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大字比小字更難寫?

書燈幽見




人腦是特別精密靈敏的寶器,書法也好繪畫也好,有自動縮放功能。按照一般規律,如果大字與寫小字習練強度累積是等量的話,大字與小字可以寫得一樣好。“無他,惟手熟耳”!



寫大小字的差別,不同於寫詞的小令長調,也不同於行書草書不同書體。只關乎手腦眼協調一致的動作,屬於技能技巧的處理,就像照片放大沖印是一個道理。



如果題主有相當的小字書寫基礎,想學大字並不難,筆法、墨法、章法的經驗照用,但需改變手肘腕臂的發力動作,增加力量、增大幅度,把大筆拿慣寫熟即可,也就是要調整一下寫字習慣。



抱庸妄談。


抱庸詩書



這個問題也算有些體會,可以說上幾句。

世上的字有大有小,是各自空間的安排部署所致,並不以人的見解和能為排布。

書法中既然有蠅頭小楷,就有與之對應的寥廓大字,有的字甚至高過人許多,足有三四米乃至十幾米高,足以驚世駭俗,字跡的巨無霸。

我個人曾經寫過的最大字幅,沒超過兩米,但也基本將我害得戰戰兢兢、顫顫巍巍,就像一直在提心吊膽的走鋼絲,生怕一不留神鑄成千古遺恨。

我個人的理解是,小字龜縮在一個狹小的格子裡,其施展完全受格局和框架的限制,只能是略展枝節,點到為止即可。

而且,小字可以藏拙,本來感覺沒什麼把握的筆觸,由於禁錮的作用,也敢於放開膽子來寫,甚或可以一筆帶過,不用按部就班的細細糾纏,這完全是版面帶給的自信。


而大字則不然了。大字需要屏息凝神的全力灌注,稍有差池,便會前功盡棄,哪怕是一處細微的差錯,也會像放大鏡一般一覽無餘的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盡顯劣態,很容易惠人口實,留下敗筆。

而大字的最不容易之處,還是它的間架結構。如果結構稍有疏離,即會感覺整個字形都不對了,跑偏了,怎麼看怎麼擰,都不在正確的位置上,就會給整幅字帶來無妄的滅頂之災,被人貶得一無是處也就在所難免。

所以,寫大字不惟是考驗一個人的執筆功力,更驗證人的間架結構。雖然趙孟頫說自古筆法千古不易,但我要說大字的間架結構才是根本皈依,這一點也是啟功先生一直耿耿於懷的,甚而敢於和趙孟頫叫真的,這樣的觀點其實應該得到更多的討論和推及,以便於寫大字的時候能夠運斧成斤,綽綽有餘。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大字比小字更難寫?這個說法並不正確。

大字和小字面臨不一樣的書寫境況,各有各的不同吧。

實際首先定義大字和小字的尺寸就很難界定。

我們就把二十公分以上定義為大字,把三公分以下的尺寸

定義為小楷吧,當然這並沒有什麼根據。

在書寫的整體控制上,由於需要駕馭的範圍比較大,所以

給寫大字製造了困難,寫大字的筆通常比較笨重,把持起來

也不容易,所以寫大字需要對全局的控制能力,和持筆

力量要有足夠的能力。如果不經過一定的訓練是寫

不出好作品來的。

但寫小楷雖然從視野的控制和持筆的控制上要容易些,

但小楷對筆墨紙硯的要求上卻比大楷要難很多,小楷對

筆墨紙硯相當敏感,材料上的瑕疵會立即反應在作品上,

寫小楷前,墨要精研,筆尖不能存在雜毫且要彈性十足,

紙面光滑細膩又不能洇墨,就是紙對墨要有寬泛的適應性,

如果字過小,對人的視力也是有些考驗的。

總之,大字小字哪個更難寫的問題比較複雜,很難定性,

還是那句話,各有各的難度吧,都需要你根據不同的情況

具體解決吧。照片摹印篆書法作品選自

楊半【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素里布衣楊半


在大面積上,筆畫不易分佈均勻,而每一個筆畫的運距增長了,也很難寫的筆直,在小字上,可抌腕,而長筆畫不能,還要增長力臂,增長力臂,手臂就要懸起來,這時需要有好的臂力,好比建築上的塔吊,它力臂長,運輸路線才遠。

增加了視距,增長了力臂,增大了書寫面積,難度當然會成倍的增長。

在書法練習中,大字的運筆,貴在心平氣和,運力於臂,心浮氣燥,手臂就會抖個不停,不聽使換。眼觀四方,預先在胸中把筆畫分佈好,下筆才能一揮而就。


心性和眼光,是寫好大字的基本要求,大道理說到這裡,小道理一時也難說清,主要需自己去用心體會。見諒。


曾憲全110401818


大字求氣勢,小字要精到。

大字寫出“氣勢”,更多的是要體現出作者的人生閱歷、知識修養、人格魅力等綜合素質。所以要寫好大字,除了書法的基本功外,更要先做好人,所謂“功夫在詩外”。

小字寫“精到”,當然也要人的綜合素質,但更注重技巧的體會琢磨,心細為第一要領。

說大白話吧,大字更注重個性的張揚,小字則更強調法度的遵循。繼承不容易,創新更需勇氣和功力。從這個角度看,寫大字比寫小字更難!





金風359



其實大字和小楷書法都比較難寫,這裡的大字翰墨書道的理解是指榜書類的字,折兩種書體難在何處呢?大字難在緊湊,小楷難在疏朗。為什麼這樣呢?榜書字的書寫不像我們平時的書寫,字形的大小基本在於運腕運肘的最佳範圍。而榜書已經超越了這個範圍,需要靠心力精準掌握每一點畫和字的結構空間的位置,以一書之,以心書之,如果完全靠眼力或目力書寫,是不可能精準的寫出字的結構或點畫形質的,比如那種特大號碼的字。在就是技法上的侷限性難以把握,寫出大楷那樣的線條質量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已經超越了肘的活動範圍,原本一氣呵成的點畫可能需要分幾次寫就。

即便是大楷書法也是有較大難度的。仍然是難在把字寫緊了。主要在於點畫的一氣呵成和點畫結構的經營佈置要送恰到好處。這需要非常紮實的執筆和腕的功夫,所以大楷非常適合青少年鍛鍊基本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小楷因字形小,運筆的幅度小,需要良好的心態和平心靜氣的功夫。在就是點畫中的輔助點畫要寫短些,比如一些短橫畫,不妨化為橫向平點並且要儘量不要左右粘連,就是在有框架的空間內,比如日字,田字,量字等,中間的橫向點畫就不能象大楷書法那樣去寫。

實際上無論大字小字,關鍵在於得法,得法則易,不得法則難。


翰墨書道


為什麼大字比小字更難寫?這個要從書法藝術美學的角度來分析。

"…大字難於疏密而無問,小字難於寬闊而有餘"(蘇軾語)。從書法的角度來講,無論大字小字都不是那麼簡簡單單就可以寫好的,不過梅園老人認為大字比小字更難寫,這種說法還是有些道理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書法一般稱方寸以上的字為大字,擘窠大字當以尺計,字愈大運筆的難度就會增加,這就對我們旳書寫方式提出了特殊要求,就毛筆書法而言,寫小字坐著就行,無論伏腕,枕腕,懸腕都可以,寫大字則不然,首先必須站著寫,運筆也只能用懸腕,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通身力到,此外,對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也有一定要求,"寧可用大筆作小字,不可用小筆作大字"根據這一用筆原則,作大字的毛筆根據字的尺寸,寧可選擇大點的,也不可選偏小的,一般用蓄墨量較大的軟毫筆,寫大字以濃墨為主,做到濃潤而不滯澀,淡墨則傷神,由於生宣的吸水性好,寫大字最好用生宣,生宣滲化作用能使點畫更富立體感。

梅園老人認為不是所有的書法家都適合寫超大字的,而小字可能人人都會,因為提款必須用小點的字,為什麼有些書法家不適合寫超大的字呢,這是他們的書風所決定的,特別是以陰柔為美旳書法家,用清秀等詞來形容超大的字畢竟不合適,書風具陽剛之美的書法家寫大字更能表現他們的精,氣,神,而這些書法家的功力都是非常深厚的,所以把寫大字提升到書法美的水準是需要一定功力旳…既然連有些書法家都不適宜於寫大字,那難度可想而知。


宋詳軍


小字寫好也不容易,大字就更不簡單過去寫大字全靠自己。不象現在藉助科技手段可以放大,古時字有多大,要求書法寫作者照尺寸寫。大字寫好了,那字氣勢磅溥。大字正楷最難。隸書,魏體,行書寫好了,都美倫美奐。愛好書法,欣賞書法的人如痴如醉。大字面積寬,人要把眼光放遠,好書法不是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靠天賦,二靠勤學苦練,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漄苦作舟同樣可以適用於書法練習者。從不練習是寫不出好書法好字的。


自在瞭然1


我來說說吧,也許我的觀點和書法沒有任何關係,不管怎樣我還是來回答一下吧!我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古裝戲劇,每個人在對外面比自己權力大的,比自己富有的,都是在人前自稱小的,而不是大,所以小就在人們的心中有足夠的分量,所以扮演“小”角色比扮演“大”角色更加容易,更加得心應手一點。這個現象不但在古代,在現在也是一樣的!現在社會求人辦事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還有一句話,水低為海,人低為王,這些話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小就容易,寫得比大還要好。這是茶餘飯後的一個閒聊,各位不必當真,不過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去總結,覺得是不是這個理!我的這個回答也許是風牛馬不相及,純粹娛樂!🙏🙏🙏其中滋味慢慢品吧!


執誠而守


這的看多大還的看多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