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當科技發達到我們人類不需要做啥子時,我們人類的意義何在?

送到家多久


我們人類存在有意義嗎?哲學,倫理學,社會學的大拿們都給出答案。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想尋找意義,本身就失去意義了。

從地球角度來說,人,作為一種直立行走的裸猿,本來就是地球碳循環進程的一部分而已,與細菌,真菌,海藻,樹木等等沒啥區別。什麼,你不承認?那就仔細想想,你死後,是不是分解成二氧化碳與水,是不是重新成為別的物質的一部分?幾十億年來生物圈就是過來的,儘管各種大災不斷,但本質還是碳循環啊。就算我們吹噓的偉大文明,與颱風,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等,還是地球表面物質循環罷了。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時間才是永恆


手機用戶臘肉


既然說科學發展,那就什麼時候都需要人!只不過人會“自我抬升”,發展到更高形式的超級人類。壽命非常長,智慧(不是智商!)非常高,文明程度達到止水境界,甚至…。到那時,人類可能有個“准入證”,非善良之輩,腦殘之人,不可能給你“准入證”,甚至看“走眼了”,那也像現在一樣,該“止損”就得“止損”!

目前,出現這種荒謬言論的源頭,基本來自搞互聯網的商人和一批這些商人僱傭的,所謂人工智能專家。這些人僅僅看到,由於電子技術帶來的,計算機方面的突破,引起人工神經網絡規模的突破,進而所顯示的人工智能的局部質變,就放出狂言,說機器主宰人類社會。

目前,人們已基本明確人類思維過程就是量子過程,腦信號是量子信號,而不是模擬信號,也不是數字信號,更不是什麼“靈魂波”!所以說,以目前數理邏輯、數字信號構建的機器腦,永遠也搭不出人腦,只有偽專家和商人才能放出無知狂言!反倒是目前沿著量子神經網絡(硬件)這條路走下去,確有可能逼近人腦!目前已基本設計出來了,只差實踐測試!

人類無論何時都會存在,只是更高級,機器永遠不可能戰勝人類主宰世界!


譚宏21



★當科學技術發展到不需要人,人類該何去何從?

這個問題也是現實問題,正是人們也會擔心的問題!

有些問題我們是不敢想象,如:現在是2017年,再過1000年的今天就是3017年,在座的各位有誰能到達這一年?這就是一個可怕的講法,但又是現實存在的問題。哪麼,現代社會迅猛發展,用高端科技研發了大量的生產工具,提高了生產力減輕人類勞動強度,同時發揮了更高更好的生產效率,人工勞作必然減少了,很多工作不需要人,這是肯定的。



人類無論何時,都是存在的。人類是主宰這個世界唯一的主人,任何動物和物體不能超越的,任何機械也代替不了人的智慧,而機器人也是靠人腦智慧研究出來的,自然,哪些方面領域需要機器人或者機械,人也是會控制好,協調發展的,也不會盲目地讓所有工作讓機器幹,讓人失業。但是怕就怕在光為了經濟利益,盲目地研發。

高端科技在升級,人類智慧也在升級。國家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更重視了人類的文化知識教育,國家這些很重視教育建設,創建全民義務教育,從基礎抓起,向高等教育發展,文化知識是科技的前提,人類有了高等文化知識,就能順應時代的發展。

機器人的迅速發展,會不會取代人類工作?

我國連續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機器人的迅速發展,也不免引起了人們的擔憂,機器人是否造成今後人類大失業?機器人會不會取代人類?

要這麼說,機器人對行業造成的衝擊是有的,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投入到不同的行業中,今後機器人在實際工作應用中,將開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逐漸成為各工作崗位上的主力,顯然機器人會更優勢。也許人力勞動價值會更低廉些,但是人始終不至於失業。千百萬行,有許多工作機器人也替代不了,還是需要人去做,人類才是萬能的。何況,機器人創造不出糧食等等。

人類不斷髮展,社會不斷進步。從人類發展歷史來看,每一次產業結構,生產工具的改革和工業革命,我們國家都沒有引發大規模的失業潮,有句俗話說的好"船到橋頭自會直″,相信正由於技術的發展,將來創造更不需要人力勞動強度,更輕鬆安全的就業機會,從而讓人類從危險的繁忙的人工操作中解放出來,讓人類去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這樣,人類的價值也將會進一步提升,將會有更多有意義的工作可找。記住,機器人趕不走人類,人類始終主宰著這個世界!


悅悅自媒體論談


  二、科學技術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了很大便利,以至於人類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做更多的事。同時,在社會生產力上,科學技術也起了巨大的作用,人類的需求基本能得到滿足。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卻忽略了可持續發展這一觀念。在人類需求得到基本滿足的同時,環境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在機器智能逐漸代替人工智能的時代裡,人類生活變得更加輕鬆便捷,但也帶來了巨大的隱患。那麼,科學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還是毀滅性的災害?

  (1) 科技給人類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

  利用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在農業生產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使人類的溫飽問題已不再是問題了。這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產物。這一點說明了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基本物質上的滿足。

  但是,飛速發展的科技也對人類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農藥汙染,工廠廢氣汙染等一系列由科技發展所留下的“垃圾”,這些殘留的“垃圾”帶來的連鎖反應(比如:酸雨、溫室效應)使人類生態環境遭到巨大的破壞。據科學家們分析,水體汙染、土地沙漠化和溫室效應所引起的冰川融化,到2050年將導致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與動物消失。科學家提出的“熱死地球的‘2℃’”也可能成為現實。同時環境的破壞使地球本來的自然災害也更容易發生,因此而產生的病毒,細菌的傳播可能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一些科幻電影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人類一些警示,如:《2012》、《後天》、《解凍》、《變種異煞》等災難性電影。雖然現在看來這些都只是人類幻想出來的東西,但這些由人類超意識意識形態產生的東西是無法與現實脫離關係的。

  (2)科技的傑出作品機器人給人類帶來的影響20多年來,機器人從工業領域迅速的普及開來:它可以像牧羊犬一樣放羊,可以像農夫一樣採摘水果,可以像護士一樣照顧病人,可以像戰士一樣獻身沙場,可以像海豚一樣探測深奧的海洋,可以像衛星一樣遨遊太空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機器人取代了眾多傳統工業的工人,承擔更多的高危險工作。它們會在那些我們無法進入或十分危險的環境裡,如外層空間、海底、深礦以及充滿可燃氣體和正在燃燒的建築等地,發揮如人眼和人手一樣靈敏的作用。

  然而,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科學家與大眾所遇到的一大阻礙是人們對機器人的困惑和恐懼。在《終結者》、《黑客帝國》等電影中,機器人試圖統治人類,這給大眾造成了“不可相信機器人”的深刻印象。一旦其中某個零件出現問題,它們就有可能對人類安全構成威脅。在數十年機器人的使用歷史中,危及人類安全的事件從未間斷過。1978年9月6日,日本廣島一工廠的切割機器人在切割鋼板時,突然將一名值班工人當做鋼板切成肉片。這一慘案成為世界上第一宗機器人殺人事件。


  機器人是否能代替人類接管世界成了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考慮的問題。科學家認為,到2030年,計算機或機器人將擁有和人類大腦一樣的儲存容量和處理速度,它們甚至可以完全代替人類思考。但是並不意味著機器人將擁有自己的意識。但科學家預言,即使是無意識下的機器人,同樣也能對人類構成威脅。科學家比爾喬伊在《連線》雜誌上發表過一篇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文章,標題為《為何未來不需要人類》,他稱人類發明出的先進計算機在未來並不會對人類有利,一個由機器人代替人工的時代不會成為烏托邦,反而可能引起一場大災難。比爾喬伊寫道:“我盡一生的力量編寫機器人軟件程序系統,然而我個人認為未來並不會如人類想象的那麼美妙。我們努力使計算機速度變得更快,然而這也許不會成為我們勝利,而是我們的墓銘志。

  三、如何正視科學技術的發展

  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的發展,矛盾推動著社會的前進,科技給人類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帶來了弊端,但當我們反思這些危害其實很多都是人類沒有合理的利用科學技術的後果。在環境危害方面,人類能利用科學技術將發展中產生的垃圾處理後再返回到自然;在人工智能方面,科學家也對其提出對應之策,但人類絕對不能因此而放棄科學技術的發展。所以更好的發展科技,我們應該具有的一定的科技價值觀:

  (1)充分認識到科技是一柄”雙刃劍“,益處和弊端是相生的,儘可能地多發揮科技的正面效應創造價值,儘量減少損失。

  (2)科技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要正確看待它與社會其它因素的關係。

  (3)科技並不是單向地決定著社會,它同樣也受社會的影響,要解決它的負面效應,就要正確認識科技同社會的關係,要使科技和社會同時進步。

  (4)科技是人的主觀活動的產物,所以應該從根本處做起,即從人自身做起科技革命和人自身的革命。

  只有對科學技術有了清楚的認識,我們才能更好的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正如霍金預言地球將會在200年內毀滅,但他又相信,人類將會在未來的200年內利用科技向外擴張,那樣人類就能避免災難。


往事如歌99518


這是一個現實與未來都要正確處理的問題,它不是未知的數,而是已知的答案。

我們現在就要開始謀劃這一天的到來。試問:當這一天來到的時候,是什麼樣的社會?是人管理的社會,同樣存在智能。智能與人之間沒有生命之爭。只有產品極大的豐富,所以社會需要理想的正人類內涵。其實,馬克思早說過:人類最理想的黃金時代,即人類的共產主義社會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最後是人類自己消亡了自己。我個人理解,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辨證法科學裡,說理想的人類社會高級時代,科學高度發達,產品極大豐富,按需分配。這裡面本身就含有智能社會創造財富豐富產品的因素。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這是人類歷史文明進步的未來,是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方向,是真理,是科學,是經書,是緯言,是讖語。同樣是佛的宇宙,智慧所向。人類的未來,不是屬於人類主觀臆想的個人看點,而是屬於大時代的創新方向。人類的未來與生存不屬於競爭的價值規則,它屬於自然方向的規則。未來的心理和科學社會主義,是有純自然的人類社會精神主導的。這種精神感覺,有別於道徳指標,而是純心理的意志或意識體現……。


歲月如梭水如歌



夢113300796


科技發達,靠什麼發達?還不是靠人。人的勞動方式發生變化,重體力勞動,筒單單調工作,精密加工,馬雲能幹的活,都不用人了,第三產業更發達,你老婆也不要了,買臺機器人,機器人比老婆還難弄,要造,要修,要充電,清洗調試,全是技術活,你真的啥事都沒有了,你也被淘汰了,地球上,也沒有你的位置,早餓死了。



一句話總結一下樓主的問題:當科學技術發展到各種新型技術取代人力,地球上那麼多人,該何去何從?

我想,樓主大可不必擔心技術會取代人。人的大腦是個小世界,你永遠無法探知大腦能發達到什麼程度。科學創造的各種新型技術,只能算工具,幫助人節能更多人力。那麼,多餘的人力去幹什麼——用腦。很多科幻片都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我們幹什麼都不用人力了,都有各種機器代替我們,我們還能幹什麼呢?我們只要用腦就可以了,人類將主要擔負創新、創造的工作。

地球上那麼多人,文化水平不一,不是所有人都會創新、創造的。人有智商高低,情商高低之分,有貧富差距、教育程度高低之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創新創造能力,那麼剩下的普通人幹什麼?我想未來,人也會優勝劣汰,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人類社會的重新洗牌。

當人類發展到除了思考,除了創新創造,其他都有機器代替的時候,人的平均知識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那麼人必須努力,才能生存,這是毋庸置疑的。否則,人不學無術,又沒有父母留下來的資源,只能被機器代替,越過越艱難。不想被淘汰,就要學習,就要創造。所以未來,能夠生存下來的人類,肯定會時刻有一個意識,要學習,要創造,才能生存,才能享受。

其實,也不用太緊張,我們每天不用催促自己學習創造,因為我們幾乎除了學習創造,不用幹別的了。家務活都有機器人代勞,出行都有機器代勞,購物有機器代勞,大多體力重複性的工作有機器代勞。我們有大量的時間,去用腦。其他的,我們只要去下指令,即可。我們的報酬來源於出賣idea和時間。

那麼機器代替了人類創新、創造怎麼辦?尤其AI智能機器人的出現,我們看到,機器人也可以思考,有比人更龐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人還能比機器人好用嗎?機器人終歸是機器人,是工具。人腦的探索空間是無限的,世界規律的探索空間是無限的,我們永遠不知道人類能做到哪一步。人的情感,以及無限可能的智慧,都是機器人無法取代的。

我們不應該恐懼科技,應該擁抱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帶來的生產生活效率的提升。

未來,我們可能會開拓星際時代,可能會建立虛擬世界,可能會提取出自己的意識更換克隆身體達到永生,我們可能會……一切皆有可能。你不期待嗎?


獨角獸工場


這條提問有點悖論的味道,看描述說:隨著科技不斷髮展,人類不斷開發出各種新型科技取代人力。這說明科學技術發展是離不開人的,只是生產出的勞動成果將用新型科技(機器人)代替人而言,那人類該何去何從不就一目瞭然了,到那時,人類就盡情地享受這些成果,如果哪樣成果沒人喜歡享受,就說明該成果開發出來沒有意義,是失敗的。所以說科學技術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讓人類過上更享受更幸福的生活。



樂之123


首先應說明人類社會的發展並不是科學技術這麼簡單,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複雜性的系統問題,它涉及的層面既有自然的也有社會的。而從社會的層面來說,它的複雜性要比自然要複雜的多。而人類社會的發展往往取決的不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加以學習而獲得的技術,卻是人類自身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應當看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是被統治階級給限制壟斷的,權利的爭鬥往往成為幾千年以來人類社會的主流。人類動物性的貪婪即得利益的爭奪,始終是人類社會這部大戲的主線,科學技術也只不過是這條主線的分線而已。

還有就是要分清科學技術和人的從屬性的問題,科學技術是人的產物,而不是人是科學技術的產物。所以只存在科學技術發展是為小部分人服務還是大部分人服務的問題,不存在科學技術發展不需要人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說這是個偽命題。

再說白一點,就是科學技術發展如果被小部分人壟斷的話,那人類社會又會走向新的循環。而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不是直線上升的,它是也是隨著社會的循環往復的發展而發展的。

人類社會很多科學技術的消失就是很好的證明。就象有很多人都說現在的人類社會不是地球上科學技術最發達的人類社會,這個地球上出現過很多人類社會,只是game over了。雖說不可證,可是也能說明人類社會的科學技術發展是受到很多制約的。就象《三體》中外星人限制人類社會的科學技術發展一樣。

而如果出現象劉慈欣科幻小說中哥哥地球的極端情景的話,地球人可不象哥哥星球的人那麼傻。還很有組織很有紀律的登上飛船,早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了,看看《終結者》還有《黑客帝國》不也是在說人類的反抗嗎。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研究行為經濟學的人,加上以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還有研究博弈論的人,都可以看主導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人類社會在不斷博弈背景下的行為而產生的結果,科學技術也是在這樣博弈的行為下產生的。

再看看西方科學技術的發展正是選擇了社會發展世俗化的結果。尼采的一句“上帝死了”體現了對西方教會統治憤懣,哥白尼、布魯諾、達爾文的科學研究在當時也是另類,看看連布魯諾不也被燒死了嗎。

可以說西方的科技發展史也是在博弈背景下的行為導致的,而這也是和西方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

從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看,沒有閉門造車的,都是在交流下形成的。去看看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就可以看到東西方的科學技術交流。而現在廣泛使用的阿拉伯數字不也是印度人發明阿拉伯傳播的嗎,連唐僧取經不也從印度把白糖技術帶回來了嗎。從這些說明,科學技術發展不都是靠人的嗎,發明、傳播都是要靠人的,沒人了還有科學技術嗎。

再看現在的人工智能(AI)技術的發展,也只是初級階段而已,現在的AI實現的也只是單一功能而已。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才能更好的發展,而不是搞人工智能的在那裡閉門造車,還說人工智能的發展不需要研究大腦,這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不利的。

現在國家也已經開展了類腦的基礎研究,這才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正確道路。大腦的複雜性不是現在的人工智能想象的那麼簡單,這是要有基礎科學的研究跟上才行的。而這也是靠人來完成的,現在也只是人類社會全面自動化初級階段,而智能自動化更是需要時間的。

再說就算是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是對人類雙手的解放,那現在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就是對大腦的解放。從進化論的角度說,人類在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也是大腦的進化,也就是說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是需要人的。而機器學習的發展也是有很多限制的,這是需要非常漫長的過程。

綜上所述,只有人才能發展科學技術。如果科學技術被一小部分人壟斷,形成極端的社會貧富差距,那就是人類社會新一輪洗牌的開始。

所以人類社會的良性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共同發展才可以的,而往往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社會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