩個女兒 但是心裡還特別向著我們 以前我們都是住一起的 家裡什麼都不用管 我也感覺很幸福 但是每個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後來分開住後我們感情更好了 其實住不住一起無所謂 只要大家開心就行


桃子麼麼噠


我是剛結婚並且生小孩子了才回家發展的,和她父母一起住,因為新房還沒交暫時窩在一起!

我們已經住了快半年了,給我的感覺就是不管什麼家庭,父母什麼教育背景肯定有麻煩,人多嘴雜,而且有兩個女人以上整天都是哩哩啦啦!還好我是男人,好多不計較也難免有不舒服餓的時候!


農副特產


首先:和父母住一起我覺得是因人而異,我個人來說吧!和父母住一起是很好的,父母和我們一起生活今年都十多年了,在這期間相處也沒出現什麼問題。最讓自己難忘的是孩子小時候,兩個孩子都還小,是父母幫我孩子,現在孩子大了,他們也老了,我也有責任養他們老。住一起也方便照顧他們。


江濤小媳婦


我的觀點建立在經濟條件允許下。我要說的是我從自身、親屬和朋友的經歷,和我一些看到聽到的寫出來的,必然不是普遍存在,所以我也不會以偏概全,否定其他情況。

我一直不贊成年輕人結婚後跟公公婆婆一起住。因為我覺得,夫妻結婚本來就是離開各自的家庭來組成新家庭,沒有從屬關係,公平合理。而傳統的讓女孩子進門和公婆住,實際上是讓女方孤身進入別人的家庭,還是依附於一個已經成熟的家庭,是有從屬關係的。自己有家,再苦再累都沒關係,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有人說,結婚後就是一家人,不用在意其他細節。可,最主要的是兩代人生活習慣、生活觀念和消費觀相差太大,而且根本不可能互相改變和妥協。跟在自個兒家住,週末和朋友玩的晚一些回家,或者邀請朋友來自個家打個牌玩個遊戲開個黑,第二天可以直接睡到中午再起來吃早餐也沒關係;跟公公婆婆住,也還是難免會被嘮叨。在自己家看個電視,可能橫七豎八穿個睡衣吊帶裙就躺在那裡看了,公公婆婆走來走去受得了嗎?小兩口自己住,天熱的時候直接赤著膊晃來晃去多方便,跟公婆一起住敢麼?畢竟不是親爹,別人的父親對自己來說還是一個異性。換做男生角度吧,自己在岳父岳母家裡,也不會像自己家裡一樣那麼隨意放的開吧。比如我男朋友在我家個在自己家完全不一樣。這跟熟不熟,時間久不久關係不大。當然也有男生和岳父什麼可以處地像兄弟,有的不會介意。但是拿我身邊已婚的朋友來說,實在難免還是尷尬。

與父母真的是有代溝的。不是不能和平相處,天天吵架那種,而只是關係好不代表有些小毛病都能接受包容你。甚至很多人都不一定和自己父母合得來,跟自己爹媽住一起都容易起摩擦,更別說跟不是自己親爹媽的公婆或者岳父岳母住了。

結婚在我的價值觀裡面,不管是丈夫還是妻子,就要和原來的家庭脫離某種關係,不是不要爸媽,不是拋棄爸媽,不是不贍養爸媽,還是經常可以走動啊。結婚後的家,是兩個人的家是新成立的這個家,以前的那個不再是你們的家了,那是你爸媽的家,獨立意識很重要,這樣才能夠減少父母的大家長的觀念,不會輕易插手你們的內政。

有人說,要從父母角度考慮,說到孝順問題的,既然要為父母考慮的話,為什麼只是和公公婆婆住,女方父母是被忘了嗎?男方父母會想:養了那麼大的兒子,就讓他和家人分開。那養了那麼大的女兒,不也就這麼分開嘛?不提傳統,不說古往今來,雖說觀念上男女平等,但潛意識裡還是強調了男方的分量,結婚本就是不依附家庭,而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組合成,分開住不意味著不能孝敬父母。既然要公平孝順父母,展現一家人和和美美,是不是應該兩邊父母加小夫妻加孫子孫女一大家子住一個屋簷下,這樣才完美,對吧?

這是我的底線,別的都好商量,我和自己親爸媽住一起都難免磕磕碰碰,何況是公公婆婆;我從小獨立慣了,我的事情都不願意讓自己爸媽插手更何況是別人的爸媽。哪怕兩家住同一小區,常走動,也絕對不希望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住在一個房子裡。最好的距離就是“一碗湯”的距離,距離產生美,大概真的是獨立慣了,不想依附原生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