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神奇之地木竹河

寧文海、張書友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探幽通勝景,萬木碧森深。

信步木竹河,攬緣步青雲。


漁渡鎮境內有兩條南北流向的河流,大毛埡那條山脈就是兩條河流的最初分水嶺,從北至南直到喻家溝,東坡之流漁水河,西坡之流木竹河。而木竹河發源於大毛埡山脈的兩個分水嶺,上分水嶺和下分水嶺,各自形成的小河在範長壩合流向東南流去。在赤南廟子壩三花灘與從漁渡流下的漁水河相匯流入四川通江。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木竹與漁渡行政可以說分分合合。解放前,木竹歸舊漁渡區六保。解放初,木竹屬老關鄉(漁渡鎮前身)。一九五六年木竹設鄉,中河爛井壩何家院子為鄉所在地。一九六五年洪水後,梨子園為木竹公社所在地。上世紀九十年代木竹鄉與漁渡鎮合併,原木竹鄉的八個村現合併為四個村,自此,木竹作為行政區劃之名已不存在。就原木竹鄉而言,南跟赤南、黎壩鎮為界,西與長嶺鎮,北與小洋鎮為鄰,東臨漁渡鎮。


因木竹河沒有集市,百姓購物都在漁渡,自古有三條人行路與漁渡相通,上路徑走喻家溝埡口的下分水嶺,中路徑從楊家溝埡口的上亮埡子,下路徑從大河口貓兒寨上山的下亮埡子。這都是九十里木竹上中下河的趕場步行路線,如今三條步行路都是水泥公路,而且從上河至下河的沿河公路,並與村組相通形成迂迴公路。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木竹河地名是以此處木與竹茂密而名。九十里木竹河實際是兩山夾一河的大峽谷,全河只有範長壩、爛井壩、老池壩三個小盆地。上河分水、漁池到元壩多高山丘陵,上河的觀音石,中河的留中營到楊家墳,下河東嶽廟至赤南交界的土地嶺(龍泉溪)都是峽谷。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從範長壩下行一直到譚家溝出口,這段峽谷叫觀音石。兩岸山峰陡峭,山勢奇絕,各種造型的山峰迎面而來,公路在這山間、林中、溝中盤旋,看天只有一線天,看地只有清澈見底河流奔流不息,青的山、綠的水,彷彿是黃賓虹的山水畫……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中河從留中營到涼水坎至楊家墳,此段峽谷叫蜂桶巖峽谷。尤其蜂桶崖獨立高聳入雲,筆直陡峭,層層石窟象養蜂人從下至山頂置放上萬只蜂桶,整個山峰又象一個碩大野生蜂巢安放於此,故而,名叫蜂桶崖。


山頂時常有霧,只有天晴才能看清它的面目,疊疊重重崖壁也有一些常青灌木,但仍遮不住這似怪似獸的猙獰恐怖。巨山巍峨,無人敢攀登,山鷹在山崖深洞築巢,不時鳴叫,山間迴音,令人寒顫。


據說此山有石斛(百姓稱金耳環),常有飛虎護佑,如有人採石斛,飛虎群而攻之,或抓人眼面,或咬斷繩索,喪生萬丈懸崖,至今無人敢採。此峰在山根五十米處有一石洞經年噴泉,飛瀑生風,吼聲如雷。峽谷牽手,水急冰冷,故而又有一地名涼水坎,自然之神力,暗自驚歎。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從東嶽廟以下是號稱九十里木竹河的下河。山勢更陡,常見一線天,河水湍急奔流,這裡有長達四公里雞公巖,龍泉溪峽谷,這裡峰、崖、峽、嶺、洞、泉、溪齊全, “奇、險、美”三字形容,毫不誇張。原始的生態和交通不便,更使這裡的山地峽谷像姿容動人的絕世女子,養在深閨人未識。兩岸山崖太有個性,處處張揚,總想隔河親吻,然而上蒼總是在那關鍵處刀劈斧削一條隔絕。突兀,姿態萬千,或成餓虎,或像臥龍,猙獰萬狀,河水從巨石裡不時匯聚成潭,不時分散成溪,白練如梭,萬潭相連。千曲萬折中一巨峰橫空出世,宛如金雞高歌,故名雞公巖。


在與赤南廟子壩山峰交界處,一山廟築于山崖之上故名土地嶺。一道凹崖神似名門刻於天際,又稱寨門。此處山崖皆如兵陳森列,枯木怪樹藤蔓盡目,奇異山花噴鼻聞香,山間溪澗如珠撒玉,清澈見底的河水野魚遊動。峰迴路轉,一步一景的原生態令人忘返,使人陶醉。“世間仙境何處有,此景勝過九寨溝”,到如此漂流,絕對比商洛金絲峽過癮。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雞公巖山峽除風景秀麗外還有一大溶洞,此溶洞與漁渡溶洞為一體,一座空巖山腹中一條通山大溶洞穿腸而過,形成兩個進出洞口,東邊是正開發的漁渡溶洞,西邊便是這雞公岩溶洞口。


雞公岩溶洞口不知是何年地震或其它自然演變形成,人可爬進,溶洞內景比東面漂亮,殿堂更大,洞內雞腸洞上下盤旋,通倉無數,寬處可達幾百平米,窄處一人側身或爬撲而進。洞內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墁、石瀑無數,形象各異,如龍、象、牛、虎、人、神、怪獸,大如房屋,小至掌珠,一處如嫩筍林立,使人無處踏至,一處如萬劍懸頂,使人不寒而慄。


燈光照處晶瑩剔透,宛如玉宮,有時如萬馬奔騰,有時如億羊放牧,有時萬丈壁畫,有時百神聚會,暗河淙淙,不時涓涓細流,不時小溪忽至。西邊溶洞比東邊不知大多少倍,由於交通限制,沒有開發,但此溶洞由於山體串通,空氣流暢,毫無呼吸窒息之感。


這九十里木竹河可謂人間仙境,但無人識得。“青山綠水枉自多”,可望這不可多得的自然奇觀得以有效開發利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要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如果說我們是作為一名漁渡人木竹人來寫木竹河,好像知道得更多,似乎應寫得更細更好。其實不然,寫著寫著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惶恐,如果說木竹河是一本書,那麼本文介紹的充其量不過是其中的一頁,甚至只能算是幾行字,抑或是幾個標點符號。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其實都很短暫,更何況我們只是觸碰到木竹河自然地理的一個地段、一個鏡頭,文明史的一瞬間。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對於故鄉,我們必須要像孩童依戀父母一樣,只有恭敬地依偎在它的腳下,漸漸深入其中才能真正瞭解它。當我們靜靜地看著家鄉的照片或者景觀,靜靜地坐在老家的屋簷下拉著家常,靜靜地讀著或者寫著家鄉的文章,聽著或者講著老家那方的傳說或者人的故事之時,才知道自己剛剛開始學著閱讀故鄉。


鎮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九十里的木竹河,那麼大那麼廣,誰能寫得完,寫得全?也絕非一場只有我等少數人參加的孤獨的盛宴,熟悉的人,哪怕一知半解的人,也來寫吧,講吧!這既是一種歷練修行,也是在找尋初心。


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或多或少地撫慰像我們一樣奔忙不停的朋友們,身處異鄉的人,能讓我們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的滾滾洪流中,偶爾想起山村中還有一片並不遙遠的寧靜一一那便是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