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簡介

丹景山鎮,原名九隴鎮,因九隴山而名,即關口到唐昌的橫山子。《太平寰宇記》說:“九隴山至永昌連亙至縣界,曲曲而九折也。”古老的湔江滾滾南流,蜿蜒如帶;巍然屹立的壽陽山、牛心山,夾江對峙。九隴鎮坐落在彭州市北面,13公里的湔江出山口,雄居湔江分流之堰首,扼山區七場之門戶,早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地形非常險要,故人們又稱她“關口”。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九隴歷史悠久。相傳,兩三千年前,蜀族先民就在這裡立國興邑,墾創農業。以九隴為中心的古繁、郫、瞿上地區是蜀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古天府之國農業經濟的搖籃。在南北朝至宋朝的幾百年間,曾在這裡設九隴郡、縣治所。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這裡成了附近區、鄉、鎮交流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的中心,越來越引人矚目。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於1987年1月8日正式成立了九隴鎮。由於九隴自唐朝以來,廣種牡丹至今,詩人陸游在牡丹譜中說:“牡丹在中州洛陽第一,在蜀天彭第一。”因此九隴又稱牡丹之鄉。

丹景山鎮現有省級風景旅遊區丹景山,主要以牡丹文化、佛教、道教文化,休閒娛樂為主。著名景點有金華寺、淨水寺、審魂殿、聖蹟寺、牡丹園、杜鵑園、丹霞園等18處。每年春節廟會和4月中旬牡丹花會期間,遊人如潮,各種歌會、舞會、擂臺賽更吸引人,年遊客達萬人次。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宗教文化旅遊

該地區境內宗教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比較著名的有佛教勝蹟有金華寺、淨水寺,佛山古寺、法藏寺、天池寺、聖蹟寺、白衣庵(尼)、上三昧、中三昧、下三昧;道教審魂殿、真武宮;天主教馬桑經堂。特別是新建的佛山古寺,佔地40餘畝,大雄寶殿尺寸較一般的大殿大,所供菩薩上百尊,皆為漢白玉所雕刻,最重的達10餘噸重,堪稱中華一絕。 丹景山為蜀中佛教名山,傳說人死後有魂靈必須來此經十殿閻君評判,懲惡揚善,輪迴轉世,故丹景山有“川西豐都”、“冥山鬼府“之稱。古代吳懷氏封禪泰山,古人將丹景山比之泰山,故有“丹嶽岱宗”之稱,歷代蜀王都在此祭拜天地,祭祀先祖。金華寺位於丹景山巔,為蜀中著名佛教活動勝地。金華寺四周峰巒起伏,地勢險峻,居高臨下,形如座椅。歷史上有不少統治者在此風水寶地營造行宮,也是佛道兩家必爭之地。該寺始建於漢代,唐代金華公主在此改建行宮為金華宮,後金頭陀禪師在此廣植牡丹,以花祈福更名為金華寺。宋時為“永寧院”、明清時為“東嶽廟”。世事無常,金華寺屢遭劫難。改革開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當代高僧清陽禪師、濟尖大和尚、智信法師帶領四眾弟子努力修繕,現建成天王殿、藥師殿、大雄寶殿、地藏殿、東嶽殿、放生池及住房百餘間。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在災後重建中,彭州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二是重點打造“山地旅遊”。因此,丹景山鎮旅遊資源開發也將突出“鄉村旅遊、山地旅遊”等資源優勢,抓好“牡丹之鄉、宗教文化、地質奇觀、古蜀文化”等資源特色,立足成都的基礎客源市場,發展渝、德、綿等周邊城市市場,以“觀光、度假、養生、科考、探險、運動”為主題,抓住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特別是宗教文化兩條主脈,深度挖掘旅遊資源的內涵,豐富旅遊產品的內容。“二塊”為丹景山旅遊板塊和牌坊溝旅遊板塊。其中,丹景山旅遊板塊包括丹景山前山、後山、金華寺、三昧水、壽陽山、川西第一米棗林。因該板塊在此次地震中受到的破壞較小,是近期重點開發的景區之一。有名的天彭牡丹主要集中在前山,所以前山的開發主要將依託牡丹資源,打造山地牡丹觀光和節慶活動,進一步提高丹景山鎮旅遊的知名度。牌坊溝旅遊板塊包括牌坊溝水庫、東河水庫、法藏寺、獼猴桃種植基地。在牌坊溝水庫、東河水庫,將主要開展水上休閒娛樂度假活動,同時結合當地的冷水魚養殖發展特色餐飲;獼猴桃種植基地位於牌坊溝水庫與東河水庫之間,基地的開發將依託自身獼猴桃與棚口茶的種植,發展山地觀光農業,與相鄰的水上休閒度假區形成優勢互補。在牌坊溝旅遊板塊,將利用當地鄉村田園景觀資源,以特色種植與養殖為依託,挖掘當地文化民俗,充分發揮水景效果,全新打造和建立具有川西鄉土特色的生態農業觀光體驗區。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牡丹花香(丹景山鎮)


彭州市市委市政府已將牡丹文化小鎮項目列為彭州市重點項目全面推進,丹景山景區已於2018年1月成功創建為4A級景區,現繼續進行提升打造,已完成梅谷遊步道和200畝花海梯田建設,正在對湔江書院文創聚集地和丹景花間進行打造。全力再現“天彭門”盛景,明確了18項工作任務的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並進行主動對接,全力做好摸底調查等基礎性工作,積極思考提出落實任務的建議方案。於2017年3月完成3.2公里觀光小火車試驗段,並投資380餘萬元在2018年3月底完成對小火車沿線景觀的提升,精心打造景觀小品、文化牆等,建設關口老火車站文創書吧示範點,初步形成文創商業業態。投資2300萬元建設集小火車站、廣場、綠地、文化長廊、停車等功能於一體的牡丹文化廣場,現主廣場建設已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