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保額被通貨膨脹“蠶食”,怎麼破

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物價也跟著悄悄上漲,很多朋友會有這樣的疑惑:


“現在買50萬重疾保額是夠了,但通貨膨脹,幾十年後保額不夠用了,但醫療成本、新型治療手段費用可能一直在上漲,怎麼辦?”

“既然明知道幾十年後,保額會不夠用,那現在配置保險還有意義嗎?

這就如同你問我二十年前豬肉幾塊錢,現在漲到四十元一斤,還要不要吃一樣。

錢在貶值,這是實際情況。


保額被通貨膨脹“蠶食”,怎麼破

但是我們應該正確認識通貨膨脹這件事。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它反映了整個資產整體的變化,而不是保險本身的問題。今天就來聊聊通貨膨脹和保險的那些事。

什麼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

通俗點講,就是錢沒那麼值錢、不禁用了。

同樣,保單也會受到通脹的影響,保額變得越來越不夠用了。

打個比方,如果現在投保50萬保額的重疾險,按照3.5%的通脹率,在30年後折現大概不到今天的20萬(不考慮其它因素,準確計算下來是18.4萬元)。


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貨幣貶值是所有國人都無法避免的一個難題,在這種大勢之下,保險就失去它的功用了?

通脹不是我們拒絕保險的理由


既然有通脹,還要買保險嗎?


要買,必須買。從本質上來講,通膨其實並不耽誤我們買保險,原因如下:


1、保費定價時已考慮通脹因素


我們目前所購買保險的保費,其實已經把通脹考慮在其中了。


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在制定一款產品價格的時候,除了考慮患病率等直接影響到理賠率的因素外;通過預定利率間接考慮了通脹對未來保險期間內保額的影響,也是制定保費的重要一環。

簡單來說,你現在花5000塊錢購買的50萬保額,實際已經是保險公司在預測30年後50萬保額的購買力是多少而做出的定價。



所以坦然接受這一切吧,畢竟買保險,本身就是一個對賭事件。


2、保費同樣也在被通脹稀釋


通貨膨脹不僅僅對保額有影響,對保費同樣有影響。


現在3000元的保費可能對我們來說略有些肉痛;但30年後,3000元的保費對我們來說可能就真的算不上什麼負擔了。


所以大叔之前經常強調:在選擇長期險的繳費期限時,儘量選擇最長的,能30年繳費就別20年繳費。


3、通脹已趨於平穩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近40年通貨膨脹數據:


保額被通貨膨脹“蠶食”,怎麼破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我國通貨膨脹率最高的時間段,曾一度飆至24%!


這是什麼概念?今年手上的100元,到了明年只值76元了。


不過,隨後的通貨膨脹率就慢慢穩定下來,波幅變小,在0-5%之間波動,近幾年基本維持在2-3%。


未來,國家經濟也會維持在一個“穩”步增長的狀態,而非快速爆發式的增長,保單的貶值不會像過去那麼快了。

4、不確定的風險不可忽視


很多時候,我們說保險幾十年後的保額不如當下值錢,這是事實,並沒有錯。


但是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往往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也就是這幾十年之間的風險。


保險保的不是幾十年後所謂“風險高發期”的風險,而是“明天”的風險。


對於群體而言,確實會有“風險高發期”的概念,但是對於每個個體而言,更應該考慮的是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因為風險可能發生在“明天”,也可能發生在幾十年後。


保額被通貨膨脹“蠶食”,怎麼破

人不可能在風險發生之後再去購買保險,只能未雨綢繆,以小博大,保留一定應急資金去轉嫁未來無法預測也無力承擔的風險。

面對通脹,我們能做什麼?


方法很簡單,就16個字:做高保額,動態配置,長短搭配,保額增長。


1、做高保額


我們買保險,保額要有一定“高度”才有意義。


50萬的重疾險保額,在30年後可能只值現在的18.5萬。覺得保額不夠用,那就買100萬。


無論通脹多麼兇猛,如果我們保持一個足夠高的保額,那麼也可以從容地應對通脹的壓力。


2、動態配置


首先大家要明確保險是動態配置的過程,不要期望購買一次保險就能保障一輩子。要隨著自己的收入、家庭結構每隔幾年進行相應的調整。

受預算限制,暫時買不了100萬保額的重疾險,那就先買50萬,等之後條件允許了,再加保。


我們的人生是動態的,保險永遠要跟著資產和家庭結構的變化而不斷的調整補充。


3、長短搭配


這時有人會說,以上兩種方式都各有缺點啊:

做高保額:可能會造成當下財務資源的浪費,除非預算非常充足,沒有保費壓力;


動態配置:以後想要加保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健康問題而受阻。

這個時候,就可以長期險+短期險組合來購買:

長期險的優勢在於,沒有續保煩惱;短期險的優勢在於產品靈活,不斷更新,槓槓更高。那麼長期險+短期險的特點就體現出來了。

長期險能保證的是,我們一直擁有穩定的保障;短期險則可以順應產品的更新迭代,幫助我們始終購買到最新、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4、保額增長

為了順應消費者的需求,市面上推出了一些有保額增長的重疾險,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保額貶值的問題。

保額增長的方式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按比例增長

晴天保保少兒重疾險:保額每2年增長15%,最高增至175%保額;


大黃蜂2號少兒重疾險:前11個保單年度,重疾保額按5%複利遞增

前N年額外賠

康惠保2020:前10年重疾額外賠50%保額,11-15年額外賠35%保額;

達爾文2號:60歲前重疾額外賠50%保額

多次賠付重疾保額遞增


備哆分1號:前三次重疾賠付一次增加10%保額


確診輕症/中症增加保額


超級瑪麗重疾險(全民版):確診輕症,再首次確診重疾,額外賠付30%保額

至於哪種方式效果更好,大叔傾向於前兩種,其保額增長是確定的增長;而後兩種,就需要滿足特定條件,才能實現保額增長。



比如超級瑪麗重疾險(全民版),重疾保額要想增加,前提條件是需要先確診輕症。如果首次就確診重疾,保額是無法增加的。


但是無論哪種形式,都能一定程度上緩解通貨膨脹帶來的保額“縮水”。

寫在最後

購買保險時確實要考慮通貨膨脹因素,但絕不能因為通貨膨脹,就拒絕購買保險,因為只要是資產(保單也是一種資產),都會面臨通脹貶值的問題,存款會有,其它理財也會有。

保險本質,是一個風險管理工具,建議別用看理財產品的眼光,去要求保險這樣一種風險管理工具。

大家要理性地瞭解自己的需求,走出思維誤區,未雨綢繆,做好風險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