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導語:位於北非、沙姆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區的閃含文明相對其他主要文明來說,其存在感是最低的。因為在基本統一閃含文明的五個國家之中,有三個國家都屬於其他文明,其統治中心也位於地中海彼岸的歐洲大陸,導致閃含文明長期以來都是作為其他文明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存在。但是,作為世界島上的五大主要文明之一,閃含文明不僅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更是此後各大國的兵家必爭之地,直到今天也依然如此。


北非大帝國的定義

閃含文明所在的北非、沙姆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區擁有一個主要文明發祥地——埃及,主要語言是閃含語系,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遜尼派,並分為兩個明顯有別的地區——馬格里布和馬什裡克。由於美索不達米亞長期以來都處於伊朗文明的統治之下,如今也主要是與伊朗文明一致的伊斯蘭教什葉派,故將托羅斯山脈和幼發拉底河作為閃含文明的東方地理邊界。而閃含文明的南方地理邊界則是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它同時也是世界島的南方地理邊界。為了簡化描述,本文采用相對面積最大的“北非”代表整個北非、沙姆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區。借鑑“大一統”的概念,北非大帝國的定義是:基本統一北非大陸上所有閃含文明的國家。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北非大帝國最大地理範圍

北非大陸上早期的閃含文明是位於馬什裡克的埃及、以色列和腓尼基等國家以及位於馬格里布的迦太基、努米底亞和毛里塔尼亞等國家,可謂列國並立,征戰不休。而第一個將這些國家基本統一起來的並不是這些國家本身,而是屬於歐洲西方文明的羅馬帝國。


第一個北非大帝國:羅馬帝國

當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在前27年正式建立羅馬帝國之後,他也注意到了北非大陸上唯一的獨立國家——毛里塔尼亞王國(地處今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此時的毛里塔尼亞在博克斯二世逝世之後王位已經懸空了多年,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資格和能力繼位成功並得到貴族和人民的普遍擁戴。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羅馬大帝1:奧古斯都》(2003年)

前25年,當奧古斯都介入毛里塔尼亞內政並安排從小在羅馬長大的努米底亞末代王子朱巴二世為新的毛里塔尼亞國王之時,由於受到先王博克斯二世生前是奧古斯都堅定支持者的影響,毛里塔尼亞貴族和人民對新王皆表示出熱烈的歡迎和擁戴,這也導致毛里塔尼亞在客觀上成為了羅馬帝國的附庸。至此,羅馬帝國基本統一了北非大陸上所有的閃含文明,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北非大帝國。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116年 羅馬帝國巔峰

相對羅馬帝國前期的長期統一,帝國後期則由於三世紀危機和戴克裡先所創立的四帝共治制導致北非長期都處於分裂和內戰的局面,主要分裂時間為267-272、305-324、337-353、364-388和392-394年。395年,當狄奧多西一世逝世之後,羅馬帝國隨即分裂為其長子阿卡狄奧斯所統治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其次子霍諾留所統治的西羅馬帝國,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被統一過。西羅馬帝國更是陸續在匈人和日耳曼人的入侵中逐步瓦解和滅亡。第一個北非大帝國就此終結。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阿提拉》(2001年)


第二個北非大帝國:拜占庭帝國

476年,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日耳曼人奧多亞塞取締和滅亡,拜占庭帝國開始以羅馬帝國唯一的繼承者自居,並開始尋求重新收復帝國西部失地的時機。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最後的兵團》(2007年)

533年,在結束了第四次拜占庭-薩珊戰爭之後,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趁汪達爾王國(地處馬格里布)內亂之機派貝利薩留統帥拜占庭大軍橫渡地中海登陸卡普特瓦達,發動了收復西部失地的第一場戰爭——拜占庭-汪達爾戰爭。“最後的羅馬人”貝利薩留不辱使命,陸續在十里和特里卡梅倫戰役中決定性地擊潰了汪達爾主力,收復了包括迦太基城在內的幾乎所有北非失地。534年,躲藏在帕普斯山的汪達爾國王蓋利默最終因彈盡糧絕被迫向貝利薩留投降,汪達爾王國就此滅亡。至此,拜占庭帝國作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基本上重新統一了北非大陸上所有的閃含文明,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第二個北非大帝國。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554年 拜占庭帝國巔峰

619-629年,拜占庭帝國在第七次拜占庭-薩珊戰爭中一度失去了對埃及的控制權,也讓薩珊帝國達到了其短暫的巔峰。但是,真正給拜占庭帝國致命一擊的是迅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國。642年,隨著亞歷山大港戰役的失敗,拜占庭帝國徹底失去了對埃及的控制權,並在之後的半個多世紀中逐步失去了整個北非大陸,並且再也沒有奪回過。第二個北非大帝國就此終結。


第三個北非大帝國:倭馬亞帝國

當征服了整個伊朗高原之後,阿拉伯帝國第一個世襲帝國——倭馬亞帝國將目光投向了西方的馬格里布和安達盧斯。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歐麥爾哈里發》(2012年)

697年,倭馬亞陸軍從埃及出發揮師西進迦太基城,但是卻在陸戰中遭遇挫折。第二年,倭馬亞帝國再次揮師西進,不過這一次改為海陸並進。最終,倭馬亞海軍在迦太基外港決定性地擊敗了拜占庭海軍,並與陸軍一起佔領了迦太基城,這座象徵馬格里布統治核心的城市就此易主。以此為基礎,倭馬亞大軍繼續西進,最終在709年征服了整個馬格里布,並來到直布羅陀海峽與安達盧斯隔海相望。至此,倭馬亞帝國基本統一了北非大陸上所有的閃含文明,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第三個北非大帝國。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732年 倭馬亞帝國巔峰

739年,馬格里布爆發了反抗倭馬亞帝國統治的柏柏爾人起義,與東方的莫夫綠洲起義一起敲響了倭馬亞帝國的喪鐘。750年,隨著大扎卜河戰役的戰敗,倭馬亞帝國最終滅亡並被阿拔斯帝國所取代。而柏柏爾人則在馬格里布陸續建立了一個個獨立的國家和部落。第三個北非大帝國就此終結。


第四個北非大帝國:法蒂瑪帝國

909年,艾布·阿卜杜拉在阿爾-阿里布斯戰役決定性地擊敗並滅亡了地處今突尼斯的艾格萊卜王國(阿拔斯帝國屬國),並擁戴宣稱為法蒂瑪和伊斯瑪儀後裔的賽義德·伊本·侯賽因為哈里發,正式建立了法蒂瑪帝國,與巴格達的阿拔斯帝國和科爾多瓦的後倭馬亞帝國呈三足鼎立之勢。

969年,已經控制整個馬格里布的法蒂瑪帝國揮師東進,在福斯塔特戰役決定性地擊敗並滅亡了地處埃及的伊赫什德王國(阿拔斯帝國屬國),並進一步征服了沙姆和漢志地區。至此,法蒂瑪帝國基本統一了北非大陸上所有的閃含文明,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第四個北非大帝國。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971年 法蒂瑪帝國巔峰

然而,僅僅過了5年(974年),臣服於法蒂瑪帝國的伊德里斯王國(地處現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就被跨越直布羅陀海峽南下的後倭馬亞帝國所滅亡,隨即分裂為多個獨立的國家和部落征戰不休,導致法蒂瑪帝國失去了對北非大陸西部的控制權。雖然法蒂瑪帝國依然強盛,但是隨著哈邁德、茲裡德等埃米爾國的陸續獨立,以及十字軍和塞爾柱帝國的不斷入侵,法蒂瑪帝國也因此不可避免地不斷衰弱,只能龜縮在埃及地區苟延殘喘,最終在1171年被薩拉丁的阿尤布蘇丹國所取代。第四個北非大帝國就此終結。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天國王朝》(2005年)


第五個北非大帝國:奧斯曼帝國

在法蒂瑪帝國瓦解之後,馬格里布的柏柏爾人和馬什裡克的阿拉伯人在幾個世紀裡都各自獨立地發展著,直到突厥人所建立的奧斯曼帝國的到來。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征服1453》(2012年)

16世紀,當奧斯曼帝國陸續征服了埃及、阿爾及爾、的黎波里和突尼斯之後,北非大陸上只剩下最後一個獨立的國家——摩洛哥薩阿德王朝。1576年

,由於摩洛哥內部的王位之爭,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三世看準這個時機,派出蘇丹親兵協助從小在伊斯坦布爾長大的馬立克王子迅速攻入摩洛哥境內,最終在非斯戰役決定性地擊敗了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二世,馬立克王子隨即繼位為馬立克一世。這也導致摩洛哥在客觀上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庸。至此,奧斯曼帝國基本統一了北非大陸上所有的閃含文明,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第三個北非大帝國。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1591年 奧斯曼帝國巔峰

1578年,當摩洛哥新王馬立克一世和舊王穆罕默德二世以及支持後者的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皆戰死在凱比爾堡戰役之後,贏得戰役的馬立克一世之弟艾哈邁德一世(同樣也在伊斯坦布爾長大)隨即繼位為王。艾哈邁德一世讓摩洛哥逐步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但是依然以藩屬國的形式存在。此外,內志各阿拉伯部落和阿曼蘇丹國作為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也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而位於的黎波里、突尼斯和阿爾及爾的三個巴巴里王國在世襲家族的統治之下保持著一定的自治。但是,這對於已經分裂了幾個世紀的閃含文明來說已屬不易。

1798-1801年,法國的拿破崙·波拿巴不顧近三個世紀的法國-奧斯曼同盟,為了切斷英國至印度的航線悍然入侵隸屬奧斯曼帝國的埃及地區,但卻促成了英國-奧斯曼同盟,並最終在1801年的亞歷山大戰役功虧一簣。但是,法國也客觀上讓北非與奧斯曼帝國本土產生了裂隙。幾乎在法國失敗的同時,穆罕默德·阿里成功入主埃及並建立了對奧斯曼帝國反覆無常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受埃及的地理阻隔和影響,其西部的三個巴巴里王國以及摩洛哥更是離心離德。

1830年,隨著阿爾及爾城的淪陷,奧斯曼帝國就此失去了名義上的阿爾及爾統治權。緊接著,突尼斯、的黎波里、埃及、摩洛哥、沙姆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區陸續淪陷或獨立,奧斯曼帝國也因此逐步解體並最終在1922年被凱末爾取締滅亡。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北非大帝國就此終結。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年)


結語: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舊殖民主義的瓦解,阿拉伯國家聯盟也隨之成立,並與歐洲聯盟一樣不再通過軍事征服而是採用經濟合作的方式向著和平統一的道路不斷前進。但是,由於新殖民主義的不斷滲透和挑撥,這條和平統一之路依然無比艱難。


「大帝國特別篇」北非歷史上的大帝國

今 阿拉伯國家聯盟

(上述圖片除了地圖以外皆來自於網絡或影視,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並予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