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周宣帝崩,有人要推楊堅上位,楊堅猶豫不決,來人說:你不上我上


周宣帝崩,有人要推楊堅上位,楊堅猶豫不決,來人說:你不上我上


隋文帝楊堅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開國君主。

他登上帝位後,並西梁、滅南陳、平江南,結束了長達三百年的南北對峙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隨後,又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被尊為“聖人可汗”,穩定了東亞局勢,為後世安穩發展奠定了牢固基礎。

在政治上,他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與西胡化政策,力行漢化;開科舉制度之先河,廢除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部制,並簡化地方官制,廢郡,改為州、縣二級制;又改府兵制兵農分離的弊端,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實現兵農合一。

在經濟上,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在各地修建糧倉;改革貨幣。

……

因為隋文帝楊堅的勵精圖治,大隋開皇年間的中國成為了盛世之國,史稱“開皇之治”。

後世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楊堅推崇備至,稱讚說:“惟隋高祖皇帝勤政不怠,賞功弗吝,節用安民,時稱奔馳。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楊堅列入其中,排在第82位。

但是,未登上帝位之前的楊堅,也曾經有過一段惶惶不知終日的卑微生活。

楊堅是承襲父親楊忠之爵位出道的。出道之初,不懂得韜光養晦,不知道收斂,大張旗鼓地結納各路牛人、能人,鋒芒很盛。

齊王宇文憲的眼睛一下子就被楊堅發出的光芒給亮閃到了,他密奏武帝宇文邕,說楊堅這人有野心,必須提前把他除掉。

武帝宇文邕為一代明君,心腸不夠狠,猶豫不決。

他找來通曉相術的畿伯下大夫來和,私下裡探討楊堅為人。

他並不知道,來和就是楊堅所結交的牛人之一。

保護楊堅,來和義不容辭。

武帝宇文邕問:“諸公皆汝所識,隋公相祿何如?”

來和毫不猶豫地答:“隋公止是守節人,可鎮一方。若為將領,陳無不破。”

宇文邕頓時釋然。

過了幾日,想想還是覺得不放心,又請相士趙昭偷偷給楊堅看相。

哪知,趙昭也是楊堅所結交的能人之一。

保護楊堅,趙昭義不容辭。

趙昭當著宇文邕之面佯裝觀察楊堅臉龐,然後毫不在意地說:“不過作柱國耳。”

這下,宇文邕信了。

以至於內史王軌勸諫說“隋公非人臣”時,他竟不耐煩地說:“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

宇文邕極其崇尚封建迷信,對趙昭說的那一套“天命論”深信不疑,不但認定了楊堅就只有做柱國的命,還妄想著可以依靠這個柱國來保護自己的江山、扶助自己的兒孫。

為此,他主動和楊堅結成了親家:讓太子宇文贇娶了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妻。

宇文贇的智商和能力,與他的父親宇文邕相比,被遠甩下了幾條大街。

但他在看人的問題上,似乎比父親宇文邕要強一點半點。至少,他沒那麼相信什麼“天命”之類的鬼話。

他在即位後,對楊堅的疑心很重。

楊堅早在趙昭和來和的提醒下,很知趣地夾住尾巴做人了。

但宇文贇左看右看、橫看豎看,就覺得自己這個老丈人不像好人,想找機會把他給剁了。

有一次,他喝酒喝高了,忍不住對皇后楊麗華說:“必族滅爾家!”

周宣帝崩,有人要推楊堅上位,楊堅猶豫不決,來人說:你不上我上

媽呀,這可是酒後吐真言呀!

楊麗華嚇得花容失色,趕緊讓人把這個訊息帶回給自己的父親。

楊堅惶恐不安,每天心驚肉跳,把尾巴夾得更緊,就差沒把腦袋縮進了褲襠裡了。

宇文贇殺楊堅之心不可遏止。

他在皇宮埋伏刀斧手,命內侍前往傳召楊堅,再三叮囑刀斧手,說:“若色動,即殺之。”

楊堅接到詔書那一刻,感覺天要塌下來了。

這是進宮呢?還是不進宮呢?

進宮,還有一絲活的希望;不進宮,必定因忤逆而被斬。

沒辦法,楊堅哭喪著臉,戰戰兢兢地進宮了。

也許就是楊堅那副絕望的可憐樣軟化了宇文贇的心;又也許是宇文贇需要一個殺楊堅的正當藉口,反正,在那天,殺人的命令一直沒有下達。

楊堅得以躲過了一劫。

不管如何,這種日子,對楊堅而言,簡直是暗無天日!

怎麼樣才能脫離苦海呢?

楊堅左思右想,想來想去,覺得只有出京去輔佐藩王才能稍微安全點。

因為,那麼一來,可以離宇文贇這個瘟君遠一些,不那麼容易觸動他的殺人神經了。

不過,怎麼樣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

這又得感謝之前他結納到的各路牛人、能人了。

內史上大夫鄭譯是宇文贇座前最得寵的寵臣之一,偏偏,他也是楊堅之前曾經傾心結交的能人。

楊堅悄悄找到他,對他說:“久願出藩,公所悉也。敢布心腹,少留意焉。”

他的意思,鄭譯懂。

恰好,鄭譯前些日子就接到了宇文贇要派他南征的任務。

於是,他向宇文贇求索一個總督軍事的人才,積極推薦說:“若定江東,自非懿戚重臣無以鎮撫。可令隋公行,且為壽陽總管以督軍事。”

宇文贇沒有多想,答應了鄭譯的請求,下詔以楊堅為揚州總管。

詔書下達那一刻,楊堅如獲大赦,恍若死後重生。

不過,極其戲劇性的是,他尚未到揚州赴任,終日沉溺於酒色的宇文贇掛了,該年,才22歲。

宇文贇嚥氣之前,宣召劉昉入內宮,準備託付後事。

這個劉昉,也是楊堅之前曾經傾心結交的能人。

行文到這裡,不得不感慨一聲:楊堅太會結交人了,他的關係網太龐大了!

劉昉和鄭譯同是宇文贇的寵臣,而且,他們又同是楊堅的死黨,這種奇特的身份,使得他倆的感情就特別深。

劉昉認為宇文贇的兒子周靜帝宇文闡只是個七八歲的小孩子,不堪充當自己遮蔭的大樹,他與鄭譯密謀,準備推舉楊堅上位。

兩人沆瀣一氣、一拍即合。

他們手拉手地前往楊堅家,把來意告訴了楊堅,請楊堅入宮。

楊堅還籠罩女婿宇文贇殘暴的陰影下走不出來,一個勁地推讓。

劉昉急了,正色說:“公若為,當速為之;如不為,昉自為也。”

楊堅猛一激凌,驚醒了過來,停止了推讓,連連點頭表示願意入宮。

在入宮前,楊堅心裡還是在打鼓,他讓人去找來通曉相術的來和,惴惴不安地問:“我無災障不?”

來和給他壯膽,說:“公骨法氣色相應,天命已有付屬。”

楊堅於是以“侍疾”為名,跟隨劉昉、鄭譯入宮。

入宮後,劉昉、鄭譯矯詔,任命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

楊堅由此上位,不久,當上了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

周宣帝崩,有人要推楊堅上位,楊堅猶豫不決,來人說:你不上我上

楊堅也沒忘記劉昉、鄭譯二人大恩,稱讚他們定策之功,還親暱地稱他們是自己的“心膂”,賞賜鉅萬,封劉昉為黃國公,鄭譯為沛國公。

劉昉、鄭譯出入都可以派甲士自衛,朝野傾矚,稱為黃、沛。

劉昉之前對楊堅說的“公若為,當速為之;如不為,昉自為也”之類的話,純屬恐嚇楊堅,意在逼迫楊堅上位。

他其實是沒有什麼能力“自為”的。

舉個例子:楊堅奪取朝政大權後,相州總管尉遲迥不服,起兵反抗楊堅。一開始,楊堅派韋孝寬前去對付尉遲迥,但諸將不協,無法展開統一行動。楊堅想從劉昉和鄭譯兩人當中派一個去做韋孝寬的監軍,推心置腹地對他們說:“須得心膂以統大軍,公等兩人,誰當行者?”

這兩個傢伙毫無責任感,也沒有半點擔當精神,一個推辭說自己不懂軍事;另一個找藉口說自己母親病了,走不開。

楊堅很大度,沒有責怪他們,把工作安排給了高熲。

尉遲迥鬧騰得很大,益州總管王謙、周靜帝的岳父司馬消難等人紛紛起兵響應。

楊堅的神經崩得很緊,廢寢忘食,日理萬機。

擔任司馬的劉昉,一點也不替楊堅分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每日遊玩酗酒,貽誤了許多重要工作。

周宣帝崩,有人要推楊堅上位,楊堅猶豫不決,來人說:你不上我上

楊堅看清楚了劉昉的無能本質,就罷免了他的司馬一職,讓別人頂上。

不過,楊堅對劉昉還是很好的,他禪位稱帝后,還升遷了劉昉為上柱國,改封為舒國公,並且不給他安排任何工作,讓他清閒無事,可以盡情玩樂、吃好玩好。

楊堅這樣的安排,對他和對劉昉,都是各取所需,按理說,應該是皆大歡喜。

奇怪的是,劉昉不滿意了。

他認為自己是輔佐楊堅稱帝的頭號功臣,現在慘遭閒置,不甘心接受。

他選擇在楊堅下令禁酒期間開酒坊,讓自己的小妾當壚沽賣酒,以此來表達抗議。

楊堅沒有理會。

劉昉看見楊堅不理,不免惱羞成怒。

上柱國樑士彥的妻子是個大美女,也不知劉昉用了什麼手段,竟然和她搞上了。

因為這個,劉昉和梁士彥好上了。

周宣帝崩,有人要推楊堅上位,楊堅猶豫不決,來人說:你不上我上

梁士彥和宇文忻都是很能打的名將,但他們平定尉遲迥的叛亂過程中首鼠兩端,事後遭到了楊堅的冷落和疏遠。

梁士彥和宇文忻對楊堅怨恨不已,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發牢騷,吐槽世道不公,痛罵楊堅用有色眼鏡看人、偏心眼。

劉昉和梁士彥好上後,三人結成了“失意聯盟陣線”,密謀造反,議定事成之後,由梁士彥當皇帝。

梁士彥和宇文忻兩人打仗是很有兩把刷子的,之前不敢密謀造反,是知道自己搞政治不行,屬門外漢。他們看到劉昉這個開隋定策功臣來了,以為劉昉是個高人,大事一定能成。

哪知,劉昉之所以能成為開隋定策功臣,完全是因為他是宇文贇寵臣的緣故,事實上,他是個軍事不在行、政治也不在線的平庸之輩。

既然是這樣,那麼他們的失敗在一開始就註定了。

甚至,他們什麼都來不及做,他們的造反,還只停留在口頭上,就走漏了風聲,被楊堅輕輕鬆鬆地來了個“一鍋端”。

有意思的是,在臨刑前,身為武將的宇文忻竟然向高熲連連叩頭,哀聲求饒。劉昉卻表現得極有骨氣,大聲唾罵宇文忻說:“事形如此,何叩頭之有!”昂然伏誅。

曾和劉昉並列為“黃、沛”的沛國公鄭譯,雖然也有過買獄賣官之醜事,卻活得很好,於開皇十一年(591年)病逝於官任上,得諡號為“達”,其子鄭元璹承爵。


周宣帝崩,有人要推楊堅上位,楊堅猶豫不決,來人說:你不上我上


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如果大家要想多瞭解一些中國的歷史,我給大家推薦史學家蔡東藩一人以十年之心力著作的《歷朝通俗演義》,包括《前漢演義》、《後漢演義》、《兩晉演義》、《南北史演義》、《唐史演義》、《五代史演義》、《宋史演義》、《元史演義》、《明史演義》、《清史演義》、《民國演義》共十一部,時間跨度計劃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的歷史。

讀了這套書,基本就通曉中華歷史的變遷過程了。

周宣帝崩,有人要推楊堅上位,楊堅猶豫不決,來人說:你不上我上

現在,理工大學將這套書做成精裝禮盒版,除了上面提到的《前漢演義》等十一部書,再加一部由許廑夫先生精心著作的《慈禧太后演義》,全套共六卷十二部,都是全新修訂無刪減版本的,絕對超值,是專門拿到頭條做活動的,團購價是1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