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何伊朗近年來把大把的石油收入用於輸出革命,介入敘利亞內戰,而不是用於民生建設呢?

用戶55923264141


伊朗知道唇亡齒寒這個道理,敘利亞亡伊朗則危。也知道單憑自己的實力,是無法與美和西方國家對抗的,所以必須建立一個反美的統一戰線,幫助扶植反美勢力組織和國家,等於就是幫助自己,讓反美的戰火遠立國門之外,對伊朗自己國土則更安全。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伊朗現在的情況,和中共剛解放時,面臨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有些相似。

中共在美國人還沒有清醒的時候,就在朝鮮將其痛扁一頓,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從1953年開始一直到現在,美國的政客和軍方不管多麼不知天高地厚,都沒有產生過武力侵犯中國的想發。

中國太大,中共太強,像鎮關西一樣欺軟怕硬的美國,當然不敢也不會異想天開。中共用朝鮮、越南兩場戰爭,解放了中華民族,獨立了中國。

因為這個原因,中國的走資派、自由化分子和敵對勢力,一直誹謗中共,寧肯把大批的糧食、武器和美元,支援所謂的世界革命,也不願意改善民生。

現在,伊朗也在經受中共當年一樣的指責和誹謗。因為,伊朗也必須要有一兩次勝利,才能讓國家真正獨立,民族得到解放。

在敘利亞,伊朗在中俄的支持下,打敗了美以沙支持的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支持胡賽武裝牽制和打擊沙特,支持伊拉克的人民動員部隊威脅美軍,支持真主黨游擊隊在黎巴嫩威脅以色列,都是伊朗的什葉派的伊瑪目推動的伊斯蘭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組成部分。

打敗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相當於中共的解放戰爭,雖為極大的勝利,但距離最終目標的實現,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伊朗在打敗遜尼派恐怖主義後,接下來要解決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解決什葉派地盤上的帶路黨庫爾德人。必須解散其政黨,解除其武裝,才能得到一個穩固的後方。

伊斯蘭世界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標誌性事件,應該是在伊朗的支持下,敘利亞通過武力收回戈蘭高地。

這個目標一旦實現,巴以分治,平等相處,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成縣融媒體中心賈啟明


伊朗這是最明智的決定。現在只是花費數十億美元,如果不支持敘利亞,損失將是千倍、萬倍。如果現在伊朗不出力,將來誰會幫助伊朗?

在敘利亞打,總比在伊朗打要好,將來的損失就是千倍、萬倍

幾乎所有人都清楚,美國一旦拿下敘利亞,下一個就會對伊朗動手。這些年美國在中東先後推翻了伊拉克薩達姆、利比亞卡扎菲,還有介入敘利亞。而下一個目標就是伊朗。

所以伊朗為了自己的安全,支持敘利亞阿薩德,總比戰爭在自己家裡爆發好吧。很多人總是看到,伊朗在敘利亞投入多少資金,卻沒有想到,一旦讓戰爭逼近家門口,伊朗的損失將是千倍、百倍。

大家可以看一下敘利亞內戰,前前後後打了近10年,從2011年一直持續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結束的跡象。敘利亞的所有城市幾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百姓流離失所。如果伊朗現在坐視不管,將來這一幕會在伊朗再次上演。

伊朗、敘利亞、俄羅斯是同一戰線,現在不出力,將來誰幫助伊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是一下子就打起來的。1939年,德國最先進攻的是波蘭,而法國和英國坐視不理,害怕付出犧牲,結果波蘭迅速滅亡。德國在攻陷波蘭之後,要想繼續擴張,就必須進攻法國,所以後來法國就自食其果,被德國佔領。

伊朗支持敘利亞,讓戰爭遠離家門口,避免重大損失

伊朗現在的處境和二戰時期很一樣。伊朗、敘利亞、俄羅斯都是同一戰線。現在敘利亞最先遭受危機,如果伊朗不去全力救援,請問;如果伊朗遇到危險?俄羅斯會幫助伊朗嗎?很多人只看到眼前的一點錢財,卻不知道朋友都是互相幫助的。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美國每年幾千億美元軍費,並不是它傻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他每年花費幾千億美元軍費,在日本、韓國、歐洲駐軍,在中東打仗,難道美國人傻?把這幾千億美元讓美國老百姓花多好?其實美國人才不傻,強大的武力就等於無限的利益。

伊朗現在幫助別人,將來別人也會幫助伊朗

而現在的伊朗,不過是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卻得到了數千億美元的收穫。因為前面有敘利亞軍隊正面抵擋西方攻勢,後面還有俄羅斯加油打氣,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風雲世界觀


當年的伊朗,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40年前,巴列維世俗政權年代,伊朗和美國、以色列的關係是很密切的。伊朗經濟,科技,工業,文化都很發達,在中東是當之無愧的老大。

1979年,霍梅尼領導了伊斯蘭革命運動,推翻了巴列維世俗政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由宗教領袖為最高權利的國體。並以宗教觀念,視美國以色列為死敵。從此,伊朗宗教領袖高舉古蘭經,領導著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運動,在中東地區,扶持什葉派武裝,對抗以色列。

“人質事件”後,美國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係。作為敵對國家,美國對伊朗採取打壓制裁措施,這也是合乎邏輯的。難不成,對於伊朗每年都要舉行示威遊行,慶祝“佔領美國大使館”紀念日,美國還要同伊朗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嗎?

作為世界唯一神權國家,以古蘭經和穆罕默德古訓為治國教義,與世界世俗文明國家格格不入。在海灣產油大國中,是最窮的一個。伊朗人均GDP為5100美元。只及卡塔爾的十四分之一,阿聯酋的十分之一,科威特的六分之一。甚至比經過兩次海灣戰爭的伊拉克還低。

今天,有消息說,由於伊朗金援短缺,胡賽武裝發不出工資,已有戰士離開部隊了。看來,伊朗的輸出革命運動,可能要走到頭了。


海風輕拂


伊朗輸出的不僅是所謂伊斯蘭革命,尚有神權統治,禁錮民俗等等。想起來是比較可怕的,有把世界拉回中世紀愚昧的初心與力行。但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其代價是

革了伊朗人民的命。介入敘利亞內戰,扶植巴勒斯坦、黎巴嫩恐怖組織哈馬斯,真主黨,操縱也門胡塞武裝,滲透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叫板以色列,沙特……。胃口不可謂不大,覆蓋不可謂不廣,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犧牲伊朗人民福祉,破壞伊朗民生建設上的敗筆。不但貪窮了伊朗人的生活,招至美國阿盟的圍追堵截,將神權統治置於沙灘之上。從目前局面看,惡果已經凸顯,就木之日不遠了。


雙樵\n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是伊斯蘭革命成功的產物,作為一個伊斯蘭革命政權,他的目標不僅僅是在伊朗建立革命政權,他還要將這種革命輸出到其它穆斯林國家。



我們知道,伊朗革命政權是伊斯蘭教什葉派派正宗流派十二伊瑪目支派的傳承者和信仰者。而什葉派派作為一種政治伊斯蘭運動,其產生的起因就是反對遜尼派的篡奪和壓迫,幫助阿里及其後代奪回政權、討回公道。



霍梅尼領導伊朗什葉派信眾在伊朗建立革命政權以後,不忘初心,繼續不遺餘力的向周圍的遜尼派國家輸出革命,組織和扶持什葉派武裝組織,顛覆遜尼派政權,建立什葉派國家。當然,伊朗革命政權的革命輸出,也同時具有藉助伊斯蘭主義恢復波斯帝國的光榮、確立地區霸權的念頭。



所以,從霍梅尼開始,一直到現在的哈梅內伊,伊朗政府一直在積極利用有限的財力、物力、人力,向周圍國家輸出革命,這種大規模的投入,顯然影響了伊朗國內的經濟發展。


高尚濤


伊朗這些年確實在砸鍋賣鐵輸出革命,勒緊腰帶援助中東的什葉派武裝。

那麼,伊朗不遺餘力要輸出的是什麼樣的革命?

要搞懂伊朗輸出的革命,先要了解伊朗自己的革命

伊朗革命,又稱伊斯蘭革命,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的伊朗,歸巴列維王朝統治。巴列維王朝雖然是個封建政權,卻實行世俗化政策,在生活方式觀念上向西方文明靠攏。比如提高婦女地位,解除女性必須裹頭巾的禁令,允許她們參加工作,參加社交活動等等,甚至允許婦女有投票和參加選舉的權力。

巴列維王朝的一系列改革,讓伊朗的保守勢力覺得大逆不道,無法容忍。更讓他們無法容忍的是,巴列維試圖實行政教分開,是直接拿他們開刀。

政教分開,挑戰了伊朗宗教階級的底線。


(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雜誌)

當時的伊朗,名義上雖然是國王掌管著,可自下而上的司法權,教育權和相當一部分財政權都掌握在各級教士手裡,國家立法和行政部門也被這些教士把持。國家大權基本由國王與教士們共同分享。

所以,當巴列維王朝搞世俗化改革時,伊朗的保守宗教勢力就把槍口對準改革的領導者巴列維國王。

伊朗的保守派領導人是宗教領袖霍梅尼,他們起初也只是向國王施壓,讓巴列維國王收回成命,跟教士們妥協。

誰知道教士的群眾基礎太廣泛了,當時大部分的伊朗人民還很矇昧,霍梅尼登高一呼全國響應,革命浪潮席捲全國,巴列維王朝直接被推翻了!


1978年冬天,伊朗教士領導的伊斯蘭革命取得勝利,巴列維國王被趕下臺,而領導革命的霍梅尼成了伊朗伊斯蘭的神一樣的領袖。

每一場發生在世界各地的革命,都有一套自己的指導思想。伊朗革命的指導思想就是反對西方文化入侵,維護伊斯蘭教的純潔性。一旦被西方文化侵襲,伊斯蘭世界就會被魔鬼打敗,萬劫不復。而霍梅尼是真主的化身,代表著真主,是來拯救大家的。

所以,伊朗的一切行動,都以此為綱。

伊朗的“革命輸出”,是高度宗教化的

簡單的說,誰是美國的敵人,誰就是伊朗的盟友。誰是美國的朋友,誰就是伊朗的死敵。


雖然霍梅尼早已去世,他指定的接班人必須延續他的政策,把伊斯蘭革命進行到底。而伊朗名義上雖然有選舉出來的總統,但伊朗是個神權國家,權力掌握在宗教領袖的宗教集團手裡,總統只是執行他們命令的工具。

以色列這種美國的鐵桿盟友自不必說,幾乎所有的伊斯蘭國家都反對以色列,伊朗也不例外,巴勒斯坦的哈馬斯政權就是以色列一手扶持起來的。

但是,伊朗革命輸出的對象,不僅針對親美國家,也針對伊斯蘭陣營內部的敵人。

簡單的說,是遜尼派穆斯林。

(伊朗的“什葉派之弧”)

伊朗是波斯人為主的國家,由於歷史原因,波斯人幾乎都是什葉派穆斯林。而什葉派穆斯林在穆斯林內部屬於少數派,經常遭到遜尼派穆斯林的排擠。

國家之間也一樣,什葉派穆斯林掌權的伊朗、伊拉克(薩達姆時期),都曾經與沙特為首的遜尼派穆斯林國家針鋒相對,雙方矛盾很深。

伊朗扶持的政權和武裝,除了針對親美國家之外,就是針對沙特等遜尼派穆斯林。有意思的是,這兩個特徵一般是重合的——沙特既是遜尼派穆斯林的老大,也是美國的鐵桿盟友。


(什葉派穆斯林分佈地區,圖中深綠色部分)

所以伊朗的伊斯蘭革命一直在支持敘利亞的阿薩德、黎巴嫩的真主黨,支持反以色列的哈馬斯,支持也門的胡塞武裝。

阿薩德和真主黨是什葉派政權,哈馬斯是以色列的眼中釘,而也門的胡塞武裝每天都在和沙特戰鬥。

眼看在國際制裁下,石油收入越來越少,伊朗自己揭不開鍋了,他們也不改初心,堅持扶持這些組織。

國際社會讓伊朗國內經濟遭受重創,物價飛漲,失業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伊朗經濟衰退到已經無法滿足生活必需品也開始短缺,排隊買麵包和肉製品已經成為街頭常態。


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就在美國決定全面禁止伊朗石油出口時發表講話,號召伊朗人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他說:飢餓和失業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西方魔鬼和他的代理人,以及他們試圖顛覆伊朗,消滅伊斯蘭的陰謀。

所以他們決心要和世界上的穆斯林兄弟聯合起來,打敗美國為首的“敵人”,完成真主賦予伊朗的歷史使命。 所以一定時期內,西方和伊朗的關係難以改善,伊朗的內政外交政策也不會改變。


小約翰


1979年1月,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驅逐了巴列維國王,終結了2500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

伊朗為什麼會在經濟發展迅猛的時期爆發革命?為什麼在革命後伊朗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被世界孤立?為什麼伊朗在不富裕的時候還要不遺餘力地支持遜尼派國家裡的反政府武裝?為什麼伊朗要仇視美國與以色列?為什麼伊朗會選擇伊斯蘭教什葉派作為國教?

(伊朗所在的淺綠色代表什葉派)

伊朗這樣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是有著別的國家不具備的大國心理的的。在伊斯蘭教興起後,面對勃興的阿拉伯騎兵的不斷沖沖擊,波斯第二帝國日見衰落無法抵禦,最終有著自己獨立宗教文明的波斯被納入到伊斯蘭教世界。當年波斯王子不遠萬里來到長安,面見唐高宗,請求發兵救援波斯。唐高宗在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設波斯都督府,由於這個都督府離阿拉伯統治核心區域太近,所以只存在了幾年就被阿拉伯帝國吞併了。

此後,阿拉伯帝國一直存在到蒙古帝國興起。在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下,由於異教徒要收取昂貴的人頭稅,所以很多波斯人開始改宗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滅亡後,直到1502年波斯人在什葉派的支持下復國。

波斯光復後面臨的局勢不是很樂觀。奧斯曼帝國正處於上升期,他們把持著伊斯蘭世界的話語權,以遜尼派為基本盤。在波斯得東邊,也有大量的遜尼派穆斯林心向奧斯曼帝國。如果復國後的波斯選擇信奉遜尼派,那麼波斯將會淪落為奧斯曼帝國的埃米爾(地方總督)的角色。尤其是波斯東部的圖蘭低地的中亞國家,多數也是遜尼派穆斯林,如果波斯選擇信奉遜尼派,奧斯曼帝國會很容易通過宗教影響圍堵波斯的發展空間。這對有著大國驕傲的波斯人來說無法接受。

所以,波斯第三帝國選擇了什葉派作為自己的宗教信仰,是一個現實的選擇,也是波斯要利用什葉派的力量爭取伊斯蘭世界的話語權的努力和嘗試。一個世俗國家的伊朗無足輕重,一個有著伊斯蘭世界的話語權的伊朗將成為世界一極。

所以,伊朗在往世俗方向轉型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挑戰,包括腐敗在內的貧富差距,終於讓伊朗爆發了宗教和政治革命。


(波斯第三帝國:薩法維帝國)

伊朗自願選擇成為什葉派的大本營,意味著伊朗要持續與沙特爭取伊斯蘭世界的話語權的鬥爭。可是,在如今的世界,什葉派畢竟是少數,伊朗陷入了遜尼派的包圍中。敘利亞是遜尼派人口多,什葉派居於統治地位。伊拉克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在土豪金主沙特的帶領下,各個遜尼派國家都發起了對伊朗等國的妖魔化運動。

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必須要向外界傳遞自己的聲音,並且需要有幾個得力的盟友。敘利亞、伊拉克在中東地區的實力還是很不錯的,且有相當優勢。因此,伊朗不遺餘力地支持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政府運作。

所以,伊朗輸出革命,是為了延續伊朗作為世界區域大國的理論、盟友準備。離開了革命輸出,伊朗即使能掙幾個錢,卻無法滿足國民的心理慰藉。伊朗的國民一旦遇到了這樣的政府,可能又會發起一場倒總統運動。

至於仇恨以色列,則是伊朗打的妙招。任何政治活動都要先樹立起陣營,非此即彼。以色列的存在,很容易讓伊朗的各個民族都在國家大義的名義下完成民族凝聚力的統合。這對於一個主體民族只佔60%左右的國家來說,達成內部意見的統一是不容易完成的。

(先軍政治下的伊朗其實也是自保的機會)

時代在變,如今的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可是,回到伊朗的初心來說,有著大國胸懷的國家,即使把那些錢用來修建民生建設了,那麼伊朗與沙特這個土豪在本質上又有什麼區別呢?伊朗背後扶持的真主黨、胡塞組裝,戰鬥力都很強大,沙特糾集的十個國家,最終也搞不定胡塞武裝,讓世人大跌眼鏡,最終坐實了土豪國家戰力不濟的傳聞。

所以,伊朗暫緩民生工程,優先上馬軍事工程,是伊朗國家戰略環境所決定的。伊朗毫無退路可選,除非伊朗人民放棄成為世界一極的夢想,除非伊朗領導人最後成為卡扎菲、薩達姆那樣的結局。人民與領導者相互給予勇氣和底氣,這才是正常的政治生活。


而知而行的歷史


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跟美國輸出普世價值本質是一樣的,都是輸出價值觀,這是為了佔領價值觀制高點,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擴大影響力,政治運作的核心就是價值觀,這個情況中國人應該不陌生,蘇聯不是反覆去證明社會主義是正確的?

伊朗在巴列維時期,實行世俗政治,非常開明,學習美國的現代科技與教育,伊朗因此非常繁榮,經濟增長迅速,伊朗的工業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很快,是中東地區最先進的,現在的伊朗工業底子就是巴列維時代留下的,當時的伊朗人民生活現代,婦女甚至可以穿比基尼,

然而,伊朗宗教勢力利用宗教愚弄人民,發動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實行伊斯蘭教法,伊朗的發展開始退化,經濟發展停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國家工業和科技水平同樣不再發展,女性重新蒙上面紗,這是實行伊斯蘭教法的必然結果,因為伊斯蘭教法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

伊朗宗教勢力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必須不能讓伊朗經濟發展,只要保持很低的水平就行了,因為伊朗發展經濟必然要學習現代科技知識,這跟宗教理論和國家體制是衝突的,同時發展經濟必須打開國門,開展國際貿易和交流,這些都會危及宗教勢力掌權,因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視野的提高,伊朗人民會自覺去思考,

伊朗宗教勢力為了保證自己的合法性,必須進行伊斯蘭革命輸出,因為伊斯蘭革命理論是宗教勢力掌權的理論依據,如果理論錯了,宗教勢力失去合法性,當初用這個理論推翻巴列維王朝,結果國家並沒有進步,人民生活並沒有變好,如果宗教勢力再停止革命輸出,那麼伊斯蘭革命理論到底還剩什麼?因此伊朗宗教勢力必須不停的進行伊斯蘭革命輸出,



萬事皆空70


這幾年,也有一些伊朗群眾遊行,抱怨政府沒有把石油收入用在民生方面,而是拿來輸出革命。這是不講政治的表現。

伊朗是個宗教意識很強的國家,是什葉派穆斯林的老大,同屬於一個意識形態陣營的敘利亞小弟阿薩德有難,自然要出手相助,否則老大威信何在?以後在穆斯林世界說話誰聽?以後在國際上怎混?

此外,從戰略上講,援助敘利亞也是自助,在敘利亞協同俄羅斯拖住美國,消耗其力量,使其不能騰出手來對付自己,否則唇亡齒寒,戶破堂危。

當然,援助敘利亞招致了美國的報復,石油出口全面被禁,不過,伊朗會想辦法,俄羅斯、土耳其這兩個同樣受美製裁的盟國會公開力挺,阿塞拜疆這個友邦會暗地裡支持,中亞那些搞威權主義的國家如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會睜一眼閉一隻眼默許邊境走私,中國、歐洲會幫伊朗周旋,尤其是歐洲生怕再次爆發難民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