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戰時,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什麼時候裝備加蘭德的?

墨西哥嗩吶


其實在1941年2月,海軍陸戰隊就已經將M1加蘭德列為制式步槍之一,只是陸戰隊在30年代時期測試過那批槍口集氣式的渣·加蘭德,因此對加蘭德的可靠性還是心存疑慮,外加四等人換裝速度一般都比較慢...所以導致太平洋戰爭前期海軍陸戰隊絕大多數拿的都還是M1903,但不能說沒裝備加蘭德。

上邊這張照片是1941年11月海軍陸戰隊新兵排的照片(我框出了陸戰隊和日期),這裡邊士兵加蘭德和M1903是混編的。我估計這個圖不夠清楚,我放點細節

隨後珍珠港事件爆發,太平洋戰爭打響,但這會兒駐在本土之外的陸戰隊還是沒有加蘭德,畢竟陸戰隊這時候也只是將加蘭德列為制式步槍之一,並沒說要替換M1903。

直到1942年6月,陸戰隊總部發了同志,要求全面換裝M1加蘭德以取代M1903

但這會...大部分陸戰隊已經在海上了,所以在1942年8月開始的瓜島海戰中,陸戰隊大多都是拿M1903,但也有小部分從本土後撥過來的部隊已經裝備了M1加蘭德。下邊這張照片就是登陸瓜島時,已經換裝了新式M1頭盔和M1加蘭德的馬潤們。

到1942年底,馬潤的加蘭德裝備數量已經到6萬2千支,當時的計劃是,到1943年10月,加蘭德數量將達到35萬支,而斯普林菲爾德M1903屆時將完全被取代。

實際情況也差不多,海軍陸戰隊在1943年平均每個月都接收兩萬多支加蘭德。等到1943年11月的拉塔瓦戰役,M1903只剩下了當狙用的M1903A4,其餘吃瓜陸戰隊員全部都是加蘭德或者M1卡賓、約翰遜半自動,勃朗寧自動步槍等。


瘋狗的輕武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於1941年2月開始裝備“M1加蘭德”步槍。

雖然美國海軍陸戰隊於1941年2月才裝備“M1 Garand”(M1加蘭德)步槍,但早在1930年中期的“大蕭條”時,美海軍陸戰隊就開始接觸“M1加蘭德”步槍。1920年,在美國陸軍斯普林菲爾德軍械庫工作的加拿大裔美國設計師John Garand(約翰·加蘭德)開始設計新型半自動步槍。加蘭德創新超前的設計概念得到了陸軍部的支持,新武器在陸軍部專家的監督下進一步的深入研發。

當時,雖然美國海軍陸戰隊對這款新型步槍持懷疑態度,但他們密切關注著新槍的測試,並急於拿到這款新型M1步槍自己測試。1938年9月28日,美國海軍陸戰隊收到第一批400支M1,在第一次生產初期就從斯普林菲爾德軍械庫的生產線上運來,大多數產品的序列號在2000-4000之間。

海軍陸戰隊很快發現了這些最早版本M1步槍的幾個關鍵缺陷,最明顯的一個設計缺陷就是發射第7發子彈時出現問題,以及步槍氣體收集系統的問題。在M1改進之前,海軍陸戰隊高級軍官對此態度有些冷淡。

這400支M1分別發給第六海軍陸戰隊第一營、第五海軍陸戰隊第一營,其餘則交給海軍陸戰步兵和軍官學校作為軍事器材教學用。


最後,美海軍陸戰隊決定對四種主要步槍進行正面測試,以確定哪一種最能滿足20世紀40年代海軍陸戰隊的要求。斯普林菲爾德軍械庫提供了修改後的最新版本M1步槍,溫徹斯特提交了G30半自動步槍,海軍陸戰隊梅爾文·約翰遜上尉提交了他設計的M1941半自動步槍,再加上海軍陸戰隊現役的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

測試結果表明,加蘭德比其他兩種步槍的設計要好得多,但在海軍陸戰隊看來,M1903始終是最好的選擇。最後雙方達成妥協:從1941年2月起,“M1加蘭德”將被海軍陸戰隊採用為正式的戰鬥步槍,但海軍陸戰隊將繼續使用M1903,直到“M1加蘭德”在生產的同時進一步改進並不斷更新。

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為“M1加蘭德”制定了一個嚴格的實施時間表,以便用最新最完善的新版M1步槍來裝備那些英勇善戰的陸戰隊員。從1941年4月開始,每個月3000支分配給在美國本土執行警衛任務的陸戰部隊。因為新步槍的故障低,優先裝備那些守衛重要設施的陸戰隊員。

根據二戰後期海軍陸戰隊服役記錄(SRB)782表格中發放的步槍顯示,如果不是需要大修,那麼在陸戰新兵訓練營配發的步槍就一直使用到退役。1941年中至1942年期間,在海軍陸戰隊新兵營中,有混合使用M1903與“M1加蘭德”步槍的情況。在新兵訓練營,配發M1903步槍的分到海軍陸戰隊指揮機關,配發“M1加蘭德”的則分到其他所有海軍陸戰隊各部。

從1941年4月起,海軍陸戰隊開始向全國各地配發“M1加蘭德”直到11月初。分配重點是海軍軍艦上的海軍陸戰隊員。這裡有個地方值得注意,當時所有分配給夏威夷海軍陸戰隊的“M1加蘭德”被推遲,並等待第一時間離開港口。這次物流方面出現的小問題,反而讓新步槍“M1加蘭德”躲過了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避免了被摧毀的噩運。

海軍陸戰隊首次使用“M1加蘭德”作戰的是第6防衛營的士兵。1942年6月4日,裝備“M1加蘭德”步槍的第6防衛營參加了中途島之戰。

1942年6月26日,海軍陸戰隊下令正式將“M1加蘭德”用作所有各部的標準服務步槍。而此時,大多數海軍陸戰隊的先遣部隊已經正前往南太平洋戰場。1942年8月7日,海軍陸戰隊第1師進攻瓜達爾卡納爾島時,很多還沒有裝備“M1加蘭德”。尤其是在戰役初期,大多數海軍陸戰隊都沒有見過M1。

1942年6月26日命令下達後,第一個全部裝備“M1加蘭德”的是新組建的海軍陸戰隊第3師。海軍陸戰隊第3師於1942年9月16日在加利福尼亞州埃利桑特兵營成立,並於年底前全部配備完“M1加蘭德”。該師隨後參加了布干維爾島戰役、關島戰役和硫磺島戰役等重大戰役。

瓜達卡納爾之後,海軍陸戰隊第1師於1942年12月-1943年1月開始陸續到達澳大利亞,由於海軍陸戰隊的補給線無法快速跟進,因此沒有全部置換“M1加蘭德”步槍。

有份文件詳細說明,截至1942年底,海軍陸戰隊的“M1加蘭德”總數為62886支。美軍械部門計劃在1943年的前三個月,每月為海軍陸戰隊分配22,000支“M1加蘭德”。在隨後的戰役中,“M1加蘭德”步槍表現相當出色,M1903步槍開始被冷落。M1步槍在嚴酷的條件下表現很好,即使在沙粒堵塞的情況下,清除堵塞後步槍一樣發揮良好。因此證明了M1步槍是兩棲作戰的必備武器。

1943年11月20日,海軍陸戰隊第2師裝備“M1加蘭德”步槍衝向塔拉瓦海灘。現在M1已經成為海軍陸戰隊的主要武器。1944年在關島,再一次證明了M1是堅固,可靠的步槍,根本不需要進行重大更新。

“M1加蘭德”步槍最經典的瞬間就是定格在硫磺島戰役中的蘇里巴基山頂。1945年2月23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官哈羅德·舒爾茨(Harold Schultz)在蘇里巴基山頂升起美國國旗時,他肩上揹著的就是“M1加蘭德”步槍。

在沖繩島進行的戰鬥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軍陸戰隊的最後一場戰役。再次證明了“M1加蘭德”是一支優秀的戰鬥步槍。


血色黃昏的黃昏


其實,好萊塢拍攝的反映太平洋戰爭的10集電視連續劇《血戰太平洋》,與國內抗戰神劇對於槍炮等道具的胡亂運用,形成了非常鮮明的比對,客觀真實地體現了當時參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手中的槍械。
戰爭剛打響時,美海軍陸戰隊手中的步兵槍械,與日本軍隊裝備的槍械,幾乎沒什麼大的區別,也極度缺乏自動槍械,只是班長手中有一把採用20發直彈匣供彈的11.43毫米口徑的M-1湯姆遜衝鋒槍,可謂稍微領先於日本軍隊。另外,步兵班有一把7.62毫米口徑,裝上了兩腳架,採用20發彈匣供彈的M-1918A1勃朗寧自動步槍,由於整個二戰時期,美軍並未裝備輕機槍,因此將這把自動步槍當成輕機槍使用的。
但M-1918A1勃朗寧自動步槍的威力,自然不如日軍裝備的30發彈匣供彈的6.5毫米96式和7.7毫米99式輕機槍,甚至都不如6只5發橋夾漏斗供彈的6.5毫米歪把子輕機槍。
其他的海軍陸戰隊員使用的仍然是一戰時期的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槍長1.09米的M-1903式步槍,是一把採用5發橋夾彈倉供彈的手動步槍,有效射程550米。
二戰中,美國政府曾通過對外援助法案,曾大量提供給抗戰時的國府軍隊使用,因其外形、長短均與當時國內正規軍裝備的中正式步槍相似,被稱為“花旗中正式”。
至於海軍陸戰隊員裝備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裝備時間遠遠地晚於美國陸軍,陸軍從1936初就開始逐漸換裝這把8發漏夾彈倉供彈的“大八粒”,征戰北非和歐洲戰場,成了戰時美國大兵的象徵。
海軍陸戰隊的整體換裝,有據可查是在瓜島戰役結束以後的1943年初,與反映太平洋戰爭的10集電視連續劇《血戰太平洋》對上了號,從側面印證了好萊塢拍攝的影視劇,對槍械道具的運用非常符合歷史的真實性。
瓜島戰役結束,全體海軍陸戰隊員撤了5發手動的春田步槍,換成了7.62毫米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在太平洋殘酷的奪島戰役中,美軍步兵手中的槍械,就以8發的半自動步槍為主。
此後,步兵班又增加了一把15發彈匣供彈的7.62毫米M-1式卡賓槍,包括稍晚些時候大概1943年秋季後增配了一把30發彈匣供彈的11.43毫米M-3衝鋒槍。
自此,美國海軍陸戰隊步兵槍械火力對日本軍隊以5發彈倉供彈為主的6.5毫米三八式步槍、7.7毫米九九式步槍形成了火力碾壓,是日軍戰損率遠超美軍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為增強戰場上遠距離的射擊精度,美國海軍陸戰隊又給步兵班配發了一把裝上觀瞄器材的斯普林菲爾德M-1903A4手動步槍,可當作狙擊槍使用。

國平軍史


加蘭德步槍投產之後最初生產和裝備軍隊的速度都十分緩慢,隨著美國於1941年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加蘭德步槍產量猛增,除了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外,1940年,美國政府增加了溫徹斯特公司作為M1步槍的生產承包商。1945年8月M1步槍停產時,兩家公司共生產了超過400萬支M1步槍。

不過隨著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加戰爭,所以此時M1加蘭德步槍的產量呈現幾何級增加,隨著自動步槍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裝備數量增加,日軍步兵班組就陷入了被碾壓的情況。因為日軍在輕武器上是全面落後的,不僅沒半自動步槍,也沒多少衝鋒槍,機槍也太過貧劣。

所以在戰場上,日軍面臨的難度就更大了,因為對方的火力往往使他們的一倍。通常來說,美軍步兵班組火力對比日本步兵班組,日軍要兩個步兵班組才能比得上一個美軍步兵班組。更別說美軍的M1加蘭德步槍還配備用M7槍榴彈發射器,能夠炸的日軍暈頭轉向了。而且無論是在北非的沙漠,還是太平洋的島嶼上,M1加蘭德步槍的可靠性都是非常好的。這得益於其簡單有效的設計。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戰場上武器故障等於死亡。

而M1加蘭德的可靠,保證了美國士兵不會遇到這種要命的情況,反倒是對面的日本人和德國人經常容易這樣。

當然,喜歡這種武器的,不光是美軍,德軍和日軍也非常喜歡,甚至於是羨慕美軍可以人手一支M1加蘭德步槍。因為在德軍裡半自動步槍是加強火力的,並不是人人都有。日本則更是看不到半自動步槍,戰爭末期才生產了少批量的四式半自動步槍,也就是M1加蘭德步槍的日版,在日本這是被稱為決戰兵器的。當然了,這並沒有什麼用,因為無論是日本還是德國,都被美國大兵用M1加蘭德步槍打翻在地了。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重新生產M1步槍。到朝鮮戰爭結束後,新生產了16萬支M1步槍。之後直到1956年仍在生產M1步槍,但逐步減產。1957年,M14式7.62毫米步槍被美軍正式採用,自此M1步槍正式停產。

在太平洋島嶼、東南亞叢林、非洲沙漠、歐洲戰場,M1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多數戰場上都有過出色表現,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步槍。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中是美國軍隊的主要步兵武器。

美軍士兵對M1非常喜愛,美軍的報告稱:“制式步槍(M1步槍)在朝鮮半島充分的發揮了性能,受到了部隊的好評。這一稱讚並不是光來自於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而是來自美軍全軍的。

M1步槍出色地通過所有極限環境下的考驗,幾乎所有的士兵都希望裝備M1步槍,從未提出過要進一步改進之類的建議。”美國著名將軍喬治·巴頓評價它是“曾經出現過的最了不起的戰鬥武器”。

M1式加蘭德步槍根據美國的軍事援助計劃提供給許多美國在歐洲、亞洲和南美洲的盟友裝備軍隊。伽蘭德曾經在M1步槍上增加了快慢機,改用20發彈匣供彈。M14自動步槍列裝後,加蘭德步槍才退出現役。作為替代的M14自動步槍還保留了很多加蘭德步槍的特色,很多部件直接來自M1步槍。

1944年,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在加蘭德步槍的基礎上,加裝2.5倍瞄準鏡、槍口消焰器、腮墊等專用附件,命名為M1C/D狙擊步槍。計劃取代M1903A4狙擊步槍,在二戰末期只有少量M1C狙擊步槍發放到前線部隊中使用。瞄準鏡偏左安裝,即不影響從上方裝填/拋殼,也不妨礙使用機械瞄具。

只能說加蘭德步槍是第一把全面列裝部隊的制式半自動步槍,在當時那個各國部隊基本都還用手動步槍的年代,一支全體使用半自動步槍的部隊算是火力很強的部隊了。


劉偉liu


M1加蘭德是在1943年後才陸續裝備海軍陸戰隊的。1942年二戰爭爆發後,美高層決策是“先歐後亞”,海軍陸戰隊主要在亞洲戰場,所以好的裝備優先裝備了歐洲的陸軍。海軍陸戰隊換裝就推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