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營建“無廢城市”成都這樣按下高質量發展快捷鍵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营建“无废城市”成都这样按下高质量发展快捷键

北極星固廢網訊: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落實,2月27日,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瞭解到,《關於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高質量示範區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已於近日出爐。根據《實施方案》,示範區包括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雙流區、新津縣及邛崍市羊安街道、固驛街道,總體形成“一源雙核四帶”生產力佈局。

根據總體目標,到2025年,示範區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市比重達到20%,經濟密度由1.6億元/平方公里提升至2.5億元/平方公里,高新技術企業數佔全市比重提升10個百分點,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超過50%,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一源雙核四帶”

打造公園城市可持續發展樣板

根據《實施方案》,成都將形成“一源雙核四帶”生產力佈局。

具體而言,“一源”即以成都新經濟活力區為主要載體,高水平開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形成新經濟發展動力源。

“雙核”指將成都科學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建成前沿創新核心引擎,強化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的支撐作用,加快聚集世界一流創新平臺、科研機構、研發團隊和人才,打造國際創新高地。

在“四帶”中,數字經濟帶將圍繞國家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產業高地,依託成都芯谷、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天府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功能區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創新水平。

開放經濟帶將依託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樞紐站等開放通道、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等開放平臺,提升國際高端資源要素聚集力,打造以航空樞紐經濟為特色的開放新高地;

總部經濟帶將以天府總部商務區為核心營造國際化總部生態,創新營城模式,促進城市結構升級、功能提升,形成城市總部經濟新核心;

綠色經濟帶將發揮天府綠道、鹿溪河、白鶴灘溼地等重大生態功能作用,開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建設,引領生態價值轉化示範,依託天府農博園等探索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路徑,打造公園城市“三生”融合可持續發展樣板。

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

構建一體化體制機制

根據《實施方案》,成都將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構建一體化體制機制。具體而言,將探索構建功能區負責經濟發展、鎮(街道)負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協同工作機制,創新“鎮區合一”運行機制,積極探索鎮(街道)與產業功能區管理機構委託管理、合署辦公、合併設立等有效形式。

同時,發揮主體功能區互動作用,共同提升城市核心功能能級。與“東進”區域共同構建“兩場一體”運營格局,合力推動臨空經濟示範區高質量發展;與“西控”區域深化公園城市共建綠道體系連線成網,強化岷江流域汙染聯防共治,示範推動林盤觀光旅遊、會議會展等功能優勢疊加;

與“北改”區域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片區改革互動,加強國際空港、鐵路港多式互補,共同構建國際供應鏈樞紐;與“中優”區域加強創新資源、總部經濟、國際金融、新經濟等領域聯動,促進成都芯谷、青羊總部經濟區、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共建成軍民融合產業示範集群,協同提升區域高質量發展勢能。

在探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方面,成都還將以“一城多園”模式與重慶市共同打造西部科學城,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和科技轉移中心,合作建設技術轉移協作網絡、信息對接平臺和創新主體信息數據庫,構建技術服務聯盟。與重慶市深化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共享川渝自貿試驗區優惠政策,共建內陸開放門戶、國家級開放平臺、國際供應鏈網絡和服務體系。

建設改革開放高地

構建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根據《實施方案》,成都積極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圍繞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和以核能為主的新能源等領域,積極佈局和發揮成都超算中心、宇宙線物理研究與探測技術研發平臺、天府國家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及研究基地作用,率先建成5G、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

同時,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示範,構建人工智能與行業融合應用場景,培育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和創新企業,形成成熟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促進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融合發展。以應用創新促進產業發展,加快新成都經濟活力區(新川創新科技園、中韓創新創業園)建設,推進天府軟件園產業高端發展,培育新經濟動力源。

不僅如此,成都還將加快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高質量建設空港商務區,推進西航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以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為支撐,深度參與國家“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進關稅保證保險改革,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外貿公共服務平臺。

營建“無廢城市”

推進社區治理創新先行先試

《實施方案》提出,成都將嘗試營建“無廢城市”,提升環境基礎設施供給和規範化水平,在生活垃圾、汙水、固體廢物等分類處置系統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等領域率先垂範。加快天府綠道、鹿溪河等重大生態項目建設,塑造公共空間與生態環境融合典範。優化綠色空間體系服務創新功能,建設人城產相融的新型產業社區,推動國際化消費場景、人文場景、生活場景、賽事場景等融合發展。

在營造中國特色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方面,成都還有一系列舉措提升國際識別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支持設立公園城市論壇永久舉辦地,承接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項目;在天府新區建設中日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創產業園,高水準打造天府文創城,鑄就文創新標杆;依託寶墩古城遺址打造國家遺址公園,支持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具有國際識別性的文化地標在示範區優先佈局。

同時,推進社區治理創新先行先試,完善院落(小區)居民自治機制,優化“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社區治理機制,加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健全社區有機更新機制,在新型智慧型社區上成為示範。支持自設標準、自主調整社區規模,增設國際政務、國際商務等特色配套設施,鼓勵開展民間友好交流合作。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