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Rhino (犀牛)建模和3DMAX的最大不同是什麼呀?

文紹J


題主是學工業設計的吧。在以前,記得我還在校園的時候,國內幾乎清一色的學校只有3DMax課程。那時候國內高校幾乎沒有Rhino軟件課,那時候的Rhino還是2.0版本。那時候國內還沒有Maya、C4D之類軟件。絕大多數高校都是3Dmax。

3dmax與Rhino確實是有本質的區別。後來證明,3dmax不適合做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是一個與實體行業密切相關的專業,也是產品階段的重要一環。這點決定了工業設計建模模型必須要能數據化。各項模型數據必須與實際一致。


而3dmax建模核心是多邊形建模,建模思路基本就是基本體拉伸,哪裡需要拉哪裡。

重點是3Dmax的模型沒有真實的尺寸數據,也無法與其它CAD類軟件進行模型轉換數據。

這就導致設計師用3dmax做的模型與整個產品過程沒有一點作用,只有一張效果圖。到後續的流程中,結構工程師沒有參考,需要完全重頭開始設計模型,這樣效率極低。最重要的是很難保證最終模型與設計師設計的一致。

另外整個建模效率來說,工業設計模型要包含零件分模,3dmax建模在這些點上做起來非常麻煩,整個效率較慢。

所以到現在,工業設計行業基本沒人用3dmax了。它只是一個視覺效果,用於遊戲行業,室內設計等出效果圖而已。




Rhino則是nurbs曲面建模,它的模型有真實數據,是可以通過數學計算出來的。

什麼是nurbs建模我這裡不展開了,但整個產品設計,生產流程中所用到的軟件在行業內有個總稱:CAD類軟件。結構工程師,模具工程師用到的Proe、SolidWorks、UG、Catia等軟件都屬於CAD軟件。

它們雖然建模核心是實體建模,但本質上跟nurbs建模是一樣的。二者之間數據是可以互相轉換的。所有的CAD軟件之間都可以模型互相轉換。

Rhino的模型可以直接轉換到任何CAD類軟件打開,並且一模一樣。而這種雖然說是轉換,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在做模型後另存為你需要的格式就轉換成功。

後續結構就可以直接用犀牛模型開始建模做結構,這樣能絕對保證結構設計出來去工業設計完全一致。

就建模自由度與快捷、難易程度來說,犀牛建模非常方便,也相比其他軟件要容易得多。



3dmax與Rhino建模各有擅長:前者擅長建生物類模型。包括人體,動物之類。

而Rhino軟件本身(不包含插件)則擅長產品以及任何複雜曲面模型。

如今Rhino建模功能已經完善,配合上插件,也能像3Dmax一樣非常方便建生物體之類模型。Rhino搭配插件也有了國內大批建築設計師,珠寶設計師,鞋設計師,遊艇設計師的用戶。

在建築與珠寶行業,Rhino已經打得谷歌SketchUp沒有脾氣,越來越多的人放棄sketchup而使用Rhino。珠寶行業就更不用說了,光珠寶設計軟件針對Rhino開發插件就有幾家不同的軟件。


總之,3dmax不適合做與實體相關的設計軟件,只是虛擬的類似遊戲,動畫類,室內實際出效果圖就可以。僅僅能用來出效果圖。

Rhino則主要還是跟實體行業相關的設計建模軟件,加上幾乎所有主流的渲染器都有犀牛的插件,可以直接出效果圖。


老實生活


最主要的區別在於,Rhino是NURBS建模,而Max則是Polygon建模。其區別非常明顯——NURBS的含義是均勻非有理B樣條的意思,其構建的曲面,每一點都是通過方程計算的,構建出來的曲面在模型上可以做到絕對的平滑。而Polygon,也就是多邊形建模,使用一個個小的四邊形面片來逼近真實的平滑曲面。

在構建上,NURBS更加接近於真實中的平滑曲面,並且可以極為精確地控制曲面質量和形態,常用與工業設計的最終模型的構建。而多邊形建模是不可能精確描述曲面的。

參數化這個功能,Rhino並不具備,可以安裝Grasshopper插件來實現參數化建模。

所謂參數化,就是對象記錄自身的多個參數,在需要修改的時候,不需要對模型本身進行調整操作,只要調整參數即可。

舉個例子,在參數化驅動的系統,比如Pro|E當中,建立一個立方體,長寬高均為1,現在我要將它的高度改成2,非參數化驅動系統就要對立方體執行Z軸上的縮放操作,而參數化驅動系統,只要將高度參數調整為2即可。


翡翠文小生o


3D建模好比油泥捏的泥人,犀牛建模好比用薄膠板粘的車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