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金融開放:圍城內外,“與狼共舞”

金融開放:圍城內外,“與狼共舞”

2018年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分論壇時宣佈11項金融開放重磅措施及時間表,業界將其視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標誌,圍城大門就此開啟。

2019年以來,多項金融開放的舉措進入“升級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9年7月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時,將原本規定的2021年取消證券、期貨、壽險外資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調快”金融開放時間表,展示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圍城大門愈開愈大,“引狼入室”後,如何“與狼共舞”?走出圍城後,中國企業又如何“與虎謀皮”?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

摩拳擦掌

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金融業一直在不斷拓寬開放通道。而2018年4月以來的多項諸如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的文件,更皆是具有重大實際意義的務實舉措。

大門打開,此前對中國金融業垂涎欲滴的“城外人”紛紛摩拳擦掌。近日有分析人士預測,2020年將是外資入華大年,預計屆時中國金融市場的總規模將高達45萬億美元。到2030年,僅僅是商業銀行和證券行業的年利潤就將高達90億美元。

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世界第一、保險業資產規模世界第二、13億人口紅利……市場潛力是吸引各大外資機構爭相來華的重要原因。

《2018年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金融市場運行穩中有進,國內金融業運行總體平穩,行業資產總量保持穩定增速。截至2018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總資產餘額268.24萬億元,同比上升6.27%;證券業總資產為6.26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餘額18.33萬億元,同比上升9.45%。

李克強在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也指出,中國正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金融業領域將擁有巨大市場潛力。其中特別提到,深化金融科技領域合作,提升移動支付便利化水平,為三國遊客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務。

除市場潛力外,中國較寬鬆靈活的金融業發展政策以及金融科技的活力賦能也是吸引外資的重要籌碼。

在“城外人”摩拳擦掌走進城內之時,圍城內裝的盆滿缽滿的人也在摩拳擦掌“出海”揚帆。

中國支付寶、微信的移動支付名片已經走到了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地區,越來越多的中國金融機構也佈局海外,以銀行業為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就已經有11家中資銀行在2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71家一級分支機構,中資銀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2600多個。

黑雲壓城

外資、外企大舉進軍中國,給中國本土金融機構及企業造成了黑雲壓城之勢。

2019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國付寶股權變更申請,PayPal通過旗下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收購國付寶70%的股權,成為國付寶實際控制人並進入中國支付服務市場,動搖中國當下支付產業格局的野心“昭然若揭”。

2019年12月,繼日本野村證券後,有“小摩”之稱的美國銀行巨頭摩根大通宣佈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成為第二家獲准在華開業的外資控股券商,也是首家獲准在華開業的美資控股券商。

此外,目前高盛正在申請將其在中國大陸一家投資銀行合資企業中的股份從33%增至51%,若獲得批准,將實現全面控股。高盛表示,如果中國繼續走金融市場開放之路,高盛集團計劃未來5年將其在該國的員工人數增加1倍。

2020年1月16日,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也正式開業。

支付、證券、銀行、保險……自金融開放通道不斷被拓寬之後,此前對中國金融市場垂涎欲滴的“城外人”,此時更是全方位佈局、多角度滲透。一直在國外發展優秀的金融企業進軍中國,勢必會對本土金融機構、企業造成衝擊,QFII/RQFII額度取消也可能會給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及安全造成一定影響。

然而開放是大勢所趨。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金融市場走向全球化是必然的趨勢。開放,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好風借力

國際優秀企業及資本的進入帶來的競爭壓力,將會倒逼國內金融企業成長及行業改革。真正優秀的企業也懂得借金融開放的東風,進一步做大做強。

2020年1月15日,上海市發佈《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實施方案》顯示,上海將推出金融科技培育、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措施,在五年內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作為其中的一項舉措,由支付寶、螞蟻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團主辦的金融科技大會

“外灘大會”也將永久落戶上海。

這一舉措既有利於將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經驗共享全球,也有利於提高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世界的影響力,推動我國金融科技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上海市方案的發佈,螞蟻金服等企業的積極應對,是金融開放引發的鯰魚效應的體現之一。市場的爭奪更加激烈,產品更加豐富,投資者選擇更加多元化,此前躺贏的金融機構在金融開放之時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除此之外,隨著外資、外企進場,國內也需要重構金融基礎設施來應對挑戰迎接機遇。有專家指出,擴大金融開放最直接的目的是“以開放促改革”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易會滿認為,在監管方面,中國的金融開放要“堅持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切實增強開放條件下的風險防控和監管能力”。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也就“走出去”指出,國內金融機構要成功地走出去首要的是國內的監管機構的支持和指導,利用國際法及國際規則來維護自身的利益。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將會倒逼監管層與時俱進,倒逼優秀企業提高金融服務水平,而積極應對最終保住“城池”走向國際舞臺的企業也將是這場“與狼共舞”挑戰的勝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