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美國1930年代(7):日本為何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並非找死

美國:不聞不問的紙老虎?

1929年10月,美國股票市場在經歷了令人絕望的“黑色星期四”後,在短短一個月之內下跌了近百分之四十,美國進入了持續四年的大蕭條中。

1933年3月,小羅斯福從胡佛手中接過已深陷經濟危機泥潭的美國,並馬上推行“百日新政”。幾年後,美國出乎意料地重新繁榮起來,失業率降低到1932年的一半一下。

1935年,聯邦儲蓄委員會發表的工業生產調整指數從58升至101,國民收入和公司盈利增長了50%以上,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增長了80%。

於此同時,墨索里尼佔領了埃塞俄比亞、西班牙燃起了戰火、德國重新拿起武器佔領了萊茵區、日本少壯派軍官推動裕仁天皇走向軍國主義道路、猶太人在德國遭到迫害。


美國1930年代(7):日本為何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並非找死

即使8萬猶太人逃到美國避難,美國民眾依然對此漠不關心,他們始終奉行著由來已久的孤立主義:不與任何國家結盟、不捲入列強紛爭、完全獨立地處理國際事務。

《中立法》:

1935年,雖然小羅斯福不想在外交事務中束手束腳,但還是被迫通過了保持中立的《皮特曼中立決議案》。這等於向世界宣佈,美國不會幫助被侵略的國家。

1937年4月底,美國國會延長了《中立法》,美國國務院受到其制約,對德意日的種種行為束手無策。

“帕奈”號軍艦事件:

1937年12月12日,美軍停靠在南京長江邊的“帕奈”號軍艦被日軍的飛機炸沉了。

“帕奈”號軍艦的任務本是保護美國航運和美國公民免受長江沿線戰爭的侵擾。此時,因南京即將被日軍攻陷,美國人被建議儘快離開,所以被轟炸時“帕奈”號上滿載著人,有使館人員、記者、攝影師和商人等。

“帕奈”號起錨開航時,被日軍突然出動兩架三菱戰鬥機俯衝轟炸,直至沉沒,連倖存者的救生艇也遭到機槍掃射。事後,日本立刻道歉,並聲稱該攻擊只是一次“失誤”。

對於日本的這一試探行為,美國的反應是接受道歉,至此,日本人知道美國是一隻“紙老虎”。

美國1930年代(7):日本為何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並非找死

石油!石油?

1936年,日本政府就把“確保日本在東亞大陸的統治地位,同時向南方海洋發展”作為根本國策。

1940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意圖加快推行“南進”戰略。9月4日,美國警告日本不要插手越南事務。

1941年7月24日,日本佔領中南半島,包括越南地區。兩天後,羅斯福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資產,這意味著日本再也不能到美國買石油了,英國採取了同樣的行動。

對於日本來說,問題雖然嚴重,但並不致命,因為他們石油的主要來源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緊接著,致命一擊出現,荷蘭總督終止了當時仍然有效的石油合同。

要知道,日本軍隊中的每一滴石油都依賴進口,這種情況下,日本最多隻能支撐幾個星期了。就在此時,東條英機,這個被稱為東方最兇猛的鷹派人物,繼任日本近衛首相。


美國1930年代(7):日本為何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並非找死

日本人:一舉殲滅美國海軍,贏取戰爭勝利

本以為扼住了日本喉嚨的美國,向日本送去了強硬的最後通牒:

“日本必須從中國和中南半島撤出所有軍隊,廢除《三國同盟條約》,並與鄰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對於日本來說,讓他們從中國撤兵是不可能的,已無計可施的他們開始磨刀。

其實,日本很早就開始注意美國的珍珠港,自1931年起,日本海軍士官學校的每位畢業生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

“你認為應怎樣對珍珠港發起一次突然襲擊?”

他們認為,現在是該孤注一擲的時候了,通過一場成功的突襲,消滅美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奪取南亞資源,獲得一年左右的喘息時間。


美國1930年代(7):日本為何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並非找死

美國人:小日本?他們怎麼敢?

日本人自詡為“大日本”,美國人則稱其為“小日本”,因為在美國人的印象中,日本人身材矮小、戴著厚眼鏡、一嘴齙牙、走路羅圈腿,實在可笑。

他們都知道美國可能對日作戰,但沒人相信日本會先攻擊美國。他們說:

“自1775年以來,美國就一直打勝仗,從沒輸過。“

美國人不知道的是:自1598年以來,日本也從沒輸過任何一場戰爭,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們視死如歸,並認為為天皇獻身無上光榮。小日本的艦艇更快、火炮更猛、魚雷更先進,他們的空軍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遠勝美國。


美國1930年代(7):日本為何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並非找死

小羅斯福:雖解決了進退兩難的處境,但代價太大

1936年11月,小羅斯福在他的第二任期開始時,已經感覺到雖然美國從經濟危機的泥潭中爬了出來,但國會改革的熱情也幾乎消耗殆盡。儘管有他這樣具備卓越領導天賦的人,將這個巨大但渙散的組織聯合在一起,但下一次,就只能靠戰爭了。

曾有人寫道:

“有一件事,只有一件事,可能讓反對階級的態度轉變,那就是一場戰爭……戰爭能轉移憤怒,正像‘一戰’時威爾遜總統經歷的那樣。”

小羅斯福明白美國即將迎接的挑戰來自世界兩大洋的另一邊:德國和日本,可是他也知道要讓民眾明白這一點有多難,因為每當他提醒民眾注意這些威脅時,他得到的都是反抗聲,他被認為是一個“好戰者”,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處境,他需要一個參戰的理由。

為了避免美國捲入戰爭,小羅斯福也曾做過一些努力。他曾親自發電報給希特勒,提議“目前爭議直接涉及的國家”召開會議,而不是兵戎相見。他建議會議在一個“歐洲中立國”召開,但希特勒根本不聽。

1940年,當小羅斯福以非常接近的票數贏得總統競選時,他知道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美國1930年代(7):日本為何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並非找死

小羅斯福開始計劃徵兵,並往英國輸送當時正在生產的P-40戰鬥機,美軍的航船正一步步逼近德國在大西洋上的潛艇。雖然德國海軍想要對美國航運發動潛艇戰,但希特勒意識到這正是小羅斯福翹首以盼的,所以他沒有上鉤,他的計劃是先與蘇聯一決勝負,再全面攻擊美國海軍也不遲。

對於日本,一直忙於大西洋上事態發展的小羅斯福始終希望與其談判。小羅斯福尚不確定美國是否已有足夠的力量能夠同時對付德國和日本,他不想在兩條線上同時作戰,他認為日本是侵略方,就應該打道回府。

“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幫小羅斯福解決了進退兩難的處境,但代價大到他不敢相信。


美國1930年代(7):日本為何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並非找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