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綠化工程—硬質景觀設計與施工要注意什麼

雖然“ 以人為本、迴歸自然、崇尚環境”的設計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但這並不意味著景觀設計就做好了,質量就高了。事實上,由於一些設計過於簡單化,細部做法欠深入推敲,加上施工的粗糙,造成一些景觀過早的出現破損。

小區的道路分為三類,即主要供車輛使用的車行道,供人們直接到達目的地的人行道,居民休閒散步用的景觀步道、健康步道。其中車行道的損壞是最常見的,道路大面積的損壞多屬過載使用及施工質量問題,但一些邊緣和局部的破損常關係到構造技術。易出現問題的部位有:

綠化工程—硬質景觀設計與施工要注意什麼

問題:小區出入口至城市幹道之間路段,路面容易出現碎裂和塌陷;與幹道相接處出現拱起和碎裂,損壞嚴重。

原因:道路設計標準不當。小區道路一般是根據區內車輛特點設計的,車流量和軸載較城市幹道小,而在出入口外常有不進入小區的車輛停靠,使車流量較內部高,同時幹道上錯車或掉頭等原因,也會使其受到重車的碾壓,造成道路超負荷運行;"道路間的接縫未做處理。常見交接處整澆相連,由於兩條道路的走向不同,在變形的影響下接縫處發生破壞。

改進措施:設計中將這段小區道路按實際車流情況或按相連幹道的標準設計和施工;"在與幹道的交接處設變形縫。瀝青混凝土路面可加鋪平石與幹道的路緣石相連,兩石間留適當的縫隙;現澆混凝土路面可在接頭處用鋼板留縫。縫內下部填縫板(如木纖維板、瀝青橡膠嵌縫條),上部填瀝青橡膠等。

問題:車行道在與人行道或健康步道交*口處路面出現縱向和斜向裂縫,進而下陷。

原因:人行道和健康步道一般路基較薄,路面常用滲水好的材料,在交接部位雨水容易滲入車行道路基,使路基承載力降低,造成道路下沉開裂。當較高的人行道向車行道找坡時,在接口處雨水徑流較多,破壞情況更易發生。

改進措施:將道路交接處的路緣石深埋,減少滲水對路基的影響;將車行道基層向人行道加寬,在交接處鋪不透水的平石或地磚。

問題:車行道路面在靠近立緣石處開裂,並隨著車輛的碾壓出現翻漿和下陷。

原因:立緣石構造處理不當造成。在小區內一些構造較薄的道路中發現,立緣石安裝既無基礎又沒鋪在道路基層上,而是直接放在土基上,下面僅墊幹砂,外側回填雜土,造成立緣石固定不牢易向外傾斜,水從立緣石與路面間的縫隙及立緣外側進入路基土層,使土層軟化,路面開裂,進而水從裂縫進入路基造成翻漿下沉。

改進措施:

嚴格按道路工程的要求施工,立緣石做灰土基礎或鋪在道路的基層上,並用石灰砂漿粘結,外側用足夠厚度的灰土固定,立緣石間用水泥砂漿粘結,立緣石與路面的接縫用瀝青填塞。道路較薄時可將立緣石處的基層局部加厚。

綠化工程—硬質景觀設計與施工要注意什麼

問題:變形縫兩側路面斷裂翻漿及出現錯臺;在變形縫與路緣共同影響下的角隅最易破壞。

原因:在整澆式混凝土路面中,缺少變形縫的構造設計和正確施工。施工時只是在路面澆完後,用切割機切開一條縫作為變形縫,這種做法帶來兩方面問題。一方面,縫寬小不能滿足變形要求,膨脹會將路面擠碎;另一方面,縫的深度不易保證恰當,淺縫割不透面層起不到變形縫的作用;過深的縫會破壞墊層,使水滲入土基降低路基強度造成路面破壞。

改進措施:變形縫構造應根據道路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在路面施工時留出,避免切割縫,並及時做好縫的填塞。

戶外活動包括體育運動、散步、休息、鄰里交往、兒童遊戲等。許多場地在安全和舒適性上存在問題。

問題:雨後廣場地面積水時間過長;局部地面和排水口周邊塌陷,影響居民活動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原因:廣場地面不平整及沒做適當的排水坡,造成排水不通暢;地面墊層不均勻密實,排水井壁沒做防滲處理造成塌陷;地面材料選擇不當造成積水時間長。

改進措施:做好場地的找坡。較小場地應向周邊找坡,較大場地分區找坡;"組織好排水。較大場地內部需設排水明溝或暗溝,排水溝除了位置選擇要合理外,明溝與地面的交接要圓滑,暗溝排水口的位置要恰當;做好排水口井壁和井底的防滲處理,防止外部土壤流失造成地面塌陷。可用混凝土澆築;磚砌井壁應用水泥砂漿砌築,內外兩側抹防水砂漿,外側範圍回填灰土夯實。井口水篦子空隙應在以下,避免輪椅的小輪和柺杖的尖頭掉入;合理選用地面材料,除有劇烈體育活動的場地選用硬質地面外,休閒活動場地宜用透水或半透水地面,避免積水。

在休閒和遊戲場地上的涉水池、沙坑等常有池壁和隔牆,其構造不容忽視。

問題:池壁、隔牆等構件斷面形式、連接方式存在銳角尖刺等危險隱患,構件的尺寸或色彩不當,易造成忽視和錯覺而發生危險。

原因:構造設計欠細化和深入,施工操作欠妥。

改進措施:設計中對待常與人特別是兒童接觸的構件,表面應選光滑或有彈性材料(如面磚和橡膠),稜角處做成倒稜或圓角,最好用橡膠保護層;"金屬焊接應將焊點磨光,螺栓連接應控制螺桿長度並用圓頭螺母封頭;高度較小或相對尺寸差別較小的構件要醒目。

擋土牆構造當地面有較大高差和設花壇時會用到擋土牆。

綠化工程—硬質景觀設計與施工要注意什麼

問題:清水磚牆表面泛鹼、風化,混水磚牆飾面空鼓剝落。

原因:土中的水從背部和底部進入牆體,造成牆面泛鹼、風化,在高溫或凍漲作用下造成牆面的起鼓剝落。

改進措施:優先採用混凝土牆或石牆做擋土牆;"磚砌擋土牆,應用水泥砂漿砌築,與土接觸的內側做防水層(如用防水砂漿抹面後塗熱瀝青兩度),在牆內高於地面處設防潮層,牆上留瀉水口。為使塊材地面鋪設時調整方便及接縫隱蔽,擋牆根部可內收。

在造景中,為遮擋視線、屏蔽噪聲常設置景牆,牆體多呈獨立狀態,四面臨空。

問題:粗糙的牆體表面汙染嚴重。在貼面類飾面中飾面層空鼓剝落。

原因:牆體汙染主要是頂部灰塵被雨水沖刷滲入牆面引起,也有空中灰塵的附著;"裝飾層剝落有面層粘結不牢和基層未乾透就做飾面等施工原因;也有因頂部或底部構造不合理造成滲水,在凍漲作用下造成開裂,寒冷地區尤為明顯。

改進措施:頂面面磚鋪貼儘可能減少接縫並做排水坡;頂面面磚壓蓋側面面磚,避免出現朝天縫,牆面採用光滑密實材料,面磚接縫要密實。若頂部能做挑簷效果更好;"採用磚、砌塊等多孔材料砌牆時,牆腳處應做防潮層,防止地下水氣進入牆身。

在居住區環境中,雖然“ 綠地景觀環境是居住者對居住區外環境的第一認識”,建造森林、草地、水面這些軟質景觀固然重要,但多數情況下“ 住宅是為老年人和兒童準備的”,他們需要活動場地和遊樂設施,居民也需要運動空間。因此,小區景觀人性化的設計也應體現在硬質景觀的細部構造上。居民對於居住區環境的整體水平及質量的認識,會隨著在小區居住時間的增長而發現硬質景觀對日常生活影響更大。設計者和施工者都不應忽視它們的質量,要做好點點滴滴構造,用小處的精細體現大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