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農村,老人都會提前給自己和配偶準備一副棺材,請問這是什麼現象和心態?不害怕嗎?

遊遊小小生


記得小時候,我爺爺和奶奶在世的時候就為自己準備了兩口上好的棺村,放到家中的西廂房內,爺爺奶奶在時,用它貯存糧食,老鼠根本就咬不到,小時候我曾經問過爺爺奶奶,你們不害怕嗎?爺爺奶奶回答,怕什麼,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歸宿。這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事,到了父母這一輩,就再也沒有這種風俗了


用戶7人無信不立


說起棺材人們就想起了死亡。人老病死,一切都是自然規律的發展,反正一個人不可能永生的。所以對於死亡人們都己有了足夠的心態面對它。住得我父親六十歲年那年,母親把我叫到跟前默默地說:“今年有個潤月,想給我和你爸把壽材(棺材)和壽衣都做好”。我以前聽村子裡老人說過,提前做好壽棺,可以減少疾病,有延年益壽的作用。所以人們通常叫它"壽材"。過世後人穿的的衣服通常叫"壽衣"。老人去世後是喜事,要有樂隊,還要唱大戲,請客等。可是我的父母卻對我說:一來怕這些東西以後漲價要花更多的錢。二來怕我對這些風俗都不懂到時候會手忙腳亂的。每當我看見他們那累彎的脊背,失去往日那光華的眼晴,不由得我的眼眶溼潤了。天下父母都是那樣的偉大,他們心中裝滿了數不清的牽掛。



看淡189


愛子心切,是許多老人的“通病”!


老人之所以會提前給自己和配偶提前準備一副棺材,目的是怕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時給兒女增加負擔。其實,這就是老人的基本想法或心態。當然,有些老人也想在活著的時候親眼看看自己將來住的“房子”究竟如何。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到我一個同學家玩。土壤發現他家的堂屋裡放了一口棺材,這可把我嚇壞了,趕緊離開了同學家。後來,我忍不住好奇心問了一下我同學他們家棺材的事兒。同學告訴我說,那是他爺爺為自己準備的。聽同學這麼一說,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的爺爺看上去很年輕,而且還很健康。後來,我問了我父親,我父親告訴我說:那是我同學的爺爺不願意在將來給我同學的父親添負擔而為自己早早準備的。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不就是一口棺材嘛,能夠給子女添多少負擔?做子女的難道連父母的棺材都買不起嗎?

在我小的時候,農村家庭都很貧窮。記得有一次我需要買英語練習本,愣是湊不夠八分錢。無奈之下,只有等第二天母雞下了一個蛋後才湊夠了買英語練習冊的錢。試想:在這麼貧窮的年代,想湊一口棺材錢是多麼的不容易。因此,許多老人,不,應該是還十分年輕的人,就會早早的預備自己的後事,從而為兒女減輕負擔。



當然,老人早早為自己準備棺材的現象多存在於過去的年代或現在偏遠的農村。現在的大部分農村地區基本上已經沒有了這種現象。因為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老人不用再為子女無力給自己置備棺材而發愁了。所以,這種現象已漸漸消失。




至於說害怕不害怕的問題,這基本不用回答。因為棺材無非就是幾塊木板,值得害怕嗎?除非是小孩子。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老人之所以會給自己提前準備棺材,這就是老人疼愛自己子女的表現。不過,這種情況已不多見,畢竟,現在的經濟狀況比幾十年前要強多了。


老胡說三農


老輩人大都坦然面對生死,他們對死的認識是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甚至有的老人認為,人死之後可以升入天堂,因此死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壞事,所以也就不懼怕。

為了把自己迴歸自然之前的事情提前辦好,老人都會給自己準備好棺材,有的還會在有生之年把壽墳做好,送老的衣服也會提前做好。

我爺爺奶奶在世的時候,就是把棺材以及墳墓提前做好了,記得我小的時候,還看到奶奶經常把自己的壽衣穿在身上看看合不合適,為此媽媽還和奶奶說,你這樣不能嚇著小孩子?其實我那時候根本不知道害怕,認為奶奶是在穿新衣服呢。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背景,七十年代的老人們大都在家裡準備棺材,直到改革開放以後,實行了火化政策,這種風俗才慢慢消失了。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這是老人對自己的一種精神寄託,也是他們故去時的歸宿。

記得在我們很小的時侯,我爸媽就按我爺爺奶奶的囑附,給他們準備了一對棺材。待木匠做好以後,不能叫棺材,不吉利叫喜材。那天,家裡還會請親朋好友來聚一下,放很多的爆竹叫沖喜。叫去除悔氣,老人才能福壽高照。這樣做當然是對老人的一種心理安慰,記得那天我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他們當時心裡不曾有一絲的害怕,反而心裡得到了一種從來都不曾有過的滿足感。

爺爺奶奶己經走了好多年了。現在在農村也把老風俗都破除了。也沒有人再提做棺材這事了。


紅123


小時候在老家,聽到大人之間罵仗,就詛咒***死了連個棺材都沒有給你買,可見人對死後的棺木有多重視。

小時候幾乎每家有老人的家庭,都會提前給自己備上一口棺木,有時候是從自己種的樹,選最好的那種樹砍了拿到鎮上去定做。

老人可能把死後看做是一種延誤,在另外一個空間的臉面,死後有一口不錯的棺木是自己感覺特別驕傲的事情,


水手我在一直在


我奶奶今年90歲了,但是10年前在她的要求下就已經準備了一口棺材,這種情況在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一種原因是受傳統習俗的影響,提前準備好一副好材料的棺材,會讓老人覺得兒女比較孝心。再就是棺材相當於老人死後住的房子一樣,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百年歸山後有個安身的地方。

其實沒啥好怕的,這種情況都是在農村,地方大閒置房子多,不缺地方放,一般都是放在放農具或糧食的屋子裡,並蓋好保存。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變化,這種情況也會慢慢減少。


我家在城郊


問:在農村,老人都會提前給自己和配偶準備一副棺材,請問這是什麼現象和心態?不害怕嗎?

過去的老人視死如生,認為人的靈魂永遠不滅,死只不過是到陰間去度劫,劫數夠了,還會託生轉世,陰間陽間都是家,所以對死無畏,談不上害怕。

只是現代人知道了人生是一個單程旅行,沒有往返,死了就是永遠的空冥,對死才有了畏懼心理。

過去的老人不僅提前為自己備下棺材,更有的還要出活殯,按照給老人辦喪事那種熱鬧情景,提前預演一遍,兒女們穿白帶孝,親戚們前來對著空棺材弔孝,還要請僧人道士大做法事超度,就是要親眼看看給自己出殯的何等風光,以了慰藉。等真正的閉眼西去,再怎麼辦,隨他怎麼自己也不管了,心滿意足,瀟灑而去。

老人們視死如生,在陽間有住所,到陰間也是過日子,也有歸處,也應有個住所,這個陰間住所就是棺材,有錢人住好房子,到陰間也要有好住所。窮人住的房子簡陋,但到陰間也追求房子舒適結實。很多老人在備下棺材時還要進去躺一躺,試試舒適度。

這種現象就是為了要親眼看到自己的房子,滿足自己的心願。至於害怕,過去的老人視死如生,對此天所畏懼。


生產隊長老楊


我是大別山區農村的,我們山區農村至今還是實行土葬,很多上了年紀的人(50歲以上)都會提前給自己和老伴做一幅棺材,可以說這也是我們山區農村人的一種秘而不宣的傳統。

那麼為什麼農村老人都要提前給自己和老伴準備一口壽材呢?根據我的觀察和分析最主要的是這幾個原因:

  1. 有很多老人在年輕的時候見慣了那些去世以後連棺材都沒有的人,心生感觸。我們山區農村在過去有一些人因為意外死亡,或者生前沒有準備棺材的,死後只能躺在停屍板上,長時間不能入棺,一直等到買到棺材或者借到棺材為止。那些幫忙的人看者心裡就會很感觸,想到自己百年之後一定不能這樣,因此很多人都會提前給自己做壽材,以面自己百年以後落到同樣的下場。

  2. 棺材這種東西不像別的,能夠隨時買到,或者能夠迅速做好,一般來說,一口棺材從砍樹到做成功至少也要半年的時間。砍回來的樹不能立馬做棺材,要去皮,要曬乾,要鋸成毛料,即便所有材料背起,製作也需要一個禮拜左右的時間,因此這種東西在我們山區農村基本上都是提前備好的。

  3. 我們山區雖然地廣人稀,但是一家一戶的木材並不多,有些人家只剩下為數不多的木材,這些木材都長在大山裡,一些人看者自己年齡漸長,擔心自己以後不能動,這些木材也就沒人砍,沒人扛回家做棺材了,因此都是提前準備好,有備無患。

其實作為農村人來說,大多數人都是不懼怕棺材的,比如我小時候睡的房間裡就有兩口壽材,漆的大紅大紅的,雖然看起來有點瘮人,但是接觸久了,也就不害怕了,但是說句實在話,猛的一看,或者大晚上的,確實很瘮人。

總之,在農村地區,生前給自己和老伴做棺材是一種秘而不宣的傳統,大家都不會張揚,但是大家都會去做。當然也確實有一些人非常害怕。


醉美皖西大別山


在農村,老人都會提前給自己和配偶準備一副棺材,請問這是什麼現象和心態?不害怕嗎?

大家好,我是湖南平安是福。致力於原創回答,我來分享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題中所述現象,在我們家鄉還是比轉常見。我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個。我父親今年89歲了,他在二十年前就在家裡的山上砍好上等杉木,然後請專業人士來家裡打造棺材。也許我們這裡比較常見,所以大家也是見怪不怪了,有種習以為常的感覺了,也根本不會害怕。為什麼有這樣的現家呢?主要是以前那年代,棺材還沒有大面積的作為商品可以隨時買到。當某人家裡有人死亡後,一般是臨時請專業人士上門臨時打造,有時比較急用的也會借別家老人的備用棺材用,要麼給錢人家,要麼事後重新打造一副還給別人,這些都不會忌諱什麼。所以那時老人大多會在自己身體還好好時,就開始為自己準備好,老人們的心裡主要還是一怕麻煩子女,二是自己早早備好的比臨時打造的質量要好。不過現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少見了,畢竟到處都有棺材專賣店了。

更多精彩回答,請持續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