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木星是一顆氣態星球,如果宇航員條件充足,降落在木星上會不會穿過去?為什麼?

西門吹頭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同時也是太陽系除太陽外最大的天體,它的質量為其他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而它的直徑約為142984公里,它主要由氫氣和氦氣組成。很多人都認為木星未來可以成為第二顆恆星,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首先木星的質量就沒有達到恆星的標準要求。

雖然木星沒有辦法變成恆星,但是它的威力也不能小視,其內部的高溫和高壓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講,如同地獄般的存在一樣。由於木星的質量非常的大,並且它是一個巨大的氣態行星,那麼靠近木星將會非常的困難,除非航天器的速度夠快,並且進入預定軌道後,才能對木星進行探測。如果速度不夠,或者偏離軌道的話,就會直接被木星吸進去變成碎片。

和卡西尼號一樣,目前,圍繞木星運轉的朱諾號探測器,它的終結使命就是在木星墜毀。通過觀測卡西尼的結果,我們就能知道。當朱諾號探測器逐漸的降落到木星上時,受到高溫和高壓的阻擋,它會頃刻間化為灰燼。任何東西都是一樣的。

試想一下,如果宇航員們做的飛船是超級抗壓和抗溫的話,那麼它們雖然可以逃脫沒撕成碎片的可能。但是它們絕對無法逃離木星,首先木星的磁場分佈以及其後變化是無常的,指不定在你的飛船啥時候突然進入木星內部一點,就會有零件發生故障,這些故障大多數是電磁場造成的,而另外的則是氣候造成的。

目前來看,只有做超級強大的飛船才能飛入木星,才能嘗試揭開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之謎。這些秘密包括,木星是否有星核,它是否有自己的表面等問題!雖然朱諾號探測器和旅行者1號曾經拍攝到很多木星的資料,但是你要知道。這些探測器都在木星的上空,距離它的表面大氣層約為30萬公里之外。並沒有實際的去勘測木星的內部!

我是宇宙V空間,一個科普天文愛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間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疑問,請在下方評論和留言!

宇宙V空間


答案是不行,首先木星是一顆氣態的行星,這顆行星的外層有著濃密的大氣層,且大氣層內的環境極為的惡劣,不是閃電就是各種風暴。

就以目前的技術來說,人類一旦捲入木星大氣層內,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生還的可能性,所以木星的大氣層是第一道攔路虎。

其次在木星濃密的大氣層之下,就是深不見底的液態氫海洋,我想你我都知道氫如果要變成液體,需要極強的壓力和極低的溫度(-252.87℃)。

所以就算宇航員可以安全的穿過木星大氣層,也會直接掉進液態的氫海洋當中,結果就是直接被凍死。

當然了,如果人類真的有什麼黑科技,可以承受-252.87℃的溫度,宇航員恐怕仍然會死,因為木星的大氣壓遠超地球。

那麼在極端低溫和極端氣壓的環境下,幾乎沒有生命可以在木星上生存,所以木星看起來很漂亮,但這是一顆名副其實的死亡星球。

最後還有一點,科學家們認為木星雖然是一顆氣態行星,但這顆行星的內部應該有一個固態的核,木星的核就和地球的核一樣,溫度至少超過5000攝氏度以上,所以穿過木星根本不可能,也不可能辦到.......


種植恆星


都知道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而氣態巨行星指的是不以岩石或其他固體為主要成分構成的大行星。也就是說,它並不就全是一團氣體,所以想穿過去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就算想在上面多待下都不太可能。我們來簡單瞭解下木星的恐怖。



沒能成為恆星的木星很鬱悶

我們都認為木星是太陽系裡的老大哥,作為最大的一顆行星,木星能一口吞下1321個地球,其構成成分大致與太陽相同:75%的氫和24%的氦。但在我看來,木星這個老大哥當得並不開心,因為它本是想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恆星啊。

當年,分子云和塵埃積聚產生太陽系時,本來也應該像宇宙中大多數星系一樣形成雙星系統的,奈何太陽系地處銀河系的偏遠小山村,物質匱乏無法造就二顆恆星。

於是,有兩方勢力開始爭搶物資,以求“恆星”封號光宗耀祖。最後一方做大,強者越強成為了太陽,另一方即便吸收的絕大部分太陽所遺漏的物資,然而還是實力不夠無法點燃熱核聚變,只得落得成為行星的下場,這就是木星。

不過木星內部的溫度仍然很高,它輻射出來的能量是從太陽處獲得能量的兩倍,如果只看光譜的紅外波段的話,把木星當做一顆恆星對待也不為過。

20世紀50年代,射電天文學(射電是比紅外線更長的波段,習慣用於探測生命的廢熱)剛剛起步的時候,人們就發現了木星是一顆強射電發射源。

鬱悶的木星感覺壓力很大

其實,木星極具藝術氣質,它模仿梵高《星空》的筆觸,為自己勾勒出了華麗而壯觀的雲層。這些雲如帶狀,與木星自轉相反,暗的地方稱“區”,亮的地方稱“帶”。



在美麗的雲層下是比地球任何一處都要恐怖的大氣壓。在這種高壓下,氫原子的電子會被擠壓出去,形成一種液態金屬氫,這是在地球上不曾有過的東西。如果地球上能製造這東西,絕對是一場電子學的革命,因為在地球的常溫下,液態氫可能是一種超導體。

往木星的內部走,壓強大約可以增長到地表大氣壓的300萬倍,黑色且粘稠的金屬氫海洋可能包裹著一個緻密的內核,當然沒人敢去確認。

但目前大多數天文學家都贊同這種假設,所以木星不僅是氣體,在極端的物理環境下,這裡可能一樣有液體,有固體。

重壓下的木星,總是雷霆萬鈞

木星,有點像火影裡與千手競爭失敗了的斑,一氣之下孕育出了紅色血輪眼一般的大紅斑。這也是木星最出名的反氣旋風暴,這個氣旋至少存在了100萬年,不過它現在已經在逐漸減小,而它減小的原因和成因一樣還是一個秘。



我們姑且當它與太陽的競爭失利後急紅了眼,現在終於慢慢平復下心情了吧。但木星狂暴的天氣系統,還是讓木星儼然像一個雷霆之地。肆虐的閃電至少比地球強1000倍。

考察木星的朱諾號,曾監察了木星377次閃電,頻率範圍在兆赫茲到千兆赫茲。但不像地球的閃電多集中在赤道及兩側熱帶亞熱帶的區域,木星的超級閃電多發生在極地區域,而且大部分都發生在木星的北極。

在地球上,赤道由於接收輻射最多,所以溫暖的溼氣在赤道更易上升,氣流上升會助長大量雷暴產生。而在木星,來自太陽的輻射只是起了穩定木星赤道上層溫度的作用,反而阻止了氣流的上升。而在兩極沒有穩定的輻射,木星內部的熱空氣更易上升形成超雷暴。

然而,為什麼大量的閃電更多出現在北極,科學家們並沒有一個確定的回答。但我覺得與木星強大的磁場有關。

木星巨大磁場有點詭異

不可否認,木星的磁場是太陽系中除太陽以外最強大的。木星的地磁場還能捕獲以太陽風形式從太陽逃逸出來的帶電粒子,這些帶電粒子被束縛在雲層上,只能在木星的兩極之間跳躍。

關於木星的磁場,直到現在其實我們還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朱諾號曾發回大量可供研究木星磁場的新數據,研究人員以此繪製了深度達10000公里詳細磁場圖。然而隨著數據的豐富,似乎只會造成對磁場描述的更多混亂。

一般正常來說,磁力線從北極區域出來,然後再從南極區域重新進入。但哈佛大學的Kimberly Moore及同事繪製並分析了木星不同深度的磁場,發現木星大部分磁通量卻通過北半球的一個狹窄地帶(上圖紅色)離開帶電效應區域,並在赤道附近靠南的高度集中區域(上圖藍色)重新進入木星,這個區域研究小組稱為“大藍斑”,而在其他地方磁場明顯較弱。

結印總結

基於對木星奇異的環境的推測,如果真有人想穿過它,請做好被“斑爺的豪火滅卻”熱死、“超重雲之術”壓死、或被“雷切”劈死的準備。

至於結果,請各位看官自行參悟!

歡迎關注@想法捕手,探知科學,暢遊宇宙汪洋。

想法捕手


答案是:不會,而且宇航員會死的很慘烈。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木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而且是最大的那個。

太陽佔據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而木星佔據剩餘的質量中的40%。所以,它不僅僅是個頭大,質量也很大。

雖然我們管木星叫做氣態行星。但是這不代表著木星的內部也是氣態的。我們都知道木星大部分的元素都是氫和氦,還有少量的其他元素。在木星大氣層下面,隨著越往木星內部深入,大氣壓會越來越大,氣態在這裡不斷地被壓縮,形成了液態金屬氫。

要搞清楚一點,那就是想要形成液態金屬氫,所需要的壓力至少在25萬個地球大氣壓上下。而且科學家推測木星雖然是一顆氣態行星,但是內核其實是岩石核心,主要是由大質量的元素,諸如:硅酸鹽和鐵來組成。並且內核的溫度和壓強都應該特別大。

所以,如果要穿越木星,剛剛進入在大氣層時,就會產生極其劇烈的摩擦,很有可能會引起燃燒,而隨著往內部掉落,緻密的大氣層就足夠讓我們現在所有的材料都無法承受。所以,基本上,還不需要達到液態金屬氫的那一層,就飛灰湮滅了。

所以,想要穿越整個木星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


鍾銘聊科學


不會。

呵呵,木星既不像有人想的那樣遍佈木頭,也不像有人想的那樣都是紅木傢俱,更不像科幻作家渲染的“氣態巨星”。

它是一顆被氫、氦氣體包裹的氣態星球,氣體只佔整個星球質量的25%,它的總質量有1900億億億kg(是其它八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



有人好奇心氾濫,向科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宇航員掉入木星並不會死,那他會不會穿過木星?


如果真有一個宇航員降落到了木星,他的經歷會和地球上有天壤之別。

首先他會經歷恐怖的500米/秒的下落速度。

或許他會來到木星上恐怖的大紅斑氣旋。到了這裡他的時速會達到幾百千米。

如果這時他還存活,他就會被這些氣體衝擊,他會發生嚴重腦震盪,但這只是他受到最小的損傷。

如果他成功的衝破木星大氣層這個大難關,他會受到巨大的壓力以及看到一片漆黑,還有零下一百多度的極寒。

如果這樣他還能倖存下來,將會幸運的看到茫茫無際的海洋,這些都是液態氫,壓強有幾十帕,跨度有5000千米。

穿過液態氫層就來到了固態金屬氫層。這是氫的相變區,溫度是9700℃,壓強有200G帕。

如果他連在這液態金屬氫都能抵抗過去,那麼他就來到了木星中心石質的內核(主要是硅酸鹽和鐵),這裡的溫度有35700℃,壓強有4500GPa。

如果他連這個木星最大Boss內核也能穿過去,那恭喜他在木星的重重難關下已經通關(此處應有掌聲!)



夢做完了,回到現實中來。

根據資料記錄:1995年12月,美國發射的伽利略探測器進入木星大氣層58分後,就被蒸發一盡。


因此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一個人來到木星,活不過三秒。

越往木星內部,密度越大,人是不可能穿過去的。不過還有個結果,就是宇航員在沒到達木星表面時,就讓木星的引力俘獲成為它的人體衛星,並永遠圍繞木星旋轉。


弄潮科學


雖然木星是一顆氣態星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木星完全由氣體組成,實際上宇宙間也不可能會有一個完全由氣體組成的星球。


木星之所以被歸為氣態星球,是因為木星幾乎全部由氣體組成,木星的大氣中,氫氣的含量佔據了絕大多數部分,我們通常看到的木星就是木星的高層大氣。木星的高層大氣氣壓比地球略高,大約由體積分數88%~92%的氫以及8%~12%的氦組成。大氣層中的氫和氦分別佔據了75%和24%的質量,其餘1%為其它元素。

木星是一個體積巨大的氣態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它的其質量大約是其它行星質量和的2.5倍,其體積巨大,但是因為主要由氣體組成,所以密度相對很小。木星沒有實體表面,但是隨著深度的增加,其氣體密度會逐漸增大,會慢慢從氣態變成液態乃至固態,隨著深度的增加,溫度也是不斷升高。


很多人認為木星就是一個完全由氣體組成的星球,認為其不存在固態物質,但是這是錯誤的看法。因為無論是木星也好還是所有的行星也好,都會有一個固態的內核,而固態內核一般認為是石質的。事實上,如果一個宇航員能夠掉進木星並且順利穿過木星表層大氣的話,那麼他也不會從另一頭出來,只會掉進液態氣體的下方,連固態的內核也到不了,因為在石質固態內核的外部,還會有一層固態的金屬氫。

所以,宇航員最多會掉進一種充滿液體的海洋底下,但是事實上可能還到不了液態海洋的底部,因為隨著深度的增加,暫且不考慮液體的壓強和溫度是否在宇航服承受範圍之內,液體密度會越來越大,最後無論如何也不會進一步下落。況且由於木星自轉速度很快,導致其表面有很多巨大的風暴,所以如果宇航員掉進木星的話,很有可能直接被木星風暴捲起來。木星上的顯著標志大紅斑就是木星上的巨大風暴。


木星像太陽一樣也是氣態星球,但是木星卻沒有能夠成為像太陽一樣的恆星,這主要與木星的質量有關,木星的半徑約為太陽的1/10,質量約為太陽的1/1000,所以木星和太陽的密度是相似的,但是因為質量太小,所以也成不了恆星。木星的大氣層有1000公里厚,但是大氣層的下面,卻是處於液態的氫,再往下大約2萬5000公里,氫就成了固態,也就是常說的金屬氫。


鏡像科普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得先了解星體行程的過程和原理。太陽在形成初期,因自身的物質吸收已經達到飽和狀態,而圍繞其星體形成過程中產生的盤積雲中的物質,會因自身產生的磁力作用自身產生引力吸附附近的物質而形成行星核心,在自身引力和物質斥力的作用下,固態物質會吸附周圍的固態物質,吸附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基礎旋轉動能,其旋轉動能和太陽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就形成了行星自身的基礎內核,固態行星的周圍如果固態物質較多,行星形成後就成了固態行星,像木星這些星體,在其內核形成後,周圍都是氣體星座雲物質,其內核只能吸附氣體,就形成氣體行星。但是因氣體的比重較輕,在內核旋轉力的作用下,會高度旋轉產生更大的引力和向心力,這個可以參考地球的氣旋風暴或者龍捲風。所以,直線穿越木星是理論上不可能的,試想一下,你如何能直線穿越氣旋風暴?接近氣旋風暴有兩種結果,一,在風暴強大的離心力作用下,你在另外某一側的旋臂中被加速拋出,二,在其強大的向心力作用下,高速旋轉逐漸接近內核,當然,這個過程中,你會因強大的壓強而被擠壓成一個小點,或者遊離態物質,然後進入內核。穿越木星也是同樣的道理和結果。因為木星的自身的離心力與向心力更加強大。


陽光下的灑脫622


任何一個星球都不是我們現在的科技能夠征服的,更別說質量是地球318倍,體積是地球1300倍的木星了。首先木星的引力就是地球的1300倍,行星的可怕之處就在於起內部巨大的壓力和超高的溫度。別看我們地球表面似乎溫度適宜,但是如果我們嘗試鑽地就會發現,隨著深度的增加,其溫度和壓力逐漸加大。基本上每100米溫度增加一度,那麼達到萬米的時候溫度就可以達到100℃,這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無異於地獄般的環境。而1萬米僅僅之佔地球半徑的千分之2而已,可知地心的溫度有多高了。

作為比地球大的多的巨無霸行星木星,其表面雖然看上去和地球一樣人畜無害,基本上都是濃濃的氫氣,但是隨著深度的增加,木星的溫度和壓力也是逐漸增加的。但壓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導致氫氣直接液化。而繼續深入快達到木星中心的時候,這裡的壓力已經達到上千萬大氣壓,很多重金屬元素沉積在這裡形成了一個高溫高壓的固態內核。

所以,可想而知如果宇航員降落在木星上面,如果不預見風暴,初始感覺還不錯,就是感覺到了2g的重力加速度,有點超重。然後由於木星最表面的氣體密度較低,所以宇航員會慢慢往下沉,下沉的過程中該宇航員會逐漸感覺溫度上升壓力變大,當達到一定深度的時候,巨大的壓力和高溫已經徹底殺死了該宇航員。等下潛到木星液態層的時候,這裡的溫度和壓力已經極大了。巨大的壓力會把宇航員壓成肉泥,然後漂浮於液態層之上。

這樣根本就無法穿越木星,而宇航員也將經歷最殘酷的自殺過程。


科學探秘頻道


答:木星內部有著極高的壓力和溫度,在木星2萬5千米的深處,物質是高壓態的金屬氫,其硬度比普通鋼鐵要高數百倍。


木星是一顆巨大的氣體星球,質量的75%是氫,24%是氦氣,1%的其他元素;木星平均密度1.326g/cm^3,比水的密度稍大一點,但這並不意味著木星全部是由氣體組成。

首先,木星之所以屬於氣體星球,那是因為在木星上,大氣層底部的壓力太高,使得木星沒有明顯固態和氣態分界面,也沒有固定的表面。


從大氣層到木星內部,氫氣逐漸由氣態轉變為液態,再到高壓態的金屬氫;在木星核心區域,氫元素呈高溫高壓的等離子態,同時還有大量的重元素,溫度高達上萬度,壓力高達十億個大氣壓,比地球核心壓力還要高數十倍。

在這樣的極端條件下,地球上的任何物質都無法承受,而且木星內部的金屬氫,硬度比常溫常壓下的鋼鐵還要高數百倍,普通物質根本無法穿越。


如果一個宇航員,穿著最先進的宇航服在木星上降落:

(1)木星大氣層厚度約5000公里,在3000公里處壓強就有十個大氣壓,軟質宇航服早已被壓扁,硬質的金屬宇航服還能勉強承受;

(2)木星的大氣層底部,壓強高達數百個大氣壓,無論什麼宇航服也無法承受,或許全密封的特製飛船能夠到達這裡;

(3)在液態氫層,隨著深度的增加,壓力急劇上升到數百萬個大氣壓,任何到達這裡的人造物體,都將被壓成液態。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木星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相信許多人在觀看《流浪地球》後都知道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90%是由氫氣組成。但氣態行星並不意味著它就像一個氣球,中間除了氣體什麼都沒有。實際上,中心內部有一個液態金屬氫海洋,還有一個尚不確定的固態內核。因此我給出的答案是不能穿過。下面,我邀請了木星來作詳細的解答。

首先了解一下我的個“人”資料

我(木星)主要是由大量氫氣與氦氣組成。但氣體總質量只有我“體重”的25%。這些氣體至少有5千米厚。在這些氣體之下,有一個液態金屬氫海洋,並且有一個固態內核。(具體成分尚不明確)我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恐怖,從我表面著名的大紅斑就可以看出,我並不是一個值得親近的行星。我的內部到處是狂風和閃電,一般航天器只要進入我的體內就會粉身碎骨。

回到問題上,宇航員進入我的體內後會感受到什麼?若宇航員進入我的體內,起初他會感受到2個大氣壓和150度的高溫並且會以2g加速度下降(他會感覺自己的體重增加了一倍)隨著它不斷深入我的體內,當他到達液態金屬海洋時,他將感受到接近太陽表面的溫度(約6000攝氏度)及200萬個大氣壓。不僅如此,在下落過程中,隨著速度的加快,宇航服的溫度會逐漸升高。可能他還沒有到達液態金屬氫海洋,已經被大氣壓壓扁了。

那麼假設宇航員不死,他能穿過我嗎?

現在假設一下他穿著能抵擋約200萬的大氣壓且極耐熱的宇航服,到達了液態金屬氫海洋。這已經十分厲害了。如果他繼續深入,將會到達我的內核(那裡的大氣壓是地球上的上千萬倍,許多重金屬在高溫高壓下聚成一個固態的核),由於我的質量大,他受到的引力很大,所以他無法離開。這時他唯一能做的只有等死。他也無法聯繫地球,因為我的大氣能將無線電波吸收。他只有看著自己的氧氣含量逐漸降低,最終窒息而死。


小結

宇航員進入木星後,將會經歷最殘酷的死法。他也許能看到許多從未有人看過的場景(享受一場視覺盛宴),但遺憾的是,他無法將自己的所見告訴其他人。因此,宇航員跳入木星是毫無意義的。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Colonies in Space, Chapter 1: Other Life in Space.National Space Society

我是喝茶談科學,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