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來自“後方”的力量——宜豐廣大群眾抗疫側記


來自“後方”的力量——宜豐廣大群眾抗疫側記

生活物資不足,鄰里相助;“一罩難求”,企業高成本復工;宣傳員不夠,“紅馬甲”“小喇叭”齊上陣;市民主動配合不外出,不聚眾……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在疫情面前,宜豐縣在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的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一股股來自“後方”的力量,為宜豐抗疫賦能。


“物資有保障,還給我心理疏導,他們想得比我還周到!”


1月31日,在家自我隔離了14天的潘某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1月17日,潘某從湖北迴到老家黃崗山墾殖場古陽寨分場,由於疫情發展太快,還沒來得及準備足夠的生活必需品,就被隔離在家。

來自“後方”的力量——宜豐廣大群眾抗疫側記

曾雲浩是潘某的鄰居,也是分場的小隊長,在瞭解到他的情況後,為避免近距離接觸,多方想辦法如何將物資送過去。在微友們的提醒下,他用吊籃為家住三樓的潘某送去了米、面、油、蔬菜及肉類等生活必需品。同時,在瞭解到潘某情緒不穩後,還幫他聯繫了縣心理健康志願服務隊,每天通過微信視頻與他談心,紓解鬱結。

“要是沒有曾雲浩和心理老師的幫助,我都不知道這段時間怎麼過!”潘某感動地說。

點評:不排斥,不歧視。宜豐對從湖北等疫區返鄉人員,在做好摸排登記和隔離的同時,妥善安排好他們的生活,並組建心理志願服務隊進行心理疏導,從物質和精神上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與關懷。


“工資漲了三倍,但我的口罩絕不漲價!”


1月31日,走進江西寶澤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只見幾名工人正熟練地對口罩進行分揀、包裝、壓口、裝箱……

據公司負責人彭國興介紹,由於目前各類防護用品、特別是口罩非常短缺,公司從大年初二就開始加班加點。為了吸引工人返回工作崗位,彭國興還把工人工資提高了三倍。

來自“後方”的力量——宜豐廣大群眾抗疫側記

“工資漲了三倍,整個成本也跟著增加不少,儘管如此,我的口罩絕對不會漲價!”彭國興說,“雖然沒賺到錢,但是能夠在這個艱難的時刻為社會做點貢獻,我感到非常值得。”

據瞭解,年後開工以來,彭國興和他的工人們已連續工作130多個小時,共生產口罩20多萬個。

點評:只要有需要,我們就開工。在防護用品緊缺的情況下,宜豐的企業想群眾之所想,以高成本復工生產,並做到產品不漲價,充分體現了宜豐企業家的高度社會責任感。


“廣場舞可以不跳,但我的小喇叭必須發揮作用!”


“天氣暖和曬太陽也不能達到消毒的效果,出門反而會有被傳染的風險……”1月31日早上8點,身穿“紅馬甲”的袁志娟就戴好口罩,拿著小喇叭在各小區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知識。

袁志娟今年56歲,剛退休的她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跳廣場舞,為此還組建了一支隊伍,購買了一整套設備。


來自“後方”的力量——宜豐廣大群眾抗疫側記

1月22日,當知道疫情要來時,她主動停止了跳舞,還動員周邊的人也不要跳。同時,她還加入了志願服務隊,用購買的音響到各小區宣傳防控知識。

“疫情防控面前沒有局外人,廣場舞可以不跳,但我的小喇叭必須發揮作用!”袁阿姨介紹,小區內好多老年人,他們不上網,不瞭解疫情的嚴重性,經過宣傳現在都能做到儘量不出門,出門必戴口罩了。

據瞭解,在10天的宣傳中,袁志娟走的路超過了300公里,而在她的帶動下,她的“小喇叭”隊員有60多人,開展各類防疫宣傳3000多次。

點評:面對疫情,沒有旁觀者。年近六旬的廣場舞大媽停下了歡樂的舞步,自覺承擔起義務“宣傳員”責任,用她們的小喇叭為社區進行義務的防疫知識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