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人體探索者張醫生今天繼續來給大家講講體檢的事情。今天,我們來談談生活中常見的一個問題——頸部動脈斑塊。

這個問題有多常見呢?根據《中國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一文中公佈的數據,我國頸部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由頸部動脈斑塊)的發病率在50歲以上人群高達50%,在60歲以上人群中高達70%。這個數據有多可怕,也就是說50歲以上的人中,有一半人會有頸部動脈斑塊,60歲以上人群中,十個人裡面就有七個人要面對這個問題。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頸部動脈斑塊是引起腦梗死的重要原因,到斑塊脫落之後,斑塊會隨著血流進入人的腦血管,將細小的腦部血管堵死,造成腦梗死。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頸部動脈斑塊,腦梗死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根據,王隴德等教授編寫的《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我們可以看到,腦梗死的發病率在不斷攀升,已經成為了禍害我國居民的頭等疾病。而且腦梗發生後,大約五分之一的患者會死亡,剩下的會留下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偏癱、失語、肌肉無力、感覺障礙、智力下降等……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我國腦卒中發病率不斷上升,圖中藍色為腦梗死發病率,紅色線為腦出血發病率


因此,現在醫生也很注意檢查患者的頸部動脈,看看有沒有出現斑塊。

現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一般都會在體檢中加入頸部動脈超聲。對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醫生通常也會為患者增加一個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用以篩查患者有沒有出現頸部血管斑塊。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病人接受頸部血管超聲檢查


現在大家就有一個很迷惑的問題,如果在檢查中發現了頸部血管斑塊,那麼到底要該怎麼辦?是不管它,任其發展,還是要吃藥,或者是做手術?如果要做手術又要做什麼手術?今天我就寫這篇文章,將大家所有的疑問都一次性回答完。

本文分為四個部分

01 如何區分無症狀性頸動脈斑塊和症狀性頸動脈斑塊?——這是決定下一步治療的重點

02 哪些頸動脈斑塊可以不吃藥?哪些要吃藥?

03 哪些要手術?頸動脈斑塊手術有哪些?哪種更合適?

04 如何預防頸部血管斑塊形成——防患於未然,這才是根本,只有知道哪些原因可以引起頸動脈斑塊?我們才能加以預防


01 如何區分無症狀性頸動脈斑塊和症狀性頸動脈斑塊

頸部動脈斑塊是指頸部動脈的血管受到損傷之後,大量脂質沉積在血管內皮之下,引起血管狹窄,甚至是堵塞,造成大腦供血不足。有的斑塊還能夠脫落,直接掉落到大腦血管中,引起腦梗死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當頸部動脈斑塊還不大的時候,我們的機體還能夠耐受缺血,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這個就叫做

無症狀頸動脈斑塊。很多人頸部動脈斑塊沒有症狀,是在體檢中無意發現的。

但是當頸部動脈斑塊引起血管狹窄,造成腦部供血不足之後,患者就會出現相應的症狀,引起症狀性頸動脈斑塊。

症狀性頸動脈斑塊可以引起如下症狀。比如突然出現的頭暈、雙眼(或一隻眼)發黑、意識障礙、手腳無力、說不了話等情況,一般持續數分鐘就自行好轉,這叫做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這些症狀和腦梗類似,只是短暫性的,說明腦部血管已經被堵的很厲害了,還沒有完全堵死,所以持續一段時間之後還能恢復。

如果出現了腦梗,那就是徹底性的一側肢體無力、偏癱、感覺障礙、失語或者是手腳無力。這種情況也屬於症狀性頸部動脈斑塊。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這張圖片歸納了腦梗的常見症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大家可以理解為腦梗的演習。如果經常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那麼如果不加干預,不久之後,就會發展呈腦梗死。


好了,瞭解了這個概念之後,對於我們接下來選擇治療方式有重要的意義。


02 哪些頸動脈斑塊可以不吃藥?哪些要吃藥?哪些要手術?

既然頸部動脈斑塊會引起那麼可怕的後果,那麼如果檢查發現有這個東西,要不要趕緊吃藥呢?或者是乾脆直接手術把它處理了呢?

這個目前還是有標準的。

根據《中國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我為大家總結梳理了一下,並且把那些複雜的專業語言轉化成了大家都能看懂的通俗語言。


常用來治療頸部動脈斑塊的藥物是他汀類藥物,比如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這些藥物是降脂藥。可見,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和高血脂密不可分。因此,是否用藥,要考慮血脂。

除了血脂以外,還要考慮動脈被堵塞後的狹窄程度。

我們通常把頸動脈的狹窄分為三個級別:輕度狹窄指血管被堵塞<50%,重度狹窄指堵塞50-69%,重度狹窄是指血管堵塞大於70%。


如果是無症狀性頸動脈斑塊,要不要吃藥,大家看這個

如果狹窄<50% 血脂正常,那麼不需要吃藥,只需要注意改變生活習慣

如果狹窄<50% 血脂增高,需要服用降脂藥(他汀類藥物)

如果狹窄>50%,那麼無論血脂高或低,都要服用降脂藥


在這裡,改變生活習慣包括:戒菸戒酒(避免血管損傷),少吃鹽(可以預防高血壓),少吃油和肥肉(避免血脂增高)、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積極鍛鍊和減肥。


如果是已經有了症狀的症狀性頸動脈斑塊,那麼無論血脂高低,都要做到以下幾點:控制血糖、控制血壓、戒菸戒酒、減肥、合理飲食,減肥,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比如阿司匹林)和降脂藥(他汀)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肥胖、大魚大肉、抽菸喝酒、缺乏運動,導致頸動脈斑塊發病率不斷升高


03 哪些要手術?頸動脈斑塊手術有哪些?哪種更合適?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還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的方法來去除頸動脈斑塊。

手術治療主要有兩種,一種稱為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另一種稱為頸動脈支架術。

從名字上,我們就能看出這兩種手術的不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可以理解為把頸動脈的斑塊直接剝離下來,而頸動脈支架術,就是往狹窄的血管裡放一個支架,把狹窄的血管撐開,恢復血液供應。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這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醫生在顯微鏡的幫助下,直接將血管內的斑塊剝脫取出。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這是頸動脈支架術,醫生利用血管介入技術,在血管中放入一個支架,將狹窄的部位撐開。


那麼哪些頸動脈斑塊需要做手術治療呢?我給大家做了一個表,通過這個表大家一目瞭然。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如果是無症狀的斑塊,當血管狹窄沒有超過百分之七十時,都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如果超過百分之七十了,那麼要根據情況,權衡利弊後可以考慮做,因為畢竟做手術有風險。


如果是症狀性斑塊,如果狹窄程度不足50%,那麼可以繼續吃藥治療,如果超過50%了,那麼還是要考慮手術治療的!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接下來,我們又來看,這兩種手術那種更好,更適合病人?

之前,這兩種手術誰好誰壞一直有真論。2015年,一項多中心大數據研究,就是全球50多個國家的中心採集了成千上萬病人的病例後進行比較,發現這兩種手術,在術後併發症、效果、復發風險等各個方面比較下來,沒有區別。

也就是說,這兩個手術,效果和風險都是差不多的。

但是,我國有個國情,那就是我國的醫生更擅長做支架術,支架術在我國更成熟一些。


04 如何預防頸部血管斑塊形成

最後,我們來說說預防,畢竟防患於未然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的血管就像水管一樣,隨著使用時間越長,也會老化,這是正常的,但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可以加速血管的老化和損傷,因此如果能夠避免這些危險因素,那麼就能有效預防血管斑塊的行程。

那麼危險因素有哪些呢?

(1)抽菸喝酒

香菸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可以損傷血管內膜,導致血管內膜受損引起炎症,繼而引起斑塊形成。同時,香菸還是一種強烈的縮血管物質,可以導致血管痙攣狹窄,引起高血壓,進一步加重血管損傷和堵塞。

酒同樣可以損傷血管內膜,還能干擾脂肪在體內的代謝,導致脂肪在體內的一些重要臟器堆積,比如肝臟和血管,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想必大家不陌生)和動脈粥樣斑塊。

所以,不抽菸不喝酒,對血管好,對全身其他臟器也好。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2)大魚大肉吃太多,蔬菜和新鮮水果吃的少

大魚大肉帶來的是油脂攝入過多,進而引起高血脂、肥胖,肥胖又會帶來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都可以損壞血管。

我們現在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營養嚴重過剩。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有助於保持血管健康。


(3)高血脂、高血壓和糖尿病

高血脂、高血壓和糖尿病這三種慢性代謝疾病合稱為三高。是最容易損傷我們血管的慢性疾病。

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血壓、血糖,如果檢查發現高血壓病或者糖尿病,一定要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治療,將血壓、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


體檢發現頸部血管斑塊怎麼辦?不管它還是吃藥或手術?一文全搞定


(4)缺乏運動

現在大家很多人都是坐辦公室,下班坐車,缺乏運動,導致肥胖增加,導致血管斑塊容易形成。

因此,保持合理的運動對於預防頸動脈斑塊很有益。每天建議保持半個小時的有氧運動,就能很好的維持各個器官健康,這些運動包括散步、慢跑、游泳、打球等


(5)吃鹽太多

中國人口味比較重,鹽攝入量全球排名靠前。而鹽攝入過多之後,可以導致高血壓發病風險增加。

根據《中國膳食營養指南》,我們每天應該攝入小於6.5g的鹽。所以大家飲食不要太鹹。


最後,希望大家健健康康,每年還是要做一個體檢,體檢對於早期發現疾病很有幫助。

關於體檢更多的知識,可以點擊文章右上角,關注我,然後點擊我的頭像進入我的主頁,可以讀到更多健康方面的科普文章,一個專業醫生為大家帶來的靠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