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射程超400米,子彈在水中發射,竟行進不到1米?魚雷為何是特例

在眾多軍事武器裝備中,幾乎所有的武器射程都是相較於空氣中,進行射速、射程以及有效殺傷範圍的攻擊測算。然而,對於除了空氣這種物理學介質外,水也是一種十分常見並且普遍的介質,那麼,攻擊性武器在水中,所具有的威力,能夠和與其標稱的數據,又會有多少差異?這想必是很多人,並未思考過的問題。

射程超400米,子彈在水中發射,竟行進不到1米?魚雷為何是特例

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有槍戰系列的影視劇中,譬如影視劇裡的水下槍戰畫面,大家應當是印象深刻。子彈射入水中瞬間,劃出帶氣泡的白線,紅色的血霧瞬間泛起…….但是,影視劇是追求觀賞性,實際操作的實踐與其差距極其之大。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影視劇中水下槍戰場景,都是欺騙觀眾的。

射程超400米,子彈在水中發射,竟行進不到1米?魚雷為何是特例

為了實際驗證,火器在水中的射擊效用,央視曾經節目中出現過人員實際驗證。據悉,當時是由中國兵器工業第208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分別通過手槍、自動步槍、狙擊步槍來射擊長度為1米的水缸,以此來驗證水下槍戰的可能性。

射程超400米,子彈在水中發射,竟行進不到1米?魚雷為何是特例

但是,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結果顯示,射出的子彈,在水中行進短短距離,就停止了。而國外軍事機構也做過這樣的試驗,他們採用AK-47突擊步槍作為實驗槍具;從實際表明數據來看,AK-47突擊步槍在空氣中的射程可以達到400米。

但是,實際測試後,子彈從AK-47突擊步槍射出後,在水下殺傷距離竟然不到1米。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這得還從物理學角度予以解讀。

射程超400米,子彈在水中發射,竟行進不到1米?魚雷為何是特例

子彈從槍膛中出來後,會遇到水中不同的壓力。在子彈的前方,有一個高壓區;而在其後方則是一個低壓區。在兩者之間,則是一個由沸水形成的氣體雲所產生的真空區。

眾所周知,空氣與水中傳播介質區別較大,密度與物體阻力也大不相同;一般情況下,空氣密度是1.29千克/立方米,而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即子彈射入水中的阻力是空氣中的八百倍左右。

除此之外,由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子彈從槍口擊發初速越快,在水中所遇到的阻力也更大。手槍、霰彈槍。的子彈向水下射擊時,子彈進入到水中由於阻力因素,彈道飛行姿態也會瞬間發生紊亂,進而導致子彈速度急劇下降,射程和威力衰減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射程超400米,子彈在水中發射,竟行進不到1米?魚雷為何是特例

而作為,“天生”就是設計成為“水中發射”的魚雷武器,為何會不同於常規武器的奇特效果呢?

據公開資料顯示,魚雷雷身形狀似柱形,頭部呈半圓形,以避免航行對阻力太大。也就是說,威力應對水介質的阻力影響,在外觀設計上,就採取了規避措施。

其次,魚雷的雷身和雷尾分別裝有裝藥引爆系統、導引控制系統和動力推進系統等。此處,特別要強調的是,魚雷後部為魚尾,裝有發動機和推進器等動力裝置。歸結到此處,魚雷的持續推進作用設計,就使得單純依靠動能初速度擊發的武器,在水中就顯得遊刃有餘。近乎未來武器電磁炮那樣,在水中射擊,其結果也定然是大失所望。

射程超400米,子彈在水中發射,竟行進不到1米?魚雷為何是特例

之於這樣的解讀,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是否說,只要有持續推進裝置,類似於導彈之類,也能夠在水中保持戰鬥力?這點大喵想說的是,如果沒有特質,那麼其攻擊效用在水中,比標稱(空氣介質環境下)中,要低得多。

當然,單純依靠衝擊波進行殺傷的武器除外。以手雷為例,我們知道手雷的殺傷力一般來說分為兩部分,一是破片,二是衝擊波;破片在水中,效用結果與子彈相似,威力大幅度衰減。基於此,我們單純解讀衝擊波這一方面。

射程超400米,子彈在水中發射,竟行進不到1米?魚雷為何是特例

一般而言,在空氣中爆炸時衝擊波會在空氣中傳播,因為空氣介質因素影響,衝擊波威力會以爆炸點為半徑向四周呈衰減直至消失。但是在水中,衝擊波的殺傷威力得到出乎意料的加強。水是不可壓縮物質,是衝擊波的良好載體,在一定的範圍內只要不遇到地形的阻擋就會也只傳播下去,因此手雷在水裡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還會出現直線倍增,殺傷的範圍也是成倍增加。

大喵之見,這也正好應了那句古話:術業有專攻。每件武器設計之初,都有其適用的應用場景,倘若置換到另一種場景(介質)之中,其攻擊效用,必然是相當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