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多少醫學生畢業後沒有成為醫生?為什麼?

小何行走農村


這個我最有資格來回答了。

我就是臨床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一天醫院都沒有去過,直接轉了行。

我們大學同學一個班50多個人,除了個別在衛校當老師的,還有在醫院行政機構的,90%的人都在各醫院做醫生,完全跟醫療行業不沾邊的,只有我一人。

那會我們畢業很早,連醫學生最容易分流的醫藥代表都沒有。

更要提一下的是,那個時候小的市級醫院還是很容易進的,縣級醫院都可以挑。

這就更得來說說,我為什麼沒幹醫。

首先,我很不好意思,但是絕對需要坦誠的一個主要原因是:
我不想從早到晚穿白大褂!

這個理由我都不好意思跟人說,怕被罵!

但作為一個女人,這對我是很重要的。

我可不想拼命工作,努力掙錢,卻每天只能穿一件白大褂,那我的人生多乏味,失去多少色彩和樂趣。

沒辦法,我就是這麼俗氣、虛榮,我都承認。

我寧肯放棄這麼好的鐵飯碗,也不想我這一輩子只有白色一個色彩。

第二個原因同樣不靠譜。

我在臨近畢業的時候,有一次跟一個退休的專家聊天,她非常NICE的鼓勵我:小姑娘,好好幹,三十年以後,你就可以像我一樣,拿著退休金被返聘,越老越值錢啦!

她本意是要鼓勵我的,但這番話無疑像兜頭一盆涼水,澆的我透心涼,我彷彿已經看見了以後的人生是什麼樣的了:

  • 兢兢業業從醫,每天查房看病號下醫囑,日復一日,365天無休,一絲一毫不得放鬆。
  • 住院熬成主治,主治熬成副主任,副主任熬成主任,每一次都是5-10年。
  • 沒有回扣,進不去大醫院,就只能拿跟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的工資。

我想想都絕望,我才不要過從一開始就看得見退休的生活!

絕對不從醫的想法就是這一番話打定的。

第三個原因,就是我實在不喜歡醫院的氛圍。

有幾個人喜歡去醫院呢,接觸的都是生老病死。

病人一定是不開心的,醫生如果想不受干擾,要麼就讓自己麻木,無動於衷。要麼就能足夠理性,分得清工作的界限,耐得住病人的影響,

這兩種我都做不到,也不想去做。

所以,我選擇了遠離這個行業。

總結說來,我不從醫最大的原因是不想過一眼看到頭的那種生活,再跟我說醫生過很充實,也不是我想要的那種”未來不可知“的精彩。


當然,我為此選擇付出代價,就是永遠擔心工作不穩定,收入也沒法跟我的同學們比,但我也確實得到我想要的:過得精彩!

我的同學們集體羨慕我的生活,但他們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的出來,當然他們都過得非常好。

而我,除了偶爾抱怨不如同學們掙錢多,對這個選擇沒有一次後悔過!

人生各不同,我有我精彩!


玲瓏一刀


當我們高中畢業以第一成績進入選擇的醫學專業的大學時,你的其他高中同學進入了其他大學學習。我們意氣風發,得意洋洋。


我們帶著優越感學習,進步,努力朝著優秀的醫生邁進。


你的同學也痛定思痛,深刻認識到未來的艱苦道路,開始學習和兼職,嘗試寫文章賺錢。


然而我們大學畢業了,社會告訴我們,醫學本科生沒有好工作,賺不到錢,就又讀了研!


而你的同學大學畢業了,學著自己創業,做視頻,寫文章,做自媒體,一步一步前進,儘管失敗,但也不是毫無收穫。


三年之後,我們醫學生碩士畢業,到醫院工作,拿著微薄的工資,還要被病人誤會自己的意思而被罵,在科室會因為醫囑不規範,而被扣工資,年薪不會超過10萬。這還只是剛剛起步。


三年之後,同學們靠著他的電腦和他的團隊,做出了粉絲20萬+的自媒體,靠著拉的廣告,入駐各個知名平臺,月薪雖然不高,年薪遠超同一年齡的作為醫生的我們!但是他們已經摸爬滾打,適應了社會,明白了許多人情世故,許多社交技巧。


不得不承認,在學識上,身為醫生的我們高人一等,但是其他的同學在社交辭令,在人與人的交往上,已經遠超我們。這無形中已經高處出了我們無數步!


而之後碩士畢業生在醫院裡也只是住院醫生,等著升主治醫生,已經是10年後的事情了。這十年,我們的工資依舊微薄,買房子都很難。


而你的同學這十年,已經把他的團隊打造出了品牌,各種平臺紛紛向他們拋橄欖枝,年薪已經突破20 萬,有了資本可以貸款買房,有了成本可以更好的生活。


而當你升了主治醫生,你的同學有的已經是一個銀行的總經理,有的是已經有了公司,有的生意做的風生水,自創品牌,月入百萬等等。


學醫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對自己對家人都有用處。


但是這並不能緩解日益快速發展的社會帶來的需求,社會需要你有錢買房,有錢買車,有錢結婚,有錢照顧家人。


這不是一個醫生的工資可以解決的。


所以醫學生才會放棄學醫。


醫生職業本身並不高尚,他們也是一群窮苦人家。


孤亭殘陽意闌珊


就跟現在打王者不帶射手一樣,發育週期長,經濟收益差,還一切就死。所以大家都選了別的職業……我本人就是名在編醫生,家境還可以,跟朋友一起喝酒時候總是被調侃一個月掙的三千塊自己都養活不住,一直在啃老,而且一上主夜副班就是36個小時,現在朋友約我都是先問我這週週幾的夜班。工作強度大,還經常被酒傻子罵甚至被打。找對象的時候自己家裡都說別找醫護人員,兩個人都忙都累不說,經濟收入發展緩慢。而且同期的同學一小部分上研之外,真的是從醫的人很少,包括班裡面好幾個學霸!!居然最後沒有當醫生!!


豆漿在隔壁


現在作為一個正在實習的醫學生 我來說說,我學的不是臨床,學的是護理。現在醫生基本都要研究生 5+3 當同學玩半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你還沒結婚。份子錢都是找家裡要。低薪水 人們看的的都是高薪水的醫生 但是不知道他已經歲數很大了!基本啥行業那麼大也能拿!累,我記得我給兔子做第一次小手術的時候 累到出了一身汗(我們學校護理本科也有實驗課)累的不行 真正工作中要夜班,搶救 等等

再就是醫患關係,真心不明白為什麼老黑醫務工作者,我承認有壞的 但是也別以偏概全。而且患者家屬總是以我又不懂 我又著急 來掩蓋自己的魯莽 反思一下 都是自己家孩子誰願意捱打啊!

不全都是好,但好的大多數!

這是我的觀點!不喜勿噴。


能開手扶拖拉機的老司機


現在醫學類專業隨著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許多醫院治療的時候已經不像以往那樣把脈問診,而是被大多數醫療器械所代替從根本上解決了醫學類專業需求大的問題,並且醫學類專業要求高學歷,高費用,高代價,高水平...比如臨床醫學專業學制分為五年制,“5+3”年制本碩連讀,8年制本碩博連讀。僅僅學制時長讓一大批學子喪失了研讀信心,並且學習醫學專業還需專業知識紮實、學習起來枯燥困難,大都需要考研或出國深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高昂的學費也是深思熟慮的重要因素,就業方向的不確定性,就業環境醫患矛盾的影響,人脈關係等等無法晉升到一個更高的發展平臺。所以一大部分人選擇了放棄。


萌萌不萌啊


打死不讓自己的親人學醫,只要有糾紛,大眾和媒體從不管事實真相,只站在他們認為弱者的那一邊,在他們看來醫院和醫護心都是黑的,死有餘辜!治的好是應該的,因為他們花錢了,治不好你就應該賠錢甚至陪葬,醫院醫護人員總是不夠,我們需要一個人負責十幾個甚至很多的病人,但總有病人希望自己只服務他一個,總說我等了多久你怎麼還不給我怎樣怎樣的,我又不會影分身,我也希望只負責一個病人,可能嗎?中國的醫療環境就是永遠人手不夠,達不到國際醫患比例標準,想要一對一服務,真的別去公立醫院!!!你付的錢也只是看病的錢,不是享受服務的錢,醫生護士不是服務員,醫患是平等的,不要總說你個服務行業受點委屈是應該的,什麼時候醫護成了服務行業了,也不要總覺得自己在醫院花錢了,錢都被醫護掙走了,真心你畫的錢到不了我們手裡多少,也沒人逼你來醫院花錢,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的醫生護士沒有醫療道德,或者說話不注意,讓病人受委屈了,讓他們多花錢了,有時候我看的了,也覺得很生氣,更別說本身住院心情就不好的病人和家屬,但哪一行業也有壞人,不能一棍子都打死,有糾紛可以投訴也可以找監察部門,總要相信還是好的醫生護士佔大多數的,我們都想大家康復回家的!我們也想收到的是表揚信、錦旗,而不是打罵的!說的有點多了,要是哪句話說的有讓人不開心的,多擔待,不好意思了!


陽光恬若寂3


(2018-10-13)小黑鍋的第220條回答,記得點贊轉發並關注【骨科小黑鍋】


首先講一下,這兩天的熱點新聞幾乎都是圍繞在北大三名醫生被打的視頻上!

我們來回顧一下事情發生的經過:

因為一高齡產婦二胎時想剖宮產,因為沒有剖宮產的手術指徵,醫生不給剖,家屬就把三個醫生給打骨折了!

聽了這種事情,第一感覺就覺得可笑,第二感覺覺得震驚,第三感覺開始反省,一個隨隨便便的小事就可以讓病人跟家屬對醫生拳打腳踢,而且醫院完全是不會保護你的,保安會在旁邊看,能不動手就不動手,甚至會在事後為了息事寧人,要求醫生向把你打骨折的人道歉!為了避免事情擴大,有一些醫院甚至會想微博等平臺付費將熱搜改為其他熱門話題........


看到這裡,如果你還是個正在醫學院校學習的醫學生的話,你當年那股治病救人的心還存在嗎?為了就別人病搭上自己的命,你覺得值得嗎?


我想大家都知道怎麼選擇!


其次,醫學院校目前有很多專業,臨床醫學只是其中一個專業,因此,正常情況下並非所有的醫學生畢業後都會從事醫生這個行業!

而當了醫生的,只要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為什麼這麼難?

以上就是小黑鍋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如果有用的話記得點贊轉發關注【骨科小黑鍋】


骨科小黑鍋


不知道大家可曾聽說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他將人類的需求概括為金字塔型的五類:最底層的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中層的社交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和最高層的自我實現的需求。這個理論闡述了大多數人需要滿足最底層的需求——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才會考慮更上層的需求,比如說自我實現的需求。而當今醫療環境之差,幹得多拿得少也就算了,醫鬧之暴力甚至無法保證醫生安全問題。請問此時支撐醫學生從醫的動機在哪裡?是傻氣還是自我實現的夢想?亦或者是兩者都有?

當然,我不否認,的確有人在還沒有滿足溫飽時,先追求自我實現,這些人也成了偉人。而現今醫療人才市場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每個求職的醫學生當成偉人。但是捫心自問,偉人又有多少呢?用偉人的要求來要求剛畢業的學生,是否太過分了呢?同樣都是人,憑什麼要求他們犧牲自己去昇華其他人呢?

真正良性的醫療發展模式,應該是醫生患者雙贏的模式。

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發展模式之所以能持續這麼久,靠的是信息的閉塞以及人力資源的豐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總有完全透明的一天,我們的郭嘉也終將走向老齡化。我衷心希望,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有人能醒悟過來,否則等我們老了,註定會有一部分人無醫可看。

好在我是醫生,周圍的圈子裡也大都是醫生,集周圍人之力,應該還不至於老無所醫。目前擺在我們面前唯一的困難就是總有人要先涼。但是請求別人在自己涼前先別去見上帝好像又有點過分。

所以大家要不手拉手去見上帝吧?反正我不走之前,你們誰都不準先走!


婦產科的陳大夫


不做醫生的理由:

主觀:看不到職業希望(沒錢途沒前途)

客觀:從醫環境太差。

對於本科生,他們的學歷不足於讓他們留在大城市,甚至二三線城市也不行,去邊遠地區又不願去,高不成低不就(別責怪他們,人往高處走);即使找到基層醫院工作,該死的規培和執醫考試通過率又在限制他們的熱情,搞不好三五年後才能考上執醫才能有處方權(這是真的,我在基層下鄉發現好多基層助理醫師考好幾年都沒考上執醫),沒考上執醫就意味著那幾年要拿著最少的薪水(1000-2000/月)幹最苦最累最沒技術含量的活,認識一個25、6歲的大男孩,工作一年多,工資1000多,奨金300-600,從早做到晚,跟著查房開醫囑開檢查單新收病人做治療跟值班,還包括送病人檢查送驗單等各種跑腿的活,一個月休4天,今年沒能參加考執醫,轉眼快27了,前途方向不明,戀愛不敢談也沒空談,都說三十而立,同齡人都房子車子票子婆子孩子齊了,學醫的還在苦鱉學爬,我看他的眼神充滿迷茫。已經工作的尚且如此,在學沒工作的又能有什麼動力去做醫生?對於碩究生,起點高了就更不願去基層了,博士還有競爭力,碩士夾在中間很尷尬,去大醫院還差點兒但還是有機會的,去小醫院總覺得辜負了那麼多年苦讀的青春(5+3),最後大醫院去不了小醫院不願去就剩下了,剩下咋辦,繼續讀,讀博士做博士後出國……還有些女孩,讀碩不是為了學歷為了工作,純粹為了逃避臨床甚至逃避工作!做醫生辛苦,尤其是剛開始幾年,且對女性特不友好。社會賦予女性太多角色責任,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還得是好妻子、好母親……醫院本來是性別混亂的地方,是"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的地方,在這裡你想談婚論嫁生孩子,40歲以後再說!所以很多學醫的女孩不願從事臨床,她們希望用高學歷來換取一個輕鬆的非臨床的工作,比如學校助教、實驗室助理、學生的生活老師、醫療行業的行政後勤等等。女孩考研總比男孩厲害,結果導致想做醫生的男孩們考不上研,低學歷難找醫生的工作,考上研的女孩又不願做醫生。還有女孩心理沒長大,不想工作,一女孩本科畢業找不著工作,去讀研,碩士畢業後,導師已在醫院為她留好位置,不想去,回家啃老一年後再出來,導師又為她特意找關係拿來醫院事業編的名額,快入職的時候又後悔了,轉去考博了,轉眼三年博士順利畢業,又弄關係讓她留在學校實驗室,臨了又退卻了,現在去美國作訪問學者去了,不知學生生涯還有多長。

至於從醫環境,這個不說也知道,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各種醫鬧辱罵砍殺……"前世作惡,今生行醫","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些說是調侃,也道盡從醫人員的辛酸。又不是不做醫生就會餓死,做什麼不好非要做醫生?!

有道是,生老病死。人這一生最離不開的就是醫生,醫生和患者本應站在同一戰線共擊病魔,現實社會卻是醫生這職業人憎鬼厭,我無意辯解什麼,只希望未來的醫療環境能改善,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從醫,老百姓不再看病難看病貴。希望我能活到那一天。


子非魚fishbaby


各種門檻,各種考試,各種學習,各種班次,各種加班,各種潛規則,各種緊急情況,各種離別,各種質控,各種死法。受單位管,受科室管,受患者管,受任何科室管(各種不要臉的質控,各種突然通知的會議,各種筆記,各種明察暗訪,各種錄音拍照),受各種質疑,受各種威脅,受各種電話(就餐時接,午休時接,深夜接,凌晨接,工作場所,工作時間還得偷著接。)各種不在現場(家裡吃飯不在,老人生病不在,孩子放學不在,老婆不知道你在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