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學生不學習、不認真完成作業,特任性,沒有人生正能量和奮鬥目標該怎樣管?

無極太極無限太極


這是當今社會普遍成在的問題,剛才還有一個朋友邀請我回答遊戲該不該禁的問題,現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受遊戲的影響而無心學習,家長們又要為生計而無心照管,孩子們不願學習,不能只埋怨孩子,孩子們就好比一張白紙,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來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有一部分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優越的環境,無優無慮,沒有緊迫感和危機感,另一種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心疼都來不及,嬌慣成性,所以,當今社會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是大部分父母最頭疼的事



前天看了一位老師發文《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來自內心的覺醒》,深有感觸!我家孩子就是這樣!我和他媽媽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租住在人員密集的城中村,我在建築工地上班,雖然很苦很累,但是想到孩子能夠在城市接受好的教育,就要咬緊牙關堅持下來。孩子出生滿2歲,我們就送他上親子班,再大一點,該上幼兒園了,因為她媽媽在一家公立幼兒園當保育員,孩子也能上那家(零收費),考慮到讓他接受更優質的私立園幼教,儘管動輒收費數萬元,我也在所不惜。除了上幼兒園,給他報了鋼琴、街舞、書法、繪畫、表演各種興趣班。但他都是淺嘗輒止,除了繪畫,沒有一樣能堅持下來。熬到上小學,我們運氣不錯,電腦派位進了一所省級重點小學。

我人生真正的挑戰開始了!全班50個學生,老師天天在微信群裡點名批評的都有我家孩子,上課聽講不認真、寫字太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每個星期我都要被班主任老師叫到學校接受批評。他媽媽脾氣火爆,只要被老師批評,孩子回家就要捱揍,說捱揍不準確,是暴打,孩子經常被打得鼻青臉腫,從頭到腳都是傷痕,我晚上從工地下班回到家已經精疲力盡,但還要硬撐著輔導孩子寫作業,安撫孩子受傷的心靈,孩子上小學那段歲月真是不堪回首。轉眼上了初中,學習成績仍然是沒有起色,課外輔導班一直沒有間歇,孩子就是不愛學習,渾渾噩噩,我只好安慰自己,只要他身體健康,心理、人格能夠健全發展比什麼都好,學習成績這種事只能聽其自然了。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初中畢業以後。憑孩子的成績自然考不上高中,上了本市一家電子職業中專學校。上了3個月,他再也不去了。他說他後悔沒有好好學習,沒能考上高中。他說在職業學校根本學不到東西,在學校的同學都是"混世魔王"。打架鬥毆,抽菸喝酒司空見慣。我第一次聽到他想好好學習,內心五味雜陳,孩子終於覺醒了。我想辦法讓他上了一所私立高中,全封閉管理。我每天跟他的班主任老師保持聯繫,老師說孩子在學校表現不錯,天天都是堅持到晚上11點睡覺,成績進步非常明顯。到第二個學期,他的成績穩定保持在全年級前10名。我還是不敢放鬆,雖然在他面前我表現得不動聲色。幸好他二叔是中學高級教師,每個寒暑假都是在他二叔家度過的,依靠高強度的刷題訓練讓他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前年參加高考,全省第三名,如願被複旦大學錄取。

孩子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家長和老師一味地強制和高壓對某些孩子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厭學、甚至厭世的不良後果。人格健全發展遠比考試成績來得重要!悉心呵護,靜待花開或許也是一種選擇!


古樓老僧


我總是收起我四十米大刀之後坐下來和我兒子一起暢想一下未來:

“兒子你不好好學習,不認真完成作業的話,

你爹我就不能安下心來好好賺錢,

我賺不到錢你就當不上富二代,

當不上富二代你才沒日沒夜的努力學習好好完成作業!

不努力學習不好好完成作業將來你就和我一樣接著和你的兒子暢想一下未來吧”。



來去是夢成敗皆空


1.抗挫折能力差,學習自信心不足。

孩子由於有過學習中的失利,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有時表面上是在學習,實則是應付。

2.學習目的不明確,缺少奮鬥目標。

這種情況下,在家,是為父母而學習,為學習,孩子會提一些無理要求,逼父母就範;在學校,是為老師而學習,有時“熊孩子”,為擺脫老師的約束,會故意耍弄一些鬼點子,或搞些惡作劇等等。有時父母和老師管得嚴了,他常會冒出“我為啥要讀書,現在多少大學生,畢業了照樣找不到工作”的說法。這是較典型的隨波逐流,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

3.學習基本功欠缺,方法不當。

由於基礎不牢,學習起來就吃力。方法不當,老師講課就很難聽懂,久而久之,距離越拉越遠,這樣學習任務完不成,就容易被動地陷入煩人的作業題海戰中,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

4.學習專注力差,容易焦慮。

由於經常性地被動學習,效率差,耗時多,自信心不足等,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考試恐懼與焦慮,學習注意力渙散,厭學,畏難等情況地發生。

針對上述情況,提如下建議,供參考:

第一,作為施教者,力戒急躁冒進。從小處著手,從簡單開始,幫助孩子重樹學習自信心。

強制性學習,無故延長學習時間,體罰或變相體罰,這些都無助於孩子的學習。

第二,鼓勵為主,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做好和孩子的情感溝通,及時發現孩子的細微進步並予以表揚。當孩子學習注意力渙散時,要懂得及時轉移,用溫和的語氣和平等的姿態,幫助孩子糾正錯誤。過多的訓戒,非但起不了作用,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三,培養興趣,尋求方法突破。

每次佈置任務宜少不宜多,宜簡單不宜繁難,形式上多樣化,新穎化,鼓勵孩子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多教給孩子一些好的學習方法,逐步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用實際事例講述知識的重要性。

比如,遠處講中國的四大發明。近處講我國的“兩彈一星”,航母建造,5G網絡,北斗衛星等等,用鮮活的事實作榜樣來勵志,改掉孩子”三分鐘熱度”的不良學習風氣,以此促進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

總之,孩子的學習成長,不是單一的行為,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通力配合,才能取得最大成效。


時萬光


因人施教,因時施教,注重長遠,兼顧眼前。

每一個孩子有個體差異,天賦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取向不同。不能千篇一律教育孩子,對任性的孩子,更要講究方法,不能蓋上任性的帽子一概而論。孩子為什麼任性?通常和父母家人有關,不說遺傳的因素,寵溺、放任、打罵都會造成任性。

到了讀書的年齡,如果家長繼續溺愛、放縱、責罰,任性的孩子將會更任性。有的家長會說,是家裡老人慣孩子。這其實是父母沒有擔起這個責任。在教育孩子方面,從來不會有任何老人能夠抵消父母的作用。老人再寵孩子,父母都可以輕易地把孩子的壞毛病糾回來。可是如果我們缺乏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就會出問題。這裡有幾個方面:

一是陪伴。父母再忙,每天都要沉下心來陪孩子,特別是剛讀書的階段,要耐心地幫助孩子培養學習的習慣,這個時候的父母都比較年輕,但從孩子的成長出發,要捨棄不必要的應酬和娛樂活動,安心守著孩子。守著不是盯著不放,不是手把手地教孩子寫作業,而是悉心開導,幫助孩子培養學習的興趣與習慣。多給孩子講方法、講故事,少幫他們解題。可以有一些行為約定,更多一些勉勵提醒。

二是閱讀。隨著孩子成長,他的知識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可以獨立閱讀書籍。老師和家長要密切配合,安排和推薦各種書籍讓孩子讀。這個時期,老師的話是很管用的,可是老師要管一群學生,不可能一對一地管每一個學生,家庭教育仍然佔據重要地位。閱讀是人生最好的法寶,養成讀書的習慣,在一個人人生任何時期都不晚。對於小學生,作業比較輕,時間相對充裕,六年級以前是最佳閱讀時期。我們不要就學習講學習,什麼正能量、奮鬥目標這些大道理不用多講,讀書破萬卷嘛!先從孩子感興趣的書開始,引導他們讀上幾百本書。這個時期,父親要多講道理,可以在書籍裡整理一些精髓傳遞給孩子記憶,要幫助孩子理解人生的正道與真理。這其實是教學相長,孩子的學習能力悄然提高,父親也會因此受益匪淺。

三是興趣。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要告訴孩子,學習是一個人一生的愛好,不要把學習當成負擔,包括作業,越喜歡它,就越輕鬆快樂。生活中,我們會要求孩子東學西學地是吧?培養各種特長,鋪墊各種基本功,通過校外輔導打增強劑,這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好是壞且不論,問題是我們要問問孩子是否喜歡。有些特長可以引導、幫助孩子去學習訓練,但不要強求,關鍵看這些課外學習對孩子是否真正適用,是否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四是放手。到了中學,孩子思想越來越獨立,開始叛逆了,牴觸父母甚至老師的話。前面三點做到了的,問題不大;但學習習慣沒有養成的孩子,會有點麻煩。對他們斥罵責罰會使情況更糟,任性的更會做出極端行為。家長管不住任性的孩子,老師呢?也會焦頭爛額。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只能循循善誘。適當地、逐步地放手,因為孩子已經越來越大,他們已經在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放手不是放任,不是不管,是不要再把他們當小孩看待,要用成年人的視角、平心靜氣地溝通交流,好像是我們的朋友一般,多給予尊重,多給予理解。人生的學習不止有課本知識,人生的目標也不只有中考、高考和上大學。每個人都有其天賦特長,行行皆能出狀元。老師和家長除了傳授給學生孩子知識,更重要地是扶持他們走好起步的人生,幫助他們尋找人生的夢想和取向,陽關燦爛地度過青少年時光。

以無私的愛和包容的胸懷對待他們,這才是潛移默化的正能量!

最後,補充一點,用孩子代替學生回答標題,有點偷換概念,因為如果從老師角度講管理,真的是能力有限,雲以為:有效的家校合作乃是制勝之道。


此時此刻此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可塑性很強的教育對象。按照孩子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結合以往的親身經歷,我說5點——



首先,孩子需要正面管教。管孩子而不是慣孩子,這個很重要。孩子不管好,可能是廢料。我見過一個流動兒童,獨生子女,很聰明,但是由於家長溺愛,不能正確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導致抑鬱症發作,自殺未遂,終身殘疾。


其次,孩子需要生活中和學習中的榜樣。1.文藝作品裡的榜樣,可以用美的形象陶冶情操,引領孩子熱愛生活,積極主動地學習。2.生活中的榜樣(不多,家長可以做榜樣,帶著孩子處理生活中的問題),能夠讓孩子積極向善。3.學習中的榜樣(比較多,例如班裡的好學生),讓孩子學習進步。我輔導過一個流動兒童,他的父母是文盲,工作很辛苦,不能陪伴孩子。生了三個,其中兩個上學的孩子不能自律,在學校裡經常被老師訓斥甚至責罰。

第三,孩子需要好的成長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給孩子提供書房、家庭教師,屬於硬環境。軟環境指的是不用毀滅性(咒詛性)的需要責罵,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支持性的心理環境。

第四,孩子需要養成習慣。完成作業,不僅僅是任務,也是一種習慣。需要有指點、持之以恆。孩子喜歡電子產品,如果有癮,就是平時的壞習慣沒有引起家長的注意,一來二去就發現為手機依賴,對學習的負面影響會很大。

第五,重視家校合作,協同推進孩子的習慣養成、成績提升和觀念發展。家長要積極地去開家長會,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對待,也可以提醒老師(包括家長自己)不要因為一時生氣,就在氣頭上當眾責罵孩子,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甚至仇恨。因為犯錯而責備,孩子只能畏懼;因為愛而責備,孩子會長進。


慈善文化研究


現在許多孩子對於學習不上心、任性沒有人生正能量和奮鬥目標者不是一個兩個。這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社會風氣所帶來的影響。而往往出現這種情況的學生,大多是在初中和高中階段,他們正值青春叛逆期,讓人頭疼。

如果是老師面對這樣的學生,可以試著這麼做:

1、進行溝通。溝通是有效的教育方式,通過溝通讓學生明白他現在的狀態是不符合一個學習所應該表現出來的形象。在和學生溝通交流過程中,老師可以以平等的口氣,告訴學生一些人和事,讓學生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

2、激勵表揚。每個人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有些學生因為其他原因,造成了他對待學習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對自己的前途迷茫,無知,但是他們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這些原因。在他們的內心裡,只有自己,他們不會去考慮別人,但是他們內心也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肯定。因此,老師可以去注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在適當的時候在班級裡對其進行表揚和激勵。

3、尋找同伴幫助。有許多這樣的學生,總是喜歡和家長、老師頂著幹,但他們卻喜歡和同年齡人進行溝通,在他們眼裡,朋友才是能互相溝通得來的人。如果老師能為他找到這樣的朋友,給予他幫助,給予他開導,或許能收到想不到效果。老師可以在平時觀察此學生身邊同伴的情況,並有意識讓好學生去和他陪伴。

4、做好家校聯繫。這樣的學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不可否認,家庭教育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老師要常和家長聯繫,告訴家長,孩子要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家校互相密切配合,才能讓孩子轉變自己的形為。

作為老師,有時真得無可奈何,但作為老師,希望每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幾點意見,供參考!


鄭老師的教育


學生不學習 、不認真做作業,還任性,主要應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對於小學生來說,貪玩是這個階段的主要表現,我們父母應早和孩子制定計劃,什麼時間應該做作業,什麼時間玩,如果能長期下去,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剛開始不聽話的孩子,我們應採取強硬態度並且陪孩子學習做作業,完了以後多表揚,漸漸的孩子適應了,就能夠按照要求去做,玩的時間可不要再讓他學習,說話算數是父母的美德,否則就不好管理。

小學生需要多陪伴,而到了初中,孩子大了又正值青春期,這時我們要多去關心孩子的心裡,多與孩子交流聊天,聊聊學校和班級裡的新鮮事,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和小故事,與孩子交流就是與孩子做朋友,瞭解孩子心裡的所需和要解決問題。我們用自己周圍認識的學霸給孩子做榜樣,也給孩子一定的玩耍空間。父母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引路人,使孩子從心裡贊同學習的重要性,而不是用大道理使孩子屈服。

到了高中就是鼓舞孩子信心的時候,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定目標,不好高騖遠

,這時的孩子有了思想,有的也有不成熟的人生規劃,我們既要支持他們,也要引導他們,使他在人生的第一個關鍵時刻把握好,因材施教這時候很重要,他自己如果能定個小目標最好,如果不能,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個他自己感興趣的小目標,我們就共同朝這個目標努力前行,多鼓勵,不氣餒,一定能有收穫。


守護孤獨LYH2008


首先跟他多交流。這時期比較敏感。道理也似懂非懂的。多跟他談理想、談人生規劃,鼓勵他朝著目標奮進,這時得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名人的例子。一定要讓他形成良好的性格。

如果讀高中了,還不想著學習,那就跟他談實的,不談虛的。談高中畢業後的打算,做好打工或學技術謀生的準備。

現在學生都反感父母的說教,普遍原因是因為家長用通用的方式方法,或生搬硬套別人的方法導致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適合別人的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不能一慣的以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不然小孩都有逆反心理,平時多跟孩子交流溝通,讓他把父母當朋友一樣,從內心多關心孩子,這樣小孩也會說出為什麼不想學習,難處在哪裡,然後找到解決方法,現在的小孩教育確實難度大些。父母必須得下一定功夫,得有耐心。


寧靜致遠的先生


有幾點建議供參考。一是要想管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有的父母每天打麻將,花天酒地,討論得都是這也別吃虧,那也別少了。有的父母工作勤懇,書不離手,談論得都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孩子耳聞目睹,自然而然的被引導求上進。二是要和孩子成為朋友,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說心事,願意聽你的建議,這樣你對孩子的管教才會有效果。三是引導孩子開拓視野,知道這個世界有多麼大,知道周圍的孩子都是怎麼努力學習的,從而受到鼓舞和激勵。四是注意發現和支持孩子的興趣,不要硬性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願望學什麼,發現孩子喜歡什麼,只要沒壞處,只要有能力滿足孩子,那就積極支持。五是不要過於望子成龍。孩子能不能達到優秀,需要多種因素。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能因為管教不當而讓孩子生活在緊張和負擔中。快樂的生活,也是父母該給孩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