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餛飩和抄手是一樣的東西嗎?

重慶烤魚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不同地方的人對餛飩的叫法各不相同,餛飩有不少有趣的稱呼。在廣東,餛飩被稱為雲吞,取的是餛飩的諧音,廣東有著名的小吃雲吞麵,就是將雲吞和龍鬚麵一起煮制,再加入食鹽、生抽、胡椒粉和香油調味做成的。


在香港,有的店家還會把雲吞用油炸過,稱為炸雲吞,也受到廣大顧客的青睞。



四川人稱餛飩為“抄手”,最著名的抄手是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龍抄手的創制人張光武在成都悅來場開辦飯館,龍抄手成為該店的招牌菜。取名“龍”字,是因 為張光武在籌建該店時,曾在濃花 茶園商議,因此借用了其中“濃” 字的諧音,因為四川人n、不分, 濃”字發得像“龍”字,所以後來 被傳成了龍抄手。龍抄手的餛飩皮 極薄,呈半透明狀,一經推出便大 受歡迎。四川人愛吃辣,“紅油抄 手”是他們的又一發明,就是將鮮肉餛飩搭配辣椒油食用。就連外地人吃了,雖然覺得辣也大呼過癮。


福建臺灣一帶稱餛飩為“扁食”或者“扁肉”,這種餛飩的肉餡,般是用槌子反覆捶打而成,這樣包出的餛飩,嚼起來很有筋道。湖北人稱餛飩為“餃子”或者“包面”。 你到了全國各地的不同地方,看到這五花八門的名字,要知道它們其實都是同一種食品—餛飩。


尚武菌


這兩個是同一種美食,只是各地的稱呼不同罷了,北方人習慣稱它"餛飩”,四川人叫抄手,廣東人叫它雲吞。

抄手皮薄而滑,吃起來流暢順滑。餡兒多是肉。據說抄手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因為皮薄易熟,抄手之間就已經煮熟了。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它的樣子象一個人抄起兩隻手。製作餛飩的最後是將麵皮兩頭抄到中間粘緊,這個樣子頗似人們在冬天為了避寒將兩手抄在懷中的形象,所以叫抄手。

食材:豬肉餡260g,餛飩皮180g,大蔥l根,姜1塊,生抽,老抽,香油,鹽適量,雞精,香菜

1.將豬肉餡放在碗內,順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2.將大蔥,姜切碎加入碗中,加鹽、生抽、老抽、雞精、香油攪拌均勻,餛飩餡就調好了。

3.取一個餛飩皮放在左手,放上餡,角向上折下。

4.向上再折一下。

5.順勢在一邊抹一下,方便粘緊。

6.兩邊彎過來捏緊。

7.全部包好。

8.鍋內坐水燒開,下餛飩煮熟。

9.加入一點鹽,調味,加入香油,出鍋散點香菜。

喜歡吃辣的,在碗里加點辣椒油或辣椒醬。


用戶5447466490738ZWW


抄手是餛飩嗎?抄手這個名字確實很難跟餛飩聯繫起來,但是吃抄手的時候很多人卻以為就是在吃餛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抄手和餛飩有什麼區別。

對於餛飩的叫法有很多種

北方人自然叫“餛飩”了,廣州人叫“雲吞”,四川叫“抄手”,湖北叫“包面”,新疆叫“曲曲”,江西叫“清湯”,叫法實在多種多樣。

同一種食物,有如此多的叫法,說明它分佈廣泛,說明人們非常喜歡吃它。

我們日常接觸比較多的叫法就是“餛飩”,“雲吞”,“抄手”。


抄手和餛飩有什麼不一樣

1.抄手和餛飩基本口號和做法都差不多,但是皮辦法不一樣。因為型似人的兩手交叉抱臂的動作,而成都人把這個動作叫做抄手,因此成名。

2.餛飩是中國漢族的傳統麵食,用薄面皮包餡,通常為煮熟後帶湯食用。

3.一般北方地區都稱呼為餛飩。


美食乾貨


大家好!我是“靈兒美食專欄”的作者。

抄手和餛飩都有吃過,應該說它倆本質上是一樣的。同樣的一個東西到了不同的地方名字也就發生了改變,有句古話說的好“橘生淮南是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梓”。


“抄手”一詞出自四川,據說它的樣子像一個人抄起兩隻手。製作餛飩的最後程序是將麵皮兩頭抄到中間粘緊,這個樣子頗似人們在冬季為避寒將兩手抄在懷中的形象,所以叫“抄手”。而在四川這個食物又有兩種叫法。川西,川北,川南都叫抄手。而川東地區稱它為“包面”(顧名思義就是肉包在面的裡面)

在四川“抄手”是一道傳統小吃,大眾的做法有:紅油抄手,老麻抄手以及雞汁清湯抄手。材料都一樣,只是換了不同的湯料而已。抄手做法簡單,餡料以豬肉為主(肥瘦兼備)。



1.肉餡做法是將豬胛子肉剁碎,加入鹽,薑末,花椒粉,芝麻油,雞精,雞蛋清,水,生粉打上勁拌勻就可以了。


2.皮是正方形的面片,四川各大超市和菜市場都有賣,很便宜。

3.用餡挑將肉餡放到面片的中心,將麵皮對角摺疊合攏,然後再將三角形的兩個角環抱在一起捏住就可以了。


做好的抄手形似元寶甚是好看。包好以後用冰箱冷凍保存,凍硬了就不會黏到一起了,想吃的時候拿出來煮熟調個味兒就能吃了。非常方便。

“餛飩”是除四川以外其他地方的叫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以前在外地呆過,吃了不少餛飩。記憶最深刻的是廣式餛飩湯麵和江浙一帶的紫菜餛飩。


餛飩相對於抄手來講,皮要薄一些,口味要清單一些,包法要隨意一些,僅此而已。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滿意。如有疑惑可以留言,那麼我們的故事就算開始了。


靈兒美食專欄


其實餛燉跟抄手很久以前是一樣東西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南北文化的差異慢慢的演變出了很多種的物品!

餛燉在沿海地區比較受歡迎的、而且餛飩也演變出了很多的品種,像福建餛燉、上海餛飩、廣式餛飩.....餡料也是變得多樣化了,有鮮蝦、豬肉、木耳蘿蔔、韭菜.....都有了。

但是他們有同一個特點都是加湯的一起的,而且皮要薄煮熟要透明那種。

抄手在中部地區就相對來說比較受歡迎了、最出名的紅油抄手就是來自四川的,抄手可以加湯一起,也可以像餃子一樣蘸醬料吃,但是抄手的餡料就比較單一了,一般都是蘿蔔白菜,或者韭菜豬肉的、而且抄手的皮相對來說會比較厚,單個的體質也是要比餛飩太大的。

如果你想要吃抄手的話就要去重慶麵館 或者川菜館這些地方才有,餛飩的話就比較廣泛了,沙縣、港式茶餐廳、老上海餛飩、老北京麵館這些地方都會有的 價格都是差不多的






大叔木木


說到餛飩相信大家都知道,起源於我們北方的一種民間傳統美食,用薄薄的皮包著肉餡,下鍋後很快就會煮熟,食用時一般情況下都是帶湯的。它有著很多種稱呼,有餛飩、抄手、雲吞等,對於這幾種稱呼相信有不少人“傻傻分不清”。

在我們中國北方地區通常都稱為餛飩,如北京等地區,四川稱之為抄手,而江西、廣東等地則是稱之為包面或者雲吞,也有一些地方稱之為扁食、麵皮等。其實真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千百年來水餃並未有什麼明顯的變化,而餛飩則一直被改變和創新,每個地方都有別稱,甚至製作的方法和材料都有些許差別。


舌尖上的轟炸雞


樓主好,混沌和抄手的區別在於包法,大小和餡兒。抄手這種叫法主要是在四川,純肉餡兒,個頭比較大;包的時候是方形皮,包肉餡兒皮對摺,兩個角尖兒粘在一起,形成一個環狀的花,跟元寶有些像。福建混沌也叫扁肉,是純肉餡兒,皮薄餡兒少,個頭小,捏在一起就行;江浙一帶的混沌是菜肉餡兒,包法比抄手跟福建混沌還要複雜些。(第一碗是抄手,第二碗混沌)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謝謝您。




小小閔閔


謝悟空君!

美食坐家記得從北方剛來我們四川的一個朋友,他從沒聽過“抄手”這名字,我請他吃過後才知道和餛飩長得一樣。其實,抄手是抄手,餛飩是餛飩,是不一樣的。但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抄手)

抄手和餛飩的區別主要是皮的包法不一樣。抄手是麵皮裹上餡之後兩頭交叉按牢,看起來像人的兩隻手交叉抱臂的動作,我們四川人就把這個動作叫做抄手,因此得名。而餛飩是源於北方的,用薄面皮包餡兒,是麵皮裹上餡之後沿筷子兩頭壓縮按牢。

抄手煮熟後加清湯、紅油和其它調料即可食用。此種小吃柔嫩鮮美,湯汁微辣濃香。美食坐家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我們四川話裡沒有混沌的說法,抄手就類似北方的混沌。四川話發音cao ser ,音譯成抄手。而餛飩在全國各地均有製作。


(餛飩)


凌耶


抄手和餛飩完全一樣。

通過各種史料古籍的記述,“餛飩”為正名是沒任何疑問的。中原與江南自古至今沿用“餛飩”稱謂。

為何出現其它稱謂?

① 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在交通和通訊不便的年代由於山川障隔路遠水長,不同地區的人們語言習慣分化演變。因此,相同的事物出現不同的稱謂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具體情況可分為文傳、音傳、形傳,其中的文傳是最準確的。

在所羅門群島,當地原本同一族群的土著遷居不同島嶼後經過兩百多年獨立生活,他們的語言就已經出現交流困難的現象。

② 餛飩容易出現歧異稱呼的地區有下面幾個共性:非傳統的小麥產區、非家常飲食、邊遠隔涉之地、古代經濟文化落後地區。在上述地區,餛飩這種食物是以小攤販經營的外賣食物為主,而非自家食物。由於商販多是文盲也沒有招牌,開口吆喝叫賣是很容易發生讀音歧異的現象,例如餛飩與雲吞,燒賣與燒梅。

至民國時期,京津、滬蘇杭、穗,是全國識字率最高的地區,達到15%左右,古代中國人識字率始終沒有突破過5%

至於“扁食”、“包面”、“抄手”則是從形傳播的名稱。

【扁食】這個稱謂通行南北,在餛飩和餃子沒分家的時期產生的別稱,山西、河北、山東、福建、廣東都有。

【包面】中國人古代各種揹包、挎包是不流行的,我們最擅長用一塊大方布料打成“包袱”,和餛飩的包法十分相似,所以北方有將餛飩別稱為“包袱”的習慣。巧得是,徽北部就有這樣稱呼,徽南、湖北便過渡為“包面”,你說巧不巧?

【抄手】明清之際,華北民間出現過“抄手”這個俏皮的別稱,情況類似於“豆麵糕”被諧稱為“驢打滾”。也許某種機緣巧合“抄手”這個稱謂傳到了四川,也許是四川的二次發明。(四川抄手的資料朔源只能追蹤到民國)

③ 民族差異。少數民族與漢文化融合過程中,對漢家的食物有意的改稱,以便強化族群內的自我認同。北京的大量的回民群體始於元代,當地回教群眾接受了餛飩(餃子,那個年代還沒有界限嚴格),將炸餛飩稱為“炸回頭”,並且成為宗教節日“開齋節”的特色食物,至今如此。


↑ 老北京炸餛飩(漢) / 炸回頭(回)

北方是餛飩的發源地,通常是作為普通的家常食物出現的,而不似南方那樣計入外售“小吃”或“點心”的範疇。

北方餛飩做法多多,有煮炸之分,也有大小之別。早期“大餛飩”最是古法,家裡做得多。晚清民國時期逐漸流行“小餛飩”,這也許是受了街頭戲園子門口的“餛飩挑子”影響。這小餛飩皮薄個小,易煮快熟,且以湯見長,肉餡卻是如豆粒少少的。不過,在家裡大小餛飩則要看主婦的心情和手藝而定了。

餡料是精肉的為主,豬羊牛雞魚蝦螺參,這些肉均可入了餛飩餡,有時包大餛飩也會是菜肉混合的,但純素的餛飩家裡沒做過。

幾十年前,北京西山腳下泉眼繁多河沼遍佈,連天的荷花與稻田。當地出產一種三寸大的長鰲青蝦鮮美至極,形如齊白石畫的那般模樣。

買來一盆,撥出肥大的蝦肉剁碎,加鹽、蔥姜水、小磨香油、蛋清,再加一點點白椒粉、熟甜麵醬。包成元寶大餛飩,投入寬寬的清水煮熟,笊籬撈出快速過一下涼水,再放入盛好骨湯的大碗中。湯料也是簡單的本地家常做法,香油、冬菜、紫菜、蔥花、鮮薑片。我們吃這蝦肉的餛飩必定不放辣椒油,而吃豬牛羊肉的則多半會放入辣椒油和香菜。

後來京西這片地方被某浩大工程統統斷了水脈,“控山水”沒了,那種大青蝦也沒了蹤影,如今只能用海蝦勉強替代。

四川抄手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現在的四川飲食似乎中了上面那句《聖經》名言的魔咒,以前經典的那些老菜已經難覓蹤跡。麻辣,以及更加麻辣,統領了所有的領域。原本當地抄手沒有那些麻辣的湯汁的浸泡。現在吃什麼都一個味。。


AspTT


餛飩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傳統麵食,在很久之前,人們認為餛飩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之為“混沌”,後來改為“餛飩”,但是他與當時的餃子🥟沒有什麼區別,餛飩在歷史的發展上,經過了漫長的變化,最終和餃子分開,這一時期確切為唐朝。

在之後的漫長曆史中,餛飩傳遍了中國大地,並且有了扁肉,抄手,清湯,雲吞,包面等名字,這就說明了餛飩其實和抄手是一樣的。餛飩就是抄手的起源。

餛飩吃起來更加鮮美,皮很薄,煮熟之後比較透,比較注重湯汁的味道。

抄手呢,是四川和重慶地區的美食,這種美食就和餛飩一樣,只是大小稍微比餛飩小一點,吃起來皮薄而順滑。最好吃的還是加上辣椒🌶那種,當地人叫紅油抄手,吃起來麻辣鮮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