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走進商南縣試馬鎮荊家河村,熱熱鬧鬧地吃一頓“殺年豬”飯

殺年豬是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年俗。進入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稱之為“殺年豬”。

在年貨十分豐富的今天,商洛殺年豬的習俗已經改變了很多,只有農村還保留著這樣的風俗。1月10日(臘月十六),記者來到商南縣試馬鎮荊家河村,見證了殺年豬的整個過程。

走進商南縣試馬鎮荊家河村,熱熱鬧鬧地吃一頓“殺年豬”飯

給買家稱肉,主家忙喊“稱紅點 稱紅點”( 高點),討個口彩。

一大早,荊家河村二組王齊全家七八個親友鄰里就聚在一起,準備為他家殺年豬。71歲的殺豬師傅張西亭指揮著大家幹活,先用廢舊油桶裝滿清水,架起大火燒好熱水。

一米見方的大木筲上放著大案板,張師傅整理好刀具,做好了屠宰前的準備。據說,過去還要挑選吉日、燒香祭神,而今移風易俗,已沒了那些講究。

一切就緒,張師傅一聲令下,幾個年輕人進入豬圈逮豬,套豬嘴、拽豬耳、抓豬尾、綁豬腿,大家七手八腳地把大肥豬擺弄上大案板,拽地拽,壓地壓,讓肥豬不能動彈,主家王齊全把準備接豬血的盆子放在豬脖子下方,盆裡還放點鹽和蒜苗。

張師傅拿起屠刀,從豬脖猛刺一刀,直擊心臟,豬血流入地上的盆內,兩分鐘肥豬就沒了痛苦。

等豬沒了氣息,張師傅在豬後腿切一小口,用長鐵棍反覆在豬的皮下捅出氣道。過去是由師傅向豬皮下吹氣,讓豬體膨脹起來,以方便取毛,而今用氣管子打氣,省了很多體力。

處理完後,在大木筲裡倒入開水,將豬放入。“死豬不怕開水燙”,澆開水的澆開水,刮豬毛的刮豬毛,三錘兩梆子就把大肥豬颳了個一乾二淨。

走進商南縣試馬鎮荊家河村,熱熱鬧鬧地吃一頓“殺年豬”飯

分豬肉

眾人幫著用鐵鉤子鉤住肥豬兩條後腿,掛上木架。張師傅先用大刀開豬膛,取其下水(內腔),將其清洗後掛在一旁。接著用砍刀砍取豬頭,再將豬身一分為二。

在一旁等待買肉的鄰村劉志財夫婦,買走其中半條豬。稱重時,主家忙喊“稱紅點稱紅點(高點)”,討個新年紅火吉祥的寓意。

老劉說,農家的豬不用配方飼料,肉質好,他家一兒三女,買半條豬過年就夠了。張師傅將劉志財買的豬肉分切成若干塊,以便帶走和貯存。

每公斤50元,劉志財的豬肉共59公斤,應付2950元,老王讓了老劉30元,老劉結完賬,帶著鮮肉回家去了。老王稱,這是豬肉價最好的一年,一頭豬超過5000塊,明年還會接著養豬。

走進商南縣試馬鎮荊家河村,熱熱鬧鬧地吃一頓“殺年豬”飯

接過老劉付的2920元錢,主家養豬積極性更高了

張師傅繼續幫主家分切完豬肉,再殺第二頭年豬。他說他幫鄉親們殺年豬已經幾十年了,去年殺了130多頭,今年豬少了,到臘月十六,才殺了60來頭。

年豬殺完,主家還要做“殺豬菜”,現在沒了昔日的講究,也就用鮮豬肉做家常飯菜,主家和幫忙的鄉鄰、師傅熱熱鬧鬧地吃一頓“殺年豬”飯,飯桌上自然少不了喝幾杯酒,以慶祝即將到來的春節。

(CJ)

走進商南縣試馬鎮荊家河村,熱熱鬧鬧地吃一頓“殺年豬”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