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地球大氣層與太空的分界線在哪裡?為什麼地球上的空氣沒有到太空裡呢?

北方8688


到底太空的邊界要定在何處?至今仍眾說紛紜。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To Infinity… and Beyond.)——作為玩具總動員主角之一的巴斯光年,他乘載許多孩子成為太空人的夢想。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圖/imdb

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年來,飛上太空變得容易許多,人們不需要先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再經過艱苦的訓練選拔才有機會坐上太空梭。

現今,飛上太空根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明碼標價,當然,所需要的金錢是名符其實的「天文」數字。但是「飛上太空」的標準究竟是什麼?想像一下,當你花費全身家產,飛上太空後,卻發現自己沒到達太空,這是多麼令人尷尬。

花錢進行太空旅行,你可能成為沒上太空的太空人。

根據美國空軍定義,太空人是曾經在海拔80公里以上飛行的人,並授予他們太空人之翼勳章(Astronaut Wings)。(除了一般太空人外,許多戰機飛行員也獲得此勳章。)

太空人之翼勳章。圖/wikimedia

但根據國際航空聯盟(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所承認的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海拔100公里為外太空的起始線。

事實上,太空的起始點在國際間沒有一致的定義,從海拔30公里、80公里、100公里甚至是150萬公里都有人討論過。現今,最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國際航空聯盟所承認的界線:卡門線(Kármán line),它一般被認為位於海拔100公里。

全世界最昂貴的界線:卡門線

為了紀念知名航空動力學家及航空學家西奧多·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太空與大氣層的交界被命名為卡門線,一般被認為位於海拔100 公里。

大氣層內的飛行器主要倚靠空氣動力飛行。圖/wikimedia

卡門線的判定,主要著眼於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大氣層」與「太空」中的飛行器所使用的飛行動力來源是不同的。

在大氣層內的飛行器主要倚靠空氣動力,如:熱氣球、大型客機等。然而,隨著海拔高度逐漸上升,空氣變得越來越稀薄,漸漸無法提供足夠的動力,到了特定高度後,太空中的人造衛星變得依靠地球引力進行飛行。

我有異議,太空並沒有那麼高

任職於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Jonathan C. McDowell 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根據數十年來的數據及理論計算,他認為卡門線應該從海拔100 公里下修到80 公里。


圖/wikimedia

首先,卡門線的定義為位於高度之上時,飛行器所受的軌道引力高過於空氣上升力。但這個定義過於粗糙,不同的飛行器並不適用同一個卡門線高度,而飛行環境也是個巨大變數。

當考慮到飛行器本身的密度及環境的空氣密度時,則必須要用有效卡門線(Effective Kármán line)來描述。而空氣密度會受到地球經緯度以及太陽照射所影響。

McDowell以理論模型進行計算,加入經緯度以及太陽照射等參數,得出大部分飛行器及衛星的有效卡門線位於海拔70~90公里,而非現今100公里的卡門線。

太空中飛行器依靠地球引力進行飛行。圖/pixabay

證據顯示,他是對的。

McDowell收集了4 萬3000 顆衛星軌道路徑,這一些衛星在墜毀前,曾在地球衛星軌道繞行兩圈以上,這軌道的最低高度位在海拔66~88 公里,這與他的理論計算結果驚人地相近。

除了理論計算與衛星軌道的紀錄涵蓋海拔80 公里外,這個高度也是中氣層與增溫層的交界,這時的溫度與大氣成分產生劇烈變化,因此McDowell 認為太空的最低界線應訂為海拔80 公里。

卡門線的高度影響到誰

對於太空研究,這條線存不存在似乎都無傷大雅。然而,當牽涉到領空與國家主權時便非同小可。國際法上並未明確定義太空的領空,因此以間諜衛星收集敵國的情報資訊在法理上並未侵犯領空。(這也是為何美軍能夠多次透過衛星發現北韓的飛彈基地。)

即使各國太空計畫蓬勃進行加上太空旅行的「普及化」,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國家仍拒絕有個太空邊界與共同的太空法。這就像是個燙手山芋般,裡頭牽扯的政治利益太過於龐大複雜,各國政府都不願正視。一旦太空旅行如同航空飛行一樣普及時,衛星與太空船的航線會如同現今飛機航線一樣緊密,勢必需要有法律及相關機構統一管理。


科研小蟲


地球大氣層根據成分、溫度和密度等因素的變化,可以劃分為三層,從低到高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對流層位於大氣層的最底部,平均厚度大約為12千米,是地球大氣層中密度最大的一層,集中了75%的大氣成分,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絕大多數天氣現象,如降水、降雪、冰雹、大霧、颱風等都發生在對流層,空氣以對流運動為主。人類就生活在對流層底部,對流層對人類的關係最為密切。

平流層位於對流層以上,範圍大概在對流層頂部到50至55千米高度,平流層中的氣溫隨著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平流層大氣上熱下冷,空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平流層空氣已經很稀薄,含有極少的水汽和雜誌,天氣晴朗,適宜高空飛行。平流層以上部分稱為高層大氣,又可以分成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其中包括電離層,對地球無線電通訊具有重要意義。


地理沙龍


這個地球大氣層與真空的分界線是取決去地球引力的哦呵呵,大氣層與真空環境幾乎沒有明確的分界線,越往上就越稀薄的照這樣看來就是說地球的引力越往上就越弱了呵呵,大氣層與真空環境是漸變的不是突然一下就沒有了的呢


瀟泗兒


你問的奇怪,地球本是太空一成員,從另一層次去解釋,這是專家乾的事,普通人幹是費神不討好,白費心思沒必要。


苦命人1952


越往外大氣層卻稀薄 最後消失 大氣層之所以沒有飄走 是因為地球引力


乘風下翠微


按理,流動性物質會主動流問真空,但當引力過大時(包括磁場引力過大時)分子,原子,電子都會受引力控制。,,,地球電離層就是地球與太空的分界層。


別人家的瓜


引力,引力,引力。


嗚哩哇啦zzz


這個沒有明顯的物理分界線的,大氣層是越往外越漸浙稀薄。


daiyoyjq


一、分界線不會那麼明顯,應當有個漸薄的過程。至於那個極薄的點,大概是一千米位置。

二、空氣沒跑與地球引力有關係,與地球自身的循環系統有關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