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中國歷史上得國最容易的開國皇帝:楊堅稱帝建國真的很容易?

楊堅稱帝

皇帝是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但當上皇帝絕對不易。從起兵到稱帝建立王朝,漢高祖劉邦用了七年,漢光武帝劉秀用了三年,唐高祖李淵用了七個月,宋太祖趙匡胤用了三天,而明太祖朱元璋用了十六年,相較其他開國之君來說,隋文帝稱帝建國確實要容易得多。

中國歷史上得國最容易的開國皇帝:楊堅稱帝建國真的很容易?

楊堅稱帝建國真的很容易?

皇帝是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但當上皇帝絕對不易。從起兵到稱帝建立王朝,漢高祖劉邦用了七年,漢光武帝劉秀用了三年,唐高祖李淵用了七個月,宋太祖趙匡胤用了三天,而明太祖朱元璋用了十六年。

可時間並不能衡量一切,劉邦、劉秀和朱元璋都是歷經生死征戰才奪得天下,李淵和趙匡胤時間雖短,但他們的起點就極高,難度也要低得多。

要說史上坐上皇帝之位最輕鬆的人,清代史學家趙翼曾說過“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的確,相較其他開國之君來說,隋文帝稱帝建國確實要容易得多,但歷史上,沒幾個開國帝王能夠輕鬆得天下,除非是前人幫他們鋪好了路。

仔細分析楊堅得天下前後發生的事件,可知楊堅得天下也是經歷了不少磨難的。

所謂楊堅輕鬆得天下,不外乎是三大理由,一是出身於關中豪門楊家;二是其父楊忠是北周元老大將;三是楊堅成了皇帝的岳父。有這三個身份的加持,楊堅奪取皇位似乎是唾手可得,但前提是皇位要不穩,如果坐在上面的是宇文邕,再借楊堅三個膽子他也不敢篡位,也根本沒機會。

宇文邕(yōng)的英年早逝、宇文贇(yūn)的昏庸無能以及壯年去世,最終造成皇位上坐著的,不過是一個小娃娃而已,而且從名義上來說,這個小娃娃還要叫楊堅一聲外公。

中國歷史上得國最容易的開國皇帝:楊堅稱帝建國真的很容易?

楊堅能夠奪得大權,除了出身和運氣以外,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權力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到手的,就算到手了,怎樣鞏固也是一大難題。

北周宣帝宇文贇既是楊堅的優勢,也是他的磨難。

宇文贇剛剛即位的時候,在朝堂上缺少強大的支持力量。因為宇文贇行事荒唐,宇文邕一直對他管控極嚴,嚴密監視他的行動,因此宇文贇繼位之初根本沒有自己的黨羽。外面又有他叔叔輩的宗室窺伺寶座,江山不穩,這個時候唯有尋找強大的世家外戚,才能坐穩江山。

所以宇文贇剛登基不久,馬上就立楊堅的長女為皇后,倚仗楊家深厚的政治資本,對抗皇族勢力。不過當皇位坐穩以後,宇文贇發現楊堅勢力已然做大,立馬開始平衡措施。

宇文贇在朝中對楊堅進行打擊,在後宮中也沒閒著,他本來就是好色之徒,為了壓制楊皇后,竟然先後又立了四位皇后,其中包括實力雄厚的尉遲皇后。

有一次,楊皇后不小心得罪了宇文贇,竟然直接被賜死!幸虧楊堅的妻子獨孤氏知道後趕往皇宮向女婿求情,磕頭磕到臉上流血,這才保住了女兒的性命。不過宇文贇此後仍多次對楊皇后說:“必族滅爾家。”可見他對楊堅還是很不放心,楊堅請求外鎮才消了皇帝的戒心。

楊堅被外調以後,宇文贇以為高枕無憂,更加放縱自己,整天躲在後宮中享受。如此放縱的結果就是,年僅二十二歲的宇文贇突然駕崩。

事出倉促,消息只在小範圍內流傳,而這小範圍內,都是楊堅的朋友,這是他的能力——交朋友,而這些朋友最終都成了他的政治資本。

此時楊堅正在京城府邸養病,結果被自己的老同學同時也是皇帝的紅人劉昉和鄭譯召進皇宮。一見面劉昉把北周宣帝病重消息告訴了楊堅,並且讓他矯詔輔政。楊堅再三推辭,然後答應了。

如此良機,怎能錯過?

就這樣,楊堅被封為大丞相,住進了太子的皇宮,離皇帝只差一步。

上面說了,楊堅會交朋友,朋友也多,除了內臣文官以外,他還獲得了各地總管的支持。總管這個職務,在當時權力很大,是各地的軍事和民政長官。尉遲炯、司馬消難和王謙就是以總管的身份向楊堅發難,差點幹翻楊堅的政權,不過在中央有內臣支持,地方有總管支持,最終只用了兩個月就剿滅了這場叛亂。

出兵平叛的同時,楊堅以公主出嫁到突厥為藉口,把北周宗室諸王召集到長安觀禮。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宗室諸王還不知道皇帝駕崩、楊堅輔政的事,一個個都來了,結果都被囚禁。

等到叛亂被平定後,楊堅就把這些北周宗室的男性成員,無論長幼,一律誅殺。完成這一切,楊堅的帝路上再無阻礙。

581年2月,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的禪讓,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隋,是為隋文帝。

天下從來不易得,幸運兒如楊堅者也不例外,他當皇帝,是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結合。

正是宇文贇的突然死亡,給當時的朝廷當來了政治權利的真空,這才使得楊堅趁虛而入,這是偶然。而楊堅在朝廷和地方都擁有良好的人脈資源,基礎強大,再加上皇帝昏庸,想要奪得帝位,恐怕只是時間的問題。

隋文帝建立隋朝,看似得天下易,但成功也要苦幹,機會來到你也要有能力駕馭才行。


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