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讀了那麼多假的倉央嘉措,我告訴你一個真的倉央

如今,沒讀過幾首倉央嘉措的文藝青年,或許都算不上合格的文青了。


放浪形骸,傷感深情,在情愛與佛法之間難抉擇,只想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些外人一廂情願的關鍵詞,組合出一個離經叛道的翩翩情僧,一個被嚴重誤讀的雪域傳奇。

如果說大眾對林徽因的誤讀起碼還存有幾分真意,而今流傳的倉央嘉措的形象,就是一場換頭級別的臆想和重造。

人們以為他是拉薩街頭的風流情郎,卻忽略了他是六世達賴喇嘛。

津津樂道的豔遇八卦,款款情詩,

不是張冠李戴,就是不顧史實的重構與誤讀。

讀了這麼多倉央嘉措,其實,沒幾個是真的。

你時常在網上看到的倉央嘉措的“代表作”,均為假冒作品。

讀了那麼多假的倉央嘉措,我告訴你一個真的倉央


這是一場荒謬的造星行動

從2010年的電影《非誠勿擾2》開始,倉央嘉措就變成了一個滿口情愛的文藝代言人,真真假假的詩歌在古裝劇中頻繁出鏡,有出版社甚至給他生生造了一本語錄集。

事實上,在藏語中只有“倉央嘉措古魯”的說法,即為“有勸誡意義的宗教道歌”,大多蘊含著他對佛理的領悟。

雖然其中不乏關於愛情的表達,但其中的格局,也絕非一般情詩可以比擬。

現傳的倉央嘉措情歌,有的像“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一樣,由現代歌曲的歌詞改編而來;

有的像篇幅冗長的“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容顏?

佛曰……”一樣,完全是網友對歌詞和佛經的強行混搭。

“你見,或者不見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就連這首出自扎西拉姆·多多的《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原文也僅僅表達了蓮花生大師對弟子的關愛,跟愛情風月全無關聯。

至於“第一最好不相見……第十最好不相遇……”的《十誡詩》,也只有前四句出自倉央嘉措,從“第三”到“第十”,都由《步步驚心》的讀者所續。

讀了那麼多假的倉央嘉措,我告訴你一個真的倉央

而他真正的藏文原作,也免不了被誤讀

“住在布達拉宮中,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薩的大街上流浪,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被認為是他夜會情人的寫照,其實,這也出自後人對藏文原詩的改編。

相比之下,原文其實相當收斂,“住在布達拉宮中,我是持明倉央嘉措,住到拉薩宮殿下,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據藏族文學研究者佟錦華統計,倉央嘉措一生留下來的詩歌不過六七十首,隨著翻譯版本的不同,意趣也大相徑庭。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七言絕句形式,出自文學家曾緘的手筆。

但對比譯者于道泉相對直白的翻譯,倉央嘉措書寫的原文,其實遠遠沒有那麼華麗——“若要隨彼女的心意,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絕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雲遊,就把彼女的心願違背了。”

有多少種翻譯,就有多少個倉央嘉措

我們讀到的,只是一抹磨砂玻璃後的剪影

真正的他,早已變成了一張被時代忽略的底片

生生淹沒在後人杜撰的茫茫文海里。

在這場狂歡裡,他原來究竟是怎樣一副面孔?

無人知曉,也沒人在乎。

在正史的記載中,倉央嘉措一生存在許多盲點。有關他的種種,是難以考證的謎團。

但他絕不應只被那些真假摻半的風流韻事淹沒。

被政治漩渦裹挾一生的倉央嘉措,也許只是一位身不由己的孤獨活佛。

倉央嘉措生活在西藏一個政治風雲變幻的年代。

那時,宗教派系之間勢不相容,鬥爭殘酷而激烈。

在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的帶領下,四大藏傳佛教之一的格魯派聯合蒙古,成功勝出。

在藏傳佛教中,達賴喇嘛是格魯派轉世傳承的領袖,也是最大的活佛。

而倉央嘉措,就是第六世達賴喇嘛,是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

一般的轉世靈童,在被查訪確認後,很快就會被迎到寺中。

而倉央嘉措,卻被藏了十五年。

出於政治考量,五世達賴圓寂後,接管政務的弟子桑結嘉措向外界隱瞞了他的死訊,對外仍以五世達賴的名義發號施令,一瞞就是十五年。

在這十五年裡,政治局面愈發錯雜紛亂。直到康熙皇帝憤怒地發現真相,桑結嘉措才被迫公開了五世達賴的死訊。

與此同時,他還宣佈了一個重磅消息——他已經秘密找到了五世達賴的轉世。

這個已經十五歲的轉世靈童,就是倉央嘉措。

至此,他的身份才在政治風浪中公佈於世。

讀了那麼多假的倉央嘉措,我告訴你一個真的倉央

倉央嘉措究竟何時被秘密選為靈童已不得而知。

但《倉央嘉措秘傳》和《噶倫傳》記載,十五歲前的倉央嘉措

一直處於桑結嘉措的嚴密控制下,由指定的師父教導。

前方的命運,已經由不得他來選擇。

他的人生,在一開始就鋪上了悽慘的底色。

十五歲那年,倉央嘉措被接到拉薩,就此剃度受戒。

傳言中與他依依惜別的情人,僅僅是個無法印證的傳說。

坐床儀式後,他正式成為第六世達賴喇嘛

在桑結嘉措的嚴厲監督下開始學經活動。

然而,真正執政的還是桑結嘉措。

沒有政教大權的倉央嘉措,只是一個徒有虛名的領袖。

活佛生活,也許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快樂。

他的眾多詩歌,便寫於這個時期。

經過後人的種種誤讀,能明晰這其間深意的,也許只有他自己。

詩歌被誤讀至此,他私會情人的風流韻事就更加疑點重重。

在許多文章中,他的私生活被描寫得無比浪蕩,從為初戀痛哭到為情人買醉,細節刻畫得比明星八卦還生動。

但這些描繪都有誇大和杜撰的嫌疑

他到底有沒有情人,至今還存在爭議。

如西藏社科院的藍國華先生所說,倉央嘉措作為戒律森嚴的格魯派宗教領袖,不可能擁有傳言中那種肆無忌憚的夜生活。

根據史料記載,只能說他曾經有過相對叛逆的行徑,並被政敵作為把柄。

被多篇考證文章引用的《列隆吉仲日記》記述,他當年曾在布達拉宮內“身穿綢緞便裝,手戴戒指,頭蓄長髮,醉心歌舞遊宴。”

《青海史》記載,他在巡遊日喀則時,曾經向師傅退回僧衣以示退戒,只想保存世俗之權。

就連這兩種說法,各派學者之間也抱有不同意見。當年的他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至今沒有定論。

是我們的想象,造就了一個為情尋死覓活的情僧。

沒過多久,政局表面的和平,也被轟然打破。

1705年,桑結嘉措與政敵拉藏汗發生戰爭,桑結嘉措的軍隊大敗。

而桑結嘉措本人,也隨即被處死。

權利的更迭之中,總是免不了死亡。

即使只是一個傀儡,身為六世達賴的倉央嘉措,也在劫難逃。

而他當初的叛逆,就成了大罪。

事變後,拉藏汗以“行為放蕩”為名向康熙啟奏,說倉央嘉措不守清規,是假達賴,應當廢立。

康熙帝聞言,決定將倉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廢黜。

一直予他痛苦的達賴名號,最終也從他的人生中抽離,落得一片寂靜。

此時,倉央嘉措的生命,也就像一汪乾涸的水,被折騰得所剩無幾

史料上,他的生命停在1706年。

《聖祖實錄》記載,倉央嘉措被押解至青海湖濱時

在西寧口外因病去世,享年24歲

被政治拖累了一生。

他在生機勃勃的年紀裡倒下,抱著疲憊死去。

聊以安慰的是,關於他的死亡,除了上面的通史版本,還有另一種說法。

《六世達賴秘傳》木刻版記載,當他到達青海袞嘎諾爾湖後,就決然遁去,從此雲遊國內外,講經授徒,後來在內蒙古阿拉善去世,終年64歲。

在這種假設中,他終於過上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雲遊的他,應該活得無比自由。

後來,拉藏汗新立了一個達賴喇嘛,在位十二年,始終不得民心。

矛盾之下,康熙只好廢黜了拉藏汗所立的達賴,承認倉央嘉措的轉世靈童“確是達賴後身”。倉央嘉措的身份,這才得到重新承認。

政治風波終於宣告平息。

而倉央嘉措,這位一直夾在權力鬥爭漩渦中的宗教領袖

也自此成為經久不變的的藏區傳奇。

今人看古,永遠逃不過管中窺豹的宿命。

拾得一根鳥的翎羽,我們就敢活靈活現地描繪出鳥的全貌。

而倉央嘉措,也許就是那隻神鳥。

經過後人的捏造,生生變成了一個遙遠的理想。

他的一生到底為誰鍾情,最後又到底終於何處,都像他詩歌的真正含義一樣,成為無人知曉的疑團。

在大眾的狂歡裡,這位面目模糊的六世達賴喇嘛

終於成了一個被後人牽強附會的幻影。

最後,只剩下揮舞著筆桿的,不甘寂寞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